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基督教新教江西美以美会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志繁 周伟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8-104,共7页
作为内陆省份江西的近代基督教新教活动往往被各种基督教研究的专著所忽略。基督教新教的江西美以美会晚清传入江西后,发展迅速,1913年成立了江西美以美会布道年议会,1917年,布道年议会升级为年议会,辖区也不断扩大。江西美以美会采取... 作为内陆省份江西的近代基督教新教活动往往被各种基督教研究的专著所忽略。基督教新教的江西美以美会晚清传入江西后,发展迅速,1913年成立了江西美以美会布道年议会,1917年,布道年议会升级为年议会,辖区也不断扩大。江西美以美会采取了教、学、医三管齐下的传教策略,即教会为学校、医院提供经费,学校为教会、医院培养人才,医院为教会、学校扩大影响,三者相依相促,形成独具一格的宗教文化。这些举措在客观上促进了江西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新教 江西美以美会 学校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以美会传教士亮乐月的小说创作与翻译 被引量:7
2
作者 宋莉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4-101,共8页
美国传教士亮乐月是西方来华女传教士的代表。她不仅创办了第一份中文女性期刊《女铎报》,而且用中文撰写、翻译了18种小说作品。她的小说将宗教传播、女性教育和儿童教育三者融合在一起,旨在提升女子修养,引导她们治理家务、教育孩子... 美国传教士亮乐月是西方来华女传教士的代表。她不仅创办了第一份中文女性期刊《女铎报》,而且用中文撰写、翻译了18种小说作品。她的小说将宗教传播、女性教育和儿童教育三者融合在一起,旨在提升女子修养,引导她们治理家务、教育孩子、劝善信教。亮乐月在将西方女性意识和教育理念灌输到中国的同时,也把西方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译介到中国,并培养了一批中国女性作者和译者,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亮乐月 小说 美以美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与中国东南的乡村社会——以近代福建美以美会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本文以福建美以美会为个案, 尝试勾勒出近代来华基督教与东南中国乡村社会的互动图景。文章发现, 乡村教会是基督教的发展主体。教会的发展一方面受到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与信仰态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尝试建立一个新的宗教体系。在部分乡... 本文以福建美以美会为个案, 尝试勾勒出近代来华基督教与东南中国乡村社会的互动图景。文章发现, 乡村教会是基督教的发展主体。教会的发展一方面受到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与信仰态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尝试建立一个新的宗教体系。在部分乡村, 基督教会成为社区的生产、生活中心, 一些乡村教会知识分子亦有较强的社会触觉, 倾向改革。而在世局变迁中, 乡村教会受多种社会势力影响。文章认为,乡村教会的历史研究, 应放在本地社会结构与历史变迁中加以理解, 将乡村教会视为地方宗教力量, 较将其视作外来宗教显得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美以美会 乡村社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传教士与华人基督徒——清末福建美以美会内部争论述评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峰 朱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6,45,共8页
本文以美国德鲁大学 (DrewUniversity)馆藏资料为主要基础 ,描述清末福建美以美会教会两次内部争论 ,力图从新角度探讨清末基督教史。文章认为 :西方传教士并不是清末中国基督教的唯一代表。中国基督徒、西方传教士 ,同样是清末传教运... 本文以美国德鲁大学 (DrewUniversity)馆藏资料为主要基础 ,描述清末福建美以美会教会两次内部争论 ,力图从新角度探讨清末基督教史。文章认为 :西方传教士并不是清末中国基督教的唯一代表。中国基督徒、西方传教士 ,同样是清末传教运动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清末福建美以美会 ,传教士的内部矛盾与华人基督徒的影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美以美会 内部争论 传教士 华人信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的扩张与孔子故里的抵抗--1915-1916年曲阜美以美会“买房建堂”之纠纷
5
作者 李先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229,共8页
1915年底,曲阜城内居民赵徐氏同其两子将祖遗宅院以京钱一万五千吊的高价卖与美以美会,附近民众对此“蹐局不安”,遂联名上告,要求予以“整顿”。曲阜县知事在接到诉状后,循着旧有经验,讯令卖主和中人“取妥保”,自行设法退约,但这一应... 1915年底,曲阜城内居民赵徐氏同其两子将祖遗宅院以京钱一万五千吊的高价卖与美以美会,附近民众对此“蹐局不安”,遂联名上告,要求予以“整顿”。曲阜县知事在接到诉状后,循着旧有经验,讯令卖主和中人“取妥保”,自行设法退约,但这一应对之策,随着卖主、中人的隐匿,陷入了困境。情极无奈之下,新到任的县知事会同地方士绅被迫与先前刻意避免与之正面交锋的美以美会进行直接交涉。在此过程中,“官怕教、教怕民、民怕官”的剧情一再上演,几经折冲,1916年12月2日双方最终达成了由曲阜官绅“备价赎回”赵姓宅院,美以美会“将约作废”退出曲阜城内及另在城外“立堂传教”的协议。美以美会在曲阜城内“买房建堂”风波,生动展现了民初特定时空背景下基督教强势扩张与当地官绅、民众极力抵制的复杂图景,而这一复杂图景所折射出的“官绅—民—教”之间的张力及限界,亦先在性地决定了其各自博弈的空间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以美会 孔子故里 买房建堂 耶儒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九世紀下半叶福建人民的反教会斗爭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孔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3期23-40,共18页
(一) 早在1631年,天主教多明我会(Dominican)司鐸就已經來到福建,以后,法國、西班牙的天主教会也相繼來福州、厦門、漳州开教。鴉片战爭以后,美國的公理会(American Board Mission)和归正会(Reformed Church In America)在南京条約簽訂... (一) 早在1631年,天主教多明我会(Dominican)司鐸就已經來到福建,以后,法國、西班牙的天主教会也相繼來福州、厦門、漳州开教。鴉片战爭以后,美國的公理会(American Board Mission)和归正会(Reformed Church In America)在南京条約簽訂以前,便于1842年二月來鼓浪嶼傳教,接着,倫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1844)、美以美会(Methodist Episcopa1 Church,1847)、大英長老会(English Presbyterian Church,1847)、英行教会(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1850)、聖公会(Holy Catholic Church,1884)、基督教青年会(YMCA,1885)、安息日会(Seventh Day Adventists,1905)等教会都先后侵入厦門和福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教 天津教案 斗争 福建 教堂 清政府 福州 美以美会 事件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时期的北京同仁医院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涛 杨柳 刘艳亭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8,共5页
同仁医院是晚清时期美以美会在北京建立的综合性医院,尤其是以眼科治疗见长,从19世纪末开办以来,历经风雨洗礼,时至今日仍服务于广大民众.因此,对于同仁医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近代北京美以美会的医疗活动的发展,探索“西医东渐”对... 同仁医院是晚清时期美以美会在北京建立的综合性医院,尤其是以眼科治疗见长,从19世纪末开办以来,历经风雨洗礼,时至今日仍服务于广大民众.因此,对于同仁医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近代北京美以美会的医疗活动的发展,探索“西医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还有益于推动当代医院文化建设,丰富医院自身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同仁医院 晚清时期 医院文化建设 美以美会 近代中国 综合性医院 19世纪末 医疗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风暴——1895年福建古田县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8
作者 陈元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2期88-93,共6页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除了进行军事、政治、经济侵略之外,还以教会为中心进行在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的文化侵略。他们派遣大批传教士来华,披着宗教外衣,深入我国城市和乡村,依仗享有的特权,到处逞凶肆虐,欺...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除了进行军事、政治、经济侵略之外,还以教会为中心进行在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的文化侵略。他们派遣大批传教士来华,披着宗教外衣,深入我国城市和乡村,依仗享有的特权,到处逞凶肆虐,欺压和奴役我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激起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无比愤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宗教外衣 文化侵略 起义 教堂 反洋教斗争 美以美会 帝国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教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