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2篇文章
< 1 2 2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汉学之于比较文学的意义——以美国《文心雕龙》研究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冯斯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9-132,共14页
虽然20世纪中叶以后,美国比较文学研究逐渐摆脱拘泥于事实影响关系的研究,开始平行研究,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人依然固守欧洲文学传统,不敢越雷池一步。以戈登、惠特克、费威廉和彼得《文心雕龙》研究为代表的美国汉学界,不仅... 虽然20世纪中叶以后,美国比较文学研究逐渐摆脱拘泥于事实影响关系的研究,开始平行研究,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人依然固守欧洲文学传统,不敢越雷池一步。以戈登、惠特克、费威廉和彼得《文心雕龙》研究为代表的美国汉学界,不仅率先实践了中西跨文化、跨学科的比较研究,而且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讨了中西文学的可比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视域、平台、基本思路以及基本思想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程式化的东西,从而进一步补充、丰富、完善了美国比较文学,使其真正成为打破文化民族主义壁垒的、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 美国比较文学 美国《文心雕龙》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教师聘任与管理的制度困境、破解路径及经验镜鉴
2
作者 王文利 侯敬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2,共11页
开展跨学科教育与研究已成为大科学时代各国高等教育的普遍共识。作为大学学术系统核心机制的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深刻影响着跨学科教育与研究的顺利开展。美国研究型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师聘任、资源配置和评价晋升制... 开展跨学科教育与研究已成为大科学时代各国高等教育的普遍共识。作为大学学术系统核心机制的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深刻影响着跨学科教育与研究的顺利开展。美国研究型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师聘任、资源配置和评价晋升制度成为制约跨学科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跨学科教育与研究迅速发展的驱动下,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过建立教师组织归属明晰的多样化聘任制度,构建以支持教师跨学科活动为导向的资源分配制度,制定基于跨学科教师权益的评价晋升制度,有效破解了跨学科教师聘任与管理的制度困境。深入剖析并总结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教师聘任与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建立与完善跨学科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推进跨学科教育与研究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跨学科 教师聘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创新举措: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以美国密歇根大学拉克哈姆研究生院为例
3
作者 张炜 徐沛鋆 林永春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美国密歇根大学拉克哈姆研究生院,在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探索,现已成为美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典范。组织模式上,灵活部署研讨会项目、跨学科课程证书项目、双学位项目和跨学科学位项... 美国密歇根大学拉克哈姆研究生院,在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探索,现已成为美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典范。组织模式上,灵活部署研讨会项目、跨学科课程证书项目、双学位项目和跨学科学位项目。运行机制上,创造性形成了人才识别机制、个性化与建制化并存的设计机制、多向学分认证和转换机制以及跨学院教师联合聘任机制。在我国加速培养高素质跨学科人才的背景下,其经验可为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些许借鉴,以加速跨学科人才培养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密歇根大学 组织模式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数字教材出版平台发展研究与启示
4
作者 陈建安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4,共15页
美国数字教材出版平台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教材数字化、在线数据库和开放课件、资源快速汇聚以及技术深度融合4个阶段。基于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分别对美国基于电子教科书、基于视频课程、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字教材出版平台,以及在美国占... 美国数字教材出版平台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教材数字化、在线数据库和开放课件、资源快速汇聚以及技术深度融合4个阶段。基于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分别对美国基于电子教科书、基于视频课程、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字教材出版平台,以及在美国占据一定市场的欧洲数字教材出版平台展开研究,分析它们在发展路径、合作模式、规划思路、服务举措、技术方向方面呈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精准把握政策导向、有效整合多方资源、精心规划全球化方案、高度重视用户服务体验、积极探索技术创新路径5个角度出发,为我国数字教材出版的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材出版 美国出版研究 出版发展策略 在线教育平台 数字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间诗学:美国跨文化《文心雕龙》研究的特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毓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60,共12页
美国跨文化《文心雕龙》研究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主体间诗学。研究者既没有把刘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古典诗学视作一个完全异己的、另类的他者,也没有以本体地位自居,俯瞰它,而是高度尊重并认同它的身份,在世界艺术理论平台上把它视作另外一... 美国跨文化《文心雕龙》研究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主体间诗学。研究者既没有把刘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古典诗学视作一个完全异己的、另类的他者,也没有以本体地位自居,俯瞰它,而是高度尊重并认同它的身份,在世界艺术理论平台上把它视作另外一个话语主体,并基于一些共同的基本因素,主要采取边译边释的话语方式,以另一主体的方式与其进行平等对话。双方话语之间真正的意义和交织,不仅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同源性和类似,而且在于它们之间的比较,也即发现每个传统内相对于另一个传统的差异性,其最终目的和意义是理解而非判断对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跨文化 《文心雕龙》研究 主体间诗学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俄罗斯研究和俄罗斯的美国研究论析
6
作者 陈泓杉 王波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2,共9页
美国的俄罗斯研究和俄罗斯的美国研究历时百余年。二者于一战至二战时期初步形成,冷战时期集中发展,目前进行了系列调整,其学术团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出版物呈现出多元风貌。在相互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美国的俄罗斯研究和俄罗斯的美... 美国的俄罗斯研究和俄罗斯的美国研究历时百余年。二者于一战至二战时期初步形成,冷战时期集中发展,目前进行了系列调整,其学术团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出版物呈现出多元风貌。在相互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美国的俄罗斯研究和俄罗斯的美国研究有三个共性问题日益凸显,即一是政治需要与学术研究相互调和,二是冷战思维依旧延续,三是知识体系构建并未一直朝着跨学科融合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研究 俄罗斯研究 国别与区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摇篮到职场:美国教育纵向数据建设及其在院校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赵蕾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5,共10页
纵向数据是通过纵向研究探索研究对象发生纵向变化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美国联邦政府自20世纪60年代起陆续开发了众多与教育有关的纵向数据收集项目,并从2006年起资助各州建设涵盖教育和就业的“从摇篮到职场”纵向数据系统。截至2021年,... 纵向数据是通过纵向研究探索研究对象发生纵向变化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美国联邦政府自20世纪60年代起陆续开发了众多与教育有关的纵向数据收集项目,并从2006年起资助各州建设涵盖教育和就业的“从摇篮到职场”纵向数据系统。截至2021年,美国已有40个州建立了这样的纵向数据系统,其他州近年来也启动了类似的项目建设。州纵向数据系统涵盖了早期教育、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及职场数据,为提升教育透明度、加强质量问责和质量评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纵向数据在院校研究领域应用广泛,对院校研究有效完成其承担的政策分析、战略规划论证以及大学办学成效评估的“金三角”功能意义重大。有效建设纵向数据系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科学决策理念、教育质量观、法律要求、充足的经费投入、各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以及院校研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纵向数据 纵向研究 院校研究 循证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州政府与研究型大学在高新产业园区发展中角色的演变及启示——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为例
8
作者 张晓光 王凤玉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是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凭借区域研究型大学资源组建的高新产业园区,它的创办有力地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角研究园的成功落地得益于州政府与三所研究型大学的协同联动及其所发挥的“最适作用”。在...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是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凭借区域研究型大学资源组建的高新产业园区,它的创办有力地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角研究园的成功落地得益于州政府与三所研究型大学的协同联动及其所发挥的“最适作用”。在此过程中,州政府的角色从直接主导者转变为间接引领者,其参与方式从直接介入转变为宏观规划、税收激励和完善保障等形式的间接参与;研究型大学的角色从辅助支持者转变为技术主导者,推动了园区的繁荣发展。新时期,在我国推进大学科技园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时,地方政府应把握好动态参与的“形”与“度”,研究型大学应重视与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大学科技园从“聚企”模式向“创企”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三角研究 政府 角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美国研究:进展、挑战与方向
9
作者 刁大明 鲁铭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8,256,共11页
在推进建设区域国别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知识体系的要求下,我国的美国研究需要进一步向区域国别学靠拢,构建中国的美国研究学科体系。自2011年“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项目启动以来,我国的美国研究呈现研究规模扩大、现... 在推进建设区域国别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知识体系的要求下,我国的美国研究需要进一步向区域国别学靠拢,构建中国的美国研究学科体系。自2011年“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项目启动以来,我国的美国研究呈现研究规模扩大、现实意义凸显、涉我倾向加强的特征,但在研究议题、研究视角、学科交流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挑战。基于此,我国的美国研究未来应当兼顾“高政治”和“低政治”领域,平衡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持续沉淀研究角度与层次,继续深耕研究方法,加强各学科间的互动和方法上的交流,加速推进中国自主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研究 区域国别学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进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研究型大学数字治理的运行逻辑、实践体系与基本特征——基于美国4所研究型大学的案例分析
10
作者 郭丽君 刘桂锋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3,共10页
大学数字治理是数字时代最重要的大学治理范式,旨在通过数字技术重塑大学治理场域新秩序并提升其治理效能。美国研究型大学数字治理系统运用数字技术驱动治理主体从松散耦合迈向协同创新,形成多元主体的智慧联动和数字交互的数字治理网... 大学数字治理是数字时代最重要的大学治理范式,旨在通过数字技术重塑大学治理场域新秩序并提升其治理效能。美国研究型大学数字治理系统运用数字技术驱动治理主体从松散耦合迈向协同创新,形成多元主体的智慧联动和数字交互的数字治理网络,推动治理程序转向敏捷治理,从而实现大学治理场域的重构。美国研究型大学将治理要素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涵盖管理、决策、保障和服务的数字治理系统,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其数字治理系统具备响应式、精准化、分布式、全周期的运行特征。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数字治理经验,中国应完善数字规则,营造数字环境,彰显价值理性,整体性重构大学数字治理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治理 院校治理 治理效能 美国研究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外事办公室”:21世纪世界文学研究的美国问题
11
作者 韦丁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3,共11页
詹姆逊曾提出过一个“文学外事办公室”的比喻,批评了美国比较文学研究中暗含的民族主义色彩。新世界文学、区域研究以及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21世纪美国比较文学的三个主要趋势。新世界文学是美国比较文学回归文学性,同时调和文学和文化... 詹姆逊曾提出过一个“文学外事办公室”的比喻,批评了美国比较文学研究中暗含的民族主义色彩。新世界文学、区域研究以及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21世纪美国比较文学的三个主要趋势。新世界文学是美国比较文学回归文学性,同时调和文学和文化研究的一种尝试,它强调文学政治化潮流中的美学批评;区域研究则是强调关注全球南方文学和秉持“他异性”价值取向的后殖民主义范式,在21世纪美国极化的环境中政治化越发显著;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更加强调发掘比较文学丰富其他学科的视角,人文学科的“异化”在美国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高校企业化的背景下变本加厉。“文学外事办公室”的比喻揭示了美国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鲜明的“美国问题”,也指出了为反抗知识帝国化而主动参与世界对话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区域研究 美国问题 文学外事办公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智库建设——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启示
12
作者 蒲云强 唐川 敖丽娟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5,共13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库研究带来了新机遇。AI技术赋能使智库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复杂的研究任务,推动其从传统研究模式向智能化、动态化的全面转型。借鉴国外智库在AI技术布局、方法创新与...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库研究带来了新机遇。AI技术赋能使智库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复杂的研究任务,推动其从传统研究模式向智能化、动态化的全面转型。借鉴国外智库在AI技术布局、方法创新与实际应用方面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提升我国智库的智能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方法/过程]鉴于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在AI领域的前沿探索及其公开的研究过程,通过文献调查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CSIS在项目管理、外部合作和人员配置中的AI布局,并分析其典型研究报告,以梳理大语言模型在其研究分析中的具体应用。[结果/结论]CSIS率先探索AI在智库建设中的应用,通过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布局并开展专题试点,涵盖研究报告分析、AI生成图像和音频等多个领域,提升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成果的影响力。我国智库应围绕AI技术优化人才配置,深化对外合作模式,并丰富分析手段,加快开源化进程,积极探索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等AI技术的应用,抢占AI赋能的先机,推动智库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多模态应用 智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元化“文心雕龙研究”版本修订——从“心史裂痕”到“潜反思” 被引量:7
13
作者 夏中义 何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91,共10页
《文心雕龙创作论》及其版本修订,不仅是王元化的学术行为,也可将其视为作者生命史上的心灵事件。以92版为参照,79版被删削的最醒目的内容,可概述为"三去",即"去阶级分析","去偶像语式","去规律标签... 《文心雕龙创作论》及其版本修订,不仅是王元化的学术行为,也可将其视为作者生命史上的心灵事件。以92版为参照,79版被删削的最醒目的内容,可概述为"三去",即"去阶级分析","去偶像语式","去规律标签"。王元化半世纪前研究刘勰的内驱力,既源自学理追求,更源自体制内自我救赎。由此楔入,可依稀辨析作者自1961-2008年,于龙学一案所绵延的心路历程确有四个环节构成:"适时图存"→"心史裂痕"→"不期荣幸"→"良知乏宁"。作为驱动79版撰写的价值意向链的两个环节,"心灵裂痕"全然被"适时图存"推着走,其走向是线型的,故它是被迫的,不无羞辱感的。79版虽然给作者带来"不期荣幸",让作者鸿运连连,但也带来"良知乏宁"的心病,于是王元化采取"潜反思"的方式,即把他包括《文心雕龙创作论》所有版本在内的全部"心史病历"公示于众,将一个"真实的自我"交给历史。从中可鉴一个大知识分子对思想史的敬畏暨文化道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文心雕龙研究 心史裂痕 潜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一种“他者”的镜像——评吕周聚《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研究(1911—1949)》
14
作者 刘勇 张悦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59,共4页
近些年来学界对于中国新文学发生的世界路径探源,基本是围绕着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展开的,而吕周聚的《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研究(1911—1949)》一书另辟蹊径,以“美国”为视角重审了中国新文学的发生轨迹,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民... 近些年来学界对于中国新文学发生的世界路径探源,基本是围绕着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展开的,而吕周聚的《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研究(1911—1949)》一书另辟蹊径,以“美国”为视角重审了中国新文学的发生轨迹,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民主、自由等观念与中国新文学的重要联系,而且还以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各个文体为例剖析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的美国因素,重构了五四新文学发生与发展的跨文化场域。这既是对中国新文学发生学的必要补充,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主体性建构的重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周聚 《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研究 跨文化研究 中国式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评述——兼评作者毕生之《文心》研究著述及其贡献 被引量:1
15
作者 陶礼天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31-38,共8页
牟世金先生是当代《文心雕龙》研究的著名专家 ,本文对其标志性研究成果《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和一系列代表性观点作了介绍和评价 ,并兼评其另外几部《文心雕龙》研究著作 ,以便使牟世金先生毕生之《文心雕龙》研究著述与主要... 牟世金先生是当代《文心雕龙》研究的著名专家 ,本文对其标志性研究成果《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和一系列代表性观点作了介绍和评价 ,并兼评其另外几部《文心雕龙》研究著作 ,以便使牟世金先生毕生之《文心雕龙》研究著述与主要贡献得到整体的呈现 ,为当代《文心雕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研究 文学理论批评 研究方法 学术成就 牟业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心雕龙》研究综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平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10,共10页
20世纪中国《文心雕龙》研究的历史可以分为开创期、发展期和繁盛期三个阶段。开创期为材料积累阶段,研究成果多属于概述评介的性质;发展期为专题讨论阶段,研究成果多带有歧义争鸣的特色;繁盛期为总结阶段,研究成果趋向于多层面... 20世纪中国《文心雕龙》研究的历史可以分为开创期、发展期和繁盛期三个阶段。开创期为材料积累阶段,研究成果多属于概述评介的性质;发展期为专题讨论阶段,研究成果多带有歧义争鸣的特色;繁盛期为总结阶段,研究成果趋向于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龙学”界同仁的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思考、蓄积调整,21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必将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获得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20世纪 文学研究 中国 刘勰 论文 理论研究 工具书 古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穆克宏的《文心雕龙研究》
17
作者 郭丹 《东南学术》 CSSCI 1992年第4期75-76,共2页
最近出版的穆克宏教授的《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文心》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也是作者潜心研究《文心雕龙》30年来的结晶。 《文心雕龙研究》一书近30万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通论,对刘勰与《文心雕龙》全书... 最近出版的穆克宏教授的《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文心》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也是作者潜心研究《文心雕龙》30年来的结晶。 《文心雕龙研究》一书近30万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通论,对刘勰与《文心雕龙》全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涉及刘勰的生平、思想、《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风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研究 《文心雕龙 文体论 风格论 刘勰 教育出版社 新成果 结晶 通论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见而贯一 剀切而厚重——评寇效信先生遗著《文心雕龙美学范畴研究》并兼及其他
18
作者 郭德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64-166,共3页
博见而贯一剀切而厚重——评寇效信先生遗著《文心雕龙美学范畴研究》并兼及其他郭德茂寇效信先生是陕西师范大学知名教授,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重镇之一,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影响。他集多年心血而成的研究成果《文心雕... 博见而贯一剀切而厚重——评寇效信先生遗著《文心雕龙美学范畴研究》并兼及其他郭德茂寇效信先生是陕西师范大学知名教授,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重镇之一,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影响。他集多年心血而成的研究成果《文心雕龙美学范畴研究》,在他辞世7年后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研究 美学范畴 文学理论 宏观视野 “风骨” 刘勰 内容与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 研究成果 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系统理论视域下美国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组织的建设模式研究——以区域研究、女性研究和数据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凌云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11,共18页
从尼克拉斯·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视角出发,美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功能分化要求催动了其大学系统通过自我指涉进行跨学科组织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推动组织发展的核心力量以及大学对组织发展目标的定位影响了美国大学系统在区域研究... 从尼克拉斯·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视角出发,美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功能分化要求催动了其大学系统通过自我指涉进行跨学科组织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推动组织发展的核心力量以及大学对组织发展目标的定位影响了美国大学系统在区域研究、女性研究和数据研究组织建设的功能理解和路径选择。由于组织的建设基础以及需要应对的核心问题存在差异,三类跨学科组织分别确立了不同的建设模式:区域研究组织形成了以横向切分研究对象为基础的功能式系统分化模式,女性研究组织选择了以不同水平融入传统学科系组织的层级式系统分化模式,数据研究组织则表现出具有组织独立性与功能一致性的分割式系统分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社会系统理论 人文社会科学 跨学科组织 区域研究 女性研究 数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命”与“价值”: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课程改革框架考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昌翠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128,共18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社会服务逐步从“服务”走向“参与”,实现了高校育人与社会发展的双向融合。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调动高校师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在学术参与理念的影响下,美国研究型大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服务课程改革框架...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社会服务逐步从“服务”走向“参与”,实现了高校育人与社会发展的双向融合。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调动高校师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在学术参与理念的影响下,美国研究型大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服务课程改革框架。基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一框架包括目标导向的政策体系设计、立体衔接的社会服务课程架构、内外联动的课程实施与保障体系以及丰富多元的社会参与途径,赋予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课程改革诸多独特性,整体呈现出“使命”与“价值”的统一,高校主导与社会参与的统一,面向全球共同利益与服务本土社会的统一等特点。借鉴美国经验,我国研究型大学可从“育人”和“服务”的统一,完善社会服务政策保障,加强社会服务课程探索,畅通社会服务参与路径,强化社会服务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社会服务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将社会服务职能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社会服务 课程改革 学术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