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例全麻患者术中侧卧位置胃管术的方法与讨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芳 朱彩玲 俞丽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10期98-98,124,共2页
总结了全麻患者术中应激状态下因体位改变要求而非常规平卧位、半坐位和坐位置胃管术的方法。主要包括:当遇到应激状态如全麻术中手术者临时性紧急插胃管,术中体位改变胃管滑脱而重新置管,重症昏迷抢救患者,手术巡回护士工作繁忙而未能... 总结了全麻患者术中应激状态下因体位改变要求而非常规平卧位、半坐位和坐位置胃管术的方法。主要包括:当遇到应激状态如全麻术中手术者临时性紧急插胃管,术中体位改变胃管滑脱而重新置管,重症昏迷抢救患者,手术巡回护士工作繁忙而未能及时在平卧位置置管等诸如此类情况下,掌握鼻咽食管局部解剖结构,本科对8例全麻患者侧卧手术体位下进行置胃管术,使用新型荷兰纽迪希亚出口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全部置管成功。故认为不论传统体位置胃管术或是在应激状态下更改手术体位,置胃管术这项护理技术操作的体位要求再也不是临床医护人员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侧卧位 置胃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胃管置入法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韦金花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插胃管法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科室需要行胃肠手术留置胃管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留置胃管,实验组在置管前用2%的利多卡因局麻咽喉后采用... 目的探讨改良式插胃管法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科室需要行胃肠手术留置胃管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留置胃管,实验组在置管前用2%的利多卡因局麻咽喉后采用屏气法插胃管,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及自行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适反应及自行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清醒能配合患者置胃管时用2%的利多卡因局麻咽喉后采用屏气法插胃管,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体现了"以人为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置胃管术 利多卡因 屏气法 舒适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目标管理在留置胃管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申思 欧阳晓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8期184-186,共3页
目的:分析安全目标管理在对留置胃管新生儿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心医院进行留置胃管术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组)。对对照组患儿进行... 目的:分析安全目标管理在对留置胃管新生儿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心医院进行留置胃管术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组)。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安全目标管理,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1)护理前,两组患儿胃管的插入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胃管的插入深度与护理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胃管的插入深度较护理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管的插入深度深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后,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2.50%)、并发症的发生率(5.00%)均低于对照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10.00%)、并发症的发生率(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目标管理在对留置胃管新生儿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降低其非计划拔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置胃管术 安全目标管理 非计划拔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