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型臂3D导航与徒手置钉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精确性比较 被引量:21
1
作者 曲哲 钱邦平 +3 位作者 邱勇 俞杨 王斌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 :比较O型臂3D导航下C1、C2椎弓根螺钉置钉与徒手置钉精确性的差异,探讨O型臂导航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C1、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62例,分为导航置钉组(A组)与徒手置钉组(B组)。A组:2014年1月... 目的 :比较O型臂3D导航下C1、C2椎弓根螺钉置钉与徒手置钉精确性的差异,探讨O型臂导航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C1、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62例,分为导航置钉组(A组)与徒手置钉组(B组)。A组:2014年1月~2015年3月,O型臂导航下行C1、C2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7~58岁(40.8±12.7岁);B组:2005年3月~2013年12月经徒手置入C1及C2椎弓根螺钉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2~70岁(42.0±15.6岁)。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颈椎CT平扫,按照Neo等的方法,根据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的程度将置钉精确性分为四级(0级,螺钉完全处于椎弓根中,没有穿破骨皮质;1级,螺钉穿破皮质〈2mm,或小于螺钉直径的50%;2级,螺钉穿破皮质≥2mm且﹤4mm,或大于螺钉直径的50%但没完全穿出;3级,完全穿出皮质,螺钉处于椎管或椎动脉孔内),分别评估两组的置钉精确性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组共置入C1、C2椎弓根螺钉67枚(C1 28枚,C2 39枚),其中0级60枚(89.6%),1级7枚(10.4%),无2级或3级不良置钉;B组共置入C1、C2椎弓根螺钉134枚(C1 64枚,C2 70枚),其中0级116枚(86.6%),1级13枚(9.7%),2级4枚(3.0%),3级1枚(0.7%)。两组间置钉精确性分级(P=0.49)及0级置钉率(P=0.55)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未发现不良置钉,B组不良置钉发生率为3.7%,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7)。两组均无置钉相关的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O型臂导航与徒手置钉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精确性上并无统计学差异,虽然导航能提供清晰的术中3D图像,但该技术未能完全避免置钉时螺钉轻度穿破骨皮质的发生,仍需提高术者与导航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完善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置钉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 上颈椎 O型臂导航 置钉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引导下横突轨迹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区置钉中的应用
2
作者 马昂然 文王强 +7 位作者 李国军 何贤波 汤三泉 王文博 林有才 林素羽 潘松利 陈焕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目的比较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手术中,采用徒手技术(free hand technique,FH)结合横突轨迹技术(transverse process trajectory technique,TPT)和术中导航技术(intraoperative navigation techn... 目的比较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手术中,采用徒手技术(free hand technique,FH)结合横突轨迹技术(transverse process trajectory technique,TPT)和术中导航技术(intraoperative navigation technology,INT)结合TPT技术,在顶椎区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偏出程度及方向上的差异,探讨AIS患者顶椎区椎弓根解剖形态以及TPT技术、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在AI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与TPT技术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手术的33例AIS患儿临床资料,其中采用FH结合TPT技术16例,为FH组;采用INT结合TPT技术17例,为INT组。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Risser征等基本资料及影像学检查数据,利用手术后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记录椎弓根螺钉穿透骨皮质的具体位置,并精确测量穿透部分的长度。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Risser征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组的主弯矫形率为(88.82±1.97)%,优于FH组的(85.36±3.16)%;顶椎区置钉时间为(2.65±1.28)min,较FH组的(4.24±2.10)min缩短;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H组顶椎区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13枚,INT组156枚;FH组可接受椎弓根螺钉数为90枚(占总数的79.7%),少于INT组的139枚(占总数的89.1%)。两组0级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在凸侧;1级钉凹、凸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钉仅在两组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NT组中,穿透椎弓根内、外侧皮质的数量占该组置钉总数的8.3%和7.05%,低于FH组的19.5%和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与FH结合TPT技术相比,INT结合TPT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有效提升整体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度,降低椎弓根内、外侧骨皮质穿透发生率,是一种提高AIS矫形内固定手术精确性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手术 术中导航技术 横突轨迹技术 治疗结果 置钉精确性 椎弓根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术中导航校准技术对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置钉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焕雄 黄涛 +4 位作者 李国军 何小元 王挺锐 崔红旺 孟志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82-188,共7页
目的:比较导航辅助与导航校准技术辅助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术中置钉偏出程度及方向,并探讨导航置钉偏移的相关因素与导航校准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4~2017年行三维矫形术... 目的:比较导航辅助与导航校准技术辅助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术中置钉偏出程度及方向,并探讨导航置钉偏移的相关因素与导航校准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4~2017年行三维矫形术的Lenke 1型AIS患者45例,其中导航辅助置钉23例(导航组),导航校准技术辅助置钉22例(导航校准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影像学资料,通过术后CT扫描与三维重建记录螺钉穿破骨皮质位置并测量穿透皮质距离。结果:两组性别、年龄、Risser征、术前主弯Cobb角、主弯柔韧性和置钉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导航组共置钉477枚,穿破距离≥2 mm的2~3级置钉率为7.8%;导航校准组共置钉469枚,2~3级置钉率为4.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导航组内、外及前侧皮质的2~3级置钉率分别为3.4%、3.6%及0.6%,3个方向均分别高于导航校准组的1.1%、2.6%和0.4%,但仅内侧皮质穿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两组未发生脊髓损伤、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单纯导航辅助AIS置钉相比,导航校准技术可实时监测导航偏移,有效提高AIS整体置钉精度,降低内侧皮质穿破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提升AIS导航置钉精确性的简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置钉精确性 术中导航 导航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