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日土地区南羌塘地块晚石炭—早二叠世海相裂谷盆地沉积序列:冈瓦纳大陆北缘初始裂解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予杰 翟庆国 +4 位作者 张以春 刘一鸣 曾孝文 安显银 刘石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3-795,共23页
南羌塘地块被广泛认为是晚古生代亲冈瓦纳的基梅里大陆的一部分,其构造演化历史与冈瓦纳北缘裂解及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打开关系密切。虽然众多研究成果显示,南羌塘地块在早二叠世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而来,但这在盆地沉积响应上却... 南羌塘地块被广泛认为是晚古生代亲冈瓦纳的基梅里大陆的一部分,其构造演化历史与冈瓦纳北缘裂解及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打开关系密切。虽然众多研究成果显示,南羌塘地块在早二叠世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而来,但这在盆地沉积响应上却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本文通过研究藏北日土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受冰期影响的4类16个岩相、6类沉积环境特征和不同沉积作用演化阶段,划分出受盆地基底构造沉降控制和气候影响的5个沉积充填序列,并分析其所反映的沉积物供应与可容空间变化,揭示沉积充填序列形成过程中的构造-气候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序列Ⅰ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舍尔期沉积,表现为冰川沉积物补偿了盆地基底沉降形成的沉积可容空间,是同裂谷早期阶段构造活动与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萨克马尔期至亚丁斯克早期,以展金组为代表的冰海相海侵退积序列(序列Ⅱ)和以曲地组为代表的海退进积-加积序列(序列Ⅲ),分别反映同裂谷活动第一幕高峰期和停滞期;亚丁斯克晚期至空谷期,以吞龙共巴组下段为代表的海侵加积-退积序列(序列Ⅳ)和以吞龙共巴组上段为代表的加积-进积序列(序列Ⅴ)则分别指向同裂谷活动第二幕高峰期和减弱期。因此,藏北日土地区南羌塘地块晚石炭—早二叠世沉积充填序列是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过程的沉积响应,早二叠世是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初始打开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块 晚石炭—早二叠世 沉积充填序列 冈瓦纳北缘裂解 日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带、羌塘地块特提斯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量:183
2
作者 耿全如 潘桂棠 +2 位作者 王立全 彭智敏 张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61-1274,共14页
早古生代—泥盆纪,研究区沉积环境以陆棚碎屑岩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为主,代表冈瓦纳大陆北缘和特提斯南侧的被动大陆边缘。石炭纪—二叠纪,本区进入特提斯南、北缘弧盆系统演化阶段,龙木错-双湖带北部、金沙江带南部和冈底斯带分别在石炭... 早古生代—泥盆纪,研究区沉积环境以陆棚碎屑岩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为主,代表冈瓦纳大陆北缘和特提斯南侧的被动大陆边缘。石炭纪—二叠纪,本区进入特提斯南、北缘弧盆系统演化阶段,龙木错-双湖带北部、金沙江带南部和冈底斯带分别在石炭纪、二叠纪形成岩浆弧。中生代是特提斯南缘弧盆演化阶段,SSZ型蛇绿岩形成岩浆熔离型铬、镍、铂族金属矿床和热液型金矿。班公湖-怒江带特提斯在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向南、北两侧俯冲并形成岩浆弧,该岩浆弧是重要的成矿带,形成斑岩铜矿、矽卡岩型磁铁矿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北羌塘东段侏罗纪弧后前陆盆地有利于形成沉积型、沉积-热液改造型和热液型铁、铜、锑、金矿床。晚白垩世碰撞作用主要与热液型矿床有关,分布范围较大,也可能存在晚白垩世至新生代碰撞阶段的斑岩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块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特提斯演化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地块中部蓝片岩中捕获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31
3
作者 邓希光 张进江 +1 位作者 张玉泉 刘敦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8-702,共5页
羌塘中部2个蓝片岩样品中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属于残留锆石,不是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生锆石,这些年龄代表源区原岩的年龄或原岩捕获锆石的年龄,是不同构造-热事件的响应。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获得了锆石SHRIMP U-Pb... 羌塘中部2个蓝片岩样品中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属于残留锆石,不是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生锆石,这些年龄代表源区原岩的年龄或原岩捕获锆石的年龄,是不同构造-热事件的响应。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获得了锆石SHRIMP U-Pb年龄2533Ma,说明这颗锆石来自新太古代,虽然不一定源自本地,但至少暗示羌塘地区新太古代曾经可能发生过构造-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石 SHRIMP U—Pb年龄 蓝片岩 羌塘地块中部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地块南部晚白垩世火山岩离子探针测年及其对红层时代的约束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珍汉 吴学文 +3 位作者 赵珍 陆露 叶培盛 张耀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7-572,共6页
羌塘地块南部广泛出露陆相红层,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部分红层划归为中新统康托组,但缺乏可靠的年代学依据。野外观测发现火山岩与红层之间存在喷发不整合接触关系,室内从火山岩选出很多岩浆锆石;应用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方法精确... 羌塘地块南部广泛出露陆相红层,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部分红层划归为中新统康托组,但缺乏可靠的年代学依据。野外观测发现火山岩与红层之间存在喷发不整合接触关系,室内从火山岩选出很多岩浆锆石;应用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方法精确测定岩浆锆石年龄,能够为研究火山喷发期次和红层形成时代提供重要依据。对羌塘地块南部红层内部粗面安山岩夹层—比洛错火山岩和扎加藏布北侧红层上覆安山岩,挑选岩浆锆石进行高精度的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发现比洛错粗面安山岩锆石206Pb/238U同位素年龄为(83.3±1.3)Ma,扎加藏布北侧安山岩锆石206Pb/238U同位素年龄为(75.65±0.82)Ma。这些年龄良好地揭示了晚白垩世不同期次的火山喷发时代,同时为红层形成时代和红层盆地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根据比洛错和扎加藏布北侧火山岩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资料,将羌塘盆地南部红层时代归属上白垩统阿布山组,这对分析羌塘地块南部油气地质构造保存条件和构造地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红层 火山岩 晚白垩世 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 羌塘地块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地块中生代时期的漂移演化及其成钾条件 被引量:4
5
作者 任海东 颜茂都 +2 位作者 陈毅 张大文 栗兵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05-2018,共14页
通过研究地块的古纬度,可以为我们认识该地块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位置和南北向漂移演化提供定量约束。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评判中生代时期羌塘地块已发表的古地磁数据,建立了该地块在中生代时期的漂移演化历史。羌塘地块在中—晚三... 通过研究地块的古纬度,可以为我们认识该地块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位置和南北向漂移演化提供定量约束。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评判中生代时期羌塘地块已发表的古地磁数据,建立了该地块在中生代时期的漂移演化历史。羌塘地块在中—晚三叠世期间,可能发生大规模快速北向漂移,并与羌塘北部的构造单元体发生碰撞;中侏罗世时期位于北半球21.4°N,晚侏罗世期间已北向到达31.8°N。中晚侏罗纪期间,羌塘地块古纬度值逐步升高,发生约1154±223km(△λ=10.4°±2.1°)的北向漂移。白垩世期间羌塘地块相对稳定,在古纬度30°N左右。综合上述羌塘地块的漂移演化历史,结合其它地质证据,如古气候、构造和从古地理位置等,中晚侏罗世夏里组时期羌塘地块具备较好的成钾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块 中生代 古纬度 北向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地块南界班公湖-丁青断裂构造带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永飞 王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5-25,共11页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羌塘地块南界班公湖-丁青断裂带中晚中生代火山岩。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由拉斑系列大洋玄武岩(MORB)和钙碱性系列岛弧玄武岩(IAB)、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组成。拉斑系列的洋中脊玄武岩微...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羌塘地块南界班公湖-丁青断裂带中晚中生代火山岩。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由拉斑系列大洋玄武岩(MORB)和钙碱性系列岛弧玄武岩(IAB)、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组成。拉斑系列的洋中脊玄武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的标准化配分型式,明显不同于N-MORB玄武岩,而具有岛弧型的MORB特征(Ta、Nb的相对亏损),说明其成因与岛弧环境有一定联系。本区钙碱性系列的岛弧玄武岩(IAB)、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在Hacker图解中,微量、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型式上显示出岩浆同源性的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内分布的大洋玄武岩、岛弧玄武岩厘定,推断班公湖-丁青缝合带在晚中生代期间可能发育过一个完整的有限洋盆,这将对于进一步研究羌塘地块与其周边各地体的大陆动力学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晚中生代 羌塘地块 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地块的归属问题 被引量:7
7
作者 纪云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0-370,共1页
关键词 羌塘地块 特提斯构造 基底对比 片麻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地块白垩纪剥蚀—冷却事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波 陈文彬 +4 位作者 王增振 冯丽霞 张艳雄 万友利 吴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3-1154,共12页
本文报导了青藏高原内部羌塘地块三个钻孔岩芯中9件样品的锆石(U—Th)/He年龄,除始新统两件样品的锆石(U—Th)/He热史信息尚未重置外,其余样品年龄均集中在白垩纪,且年龄值随高程变化较小,指示存在白垩纪剥蚀—冷却。羌塘地块西部QD-17... 本文报导了青藏高原内部羌塘地块三个钻孔岩芯中9件样品的锆石(U—Th)/He年龄,除始新统两件样品的锆石(U—Th)/He热史信息尚未重置外,其余样品年龄均集中在白垩纪,且年龄值随高程变化较小,指示存在白垩纪剥蚀—冷却。羌塘地块西部QD-17井记录了早白垩世(约127~114 Ma)的剥蚀—冷却,东部QZ-16井记录了晚白垩世(约92~64 Ma)的剥蚀—冷却。白垩纪剥蚀—冷却得到区域上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统计和构造—沉积事件的响应。羌塘地块、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块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拉萨地块北部和羌塘地块(高原内部)广泛分布白垩纪—早始新世的低温热年代学年龄,拉萨地块南部至喜马拉雅地块(高原南缘)则广泛分布晚中新世以来的低温热年代学年龄,这种年龄分布格局暗示高原内部和南缘经历了明显不同的剥蚀—冷却历史。参考高原南缘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冷却过程,推测高原内部也存在白垩纪快速剥蚀—冷却事件。拉萨地块北部、羌塘地块及其以北区域广泛出现早白垩世沉积间断及沉积不整合,也指示白垩纪期间的快速剥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该白垩纪剥蚀—冷却可能是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关闭后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的结果,指示在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之前,高原内部的地壳可能已经存在明显的缩短、加厚变形以及相应的剥蚀—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冷却 白垩纪 拉萨地块北部 羌塘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地块上石炭统瓦垄山组的珊瑚化石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少文 李涌溪 +1 位作者 武桂春 纪占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49-250,共2页
西藏北羌塘地块目前有明确化石记录的石炭系地层为瓦垄山组,瓦垄山组中?类化石已有报道(程立人等,2006,2007;武桂春等,2009),然而对珊瑚化石没有图版报道。本次将简要报道该组的珊瑚化石情况。瓦垄山组建组剖面位于热觉茶卡西侧,剖面起... 西藏北羌塘地块目前有明确化石记录的石炭系地层为瓦垄山组,瓦垄山组中?类化石已有报道(程立人等,2006,2007;武桂春等,2009),然而对珊瑚化石没有图版报道。本次将简要报道该组的珊瑚化石情况。瓦垄山组建组剖面位于热觉茶卡西侧,剖面起点坐标:N 33°41.540′,E 86°39.181′,海拔高度:504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块 上石炭统 瓦垄山组 珊瑚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地块东南部上三叠统巴贡组软沉积变形特征及其意义
10
作者 杜芳鹏 王建强 +3 位作者 牛军强 谭富荣 杨创 闫明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1-670,共10页
羌塘地块东南部巴青、索县一带,在上三叠统巴贡组内发育大量未固结状态下发生的软沉积变形。其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枕状、球状、链状以及卷曲状,在平面较大范围内均有发现,纵向上密集分布,100余米长的扎德改剖面中发育有7层明显的软沉积... 羌塘地块东南部巴青、索县一带,在上三叠统巴贡组内发育大量未固结状态下发生的软沉积变形。其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枕状、球状、链状以及卷曲状,在平面较大范围内均有发现,纵向上密集分布,100余米长的扎德改剖面中发育有7层明显的软沉积变形构造。经过详细地变形特征描述与比对,认为这些软沉积变形主要是与地震振动相关的震积岩,部分变形清晰地显示出受伸展背景的控制。震积岩是软沉积物对古构造活动的记录,研究区内巴贡组震积岩的密集发育表明巴贡组沉积期区域构造活动强烈,对比晚三叠世早期地层中震积岩的发育状况,发现构造活动在诺利中晚期更加强烈,与羌塘地块中晚三叠世火山岩的年代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块 巴青地区 软沉积变形 巴贡组 晚三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地块西部晚三叠世灰岩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11
作者 曹勇 孙知明 +5 位作者 李海兵 叶小舟 潘家伟 张蕾 刘栋梁 刘晨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63-2476,共14页
青藏高原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汇聚-碰撞拼合过程的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中部隆升历史及其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羌塘地块古地磁研究对理解上述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对羌塘地块西部改则地区晚三叠世灰岩的系统古地磁测定,获得其高... 青藏高原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汇聚-碰撞拼合过程的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中部隆升历史及其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羌塘地块古地磁研究对理解上述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对羌塘地块西部改则地区晚三叠世灰岩的系统古地磁测定,获得其高温剩磁分量。但是这一高温剩磁分量未通过褶皱检验,表明为后期重磁化的结果。研究剖面高温特征剩磁平均方向在地理坐标下为Dg=349.3°,Ig=40.4°,κg=45.4,α95=6.5°,相应的古地磁极为76.4°N,311.1°E,dp/dm=4.7°/7.9°。这一古地磁极与羌塘地块早白垩世约110~100Ma的古地磁极在古地磁误差范围内重合,表明其重磁化的时代为早白垩世约110~100Ma。综合分析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古地磁结果,并结合海相地层、蛇绿岩和洋岛等地质证据,显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西段闭合的时间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约110~100Ma。改则地区晚三叠世灰岩的早白垩世晚期重磁化作用与羌塘/拉萨地块西部的碰撞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块 古地磁 重磁化 -拉萨地块碰撞 班公湖-怒江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白垩世晚期羌塘地块西南缘混杂岩部分熔融导致的安山质地壳生长:来自羌多雄巴日侵入岩的证据
12
作者 杨其济 郝露露 +2 位作者 王强 刘懋锐 孙鹏 《地球化学》 2025年第5期695-713,I0009,I0010,共21页
弧安山岩/闪长岩与平均大陆地壳成分相似,破译其岩石成因对理解大陆地壳形成至关重要。本研究报道了青藏高原中部羌塘地块西南缘羌多地区雄巴日侵入岩的年代学、岩相学、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雄巴日侵入岩包... 弧安山岩/闪长岩与平均大陆地壳成分相似,破译其岩石成因对理解大陆地壳形成至关重要。本研究报道了青藏高原中部羌塘地块西南缘羌多地区雄巴日侵入岩的年代学、岩相学、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雄巴日侵入岩包括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两类岩石具有相似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07.3±1.0 Ma和106.0±1.0 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无明显分异,具有弱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Pb,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岩石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_(i)=0.705747~0.709546,ε_(Nd)(t)=−4.50~−2.10)。结合南羌塘早白垩世晚期的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包括雄巴日闪长岩在内的中性岩由俯冲混杂岩(洋中脊玄武岩(MORBs)、沉积物和地幔楔橄榄岩的机械混合物)部分熔融形成,而花岗闪长岩通过安山质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早白垩世早期,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岩石圈板片发生平板俯冲,这一过程有利于俯冲隧道中混杂岩大量形成。早白垩世晚期,板片回卷引起软流圈地幔上升和热角流,进而触发底辟混杂岩熔融。南羌塘早白垩世中性岩浆岩总体上具有类似大陆地壳安山岩的成分,因此,混杂岩底辟部分熔融模型有力支撑陆壳生长的安山岩模型。原始安山质熔体或直接形成闪长岩/安山岩,或进一步结晶分异形成中酸性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生长 俯冲混杂岩 板片回卷 羌塘地块 青藏高原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新生代火山-地热区碳释放规模与成因
13
作者 成智慧 赵文斌 +3 位作者 杨志军 孙玉涛 张学智 赖淇彬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6,共13页
青藏高原起源于印度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是研究大陆俯冲-碰撞带深部碳循环的理想区域。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俯冲带前缘新生代火山-地热区向大气圈释放CO_(2)的规模及其释放过程,而造山带腹地碳释放的规模及机理仍不清楚。本文首次在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起源于印度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是研究大陆俯冲-碰撞带深部碳循环的理想区域。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俯冲带前缘新生代火山-地热区向大气圈释放CO_(2)的规模及其释放过程,而造山带腹地碳释放的规模及机理仍不清楚。本文首次在青藏高原腹地羌塘五个典型火山-地热区(荣玛、虾别错、曲色、果根错和岗尼)开展了CO_(2)释放规模及其机理研究。结果显示,5个火山-地热区的土壤微渗漏CO_(2)的平均通量分别为22.3、52.3、90.8、194和317(g/m^(2))/d,略低于拉萨地块新生代火山-地热区的3.90~792(g/m^(2))/d,表明青藏高原羌塘火山-地热区具有较大的碳释放潜力。初步估算羌塘新生代火山-地热区每年通过土壤微渗漏向大气圈释放CO_(2)的规模至少达到5.50 Mt/yr。另外,样品的^(3)He/^(4)He值为0.103 Ra~0.289 Ra,δ^(13)C为-4.96‰~0.38‰,δ^(15)N为-2.5‰~0.3‰,显示羌塘新生代火山-地热区CO_(2)主要来源于无机碳酸盐矿物脱碳作用,少量来自地幔脱气作用,该地区广泛展布的走滑断裂可能是深部碳释放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碳观测 碳释放通量 火山-地热区 羌塘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唢呐湖组时代归属新证据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剑 曾胜强 +3 位作者 付修根 陈文彬 戴婕 任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56-1258,共3页
唢呐湖组湖相地层广泛发育于羌塘地块北部、可可西里地块和昆仑地块南部。最初唢呐湖组由西藏区调队建立,创名剖面位于唢呐湖东面,其岩石组合特征为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夹多层石膏组合,偶夹少量火山岩及沉凝灰岩... 唢呐湖组湖相地层广泛发育于羌塘地块北部、可可西里地块和昆仑地块南部。最初唢呐湖组由西藏区调队建立,创名剖面位于唢呐湖东面,其岩石组合特征为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夹多层石膏组合,偶夹少量火山岩及沉凝灰岩。区域上,唢呐湖组角度不整合于侏罗系之上,总厚度约4300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 时代归属 盆地 证据 羌塘地块 岩石组合特征 含砾砂岩 角度不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块体中—晚三叠世古地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亚楠 程鑫 +4 位作者 邵瑞琦 张伟杰 卫弼天 刘雨纯 吴汉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6-744,共9页
对采自羌塘块体腹地中—晚三叠世图地层的87块样品(9个采点)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与退磁实验,以探究羌塘地块的运动学过程与古—新特提斯洋转换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组火山岩样品中,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而菊花山组灰... 对采自羌塘块体腹地中—晚三叠世图地层的87块样品(9个采点)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与退磁实验,以探究羌塘地块的运动学过程与古—新特提斯洋转换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组火山岩样品中,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而菊花山组灰岩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赤铁矿。大部分样品的退磁曲线具有双分量特征,除低温(场)分量之外,还获得了一中—高温(场)分量,通过与北羌塘块体已有的古地磁数据对比,推测该分量可能为早白垩世时期的重磁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地块 中—晚三叠世 古地磁 重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修政 董永胜 +1 位作者 王强 但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06-1416,共11页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是理解特提斯演化的关键地质记录。高压变质带主要沿龙木措-双湖-澜沧江缝合带一线出露,主要由榴辉岩、蓝片岩、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片岩及少量高压麻粒岩组成。其中,榴...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是理解特提斯演化的关键地质记录。高压变质带主要沿龙木措-双湖-澜沧江缝合带一线出露,主要由榴辉岩、蓝片岩、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片岩及少量高压麻粒岩组成。其中,榴辉岩主要出露于戈木、果干加年山、冈玛错、巴青及滇西的勐库地区,主要呈透镜状产于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片岩中。除巴青地区的榴辉岩外,其余地区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温度较低且含有硬柱石及其假象,峰期变质条件位于硬柱石榴辉岩相稳定区域,是洋壳冷俯冲的产物。虽然对于戈木地区榴辉岩锆石成因仍有争议,但已有资料显示,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主体变质时代集中在晚三叠世,其相关高压变质岩石的折返可能与洋盆的闭合及随后的陆-陆碰撞相关。近期研究表明,羌塘中部可能存在二叠纪低温高压变质岩,折返于大洋俯冲阶段,可能与洋岛或海山的俯冲及引发的俯冲侵蚀作用相关。此外,羌塘香桃湖地区出露早古生代的基性高压麻粒岩,是冈瓦纳大陆北缘陆块拼贴的记录。因此,对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进行进一步系统的研究工作,对于深入理解冈瓦纳北缘构造演化及古特提斯的俯冲与闭合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地块 榴辉岩 蓝片岩 古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三叠纪花岗岩中发现新元古代的基底信息:来自锆石SIMS U-Pb年龄和Hf-O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庆运 但卫 +2 位作者 王强 张修政 唐功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9-400,共12页
羌塘地块基底研究工作是青藏高原地学领域的难点。羌塘地区是否具有前寒武纪基底一直以来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现有的年代学资料虽有报道,但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对北羌塘中部双湖地区花岗岩进行了SI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 羌塘地块基底研究工作是青藏高原地学领域的难点。羌塘地区是否具有前寒武纪基底一直以来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现有的年代学资料虽有报道,但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对北羌塘中部双湖地区花岗岩进行了SI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O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双湖花岗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17 Ma),并捕获~828 Ma的锆石。双湖花岗岩具有高的SiO_(2)、K_(2)O和低的MgO含量(SiO2=64.00%~69.54%,K2O=4.09%~5.17%,MgO=1.44%~3.34%),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的配分模式,以及富集的全岩εNd(t)值(-9.6)和锆石原位εHf(t)值(-10.8~-8.1),岩浆锆石的δ^(18)O值为6.98‰~8.30‰。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双湖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内时空演化格架以及大量相关地质事实,认为双湖晚三叠世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捕获锆石的阴极发光显示较明显的振荡环带,表明来自于酸性岩浆岩;其具有高的不均一的O同位素(δ^(18)O=8.20‰~10.23‰),Hf模式年龄为1.7~1.9 Ga,表明其源岩是来自古元古代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S型花岗岩,代表了北羌塘地块的基底。综合区域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捕获锆石信息,本文认为双湖花岗岩为北羌塘地块可能具有扬子型晋宁期基底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块 基底 新元古代 捕获锆石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吉塘变质杂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奇 王长明 +4 位作者 杜斌 贺知成 祝佳萱 杨立飞 石康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3-1446,共24页
藏东羌塘地块变质基底的时代归属和构造演化一直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沿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东段出露的由酉西群和吉塘群组成的吉塘变质杂岩体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研究对象。本文对酉西群变质岩和吉塘群变质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岩相学... 藏东羌塘地块变质基底的时代归属和构造演化一直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沿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东段出露的由酉西群和吉塘群组成的吉塘变质杂岩体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研究对象。本文对酉西群变质岩和吉塘群变质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及锆石年代学研究。吉塘变质杂岩体的基底主要由中-新元古代的变沉积岩组成,其中酉西群岩性主要为云母绿泥钠长片岩,吉塘群则以黑云母二长片麻岩和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为主,它们具有高Si O2、高Al2O3、富Fe OT、贫碱和贫钙的特征。微量元素均显示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Ti、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而Zr、Hf、Th、U等轻度富集则说明其源区更富集长英质组分而贫镁铁组分。碎屑锆石均为岩浆成因,年龄峰值范围为560~600Ma、808~865Ma、925~997Ma和1071~1119Ma,代表变质基底的年龄主要由泛非期和格林威尔造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所形成,在560Ma的沉积时代之前,源区可能发生有4次岩浆事件。地球化学特征和碎屑锆石组成指示酉西群和吉塘群原岩分别以泥砂质沉积岩和长英质粘土岩及砂砾岩等副变质岩为主。吉塘变质杂岩体所在的南羌塘地块与喜马拉雅地块和拉萨地块具有相近的物源区,故而认为南羌塘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期间可能属于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块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 变质杂岩体 中-新元古代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结构构造与油气勘探方向
19
作者 吴珍汉 高锐 +3 位作者 卢占武 叶培盛 陆露 殷裁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0-1144,共15页
羌塘盆地是我国陆域大型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富含烃源岩,但结构构造非常复杂。结合野外观测及相关资料对地震反射剖面进行地质构造详细解释,良好地揭示了羌塘盆地结构和深部构造。羌塘盆地逆冲推覆构造延伸存在显著差别,北羌塘凹陷... 羌塘盆地是我国陆域大型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富含烃源岩,但结构构造非常复杂。结合野外观测及相关资料对地震反射剖面进行地质构造详细解释,良好地揭示了羌塘盆地结构和深部构造。羌塘盆地逆冲推覆构造延伸存在显著差别,北羌塘凹陷多格错仁逆冲推覆构造、阿木错逆冲推覆构造与南羌塘凹陷肖茶卡一双湖逆冲推覆构造、多玛一其香错逆冲推覆构造仅发育于盆地表层0~3kin深度范围,北羌塘凹陷龙尾错逆冲推覆构造、羌中隆起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南羌塘凹陷赛布错一扎加藏布逆冲推覆构造、拉萨地块北缘色林错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自地表向深部延伸深度超过6km,羌塘盆地深部还发育中生界底部逆冲系和基底逆冲系,伴有不同规模的褶皱构造。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活动时代包括晚白垩世、古近纪早期和古近纪晚期,晚白垩世与古近纪早期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导致构造隆升的裂变径迹年龄分别为87±5~75±4Ma、64±5~46±4Ma。经过多期逆冲推覆构造改造和褶皱变形,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沉积地层与烃源岩显著增厚,为新生代晚期二次生烃及油气成藏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地质构造条件;北羌塘凹陷发育万安湖向斜、半岛湖背斜、东湖向斜、阿木错向斜,南羌塘凹陷发育宁日圈闭、鲁雄错背斜、诺尔玛错圈闭、协德圈闭、崩则错圈闭,羌中隆起下伏侏罗系和三叠系烃源岩,色林错下白垩统下伏古近纪湖相沉积,这些构造部位都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结构 逆冲推覆构造 地震反射 油气资源 勘探靶区 羌塘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果干加年山—荣玛乡一带石炭纪—二叠纪古生物研究新进展
20
作者 耿全如 彭智敏 张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0-520,共11页
在羌塘中部大沙河-果干加年山剖面展金岩群中发现珊瑚化石赫氏鲍斯维耳剌毛虫Chatetes(Boswellia)heritschi Sokolov,说明展金岩群中存在晚石炭世的生物时代证据。但是该化石并不是属于冈瓦纳冷水生物区的,而是来自温水环境的特提斯型... 在羌塘中部大沙河-果干加年山剖面展金岩群中发现珊瑚化石赫氏鲍斯维耳剌毛虫Chatetes(Boswellia)heritschi Sokolov,说明展金岩群中存在晚石炭世的生物时代证据。但是该化石并不是属于冈瓦纳冷水生物区的,而是来自温水环境的特提斯型生物区。在荣玛乡黑石山剖面中发现大量中二叠世科化石,既出现典型的冈瓦纳相冷水生物,如Wannerophyllam、Monodiexo-dina等,也存在大量暖水型的生物,如田氏朱森Chusenella tieni Chen、散尔多希瓦格Schwagerina sanerduoensis Nieet Song、假孙氏假纺锤Pseudofusulina pseudosuni Sheng等。化石特征属于冈瓦纳相与特提斯相的混合类型。研究表明,羌塘中部的喀喇昆仑—龙木错—双湖一带是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和特提斯生物混生区,不存在明显的生物大区界线。推测龙木错-双湖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洋盆可能仅为特提斯南缘弧盆系统中的小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块 石炭纪—二叠纪 展金岩群 化石 冈瓦纳北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