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权保障观念下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诉讼化构造 被引量:23
1
作者 项谷 姜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40,共8页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检察机关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目的在于使审前羁押制度独立于办案期限制度,兼顾人权保障和诉讼保障两种价值,使取保候审成为常态,羁押成为例外,审查模式上减少审批色彩,加强诉讼化改造。...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检察机关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目的在于使审前羁押制度独立于办案期限制度,兼顾人权保障和诉讼保障两种价值,使取保候审成为常态,羁押成为例外,审查模式上减少审批色彩,加强诉讼化改造。羁押必要性审查应当定位于诉讼监督,适用于所有逮捕案件,并实现相对诉讼化。羁押必要性的判断标准应当排除绝对羁押必要条件,建立符合比例原则的个案评价体系,引入必要的外部监督形式,还要完善保障诉讼的羁押替代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 逮捕 审前羁押 诉讼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理论与实践——兼议我国未决羁押制度 被引量:5
2
作者 毕惜茜 刘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1,共5页
未决羁押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羁押的情况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是我国刑事追诉中特有现象和突出的问题。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对于改变目前未决羁押的现状有积极作用,也体现了对逮... 未决羁押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羁押的情况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是我国刑事追诉中特有现象和突出的问题。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对于改变目前未决羁押的现状有积极作用,也体现了对逮捕执行情况和未决羁押的监督。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司法实践刚刚起步,从启动的主体来看,检察院、被羁押人员、被羁押人员的律师与近亲属都可以提出申请来启动,审查主体应由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统一行使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权力,可采取书面审查并听取各方意见及对被羁押人进行询问(讯问)的方式展开,同时丰富羁押替代性措施,并借鉴美国羁押审查标准、方式和内容,为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审查 未决羁押 理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法理分析与实践型态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贞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3,共7页
法律制度正当性的阐释大体上可以分为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条路径。法律实用主义可以很好地解释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内在法理。本质在于,由中立司法官对羁押必要性加以审查,严格限制羁押适用,在实现普遍正义的同时,亦能关注个案公正... 法律制度正当性的阐释大体上可以分为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条路径。法律实用主义可以很好地解释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内在法理。本质在于,由中立司法官对羁押必要性加以审查,严格限制羁押适用,在实现普遍正义的同时,亦能关注个案公正。《刑事诉讼法》对逮捕后继续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作了规定,但内容较为概括和原则,应当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方式、审查主体、审查程序和方法、审查后的处理与救济等作出细化规定,以便司法实践中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强制措施 法律实用主义 司法审查 羁押必要性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遇下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难题及其破解——以羁押必要性审查配套制度的构建为中心 被引量:8
4
作者 曾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4-160,共7页
羁押不节制在我国屡受诟病,差强人意的治理效果暴露出羁押必要性证明难、替代性强制措施不足等深层次机制瓶颈。新设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要发挥预期功能,在科学的程序构架之外,还要注重配套机制建设。未来应完善羁押必要性证明机制和... 羁押不节制在我国屡受诟病,差强人意的治理效果暴露出羁押必要性证明难、替代性强制措施不足等深层次机制瓶颈。新设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要发挥预期功能,在科学的程序构架之外,还要注重配套机制建设。未来应完善羁押必要性证明机制和取保候审保障机制,通过明确羁押必要性证明标准、证明责任以及创新取保候审监管方式等措施,来化解必要性难以证明、替代性强制措施不足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 取保候审 证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前羁押问题中社会危险性与羁押必要性的整体性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晓山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2-117,共6页
依语义与体系解释,2012年刑诉法修改意将审前羁押弱化为一种例外。然而,实践中对审前羁押的依赖仍未明显消减。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作为纾缓侦查惯性冲击,消解不当羁押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与逮捕前社会危险性之间的关系亟待理顺。应以审前... 依语义与体系解释,2012年刑诉法修改意将审前羁押弱化为一种例外。然而,实践中对审前羁押的依赖仍未明显消减。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作为纾缓侦查惯性冲击,消解不当羁押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与逮捕前社会危险性之间的关系亟待理顺。应以审前阶段为整体视角,对社会危险性和羁押必要性进行整体性研究,藉以域外经验启发,从统一认识、分设独立调查机构,以及通过合理证明标准并藉以推定规定的导入实现社会危险性与羁押必要性衔接等角度入手,破解中国式审前羁押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羁押 社会危险性 羁押必要性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施原则及其实现——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为视角 被引量:5
6
作者 石京学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共4页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施应当遵循内容科学、程序便捷和协调对接原则。羁押必要性审查内容的标准应参照逮捕审查标准,具体审查反映人身危险性的内容、具有潜在社会危害性的内容、妨碍诉讼可控性的内容、体现羁押人道主义的内容及不得...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施应当遵循内容科学、程序便捷和协调对接原则。羁押必要性审查内容的标准应参照逮捕审查标准,具体审查反映人身危险性的内容、具有潜在社会危害性的内容、妨碍诉讼可控性的内容、体现羁押人道主义的内容及不得不羁押的客观情形;审查程序机制应当充分利用现行的办案人负责——集体讨论——检察长审批流程;协调对接原则的落实首先需要明确侦查监督、公诉和监所检察部门关于羁押审查案件的分工,进而建立公、检、法三机关共享的羁押审查信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审查 内容科学 程序便捷 协调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改革逻辑 被引量:6
7
作者 宋远升 《东方法学》 CSSCI 2017年第2期89-96,共8页
超期羁押、高羁押率属于我国司法体制的顽疾之一。虽然其具有方便侦控进行及保障社会安全等实用主义方面的价值,然而却属于对公民基本权损害最为严重的措施。因此,这也是羁押必要性审查确立的最主要立法目的。对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而... 超期羁押、高羁押率属于我国司法体制的顽疾之一。虽然其具有方便侦控进行及保障社会安全等实用主义方面的价值,然而却属于对公民基本权损害最为严重的措施。因此,这也是羁押必要性审查确立的最主要立法目的。对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而言,其具有相对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法治进步之体现。但是,其在审查主体、审查程序、审查理由/标准等方面存在设计技术方面的缺失,因此需要在现有的体制限度内进行修正或者调适。这可以通过确定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主体,增强程序的对抗性及公开性,保证被羁押人上诉/申诉救济权利等方面,从而在一定限度内实现被羁押人基本权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审查 基本司法原理悖反 司法改革 申请救济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院羁押必要性审查实施模式研究——以刑事羁押救济为视角 被引量:16
8
作者 封红梅 《法治研究》 2013年第4期125-131,共7页
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实施模式①的争论中,主张监所检察主导模式者和主张侦监部门主导模式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权及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定性不同。从刑事羁押救济理论和我国的羁押救济实践来看,羁押必要性审查权应被定性为一种... 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实施模式①的争论中,主张监所检察主导模式者和主张侦监部门主导模式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权及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定性不同。从刑事羁押救济理论和我国的羁押救济实践来看,羁押必要性审查权应被定性为一种羁押救济权,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应被定性为一种羁押救济制度。从刑事羁押救济视角来看,监所检察部门应成为羁押必要性审查机构的主导人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审查 刑事羁押救济 监所检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看逮捕概念之重构 被引量:2
9
作者 阮堂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0-165,共6页
2013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新增了检察院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须羁押进行必要性审查程序。这一新增程序使现行逮捕概念矛盾更显突出,现行逮捕概念既违反汉语词源本义,也引发了制度和理念冲突,更与国际惯例不能对接。逮捕应... 2013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新增了检察院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须羁押进行必要性审查程序。这一新增程序使现行逮捕概念矛盾更显突出,现行逮捕概念既违反汉语词源本义,也引发了制度和理念冲突,更与国际惯例不能对接。逮捕应该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抓捕"行为以及顺延的"较短期间留置"状态,羁押则属于逮捕后且独立于逮捕的一种最为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 羁押必要性审查 逮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加羁押必要性证明机制对我国逮捕审查程序完善的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满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5,共7页
英美法系犯罪嫌疑人的羁押由法官决定,控方不同意犯罪嫌疑人保释则必须向法官提出羁押申请并需履行证明责任。证据的来源不仅在于案卷证据,同时也包括由中立机关调查的证据,证明过程不遵守庭审证据规则限制,证明只要达到优势证明程度即... 英美法系犯罪嫌疑人的羁押由法官决定,控方不同意犯罪嫌疑人保释则必须向法官提出羁押申请并需履行证明责任。证据的来源不仅在于案卷证据,同时也包括由中立机关调查的证据,证明过程不遵守庭审证据规则限制,证明只要达到优势证明程度即可。我国的逮捕程序是检察官的批准程序。文章认为为防止过度羁押需要将我国逮捕决定程序进行诉讼化设计,对于有争议案件实行听证式审查,听取律师、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意见,明确侦查机关需要履行的证明责任以及证明标准,从而达到降低羁押率和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 证明责任 证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践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8-150,共3页
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规定中,羁押必要性审查权的配置不科学,审查裁决欠缺刚性约束力,未赋予被羁押人对裁决的救济权,缺少审查相关的证据规则;在其实践中,检察机关对被羁押人有选择性的审查,忽视对被羁押人的社会危险性审查,审查评估... 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规定中,羁押必要性审查权的配置不科学,审查裁决欠缺刚性约束力,未赋予被羁押人对裁决的救济权,缺少审查相关的证据规则;在其实践中,检察机关对被羁押人有选择性的审查,忽视对被羁押人的社会危险性审查,审查评估标准不统一、不合理,致使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在实践中难以实现减少违法、不当羁押的立法目的,亟待立法和司法实践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审查 程序规则 证据规则 实践反思 完善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之检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文军 《交大法学》 CSSCI 2017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系2012年新《刑诉法》的一项创设,旨在改变我国"一捕到底,一押到底"的司法现状。但是,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制度定位有误,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不应定位为检察机关的...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系2012年新《刑诉法》的一项创设,旨在改变我国"一捕到底,一押到底"的司法现状。但是,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制度定位有误,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不应定位为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职能,而应定位为对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权;其二,程序设计不够科学,立法者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程序设计存在诸多漏洞,引发实践中诸多问题,应予以矫正。中国未决羁押率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检察官的中立性不足和逮捕功能的异化。此根本原因不仅存在于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中,亦存在于审查批捕程序中。未决羁押率的降低,与其寄托于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不如在审查批捕程序中便予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审查 司法审查权 羁押 检察官的中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不可流于形式--以监所检察工作中的羁押必要性审查为视角
13
作者 闫旭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62-163,共2页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的办案过错追究机制存在缺陷,表现在错案标准的行政定量化,一定程度上忽视司法运行规律。不论哪个部门负责羁押必要性审查,都不可回避"错案"追究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明确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中"错...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的办案过错追究机制存在缺陷,表现在错案标准的行政定量化,一定程度上忽视司法运行规律。不论哪个部门负责羁押必要性审查,都不可回避"错案"追究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明确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中"错案"的形成机理,建立健全审查主体的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审查 程序保障 刑罚预支 审查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强制措施修改若干问题 被引量:18
14
作者 宋英辉 王贞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6,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强制措施制度作了大幅修改,完善了强制措施的基本内容,强化了强制措施体系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在控制犯罪和人权保障之间加以平衡,其进步意义应予肯定。将《修正案(草案)》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强制措施制度作了大幅修改,完善了强制措施的基本内容,强化了强制措施体系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在控制犯罪和人权保障之间加以平衡,其进步意义应予肯定。将《修正案(草案)》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文本比对,有助于正确看待《修正案(草案)》的进步意义。《修正案(草案)》对强制措施的某些规定尚存不足,有待进一步修改,使之更臻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措施 人权保障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羁押必要性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