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羌族人口超常规增长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朴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5,5,共6页
根据全国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羌族聚居腹心区茂县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运用人口统计学方法,用数据论证了社会变动是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羌族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增长则是次要因素,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会变动导致人口变化的案... 根据全国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羌族聚居腹心区茂县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运用人口统计学方法,用数据论证了社会变动是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羌族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增长则是次要因素,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会变动导致人口变化的案例,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演变的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人 超常规发展 因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羌族人群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基因CTG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
2
作者 敬慧娥 张思仲 +1 位作者 肖翠英 武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11,共5页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是由于MT-PK基因3′非编码区CT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过度扩展所致。正常人群中CTG的拷贝数为5~30,而患者在50以上,且具民族差异。目前尚无我国羌族人群的有关资料。为了解中国羌族人群该基因3′...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是由于MT-PK基因3′非编码区CT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过度扩展所致。正常人群中CTG的拷贝数为5~30,而患者在50以上,且具民族差异。目前尚无我国羌族人群的有关资料。为了解中国羌族人群该基因3′UTRCTG三核苷重复序列的分布情况,作者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和测序等技术,对60例正常羌族人的CTG重复序列进行了分析。共发现8种等位基因,其中CTG拷贝数为5的等位基因最为常见,占3083%,其余依次为13拷贝(225%)、12(1917%)、11(1583%)、14(583%)和15(417%);拷贝数大于15的等位基因极少,仅检测到一例,为27拷贝;CTG拷贝数在6~10之间的等位基因也很少,仅发现一例为9拷贝,而该等位基因在其它人群尚无报道。60名个体中共发现纯合子18例,其中9例为5/5,2例为11/11,2例为12/12,4例13/13和1例为15/15,杂合率为70%。本系统的多态信息量(PIC)为077。羌族和汉族人群该位点的多态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强直性 肌营养不良 CTG重复序列 DNA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族人口发展特点浅析
3
作者 王端玉 许茂慈 +1 位作者 陈庆华 李小蓉 《人口与经济》 1985年第1期15-19,共5页
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古代羌人分布于我国西北,唐末来初,大都发展成为藏缅语族,或先后融于汉族和其它民族.居住在岷江上游的部分羌人,由于种种原因,单独地保存并发展下来,形成今日的羌族.目前我国羌族... 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古代羌人分布于我国西北,唐末来初,大都发展成为藏缅语族,或先后融于汉族和其它民族.居住在岷江上游的部分羌人,由于种种原因,单独地保存并发展下来,形成今日的羌族.目前我国羌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所属的茂汶、理县、黑水、松潘、汶川及绵阳专区的北川等县.据1982年普查,共计10.25万人,其中6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茂汶羌族自治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人 发展特点 自然增长率 民族研究 四川省 沙坝 平均初婚年龄 多子 生育率 生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川羌族人群57个常染色体InDel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4
作者 蒋春月 马浩 +4 位作者 范庆炜 杨慧凌 徐冬冬 王韵 杜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739-746,共8页
目的 调查AGCU InDel 60荧光检测试剂盒中57个常染色体InDel(autosomal-InDel,A-InDel)位点在四川省北川羌族人群中的遗传学信息,并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GCU InDel 60荧光检测试剂盒对北川200名羌族健康无关个体进行分型检... 目的 调查AGCU InDel 60荧光检测试剂盒中57个常染色体InDel(autosomal-InDel,A-InDel)位点在四川省北川羌族人群中的遗传学信息,并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GCU InDel 60荧光检测试剂盒对北川200名羌族健康无关个体进行分型检测,统计分析57个A-InDel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群体遗传学参数,并与已知的26个人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经Bonferroni法校正,57个A-InDel位点之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且所有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除rs66595817、rs72085595外,其他55个A-InDel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均大于0.3。PIC为0.298 3~0.375 0,CDP为1-2.974 8×10^(-24),CPE_(duo)为0.999062660,CPE_(trio)为0.999999999。计算遗传距离发现,北川羌族人群与北京汉族和南方汉族人群遗传距离最近,与非洲人群遗传距离较远。结论 AGCU InDel 60荧光检测试剂盒所包含的57个A-InDel位点在四川省北川羌族人群中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态性,可作为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遗传多态性 插入/缺失 常染色体 遗传距离 羌族 北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论碰撞下羌族人与树的多重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卞思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71,共8页
在人类学本体论转向中,“泛灵论”与“自然主义”被视为两种相反的本体论,前者代表着社会与自然的合一,后者则反映出两者的割裂,是一种具有支配性的现代性本体论。近半个世纪以来,川西北羌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关树的多种知识在地方空间... 在人类学本体论转向中,“泛灵论”与“自然主义”被视为两种相反的本体论,前者代表着社会与自然的合一,后者则反映出两者的割裂,是一种具有支配性的现代性本体论。近半个世纪以来,川西北羌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关树的多种知识在地方空间叠加、交织和共存,形成了人与树的多重关系,较为明显地呈现了两种本体论的碰撞。通过辨别和取舍具有不同本体论逻辑的有关树的观念与实践,可以看到当地人在不同情境中形成了对待树与森林的不同态度,最终韧性保持了由人物关系形成的归属感,同时也包容了外来的观念与实践,实现了经济转型。传统与现代资源管理模式在地方共同发挥着作用,并达到某种平衡。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只有认清两种本体论知识并将其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本体论 树与森林 泛灵论 自然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1-1904年羌族人民反土司统治的斗争
6
作者 曾唯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67-69,共3页
1959年5月,原四川省民族调查组在茂汶羌族自治县黑虎乡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矮子关羌民杨太享将其家藏历史文献——清光绪末年该地羌民控告岳希土司的状纸及省、道、府、州批示的抄本赠给调查组(该抄本被定名为《控告坤土司状纸》抄本,... 1959年5月,原四川省民族调查组在茂汶羌族自治县黑虎乡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矮子关羌民杨太享将其家藏历史文献——清光绪末年该地羌民控告岳希土司的状纸及省、道、府、州批示的抄本赠给调查组(该抄本被定名为《控告坤土司状纸》抄本,原件存省民研所)。这一抄本系杨太享的祖父、控告坤土司时的群众代表杨天耀所抄。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它不仅记录了羌族人民当时反岳希土司统治斗争的整个经过和场面,而且为研究羌族社会历史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尤其是清末民初,政局动荡,方志失修,档案散失,这一资料得以保存至今就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羌族地区 状纸 抄本 希土 黑虎 茂汶 土司制度 封建领主 社会历史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设计视阈下羌族服饰色彩的审美与重构
7
作者 姜旭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3,共5页
羌族服饰色彩能够反映当地人民的民俗特点和审美心理,对其研究能够促进当代文化创意设计的民族性转译和民族化重构。通过文献法、田野调查法、案例法,爬梳传统羌族服饰的色彩特征,对其色彩范式、图纹意蕴、“尚红”“尚白”的审美意象... 羌族服饰色彩能够反映当地人民的民俗特点和审美心理,对其研究能够促进当代文化创意设计的民族性转译和民族化重构。通过文献法、田野调查法、案例法,爬梳传统羌族服饰的色彩特征,对其色彩范式、图纹意蕴、“尚红”“尚白”的审美意象加以分析,结合现代色彩学的设计理念与审美特点,提出“非遗”现代设计的重构新径。研究表明,羌族服饰色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装饰性和象征性古拙粗犷,艺术风格别致。艺术构建、跨界融合、“撞色”反对的现代设计思路,能够促进传统审美与现代流行融会贯通,让艺术、工艺和产品有机结合,有助羌族服饰色彩的现代创新与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服饰 色彩 现代设计 审美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仪式、声景:羌族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文化承续新径
8
作者 宋美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3,共5页
自21世纪以来,中国影视作品在承续羌族传统文化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境、画与音的建构,实现了羌族传统音乐与影视艺术的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地域性物理空间被转化为富含文化内涵的艺术空间;虚实互动的手法运用使作品的传播更具仪式感;而... 自21世纪以来,中国影视作品在承续羌族传统文化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境、画与音的建构,实现了羌族传统音乐与影视艺术的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地域性物理空间被转化为富含文化内涵的艺术空间;虚实互动的手法运用使作品的传播更具仪式感;而羌族音乐元素与现代影视声音的设计结合,无疑让其作品深刻诠释了羌族民族声景独特的美学价值。所以,“空间-仪式-声景”成为推动羌族文化在现代媒介语境中有效承续与创新表达的传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影视音乐 空间重构 仪式转化 声景美学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经济发展的耦合机制探究——以桃坪羌寨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波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期168-170,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经济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乡村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以桃坪羌寨为例,研究当地非遗传承与乡村经济发展机制的耦合发展趋势,并分析非遗传承与乡村旅游经济结合过程中的优缺点,找出影响非遗传承与乡村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经济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乡村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以桃坪羌寨为例,研究当地非遗传承与乡村经济发展机制的耦合发展趋势,并分析非遗传承与乡村旅游经济结合过程中的优缺点,找出影响非遗传承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旨在增加地区收入,提升当地精神文化价值,为旅游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对同类型乡村振兴发挥示范作用,最终实现非遗传承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 传承研究 乡村经济 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族传统器乐多声部音乐探析
10
作者 刘雯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101,168,共15页
羌族传统器乐多声部音乐有羌管合奏、唢呐合奏、羌笛与口簧合奏等形式,作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后认为:羌族传统器乐多声部音乐是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器乐化再现;乐手们先学基本腔调再学其他腔调,先学哼唱配合再学乐器配合,凸显出羌族人的有... 羌族传统器乐多声部音乐有羌管合奏、唢呐合奏、羌笛与口簧合奏等形式,作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后认为:羌族传统器乐多声部音乐是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器乐化再现;乐手们先学基本腔调再学其他腔调,先学哼唱配合再学乐器配合,凸显出羌族人的有序传习理念;从羌族口簧乐曲《婆媳对话》中多声部思维的萌芽,羌笛的双管中隐射的“双音”思维,到羌管乐手明确的高低音相互交替的“波浪交替式”多声结构观念,及羌族唢呐乐手立足本族群的多声音乐观念去吸收、涵化外来音乐文化的历程,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羌族传统多声部音乐的发展历史;羌族与相关族群中的相近音乐观念、相似乐器、同宗音调等,正是各族群在长期的交融互动中形成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传统器乐 多声部音乐 羌笛 羌管 口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羌族聚居地传统体育的考察与重建思考 被引量:11
11
作者 霍红 王洪珅 +2 位作者 蒲鸿春 杨柯 张树亮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研究立足于汶川、理县、茂县三个羌族文化特色相对突出的羌族聚居地的实地调研,对地震后羌族传统体育进行考察描述了羌族传统体育的现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建羌族传统体育的思路。
关键词 地震 羌族 传统体育 聚居地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族传统体育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启示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兴亮 刘锐 卢永雪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93,共4页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现代体育的冲击,羌族传统体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对羌族传统体育的介绍,及对羌族传统军事文化、宗教文化、风俗礼仪及传统游戏的传承的阐述,说明了羌族传统体育在羌...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现代体育的冲击,羌族传统体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对羌族传统体育的介绍,及对羌族传统军事文化、宗教文化、风俗礼仪及传统游戏的传承的阐述,说明了羌族传统体育在羌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羌族传统体育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羌族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传统体育 传统文化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人和羌族5项舌运动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文静 宇克莉 +3 位作者 郑连斌 魏榆 马彦霞 张兴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70-76,共7页
在四川省调查了230例(男93例,女137例)成年白马人和400例(男157例,女243例)羌族中学生的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翻舌、叠舌、三叶舌、尖舌).研究结果表明:(1)白马人的5项舌运动中,女性的卷舌、叠舌和尖舌出现率高于男性.羌族中除了翻舌外... 在四川省调查了230例(男93例,女137例)成年白马人和400例(男157例,女243例)羌族中学生的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翻舌、叠舌、三叶舌、尖舌).研究结果表明:(1)白马人的5项舌运动中,女性的卷舌、叠舌和尖舌出现率高于男性.羌族中除了翻舌外,其余类型均是女性的出现率高于男性;(2)白马人的翻舌-卷舌、翻舌-尖舌存在相关,羌族的翻舌-卷舌、翻舌-叠舌、翻舌-尖舌、翻舌-三叶舌、三叶舌-卷舌、三叶舌-叠舌存在相关;(3)与国内的18个族群进行比较,白马人的卷舌率处于中等水平,其他4项指标处在较低水平.羌族的尖舌率和三叶舌率处在较低水平,卷舌率与叠舌率处在中等水平,翻舌率处在较高水平;(4)20个族群基于舌运动类型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马人和羌族均与南方族群接近,白马人与布依族和四川资阳汉族的亲缘关系最近,羌族与四川凉山彝族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人 羌族 舌运动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羌族头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宋雪 张兴华 +2 位作者 宇克莉 魏榆 郑连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69-74,共6页
采用年龄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四川省羌族299名男性和303名女性的37项头面部指标,同时计算了13项头面部体质指数,以此研究四川羌族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1)羌族群体的鼻宽、口裂宽、容貌面高、形态面高... 采用年龄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四川省羌族299名男性和303名女性的37项头面部指标,同时计算了13项头面部体质指数,以此研究四川羌族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1)羌族群体的鼻宽、口裂宽、容貌面高、形态面高、鼻高、鼻长、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面颊皮褶厚度9项指标值及容貌面指数、形态面指数、头面高指数、头面宽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2)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上红唇厚度、耳上头高5项指标值及口指数、容貌耳指数2项指数值与年龄呈负相关;(3)随着年龄增长,四川羌族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高度变窄,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红唇变薄.总的来看,四川羌族头面部特征中,与软性组织有关的指标多随年龄增长呈现规律性变化,与骨性组织有关的指标则没有这种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头面部特征 年龄变化 软性组织 骨性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意象图式对羌族亲属词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惠娟 张积家 张瑞芯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1-491,共11页
采用亲属词判断任务和真假词判断任务,考查了"上下意象图式"对羌族被试认知隐含辈分关系的羌族亲属词的影响,并通过空间识别任务检验亲属词辈份概念加工能否自动地激活空间意象图式,引导空间注意朝向与空间意象图式一致的位... 采用亲属词判断任务和真假词判断任务,考查了"上下意象图式"对羌族被试认知隐含辈分关系的羌族亲属词的影响,并通过空间识别任务检验亲属词辈份概念加工能否自动地激活空间意象图式,引导空间注意朝向与空间意象图式一致的位置。实验1表明,在羌族被试对羌族亲属词的认知中,存在着"隐喻一致性效应":高辈分的亲属词呈现在计算机屏幕的上方加工得更快,低辈分的亲属词呈现在计算机屏幕的下方加工得更快。实验2表明,当目标刺激的空间位置与亲属词的辈分信息一致时,羌族被试对目标刺激的辨认速度更快。整个研究表明,羌族亲属词隐含的辈分关系可以用垂直空间关系来理解,并引导被试的空间注意朝向与上下意象图式一致的位置,证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基于感觉运动的加工,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预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亲属词 辈分 空间注意 具身认知 概念隐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环境与羌族传统体育的形成 被引量:14
16
作者 谢燕妮 陈光玖 马强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2-94,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地理学视角入手,对羌族传统体育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羌族传统体育项目和特点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由独特地理环境所形成的生产、生活、宗教、军事、娱乐等人文地理...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地理学视角入手,对羌族传统体育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羌族传统体育项目和特点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由独特地理环境所形成的生产、生活、宗教、军事、娱乐等人文地理环境对羌族传统体育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传统体育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族文化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玉萍 陆瀚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96,116,共5页
目的研究文化产品的设计方法与流程。方法从文化产品设计的概念模型、研究方法及设计过程等内容入手,概括分析了羌族文化的研究现状以及羌族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性等内涵特征。结论在产品中融入文化因素的设计是受消费市场欢迎的,也是文... 目的研究文化产品的设计方法与流程。方法从文化产品设计的概念模型、研究方法及设计过程等内容入手,概括分析了羌族文化的研究现状以及羌族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性等内涵特征。结论在产品中融入文化因素的设计是受消费市场欢迎的,也是文化和设计交叉融合,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产品本土化、全球化的关键因素,更是当代民族文化建设以及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提出了将羌族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文化产品设计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品 设计 羌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族头面部6项指标与身高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泽阳 朱克强 +9 位作者 赵红昆 杜慧敏 高雯芳 许渤松 高原 宇克莉 郑连斌 魏榆 张兴华 胡莹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67-70,共4页
随机选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602例羌族成年人,测量其身高和头面部6项指标,包括面宽、眼内角间宽、口裂宽、鼻宽、容貌面高和鼻高,建立羌族人群头面部指标与身高的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羌族男性的身高和6项头面... 随机选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602例羌族成年人,测量其身高和头面部6项指标,包括面宽、眼内角间宽、口裂宽、鼻宽、容貌面高和鼻高,建立羌族人群头面部指标与身高的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羌族男性的身高和6项头面部指标值均高于女性数值.6项头面部指标中,羌族男性和女性均是面宽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大.根据线性回归方程推算的羌族男性和女性的身高值比通过倍增因数推测的身高值更接近实际测量值.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根据羌族男性头面部6项指标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具有最小的估计标准误差,即该方程更适于推测男性身高;羌族女性中,根据单一变量(面宽)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最小的估计标准误差,因此适于推测女性身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身高 倍增因数 回归方程 头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族刺绣图案设计探源与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许静 张皋鹏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54,共6页
以羌族刺绣图案设计元素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收集羌族刺绣图案资料的整理对比,提取出图案中每一题材的造型元素;结合羌族刺绣历史文化内涵和图案设计理论,分析其题材、造型、形式、色彩特征,形成图文分析资料。分析表明羌族刺绣... 以羌族刺绣图案设计元素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收集羌族刺绣图案资料的整理对比,提取出图案中每一题材的造型元素;结合羌族刺绣历史文化内涵和图案设计理论,分析其题材、造型、形式、色彩特征,形成图文分析资料。分析表明羌族刺绣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其图案造型形象生动,构图错落有致,图案元素丰富又生动,艺术风格率真灵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和艺术市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指出羌族刺绣设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刺绣图案 设计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族刺绣图案题材及民族文化内涵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沈雷 许静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52-54,共3页
羌族刺绣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是羌族民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对羌族刺绣图案题材组合和文化内涵进行研究。通过对已收集羌族刺绣图案题材及造型手法的分类整理,结合羌族民族文化和刺绣工艺装饰艺术,解读了这些刺绣图案的民... 羌族刺绣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是羌族民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对羌族刺绣图案题材组合和文化内涵进行研究。通过对已收集羌族刺绣图案题材及造型手法的分类整理,结合羌族民族文化和刺绣工艺装饰艺术,解读了这些刺绣图案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符号含义,分析了其题材组合形态,指出了羌族刺绣图案的现代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刺绣图案 传统工艺 文化内涵 题材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