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羁押替代性措施的重构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忠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117,共7页
羁押替代性措施的制度设计应当兼顾诉讼保障、人权保障以及诉讼效益功能。在我国现有的羁押替代性措施中,取保候审适用行政决定色彩明显,制度设计缺乏权利属性;保证人范围过窄;执行机关监督考察手段单一,取保期间"脱保"现象... 羁押替代性措施的制度设计应当兼顾诉讼保障、人权保障以及诉讼效益功能。在我国现有的羁押替代性措施中,取保候审适用行政决定色彩明显,制度设计缺乏权利属性;保证人范围过窄;执行机关监督考察手段单一,取保期间"脱保"现象时有发生,诉讼保障功能有待提高;住所型监视居住监视手段不明确;指定居所型监视居住的制度设计严重与其法律定位相悖。重构我国羁押替代性措施应当在无罪推定与人权保障的理念指导下,加强取保候审制度的权利型改造,扩展保证人范围,完善执行程序中的监督考察手段;增设羁押替代性措施的种类"监控行踪";规范监视居住的监视方法,统一指定居所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替代性措施 权利化改造 视频报告制度 监控行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社会危险性被追诉人羁押替代性措施强制适用之反思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训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7-160,共14页
《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办法》要求对于没有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这一规定的实施将会导致强制措施适用的普遍化、过度化,这一背离司法实践,违背刑事诉讼法理、违... 《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办法》要求对于没有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这一规定的实施将会导致强制措施适用的普遍化、过度化,这一背离司法实践,违背刑事诉讼法理、违反刑事诉讼法的条文出台的做法是多重因素合力的结果,深层次原因是制度设计者偏颇的强制措施观念,根本原因则在于制度设计者固化的刑事诉讼理念,不能因应以认罪认罚为代表的合意式刑事诉讼的新发展,并提出与之相匹配的制度设计。以认罪认罚为代表的合作性刑事司法促进了合意式刑事诉讼与对审式刑事诉讼两种刑事诉讼模式的出现,并对既有的刑事司法治理方式与刑事诉讼理论构成冲击和挑战,未来应当运用新思维构建融贯、体系化的理论以适应新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替代性措施 强制适用 合意式刑事诉讼 对审式刑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前羁押替代措施解读
3
作者 房国宾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3,共3页
审前羁押替代措施的适用,利于消除审前羁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被追诉人的合法权利。文中分析了该项制度的价值,比较了各国立法对此问题的具体规定,同时提出在我国构建该项制度的具体设想,冀益于完善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
关键词 审前羁押 替代措施 价值基础 比较与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惩罚性视野下非羁押型强制措施折抵刑期研究
4
作者 张文杰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8,256,共9页
我国强制措施折抵刑期制度尽管规定复杂、折算关系多元,但存在折算的强制措施种类不全面、折算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强制措施的刑期折抵关系,需要厘清刑期折抵的教义学根据。强制措施中隐含的刑事惩罚性是其能够进行刑期折抵... 我国强制措施折抵刑期制度尽管规定复杂、折算关系多元,但存在折算的强制措施种类不全面、折算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强制措施的刑期折抵关系,需要厘清刑期折抵的教义学根据。强制措施中隐含的刑事惩罚性是其能够进行刑期折抵的实质根据。随着《刑事诉讼法》修改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增设及定位,以及扩充性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对相关刑罚的折抵,非羁押型强制措施具有的刑事惩罚性质得到了承认,具有进步意义。应针对我国当前未纳入刑期折抵体系的非羁押型强制措施,全面系统建构刑期折抵制度,并赋予法官一定的刑期折抵裁量权,以应对司法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刑期折抵的必要性和技术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措施 刑期折抵 刑事惩罚性 羁押型强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逮捕中心主义:捕诉相对分离的新型羁押审查机制
5
作者 王毅恒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逮捕中心主义”导致了庭审的虚化,掣肘着审判中心主义的改革。近年来,我国针对刑事诉讼程序的一系列改革并未解决逮捕中心主义存在的问题,重罪案件对逮捕措施的依赖性不降反升,逮捕结果的绑定效应更加突出,案件定罪标准前移的问题仍... “逮捕中心主义”导致了庭审的虚化,掣肘着审判中心主义的改革。近年来,我国针对刑事诉讼程序的一系列改革并未解决逮捕中心主义存在的问题,重罪案件对逮捕措施的依赖性不降反升,逮捕结果的绑定效应更加突出,案件定罪标准前移的问题仍然存在。检察机关的捕诉合一改革导致逮捕权在行使过程中出现了权力异化与权力溢出的现象,逮捕事实“绑架”裁判事实,被追诉人的诉讼权利被逮捕权“俘获”,逮捕中心主义被进一步加深。究其根源,逮捕权被赋予了发现事实的制度期待,社会危险性审查受困于唯客观化的证明机制和法定证据种类导致的材料短缺,羁押审查监督和救济程序的缺位导致了办案人员的法律规避。走出逮捕中心主义,应立足于我国的司法现状,在检察机关内构建捕诉相对分离的新型羁押审查机制。具体而言,应当设立独立的羁押审查部门,通过依申请启动和双重审查构造来保障羁押审查的被动性,着重收集专门证明社会危险性的证据材料,设立羁押复议程序,并对现有的羁押听证制度进行公开化与实质化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中心主义 审判中心主义 捕诉合一 羁押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决羁押的合理期限及其法律规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长永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8,共24页
现代国家一致要求未决羁押不得超过“合理期限”;国际社会关于什么是未决羁押的“合理期限”的判断标准已经达成共识。两大法系国家不仅在立法上以不同方式对未决羁押期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建立并实施了未决羁押期限的常态化审查机... 现代国家一致要求未决羁押不得超过“合理期限”;国际社会关于什么是未决羁押的“合理期限”的判断标准已经达成共识。两大法系国家不仅在立法上以不同方式对未决羁押期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建立并实施了未决羁押期限的常态化审查机制,这一机制主要体现为羁押权力司法化、羁押理由个别化、羁押程序正当化三项具体原则。相比之下,我国未决羁押期限及其延长制度设计基本上被侦查、调查等追诉利益所左右,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未决羁押期限过长,恣意羁押和非法羁押的情形长期存在;二是缺乏一个中立的司法机关对羁押决定进行司法授权、司法审查和司法救济,被羁押人对于恣意羁押和非法羁押缺乏有效救济途径。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未决羁押期限在法律制度上缺乏系统的有效规制。要实现我国未决羁押期限的合理化,从长远角度看,需要在未决羁押制度乃至整个刑事司法制度现代化过程中推动羁押期限的制度性变革;从近期看,需要进一步完善羁押审查机制和相关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决羁押 羁押期限 合理性 比例原则 司法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反思和完善
7
作者 樊崇义 胡志风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0,共13页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司法运行中暴露出制度性的不足。应从立法设计与司法适用两方面进行反思与省察:立法上适用条件设置的门槛较低,同时配套监督不足;司法上办案机关将其异化为变相羁押与突击审讯的便利措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具有...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司法运行中暴露出制度性的不足。应从立法设计与司法适用两方面进行反思与省察:立法上适用条件设置的门槛较低,同时配套监督不足;司法上办案机关将其异化为变相羁押与突击审讯的便利措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具有其特殊的适用空间,应当回归其羁押替代与过渡措施的立法初衷与体系定位。整体来看,针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改革优化,应从立法完善与司法规制两方面予以推进:立法上完善适用条件,将决定权与执行权予以分离;司法上应当完善执行规范,提高程序违法的成本。应当锚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合理体系定位,发挥其羁押替代制度功能,防止其侵蚀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实践反思 强制措施 羁押替代 过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被羁押人通信权制度困境与合宪性调控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婉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7,共17页
被羁押人通信权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规避”的问题之一。当前,被羁押人通信权相关规定较为分散且缺乏制度配合,在审查主体、检查方式等方面存在制度疏漏,无法有效回应权利主体对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障需求。完善被羁押人通信权... 被羁押人通信权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规避”的问题之一。当前,被羁押人通信权相关规定较为分散且缺乏制度配合,在审查主体、检查方式等方面存在制度疏漏,无法有效回应权利主体对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障需求。完善被羁押人通信权保障体系,需要将被羁押人通信权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0条“公民通信权”保护框架下,对刑事诉讼领域通信制度进行合宪性调控,以破解通信主体不明、检查权力扩张、辩护利益受损等问题。合宪性调控以“三阶层”审查逻辑展开,先明确被羁押人通信权保护范围,对特殊犯罪案件和普通犯罪案件适用“二元审查模式”,在此基础上将通信检查权拆分为“拆开信件”和“阅览文字内容”两项权力,以实现公共利益与被羁押人通信利益的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第39条 羁押人通信权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检查 合宪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权保障观念下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诉讼化构造 被引量:23
9
作者 项谷 姜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40,共8页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检察机关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目的在于使审前羁押制度独立于办案期限制度,兼顾人权保障和诉讼保障两种价值,使取保候审成为常态,羁押成为例外,审查模式上减少审批色彩,加强诉讼化改造。...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检察机关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目的在于使审前羁押制度独立于办案期限制度,兼顾人权保障和诉讼保障两种价值,使取保候审成为常态,羁押成为例外,审查模式上减少审批色彩,加强诉讼化改造。羁押必要性审查应当定位于诉讼监督,适用于所有逮捕案件,并实现相对诉讼化。羁押必要性的判断标准应当排除绝对羁押必要条件,建立符合比例原则的个案评价体系,引入必要的外部监督形式,还要完善保障诉讼的羁押替代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 逮捕 审前羁押 诉讼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逮捕、羁押措施的完善与证明标准的层次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可 肖军 李忠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6-151,共6页
在我国,逮捕是一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羁押是逮捕的必然结果。逮捕与羁押不分导致逮捕证明标准过高并严重影响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在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之基础上,分离逮捕与羁押两项措施;通过论证证明标准的层次性来... 在我国,逮捕是一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羁押是逮捕的必然结果。逮捕与羁押不分导致逮捕证明标准过高并严重影响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在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之基础上,分离逮捕与羁押两项措施;通过论证证明标准的层次性来降低我国逮捕的证明标准(从"确实充分"到"相当理由"或"优势证据")、确立羁押的证明标准(明晰而可信的证据);并建立健全与层次性证明标准相适应的配套制度,使其自成体系,以期实现侦查效率价值与保障人权价值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与羁押 证明标准 层次性 相当理由 明晰而可信的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理论与实践——兼议我国未决羁押制度 被引量:5
11
作者 毕惜茜 刘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1,共5页
未决羁押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羁押的情况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是我国刑事追诉中特有现象和突出的问题。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对于改变目前未决羁押的现状有积极作用,也体现了对逮... 未决羁押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羁押的情况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是我国刑事追诉中特有现象和突出的问题。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对于改变目前未决羁押的现状有积极作用,也体现了对逮捕执行情况和未决羁押的监督。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司法实践刚刚起步,从启动的主体来看,检察院、被羁押人员、被羁押人员的律师与近亲属都可以提出申请来启动,审查主体应由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统一行使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权力,可采取书面审查并听取各方意见及对被羁押人进行询问(讯问)的方式展开,同时丰富羁押替代性措施,并借鉴美国羁押审查标准、方式和内容,为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审查 未决羁押 理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中国刑事审前羁押实践——一个比较法实证的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林喜芬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95,共13页
羁押率高和羁押/诉讼期间合一是中国刑事审前羁押的两大特征。通过对全国和个别检察机关审前羁押率的分析,并将之与域外司法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发现:中国审前羁押率(捕诉率)自1997年至2016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中&q... 羁押率高和羁押/诉讼期间合一是中国刑事审前羁押的两大特征。通过对全国和个别检察机关审前羁押率的分析,并将之与域外司法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发现:中国审前羁押率(捕诉率)自1997年至2016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中"以羁押为例外"的法治原则相比,我国刑事审前羁押实践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结合法律规范和一些二手文献,可以发现,我国羁押/诉讼期间合一的制度安排确实可能导致嫌疑人被"一押到底",但零星的数据显示,我国刑事审前羁押的平均期间较之其他国家更短。仅作事实层面分析,这可能是因为"高羁押率"和"一押到底"客观上可迫使嫌疑人供述,进而促使刑事程序增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羁押 羁押 一押到底 司法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超羁押手段”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 被引量:20
13
作者 郭烁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125,共7页
当前距2012年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已三年有余,基于多份实证调研材料数据发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依旧没能走出"或者不予适用,或者侵犯人权"的怪圈。监视居住,尤其是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或许已成为比逮捕更严厉的,现行制度下... 当前距2012年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已三年有余,基于多份实证调研材料数据发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依旧没能走出"或者不予适用,或者侵犯人权"的怪圈。监视居住,尤其是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或许已成为比逮捕更严厉的,现行制度下很难找到制约、审查手段的羁押措施。这种尴尬司法实践的形成,是立法导致的、制度性的。另外,原先存在于部分学者心中的那种"改良"该制度的构想,被三年多来的现实证明只是立法的一厢情愿。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或许到了应被废止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定居所 监视居住 人权保障 羁押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审前羁押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9
14
作者 万春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7,共9页
检察机关是国家机关,本身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是行使作为国家权力之一的检察权。因此,检察改革必然涉及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调整的问题。从检察改革十年来走过的历程看,检察改革的绝大部分任务,都与检察职权的配置... 检察机关是国家机关,本身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是行使作为国家权力之一的检察权。因此,检察改革必然涉及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调整的问题。从检察改革十年来走过的历程看,检察改革的绝大部分任务,都与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行使有关。检察改革之所以始终是围绕着检察职权配置进行的,是因为优化检察职权配置是检察改革始终不变的目标。检察改革如果缺乏对检察职权配置系统清晰的认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如果违背权力配置的基本规律,就会盲目进行,就难以达到党和人民满意的效果,甚至连检察机关自身的要求都不能满足,并且可能使今天的改革成果成为明天的改革对象。这样的改革,难免走上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道路。本刊编辑部认为,在检察改革中,只有充分考虑检察职权配置的优化问题,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职权,才有可能保证这些职权的充分有效行使,才有可能通过检察改革推进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以"司法改革与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研究"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国家权力的分配和优化,以及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权优化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必然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羁押 强制措施 未决羁押 人身自由 专门机关 犯罪者 附加性 法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期羁押的刑事责任探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明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65-72,共8页
内容提要 超期羁押,一般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有关办案机关与办案人员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刑事拘留、逮捕强制措施后,羁押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期限的行为。本文分析了超期羁押的危害性及其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剖析了对超期羁... 内容提要 超期羁押,一般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有关办案机关与办案人员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刑事拘留、逮捕强制措施后,羁押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期限的行为。本文分析了超期羁押的危害性及其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剖析了对超期羁押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观念障碍,探讨了超期羁押的行为性质与处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期羁押 刑事责任 刑事诉讼法 危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不羁押成为例外——我国侦查羁押常态化探因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昌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3,共6页
羁押常态化是当前中国刑事司法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中国高羁押率产生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侦破犯罪的现实压力、"口供中心主义"的侦查模式、数字化的考核机制、重刑主义、缺乏对危险性进行调查的专业机构和控制危险性... 羁押常态化是当前中国刑事司法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中国高羁押率产生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侦破犯罪的现实压力、"口供中心主义"的侦查模式、数字化的考核机制、重刑主义、缺乏对危险性进行调查的专业机构和控制危险性发生的科技手段等社会现实原因;有罪推定的观念根深蒂固、(行政)权力本位主义、稳定压倒一切的秩序观等文化观念上的原因;流水作业式的诉讼构造、缺乏有效的羁押替代措施、缺乏对基本权利的救济机制、无法对羁押决定施加实质性影响的辩护权、结果责任下的错误拘捕追究机制等制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 口供中心主义 有罪推定 诉讼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证据收集看审前羁押——基于A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熊谋林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55,共15页
新近的错罪和超期羁押,引发了学界对审前羁押功能的反思。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中外审前羁押理论和立法比较的成果丰厚,但对司法现状掌握不多。以A市1205份刑事判决书及3063份证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审前羁押率高、羁押期限较长,不必要羁... 新近的错罪和超期羁押,引发了学界对审前羁押功能的反思。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中外审前羁押理论和立法比较的成果丰厚,但对司法现状掌握不多。以A市1205份刑事判决书及3063份证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审前羁押率高、羁押期限较长,不必要羁押普遍存在,应当大力推行审前释放。理由为:第一,在嫌疑人到案初期公安机关已查实证明犯罪的主要证据,以押代罚不合理;第二,公诉和审判阶段以程序性证据收集为主,保障诉讼观念须反思;第三,各阶段羁押期限普遍延长且证据收集存在后尾,诉讼效率低下。研究表明,我国的审前羁押处于世界中等水平,取保候审后逃跑、犯新罪等妨碍诉讼案例不常见。鉴于审前释放风险较小,践行无罪推定可缓解立法与司法、精确定罪与预防错案的双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羁押 诉讼效率 无罪推定 审前释放 司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羁押及类似措施的法教义学解读及反思——以人身自由权保护为视角 被引量:13
18
作者 施鹏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114,共13页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宪法明文规定的基本权利。在刑事诉讼中,人身自由权的保护尤其需要体现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中。刑事拘留、指定居所、逮捕和羁押均对人身自由权构成了严重的干预,因此应符合宪法正当化事由,主要包括法律保留原...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宪法明文规定的基本权利。在刑事诉讼中,人身自由权的保护尤其需要体现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中。刑事拘留、指定居所、逮捕和羁押均对人身自由权构成了严重的干预,因此应符合宪法正当化事由,主要包括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和特殊的程序保障机制。指定居所违反了法律保留原则,剥夺人身自由的措施不应交由办案机关自行创设。刑事拘留作为紧急情况下适用的临时性强制措施,剥夺人身自由最长可达37天,显然手段与目的不成比例。逮捕应充分考虑干预手段的严重性以及国家所追求干预目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羁押应是调查和起诉刑事犯罪的最后手段。如果采取干预强度较低的措施亦可避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妨碍司法公正等,则应尽量少捕慎押,这亦符合当下的刑事政策。羁押或类羁押作为“必要之恶”的最后手段,如何谨慎且谦抑地适用,还需要判例形成更细致化的判断标准,以限制个案运用的模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自由权 羁押及类似措施 实体制裁 法律保留原则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羁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从人权保障的视角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帆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5-158,共4页
人权保障是几百年以来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押人员作为一个特殊、脆弱的社会群体,其权利保障极容易被忽略。人权保障也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价值,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羁押制度在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改革羁押管理制... 人权保障是几百年以来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押人员作为一个特殊、脆弱的社会群体,其权利保障极容易被忽略。人权保障也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价值,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羁押制度在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改革羁押管理制度的角度出发,探索了改善我国在押人员的人权状况的途径与方法,以期对中国的囚犯人权保障改革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制度 人权保障 差距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判中心主义”下的审前程序控制——以“隐性超期羁押”为切入点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晓静 周晓武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6,共8页
相较于刑事诉讼中羁押期限届满仍继续羁押的"显性超期羁押",审前程序中侦查、公诉机关随意延长羁押期限、重新计算羁押期限以及不计入羁押期限等的"隐性超期羁押"则一直是理论及实务界的"盲区"。针对司... 相较于刑事诉讼中羁押期限届满仍继续羁押的"显性超期羁押",审前程序中侦查、公诉机关随意延长羁押期限、重新计算羁押期限以及不计入羁押期限等的"隐性超期羁押"则一直是理论及实务界的"盲区"。针对司法实践中诸多"隐性超期羁押"的严重侵权隐患,在"审判中心主义"司法改革目标指导下,对我国"隐性超期羁押"审前程序控制的司法改革路径可以分两步走,逐步实现由人民检察院的"准诉讼化"司法审查机制向人民法院主导、控制的"诉讼化"司法审查机制的渐进式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隐性超期羁押 审前程序控制 预审法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