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左心室辅助装置插管的置管深度变化对血栓形成风险的计算分析
1
作者
董效维
陈增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2-372,共1页
目的研究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插管的不同置管深度对左心血栓生成风险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实现最优的血流动力学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置管因素导致的血栓或溶血等并发症。方法基于临床影像数据重建心衰患者的左心三维模型,在6例患者...
目的研究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插管的不同置管深度对左心血栓生成风险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实现最优的血流动力学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置管因素导致的血栓或溶血等并发症。方法基于临床影像数据重建心衰患者的左心三维模型,在6例患者不同大小的左心模型(左心室内径35~55 mm)心尖顶部置入3种不同深度(10、20、30 mm)的插管,使用处理后的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计算,评估分析了影响血栓形成的三个关键因素:血液停滞率、时间平均剪切应力和血小板剪切应力累积值。结果左心的血流模式容易受到插管置入深度的影响,与适当减少置管深度相比,常规置管深度(20 mm)的血小板落在血栓形成高发区域(长滞留时间和高剪切力累积)的数量几乎是其4倍,左心内血流动力学异常,血小板过量激活、血栓形成和中风的风险明显更高。置管深度增加会降低平均剪切应力,增加血栓风险。左心室扩张率越大,血液停留时间越长,滞血率越高,血栓风险越高。结论LVAD的最佳置管深度随左心室大小而变化,在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期间,应考虑适当减少置管深度的手术配置,以减轻血栓风险。合适的置管深度可以使左心处于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环境中,以此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深度
左心室辅助装
置
左心辅助装
置
血栓形成
临床影像
左心室内径
血流动力学
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右房心电图测定中心静脉置管深度的探讨
被引量:
5
2
作者
何振洲
王珊娟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右房心电图
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深度
P波变化
C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ICC置管体外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32
3
作者
李健
李静
+3 位作者
李淑兰
张亚荣
曹雪
徐敬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5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的相关性,为临床PICC置管深度提供一种较为准确的预测方法。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患者97例,进行体表置管长度测量,根据X线摄片计算理想置管深度,分析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之间的...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的相关性,为临床PICC置管深度提供一种较为准确的预测方法。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患者97例,进行体表置管长度测量,根据X线摄片计算理想置管深度,分析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之间的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关系。结果除左侧头静脉外,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显著相关(P<0.05,P<0.01),并得出相应回归方程。结论 PICC置管体外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具有相关性,所得回归方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置管深度
体表测量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右侧颈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
被引量:
11
4
作者
段波
黄胜
+3 位作者
刘峰
欧媛媛
罗兴进
徐丹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0-791,共2页
目的探求经右侧颈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导管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方法选择需要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成年患者600例。采用右侧中路法颈内静脉穿刺进针,穿刺成功后,放入J形导丝,引导放入中心静脉导管。用两种方法确定导管头端的位置...
目的探求经右侧颈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导管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方法选择需要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成年患者600例。采用右侧中路法颈内静脉穿刺进针,穿刺成功后,放入J形导丝,引导放入中心静脉导管。用两种方法确定导管头端的位置:(1)当导管刻度与导丝刻度重合时,观察心电图P波的变化。导管头端进入右心房时P波增高;导管头端从右心房退出到上腔静脉后,P波恢复正常。当P波恢复正常后,再将导管后撤2cm至最终位置。(2)用C臂透视定位,带导丝的导管尖端在靠近右心耳水平,即相当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根据所得导管深度数据与患者身高的相关性推算简易计算公式。结果 600例患者平均身高为165.0cm,平均置入深度为14.0cm;其中男性410例,平均身高为169.1cm,平均置入深度为14.2cm;女性190例,平均身高为156.5cm,平均置入深度为13.1cm。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深度(cm)=身高(cm)×0.06+4。结论成年患者经右侧颈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导管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为:深度(cm)=身高(cm)×0.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颈内静脉
中心静脉
置管深度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留置胃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5
作者
李友珠
《护理研究》
2002年第7期386-387,共2页
关键词
置管
方法
置管深度
留
置
胃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快速定向钻颅治疗高血压性幕上深部脑出血112例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运华
曲怀谦
+2 位作者
姜桂生
朱建新
商晓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70-372,共3页
幕上深部位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致残率、病死率较高.钻颅抽吸引流,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准确地选择钻颅点、钻颅方向及置管深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快速定向钻颅仪治疗高血压...
幕上深部位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致残率、病死率较高.钻颅抽吸引流,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准确地选择钻颅点、钻颅方向及置管深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快速定向钻颅仪治疗高血压性幕上深部位脑出血,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幕上深部脑出血
置管深度
快速定向钻颅仪
钻颅抽吸
钻颅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心室辅助装置插管的置管深度变化对血栓形成风险的计算分析
1
作者
董效维
陈增胜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2-372,共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0862904,2020YFC0862900,2020YFC08629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372300,320713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文摘
目的研究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插管的不同置管深度对左心血栓生成风险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实现最优的血流动力学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置管因素导致的血栓或溶血等并发症。方法基于临床影像数据重建心衰患者的左心三维模型,在6例患者不同大小的左心模型(左心室内径35~55 mm)心尖顶部置入3种不同深度(10、20、30 mm)的插管,使用处理后的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计算,评估分析了影响血栓形成的三个关键因素:血液停滞率、时间平均剪切应力和血小板剪切应力累积值。结果左心的血流模式容易受到插管置入深度的影响,与适当减少置管深度相比,常规置管深度(20 mm)的血小板落在血栓形成高发区域(长滞留时间和高剪切力累积)的数量几乎是其4倍,左心内血流动力学异常,血小板过量激活、血栓形成和中风的风险明显更高。置管深度增加会降低平均剪切应力,增加血栓风险。左心室扩张率越大,血液停留时间越长,滞血率越高,血栓风险越高。结论LVAD的最佳置管深度随左心室大小而变化,在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期间,应考虑适当减少置管深度的手术配置,以减轻血栓风险。合适的置管深度可以使左心处于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环境中,以此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置管深度
左心室辅助装
置
左心辅助装
置
血栓形成
临床影像
左心室内径
血流动力学
剪切应力
分类号
R541.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右房心电图测定中心静脉置管深度的探讨
被引量:
5
2
作者
何振洲
王珊娟
杭燕南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右房心电图
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深度
P波变化
CVP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ICC置管体外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32
3
作者
李健
李静
李淑兰
张亚荣
曹雪
徐敬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
出处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5期65-66,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的相关性,为临床PICC置管深度提供一种较为准确的预测方法。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患者97例,进行体表置管长度测量,根据X线摄片计算理想置管深度,分析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之间的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关系。结果除左侧头静脉外,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显著相关(P<0.05,P<0.01),并得出相应回归方程。结论 PICC置管体外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具有相关性,所得回归方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PICC
置管深度
体表测量长度
分类号
R471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右侧颈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
被引量:
11
4
作者
段波
黄胜
刘峰
欧媛媛
罗兴进
徐丹青
机构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麻醉科ICU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CCU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0-791,共2页
文摘
目的探求经右侧颈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导管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方法选择需要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成年患者600例。采用右侧中路法颈内静脉穿刺进针,穿刺成功后,放入J形导丝,引导放入中心静脉导管。用两种方法确定导管头端的位置:(1)当导管刻度与导丝刻度重合时,观察心电图P波的变化。导管头端进入右心房时P波增高;导管头端从右心房退出到上腔静脉后,P波恢复正常。当P波恢复正常后,再将导管后撤2cm至最终位置。(2)用C臂透视定位,带导丝的导管尖端在靠近右心耳水平,即相当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根据所得导管深度数据与患者身高的相关性推算简易计算公式。结果 600例患者平均身高为165.0cm,平均置入深度为14.0cm;其中男性410例,平均身高为169.1cm,平均置入深度为14.2cm;女性190例,平均身高为156.5cm,平均置入深度为13.1cm。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深度(cm)=身高(cm)×0.06+4。结论成年患者经右侧颈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导管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为:深度(cm)=身高(cm)×0.06+4。
关键词
右颈内静脉
中心静脉
置管深度
计算公式
分类号
R4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留置胃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5
作者
李友珠
机构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
出处
《护理研究》
2002年第7期386-387,共2页
关键词
置管
方法
置管深度
留
置
胃管
分类号
R4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快速定向钻颅治疗高血压性幕上深部脑出血112例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运华
曲怀谦
姜桂生
朱建新
商晓鹰
机构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70-372,共3页
文摘
幕上深部位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致残率、病死率较高.钻颅抽吸引流,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准确地选择钻颅点、钻颅方向及置管深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快速定向钻颅仪治疗高血压性幕上深部位脑出血,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高血压性幕上深部脑出血
置管深度
快速定向钻颅仪
钻颅抽吸
钻颅方向
分类号
R651.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左心室辅助装置插管的置管深度变化对血栓形成风险的计算分析
董效维
陈增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右房心电图测定中心静脉置管深度的探讨
何振洲
王珊娟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PICC置管体外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的关系研究
李健
李静
李淑兰
张亚荣
曹雪
徐敬
《护理学杂志》
2010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经右侧颈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
段波
黄胜
刘峰
欧媛媛
罗兴进
徐丹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留置胃管的研究进展
李友珠
《护理研究》
200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快速定向钻颅治疗高血压性幕上深部脑出血112例
王运华
曲怀谦
姜桂生
朱建新
商晓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