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源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庚申 许文军 +2 位作者 谢建军 汪玮 施慧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7,共7页
2013年浙江省舟山市某网箱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暴发了一种严重的疾病,病鱼主要症状为脾、肾出现1–2 mm的白色类结节。从患病鱼内脏处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OF-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为此次引起条石鲷死亡的致病菌,半数致死量... 2013年浙江省舟山市某网箱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暴发了一种严重的疾病,病鱼主要症状为脾、肾出现1–2 mm的白色类结节。从患病鱼内脏处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OF-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为此次引起条石鲷死亡的致病菌,半数致死量为5.93×10~4 CFU/g。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菌株OF-1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在TCBS培养基上不生长。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16S r RNA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证实,该菌株为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subsp.piscicida)。该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氟哌酸、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红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苯唑青霉素等药物具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美人鱼发光杆菌亚种 细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感染卵形鲳鲹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苏友禄 冯娟 +2 位作者 郭志勋 徐力文 王江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81,共7页
病原菌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分离自发病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本实验利用腹腔注射和浸泡的感染途径,观察卵形鲳鲹发光杆菌病的病理变化。感染发病鱼呈现急性和慢性临床症状,主要... 病原菌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分离自发病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本实验利用腹腔注射和浸泡的感染途径,观察卵形鲳鲹发光杆菌病的病理变化。感染发病鱼呈现急性和慢性临床症状,主要急性症状为鳃盖周围轻微出血,腹腔积水和内脏器官多灶性坏死;主要慢性症状为脾脏、肾脏和心脏内能观察到直径为0.5~1.0 mm的白色粟米样结节;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的组织病理显示:急性病理症状主要表现为鳃、肝和肾发生变性及凝固性坏死,肾管微绒毛紊乱,线粒体的嵴脱落,脾淋巴细胞增生,核染色质边集,心肌细胞发生多灶性坏死,线粒体增生,肠道的病变较轻微。慢性病理症状主要表现为鳃丝上皮细胞坏死,脾淋巴细胞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溶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微绒毛脱落,心肌纤维Z带排列紊乱,线粒体变性,肝脏、肾脏、脾脏、心脏和肠道出现典型的肉芽肿病变。相比之下,脾脏、肾脏和心脏的病变是所有器官中最严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美人鱼发光杆菌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条鰤源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任燕 石存斌 +3 位作者 常藕琴 付小哲 陶家发 吴淑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48-152,共5页
2007年5月广东汕尾红海湾网箱养殖的五条鰤爆发主要症状为脾脏、肾脏出现许多灰白色小结节的疾病。从病鱼体内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SWZX5,为革兰氏阴性杆菌。SWZX5对剑尾鱼有强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为5.8×105CFU/g。综合细菌在... 2007年5月广东汕尾红海湾网箱养殖的五条鰤爆发主要症状为脾脏、肾脏出现许多灰白色小结节的疾病。从病鱼体内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SWZX5,为革兰氏阴性杆菌。SWZX5对剑尾鱼有强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为5.8×105CFU/g。综合细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系统发育树等方面的研究结果,确认分离菌株SWZX5属于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15种中草药提取液的抑菌和杀菌试验显示,五倍子的功效最好,MIC和MBC均为0.05mg/mL;其次是黄连、石榴皮,两者MIC均为0.20 mg/mL,MBC均为0.40 mg/mL;黄芪功效较差。20种化学抗菌类药物的抑菌试验显示,分离菌株SWZX5对供试的氨曲南、恩诺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等16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苯唑西林等4种抗菌药物中度敏感或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条鰤 美人鱼发光杆菌亚种 假结核病 鉴定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学良 蔡琰 +2 位作者 徐晓丽 钟文慧 包海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2,共6页
建立了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IGS2基因保守序列的6个区域设计2对特异引物,利用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在恒温65℃下保温40 min。采用钙黄绿素... 建立了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IGS2基因保守序列的6个区域设计2对特异引物,利用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在恒温65℃下保温40 min。采用钙黄绿素作为显色剂,FTA卡采集病样肝组织中病原菌核酸。结果显示:以IGS2基因建立的LAMP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检测灵敏度为2.6×102 cfu/mL。针对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IGS2基因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的野外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美人鱼发光杆菌亚种 IGS2 L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表型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施琳妮 于永翔 +4 位作者 姜勇 张正 王印庚 廖梅杰 荣小军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4,共10页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damselae)可感染多种海水养殖动物发病,为研究不同菌株之间的表型差异性,作者对不同来源的 25 株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的溶血特性、生理生化特征、药物敏感性以及 5 ...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damselae)可感染多种海水养殖动物发病,为研究不同菌株之间的表型差异性,作者对不同来源的 25 株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的溶血特性、生理生化特征、药物敏感性以及 5 种最敏感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5 株菌株在 TSB 培养基上均为白色不透明圆形菌落, TCBS 培养基上菌落显绿色,直径为 1~2 mm,革兰氏染色均为阴性;(2)25 株菌对 3%胰胨水、无盐胰胨水、葡萄糖、肌醇、3% NaCl、ONPG 以及精氨酸双水解酶等 22 种生化反应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对于丙二酸盐、赖氨酸脱羧酶、尿素酶以及西蒙氏枸橼酸盐表现出明显差异;(3)所有菌株中仅有 2 株菌表现出β溶血, 23 株菌表现出α溶血;(4)25 株菌对丁胺卡那、链霉素、复方新诺明、乙酰螺旋霉素以及苯唑青霉素 5 种抗生素均表现出耐药性;对萘啶酸、氟罗沙星、菌必治、头孢胺噻肟、盖伯斯林以及洛美沙星 6 种抗生素均表现敏感性;对恩诺沙星等 27 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5)5 种抗生素的 MIC 检测结果表明, 25 株菌对萘啶酸以及环丙沙星的 MIC 基本一致,浓度分别是 2.5~10 μg/mL 以及低于 2.5 μg/mL,对多粘菌素 B、氧氟沙星以及洛美沙星 3 种抗生素差异较大。通过本研究证实不同来源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表型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damselae) 溶血性 抗生素耐药 生理生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类结节症病原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晓丽 尤宏争 +3 位作者 姚学良 李灏 李军 包海岩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4-259,共6页
为查明养殖豹纹鳃棘鲈类结节症的病因,自患病豹纹鳃棘鲈内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061101,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具有强毒力,能够引起被感染鱼内脏出现白色结节并死亡,为引起此次豹纹鳃棘鲈类结节症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生化特性测定对... 为查明养殖豹纹鳃棘鲈类结节症的病因,自患病豹纹鳃棘鲈内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061101,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具有强毒力,能够引起被感染鱼内脏出现白色结节并死亡,为引起此次豹纹鳃棘鲈类结节症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生化特性测定对菌株061101进行鉴定,同时采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该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后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试验结果表明,菌株061101与发光杆菌属中的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基本特征相符;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菌株061101与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聚为一支,置信度达100%。据此确定,此次豹纹鳃棘鲈类结节症的病原为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仅对链霉素(300μg/片)、庆大霉素(120μg/片)敏感,对多黏菌素B、阿洛西林等中度敏感,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等均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结节症 豹纹鳃棘鲈 美人鱼发光杆菌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滑舌鳎套肠症病原的分离鉴定和组织病理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晓旭 刘克明 +4 位作者 汪笑宇 郝爽 贾磊 邵蓬 罗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研究半滑舌鳎Cynoglossu semilaevis Günther套肠症的病原,于2020年9月从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养殖车间采集患病鱼10尾(体长10~15 cm),利用寄生虫检查、病原菌分离、组织病理切片、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分... 为研究半滑舌鳎Cynoglossu semilaevis Günther套肠症的病原,于2020年9月从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养殖车间采集患病鱼10尾(体长10~15 cm),利用寄生虫检查、病原菌分离、组织病理切片、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方法对患病鱼及病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患病鱼体表未发现大量寄生虫,脾脏中存在大量结节,肠黏膜组织和肠绒毛腐烂脱落,从肾脏中分离到的优势菌株ST-2020-2能引起健康半滑舌鳎发病,造成90%的死亡率;综合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药敏试验显示,菌株ST-2020-2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敏感,对四环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中度敏感,对新霉素、多黏菌素、复方新诺明等10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研究表明,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是半滑舌鳎套肠症的病原,这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肠套叠 美人鱼发光杆菌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