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夏天 董双海 +2 位作者 王雷 赵庆华 田纪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94-797,共4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53例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男31例,女22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腰椎退变性疾病24例,胸腰椎骨折29例。置钉节段为T8... 目的:分析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53例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男31例,女22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腰椎退变性疾病24例,胸腰椎骨折29例。置钉节段为T8~S1。根据术后CT轴位扫描图像以及患者是否出现椎弓根螺钉相关并发症,将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级:0级,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但≤2mm;2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2ram,但无神经受压等症状;3级,出现螺钉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12枚,平均4.0枚/例。212枚螺钉中,0级175枚(82.5%);1级32枚(15.1%);2级4枚(1.9%);3级1枚(0.5%),患者出现神经受压症状,行翻修术。37枚位置不佳的螺钉中,24枚向内侧切出椎弓根,13枚向外侧切出。结论: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虽置钉位置欠佳率较高,但很少发生2级以上置钉位置不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经皮椎弓根螺 置钉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凌宸 刘臻 +8 位作者 毛赛虎 邱俊荫 胡宗杉 许彦劼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钱至恺 汤子洋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7-213,共7页
目的:探讨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并与侧块螺钉置钉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分别使用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与徒手置入侧块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固定术的5... 目的:探讨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并与侧块螺钉置钉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分别使用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与徒手置入侧块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固定术的54例患者,其中男44例,女10例,年龄42~79岁(58.3±9.3岁)。根据置钉种类不同分组:A组通过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置入C3~C7椎弓根螺钉,B组C3~C6徒手置入侧块螺钉,C7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两组间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颈后路血肿、严重伤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螺钉拔出等)情况,在拔除引流管后行颈椎CT平扫,根据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的程度,将置钉准确性分为4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无骨皮质的穿破为0级;螺钉穿破皮质<2mm,或小于螺钉直径的50%为1级;螺钉穿破皮质≥2mm且<4mm或大于直径的50%为2级;螺钉穿破皮质≥4mm或螺钉完全穿破皮质进入椎管内或椎动脉孔内为3级。根据侧块螺钉穿破椎体侧块的程度,参照上述分级标准记录侧块螺钉置钉精确性。将0、1级评价为螺钉位置满意,2、3级评价为螺钉误置,计算误置率(误置螺钉数/置钉总数×100%)。统计两组螺钉置入情况,比较两组C7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251±59min和235±56min)及术中出血量(521±200ml和448±21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47枚,其中螺钉位置满意239枚,螺钉误置8枚,误置率3.2%。B组共置入螺钉209枚,其中椎弓根螺钉52枚,螺钉位置满意50枚,螺钉误置2枚,误置率3.8%;置入侧块螺钉(C3~C6)157枚,螺钉位置满意144枚,螺钉误置3枚,误置率1.9%;A、B两组C7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与置钉相关的血管、神经并发症,均未出现严重伤口感染、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颈后路血肿、螺钉拔出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安全有效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与传统侧块螺钉固定相比,并未显著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或围手术期螺钉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臂导航系统 椎弓根螺 侧块螺 置钉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导航经皮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
3
作者 刘万鹏 张劲新 +5 位作者 陈文创 潘艺之 陈荣彬 余照宇 林新源 李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9-434,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导航经皮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8月我院采用机器人辅助C 2经皮拉力螺钉治疗的5例Hangman骨折的临床资料。将头颈适度屈曲置于Mayfield头架,麻醉状态下配合手法牵引闭合...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导航经皮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8月我院采用机器人辅助C 2经皮拉力螺钉治疗的5例Hangman骨折的临床资料。将头颈适度屈曲置于Mayfield头架,麻醉状态下配合手法牵引闭合复位,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C 2经皮拉力螺钉。术后复查颈椎CT评估置钉准确性、骨折愈合情况,Odom分级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例均成功手术,无椎动脉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共置入10枚螺钉,依据Gertzbein-Robbins标准,A类9枚,B类1枚,置钉准确率90%(9/10),优良率100%(10/10)。颈部切口长20~30 mm,平均27 mm;手术时间86~160 min,平均112.8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平均30 ml;术后住院时间5~18 d,平均8 d。随访12~34个月,平均23.6月,骨折均愈合,无螺钉断裂、松动。根据Odom分级,优4例,良1例。结论机器人辅助导航C 2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精准微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导航 拉力螺 HANGMAN骨折 置钉准确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置钉导向器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文刚 夏磊 +6 位作者 罗明 张华峰 李明君 杨宁宁 申明奎 许根中 刘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7-413,共7页
目的:探究3D打印的个性化椎弓根置钉导向器对于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主弯Cobb角≥90°)矫形手术中辅助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1月~2017年9月采用椎弓根置钉导向器辅助置钉的13例(9女4男)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平均手术... 目的:探究3D打印的个性化椎弓根置钉导向器对于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主弯Cobb角≥90°)矫形手术中辅助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1月~2017年9月采用椎弓根置钉导向器辅助置钉的13例(9女4男)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平均手术年龄12.9±3.1岁(10~19岁),随访时间13.8±1.9个月(12~18个月)。术后2周CT测量椎弓根螺钉突破椎弓根皮质的程度,并将其分成0级(未突破椎弓根皮质)、1级(突破<2mm)、2级(突破2~4mm)、3级(突破>4mm),其中0级和1级认定为螺钉置入准确。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的主弯Cobb角、后凸角、冠状面平衡、脊柱矢状位轴,记录置钉相关并发症。结果:13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术中在119枚椎弓根置钉导向器(238个椎弓根导向孔)的辅助下,成功置入232枚椎弓根螺钉,辅助置钉成功率97.5%(232/238)。依据CT测量分级,0级、1级、2级和3级螺钉数依次为111枚、84枚、33枚和4枚,置钉准确率为84.1%(195/232)。术后2周,主弯Cobb角由术前的110.6°±15.2°纠正至52.3°±16.2°(P<0.05);后凸角由术前的58.3°±20.6°纠正至35.7°±10.4°(P<0.05);冠状面平衡由术前的2.8±1.7cm纠正至1.7±0.5cm(P<0.05);脊柱矢状位轴由术前的3.1±1.8cm纠正至1.4±0.4cm(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生严重的置钉相关并发症。结论:椎弓根置钉导向器可为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提供准确性较高的辅助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导向器 重度脊柱畸形 椎弓根 置钉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中上胸椎椎弓根钉进钉点与后柱骨性标志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3
5
作者 卢政好 周菁华 王卫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7-904,共8页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CT图像测量参数探讨成人中上胸椎椎弓根钉进钉点(PSEP)与后柱骨性标志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排除了畸形的30例成人中上胸椎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等后柱骨性标志的解剖特征...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CT图像测量参数探讨成人中上胸椎椎弓根钉进钉点(PSEP)与后柱骨性标志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排除了畸形的30例成人中上胸椎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等后柱骨性标志的解剖特征。在重建后的T1~T10特定CT图像上测定以下参数:(1)基础参数,即PSEP至中线的距离(PMD)、横突椎板凹至中线距离(CMD)和半椎板宽度(HLW);(2)目标参数,即点凹距离(PCD)、进钉点定位比(EPLR)和点嵴距离(PRD)。比较所有参数两侧测量值的差异和基础参数间测量值的差异,总结从T1到T10目标参数测量值的变化规律。结果中上胸椎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具有解剖标志明显、恒定且少有增生的特征。T1~T10左右两侧PMD分别为(14.14±2.63)mm和(14.59±2.58)mm,CMD分别为(10.45±2.12)mm和(10.51±2.02)mm,HLW分别为(16.30±1.48)mm和(16.39±1.61)mm,PCD分别为(4.56±1.03)mm和(4.47±0.94)mm,EPLR分别为0.35±0.26和0.33±0.30,PRD分别为(-1.62±1.90)mm和(-1.63±1.44)mm。所有参数两侧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2中PMD和HLW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基础参数间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T1到T10,PCD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T1、T2、T9、T10处PCD均高于T3~T8处(P<0.05);EPLR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T1~T3处EPLR与其下方任一节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4~T6、T10处均低于T7~T9处(P<0.01);PRD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T1~T3处PRD与其下方任一节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4~T6处均低于T7~T10处(P<0.01)。结论中上胸椎PSEP与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等后柱骨性标志存在相对恒定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可作为一种新的临床上选择进钉点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胸椎 椎弓根螺 内固定术 三维重建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骨性标志 置钉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6
作者 姜超 张永远 +8 位作者 王晓晖 陈喆 王仝昊 王致远 田方 卢庆 尹思 杜恒 郝定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3-719,共7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术中置钉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69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A组应用RA-MIS-TLIF,共33例,MIS-TLIF组应用MIS-TLIF,共36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是否合并糖尿病、症状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置钉准确率、伤口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融合率等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 d、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下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肢痛VAS评分和腰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结果RA组与MIS-TLIF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14.82±1.83)月vs.(15.11±1.6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的术中出血量[(116.67±18.48)min vs.(128.06±22.53)min]、术中透视次数[(12.42±2.28)vs.(15.67±2.46)]、置钉准确率(93.18%vs.84.03%)、伤口引流量[(73.03±23.52)mL vs.(88.33±28.54)mL]、伤口引流管拔除时间[(39.76±9.34)h vs.(44.97±10.84)h]、住院时间[(6.45±1.52)d vs.(7.69±1.85)d]均小于MIS-T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腰痛、下肢痛VAS及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之间同一时间点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融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MIS-TLIF和MIS-TLIF的临床效果均良好,但前者可减少术中出血、术中透视次数、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应用前景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置钉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