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侧脑室置管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6
1
作者 于海明 王百忍 +3 位作者 李改丽 邝芳 段小莉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国际上公认的实验动物脑室内给药方法是先在侧脑室内埋置固定于颅顶的套管,5~10 d后待动物从埋管过程造成的应激反应恢复后再经内管给药,这可以去除插管过程造成的应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但目前此种方法所用的管道系统多依赖进口,价格昂... 国际上公认的实验动物脑室内给药方法是先在侧脑室内埋置固定于颅顶的套管,5~10 d后待动物从埋管过程造成的应激反应恢复后再经内管给药,这可以去除插管过程造成的应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但目前此种方法所用的管道系统多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为一次性使用,其代价是很多国内实验室难以承受的.故国内神经生物学实验中动物脑室内给药的方法多为在颅骨钻孔后以微量注射器或玻璃微电极直接插入脑室内即刻给药,这种方法显然是有缺陷的.为克服这一问题,我们研究出了重复使用进口管道系统的方法,自行设计了置管时将管道固定在立体定向仪上的装置以取代国外公司昂贵的相关产品并可适用于国产定向仪.实验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本文对这一实验方法的改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侧脑室 置管方法 改良方法 中枢神经给药 塑料管 立体定向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郑良杰 黄丽衡 张长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2-1033,共2页
在研究药物对脊髓的镇痛作用、疼痛机制及相关药物对脊神经影响的实验中,常采用经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给药的方法。如需鞘内多次给药,只能蛛网膜下腔置管注药或反复蛛网膜下腔穿刺给药。任占杰等通过比较麻醉医师进行大鼠经腰椎蛛网膜... 在研究药物对脊髓的镇痛作用、疼痛机制及相关药物对脊神经影响的实验中,常采用经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给药的方法。如需鞘内多次给药,只能蛛网膜下腔置管注药或反复蛛网膜下腔穿刺给药。任占杰等通过比较麻醉医师进行大鼠经腰椎蛛网膜下腔长期置管和反复蛛网膜下腔穿刺的难易程度及反复7次给药的可行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给药 置管方法 大鼠 蛛网膜下腔穿刺 腰椎蛛网膜下腔 相关药物 镇痛作用 疼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兔的颈静脉、颈动脉置管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胡玉红 恽时锋 +1 位作者 周森妹 田小芸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85-285,共1页
关键词 新西兰兔 颈静脉置管 颈动脉置管 置管方法 头皮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型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
4
作者 黄世英 沈有期 李凤姣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型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及效果。方法对456例患者按照国际肥胖指数标准选择改良前、中路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率及血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 目的探讨不同体型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及效果。方法对456例患者按照国际肥胖指数标准选择改良前、中路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率及血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改良颈内静脉置管方法,具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置管 肥胖 前路 中路 置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颈动脉及颈静脉置管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胡玉红 潘震寰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50-252,共3页
关键词 颈静脉 置管方法 颈动脉 大鼠 血压测定 血液透析 糖尿病 代谢 试验 钳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庆姣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0,共2页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2种置管方法的应用效果.将100例住院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以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为观察指标.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94%,高于对照组的72%,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2种置管方法的应用效果.将100例住院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以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为观察指标.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94%,高于对照组的72%,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静脉留 置管方法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下肢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黄石群 蔡永林 胡敏芝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4期62-63,共2页
目的寻找下肢静脉最佳的穿刺置管方法。方法将经下肢化疗的85例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外周深静脉组23例,选择内踝大隐静脉起始处或小腿内侧,以15°~30°角进针行静脉穿刺,置入16GPICC导管至大隐静脉末段或股静脉,经X线拍片证实导... 目的寻找下肢静脉最佳的穿刺置管方法。方法将经下肢化疗的85例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外周深静脉组23例,选择内踝大隐静脉起始处或小腿内侧,以15°~30°角进针行静脉穿刺,置入16GPICC导管至大隐静脉末段或股静脉,经X线拍片证实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后接通输液装置输液;股静脉组41例,选择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的内侧0.5cm处,针头指向患者头部、与皮肤呈30°~45°角穿刺,置入16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外周留置针组21例,采用18~22G贝朗留置针,选择下肢浅静脉行静脉穿刺置管输液。结果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操作平均耗时、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股静脉组成功率最低且耗时最多,外周留置针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最高;外周深静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短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静脉组发生严重感染1例。结论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应避免使用外周静脉而选择深静脉给药。外周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穿刺置管比较,操作简单、一次操作成功率高、耗时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置管较理想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化疗 下肢静脉 静脉穿刺 外周深静脉置管 股静脉置管 静脉留 置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难置入胃管患者的特殊置管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桂香 李焕梅 王艳美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9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置管方法 入胃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 二尖瓣换术 劳力性胸闷 心脏瓣膜 胃管 风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置管及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莉 杨静 +3 位作者 王珊珊 李文芳 邬闻文 郑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7期2399-2400,共2页
[目的]提高新生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保留时间,减少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按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保留针芯送管法,即右手持留置针,针头与皮肤成15°~30°进针,... [目的]提高新生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保留时间,减少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按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保留针芯送管法,即右手持留置针,针头与皮肤成15°~3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顺静脉走向继续进针0.2cm,左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最后拔出针芯,固定时采用透明贴膜无张力固定法,并将棉垫贴于Y型软管座、针翼及肝素帽下方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及透明贴膜无张力固定方法。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皮肤损伤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保留针芯送管法能提高置管成功率,无张力固定且Y型软管座、针翼及肝素帽下垫棉垫预防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可提高留置针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留 保留针芯送管法 置管方法 棉垫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月英 孙秀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3期589-589,共1页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 穿刺方法 穿刺置管方法 儿科临床 工作效率 临床用药 组织坏死 药物外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后置胃管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林华 陈燕珠 +1 位作者 郑汉琪 杨虹霞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留置胃管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26例,传统组按常规方法置胃管,改良组用软枕垫高头部15cm,使头肩部和颈项偏向右侧后按常规置管。结果置管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改良...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留置胃管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26例,传统组按常规方法置胃管,改良组用软枕垫高头部15cm,使头肩部和颈项偏向右侧后按常规置管。结果置管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改良组显著短于和低于传统组(P<0.05,P<0.01);一次插管成功率改良组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改良组方法可提高置胃管成功率和减轻患者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管方法 全身麻醉手术 插管成功率 传统组 有效方法 胃管 治疗患者 常规方法 置管时间 0.05 改良 发生率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昏迷病人置胃管方法革新 被引量:3
12
作者 焦芳 郭红娜 党丽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2期301-301,共1页
关键词 管方法 昏迷病人 食管黏膜损伤 一次性注射器 胃管困难 医疗活动 吞咽困难 能量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边电磁导航下放置鼻肠管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和成功因素分析
13
作者 王浩阳 高学金 +3 位作者 古丽苏杜姆·麦提阿卜拉 章黎 史益凡 王新颖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病人中床边电磁导航下放置鼻肠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置管成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进行的老年病人床边电磁导航下鼻肠管置管操作记录,对置管相关指标及置... 目的:探讨在老年病人中床边电磁导航下放置鼻肠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置管成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进行的老年病人床边电磁导航下鼻肠管置管操作记录,对置管相关指标及置管成功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3例老年病人,总置管成功率为87.7%,平均置管时间为(18.5±18.9)min,平均置管长度为(104.6±9.8)cm,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8%。置管成功相关因素有慢性病作为主诊断(P=0.0196),术前放置胃管(P=0.0060)和术前使用促胃肠动力药(P=0.0268)。结论:床边电磁导航下放置鼻肠管对于老年病人是一种高效并安全的幽门后置管方法。慢性病人置管成功率高。术前放置胃管和术前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可能有助于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床边电磁导航仪 鼻肠管 置管方法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肿瘤患者置胃管方法介绍
14
作者 董淑霞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管方法 食管狭窄 肿瘤患者 护理工作量 操作 溃疡型 胃腔内 营养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管弯曲反方向置胃管方法介绍
15
作者 段美丽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4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管方法 反方向 弯曲 气管切开患者 常规胃管入法 昏迷患者 经胃管注入 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侧颈内静脉触摸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建华 苏春燕 +5 位作者 冯利 何生奇 江正龙 王宁军 芦殿荣 王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8-1018,共1页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然而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管异位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出现脑血管意外。在工作中我们观察了利用触摸法判断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否误入同侧颈内静脉,并及时予以纠正,并对该...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然而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管异位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出现脑血管意外。在工作中我们观察了利用触摸法判断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否误入同侧颈内静脉,并及时予以纠正,并对该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总结评价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情况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共计560例,其中男321例,女23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62.9±11.9)、(21±9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置管 脑血管意外 穿刺点 穿刺针 穿刺置管 上腔静脉 穿刺部位 置管方法 中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 被引量:94
17
作者 于卫华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临床应用 护理 置管方法 严重烧伤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置管深度提高老年病人螺旋形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莉 宋学军 王文菊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3期796-798,共3页
[目的]探讨延长置管深度对提高老年病人螺旋形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56例需置管老年男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病人身高,将螺旋管带导丝继续延长送入10cm^20... [目的]探讨延长置管深度对提高老年病人螺旋形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56例需置管老年男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病人身高,将螺旋管带导丝继续延长送入10cm^20cm,然后撤出全部导丝,悬空40cm固定于近耳侧,待其自行蠕动至目标位置。[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2h、4h、6h、8h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8例病人延长置管前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置管深度能够提高老年病人盲插螺旋形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该方法老年病人耐受性好,对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形鼻肠管 置管方法 老年病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入胃管法的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万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2期41-42,共2页
为提高置入胃管的一次成功率 ,综述了 1998年以来临床常用的一些置管方法。主要介绍了刺激置管法、气管切开置管法、支撑辅助置管法、给药后置管法、舌后坠置管法。
关键词 入胃管法 气管切开 护理操作 置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胃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友珠 《护理研究》 2002年第7期386-387,共2页
关键词 置管方法 置管深度 胃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