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乳脂肪中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凌育赵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9-61,共3页
选取广州花都地区的羊乳样品,采用OP乳化剂提取出样品中的脂肪,对其进行甲醋化,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中的脂肪酸成分;采用面积归―法确定了主要的脂肪酸组成为乙酸9.48%,丁酸2.08%,已酸1.67%,辛酸3.62%,癸酸4.26%,月桂酸2.34%,豆... 选取广州花都地区的羊乳样品,采用OP乳化剂提取出样品中的脂肪,对其进行甲醋化,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中的脂肪酸成分;采用面积归―法确定了主要的脂肪酸组成为乙酸9.48%,丁酸2.08%,已酸1.67%,辛酸3.62%,癸酸4.26%,月桂酸2.34%,豆蔻酸7.42%,十五烷酸0.65%,棕榈酸22.32%,棕榈油酸0.87%,硬脂酸10.04%,油酸23.78%,亚油酸6.54%,亚麻酸2.53%,其他脂肪酸2.30%(均为质量分数),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脂肪 脂肪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结构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日粮对羊乳脂脂肪酸的影响
2
作者 高巍 张鹏飞 +1 位作者 郜成俊 石梅 《饲料工业》 2008年第19期30-33,共4页
试验研究了绵羊日粮中4种不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1.84、1.51、0.92、0.71)对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改变乳脂脂肪酸组成,提高乳品质寻找合适的途径。试验选取4只产仔数相同、体况相近的泌乳母羊,采用4... 试验研究了绵羊日粮中4种不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1.84、1.51、0.92、0.71)对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改变乳脂脂肪酸组成,提高乳品质寻找合适的途径。试验选取4只产仔数相同、体况相近的泌乳母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期8d,乳样于第6、7和8d采集,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C10:0、C12:0(月桂酸)、C14:1含量D组高于前三组,分别为5.2862、3.2572、0.5787μg/μl,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D组日粮条件下,总不饱和脂肪酸(T-UFA)含量为7.23μg/μl,高于其它三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SC:NSC的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UFA/SFA)值、C12:0(月桂酸)和C14:1(豆蔻烯酸)含量逐渐上升;SC:NSC=0.92时,长链不饱和脂肪酸(C18:2)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从而有利于提高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比例 泌乳母羊 羊乳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羊奶乳脂肪稳定性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娄新曼 王存芳 王建民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5,共4页
对崂山奶山羊乳中乳脂肪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离心前后吸光度比值(稳定性系数)分析了温度、超高压、乳化剂、蔗糖、柠檬酸及钙离子浓度对生鲜原料乳中乳脂肪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羊乳中乳脂肪经加热处理后在75℃时稳定性最高... 对崂山奶山羊乳中乳脂肪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离心前后吸光度比值(稳定性系数)分析了温度、超高压、乳化剂、蔗糖、柠檬酸及钙离子浓度对生鲜原料乳中乳脂肪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羊乳中乳脂肪经加热处理后在75℃时稳定性最高;经超高压处理后稳定性降低;当蔗糖添加量为1%,蔗糖酯的添加量为0.12%时稳定性最高;添加柠檬酸后乳脂肪的稳定性明显下降;一定量的钙离子能够增加乳脂肪的稳定性,但浓度增加后反而降低乳脂肪的稳定性。通过研究不同因素对羊乳中乳脂肪稳定性的影响为羊乳在实际生产中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脂肪 稳定性 温度 超高压 乳化剂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