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羊肚菌菌丝生长程度识别模型算法研究
1
作者 朱丹 张静 +2 位作者 李季 海云瑞 周慧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62-66,70,共6页
针对羊肚菌育种过程中存在菌丝生长手工与目视测量精度差、识别效率低的问题,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研究羊肚菌菌丝生长程度的识别技术,通过采集和处理菌种培养过程中的图像信息,来建立羊肚菌菌丝生长程度的识别模型,并对识别模型进行优化,... 针对羊肚菌育种过程中存在菌丝生长手工与目视测量精度差、识别效率低的问题,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研究羊肚菌菌丝生长程度的识别技术,通过采集和处理菌种培养过程中的图像信息,来建立羊肚菌菌丝生长程度的识别模型,并对识别模型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佳模型。首先采用MobileNetV3large、MobileNetV3small以及ResNet50模型来构建识别模型;接着提出了一种模型改进方法来提升识别模型的准确率;最后,利用模型剪枝方法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通过对比剪枝前后模型的准确率、预测速度以及模型大小,在尽可能不损失准确率的情况下提升模型的预测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允许损失识别准确率的范围内,MobileNetV3large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最高,预测速度最快,实现了对菌丝生长程度的精准识别和判断,提高了识别工作效率,这对于推动羊肚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识别 羊肚菌菌丝 识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菌丝体蛋白的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强 吴彩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08-1415,共8页
为了探讨羊肚菌菌丝体蛋白在食品和保健品行业中应用的可能性,以液态发酵生产的羊肚菌菌丝体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菌丝体蛋白,对其理化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肚菌菌丝体蛋白具有良好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 为了探讨羊肚菌菌丝体蛋白在食品和保健品行业中应用的可能性,以液态发酵生产的羊肚菌菌丝体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菌丝体蛋白,对其理化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肚菌菌丝体蛋白具有良好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其等电点为4.1,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8.09%;羊肚菌菌丝体蛋白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力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93±0.05)和(4.24±0.16)mg·m L^(-1),抗坏血酸(VC)当量分别为(11.74±0.48)和(10.15±0.48)mg·g^(-1),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具有不同效果的清除活性。羊肚菌菌丝体蛋白可作为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开发的良好基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菌丝 蛋白质 理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菌丝体在液体培养中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春艳 邰丽梅 +3 位作者 吴素蕊 马明 冯云利 桑兰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5期33-34,38,共3页
研究采用云南不同地方分离到的4个羊肚菌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并对菌丝生长特性观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液体培养基中,4株羊肚菌菌丝体在形态、颜色及生长状况方面差异较大,其中M4培养基对羊肚菌生长最有利,在生物量、菌液颜色、呈... 研究采用云南不同地方分离到的4个羊肚菌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并对菌丝生长特性观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液体培养基中,4株羊肚菌菌丝体在形态、颜色及生长状况方面差异较大,其中M4培养基对羊肚菌生长最有利,在生物量、菌液颜色、呈味等方面均占优势,是比较理想的羊肚菌液体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菌丝 液体培养 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菌丝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魏晶晶 张浩然 +1 位作者 王志鸽 王慧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1-217,共7页
探究羊肚菌菌丝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羊肚菌菌丝体对土样中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菌土影响土壤蔗糖酶活性最佳条件为温度28℃,时间3 d,菌丝体添加量为1∶5,土壤蔗... 探究羊肚菌菌丝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羊肚菌菌丝体对土样中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菌土影响土壤蔗糖酶活性最佳条件为温度28℃,时间3 d,菌丝体添加量为1∶5,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加为对照组的12倍;土壤淀粉酶活性的最佳条件为时间7 d,菌丝体添加量1∶5,温度28℃,土壤淀粉酶活性增加为对照组的18倍。在短期内羊肚菌菌丝体能提高土壤中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对改良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菌丝 蔗糖酶 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菌丝间融合与不融合现象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贺新生 赵苗 +5 位作者 王亚洲 张能 谭仁豪 王银 竹文坤 陈波 《食药用菌》 2019年第4期244-252,共9页
用平板、空试管、断培养基等方法培养羊肚菌菌丝,在显微镜下原位直接观察菌丝间的融合和非融合现象。观察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七妹羊肚菌M. septimelata、Mel-21和秋天羊肚菌M. galilaea、Mes-16、... 用平板、空试管、断培养基等方法培养羊肚菌菌丝,在显微镜下原位直接观察菌丝间的融合和非融合现象。观察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七妹羊肚菌M. septimelata、Mel-21和秋天羊肚菌M. galilaea、Mes-16、Mes-19、Mes-20、Mes-21等9个物种,共100多个菌株菌丝间2 000多个接触点;并历经6年时间,用300多个菌株在国内外100多个地点超过500公顷面积进行出菇试验。结果发现:同一单孢菌株的菌丝分枝间有少量部位的可自体融合,融合点不产生新的分枝菌丝;同一物种的不同单孢菌株间菌丝不融合,同一物种的多孢菌株培养物内部相互不融合;不同物种间的菌丝都不融合;不融合的菌丝接触点出现Ⅱ型、X型、Y型、T型、π型等状况交叉而过,细胞接触而不融合;未见菌丝间的有性融合;菌丝接触后出现死亡、缠绕、卷曲、打结、膨大等现象;羊肚菌菌丝体纯培养物可以形成分生孢子和菌核。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腐生型羊肚菌物种的出菇率,超过200个单孢菌株100%,超过100个多孢菌株100%,超过50个纯组织分离物小于50%,超过30个组孢混合菌株小于50%;出菇菌株在形态和产量有显著差异。共生型羊肚菌的菌种都不出菇。能出菇的同一物种的多孢菌株出菇后表现出子实体形态多样性,不同物种混合播种后出菇的子实体为原来物种的形态特征。结论:羊肚菌单孢培养物菌丝间不发生有性融合,单个孢子自身可孕,完全能够单孢出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菌丝 单孢出菇 有性融合 显微镜原位直接观察 菌丝空试管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