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报刊译文作者署名的编辑规范
1
作者 王青林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4-46,共3页
近年来,为了帮助国内读者了解域外的文化与社会制度,越来越多的报刊开始登载外国作者的文章译文。这些译文开阔了国内读者的视野,促进了中外知识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相关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由于有些译文作... 近年来,为了帮助国内读者了解域外的文化与社会制度,越来越多的报刊开始登载外国作者的文章译文。这些译文开阔了国内读者的视野,促进了中外知识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相关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由于有些译文作者和登载译文的编辑缺乏相应著作权意识,在译文的作者署名和译者署名问题上粗心大意,造成了日后产生法律纠纷的隐患。因此,对译文作者署名问题进行规范,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署名 编辑规范 译文 报刊 署名问题 著作权意识 社会制度 法律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影片的两个细节问题——访影片《16号病房》导演张圆与于彦夫同志
2
作者 晓庄 《电影文学》 1984年第9期94-94,共1页
围绕着影片《16号病房》的编剧署名问题,在影坛内外掀起了一场风波。本刊于一九八三年八月号发表的电影文学剧本《姑娘的日记》是乔雪竹同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她本人所著小说《遗忘在病床上的日记》为基础改编的。这场署名之争涉... 围绕着影片《16号病房》的编剧署名问题,在影坛内外掀起了一场风波。本刊于一九八三年八月号发表的电影文学剧本《姑娘的日记》是乔雪竹同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她本人所著小说《遗忘在病床上的日记》为基础改编的。这场署名之争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影片中用了主人公常琳偷偷积攒安眠药及在洗漱室内向镜子泼水的细节,是原文学剧本(本刊发表本)中没有的:据说这两个细节是来自另一位影片未署名的编剧姜思慎同志之笔。事情究竟是怎样的?本刊记者带眷这个问题采访了影片《16号病房》导演张圆与于彦夫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片 同志 病房 导演 电影文学剧本 署名问题 生活经历 安眠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来如此——为《16号病房》署名编剧投张赞成票
3
作者 鲁舟 《电影文学》 1984年第11期86-86,共1页
不久前,有些报刊发表了关于《16号病房》影片编剧署名问题的文章,那是谈“灵魂”、“文德”、“剽窃”、“公案”的文章。因相信其报刊的权威性,朋友们也觉得“署名编剧”不怎么样……岂料,刊载电影文学剧本《姑娘的日记》(即《16... 不久前,有些报刊发表了关于《16号病房》影片编剧署名问题的文章,那是谈“灵魂”、“文德”、“剽窃”、“公案”的文章。因相信其报刊的权威性,朋友们也觉得“署名编剧”不怎么样……岂料,刊载电影文学剧本《姑娘的日记》(即《16号病厉》)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电影文学》终于发言了。认真看了《究竟应当把谁送上“道德法庭”?》一文之后,朋友们沉思了很久,原来如此!应当为《16号病房》署名编剧投张赞成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剧 病房 电影文学剧本 长春电影制片厂 署名问题 “灵魂” 文章 报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期刊编辑面临的几种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尧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编辑工作 编辑人员 责任 署名问题 稿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子兵法》文体学价值再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侯文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132,共8页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后期,较《论语》《老子》《墨子》为早,较《荀子》等文献更早。此文献包含了多个方面的文体学价值:行文中使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是假设问对体的先声;全书十三篇,各篇主题鲜明,有明确的论证中心和严密的论证过程,...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后期,较《论语》《老子》《墨子》为早,较《荀子》等文献更早。此文献包含了多个方面的文体学价值:行文中使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是假设问对体的先声;全书十三篇,各篇主题鲜明,有明确的论证中心和严密的论证过程,结构浑融,语言凝练,论证方法多样,已是完整的专题论说文的形式,一般文学史界所普遍认同的《荀子》代表了专题论说文成熟形态的说法应该得到订正;此外,《孙子兵法》还是最早使用意义性篇题和最早注意到作者署名问题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假设问对体 专题论说文 意义性篇题 署名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支持乔雪竹
6
作者 冯永杰 《电影文学》 1984年第11期84-84,共1页
我是个工人业余作者。对影片《十六号病房》编剧的署名之争,早就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场闹得满城风雨的争端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在一个编辑和一位作者之间,为作品署名问题打官司,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事。争端是由上影编辑姜思慎一手... 我是个工人业余作者。对影片《十六号病房》编剧的署名之争,早就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场闹得满城风雨的争端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在一个编辑和一位作者之间,为作品署名问题打官司,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事。争端是由上影编辑姜思慎一手挑起的。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姜思慎时而对青年女作者乔雪竹同志施加压力,逼她服从自己的意志,时而又以一副“受害者”的姿态,四处奔走呼号,调动舆论工具对乔雪竹同志进行人身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署名问题 人身攻击 舆论工具 作者 打官司 受害者 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