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株多孔菌属担子菌菌丝体中的三萜成分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志辉 吴萍 +1 位作者 薛璟花 魏孝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用组织分离法从采集于广东鼎湖山的2株多孔菌属担子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2株菌丝体,并对菌丝体分别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培养物经乙醇提取后,用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用光谱法鉴定均为羊毛脂烷型三萜,它们分别是多孔菌酸C(polyporenic aci... 用组织分离法从采集于广东鼎湖山的2株多孔菌属担子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2株菌丝体,并对菌丝体分别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培养物经乙醇提取后,用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用光谱法鉴定均为羊毛脂烷型三萜,它们分别是多孔菌酸C(polyporenic acidC)(1)、茯苓酸(pachymi cacid)(2)、齿孔酸(eburicoic acid)(3)和硫磺菌酸(sulphurenic acid)(4)。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多孔菌属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子菌 多孔菌属 羊毛脂烷型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泽华 程文明 +2 位作者 张致勇 缪忆如 李春如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57-1761,共5页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初步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用制备型高效液相、大孔树脂HPD100、Sephadex LH-20凝胶、小孔树脂MCI、硅胶等柱层析方法对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综合应用光谱法(1HNMR...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初步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用制备型高效液相、大孔树脂HPD100、Sephadex LH-20凝胶、小孔树脂MCI、硅胶等柱层析方法对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综合应用光谱法(1HNMR、13CNMR、HRMS)鉴定结构。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肝癌HepG2及神经胶质瘤U-87细胞,不同浓度(12. 5、25、50、100、200μmol/L)单体化合物刺激后,MTT法观察各单体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12个成分(酚类、羊毛脂烷型三萜和甾醇),分别为:原儿茶醛(1)、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2)、大黄酚(3)、Coelarthenol(4)、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buty ester(5)、栓菌酸(6)、柠檬酸三乙酯(7)、(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Aquilarin A(9)、1,4-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1-butyl-4-(2-methylpropyl) ester(10)、3β-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11)、(24S)-Ergost-7-en-3-ol (12)。结论化合物2、6、8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中化合物2、9首次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乙酸乙酯部位 抗肿瘤 酚类 羊毛脂烷型三萜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