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霄阳 叶永强 +5 位作者 王琛 王安伟 刘涛 孔杰 王宏超 陈鹏 《山东医药》 2025年第3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PTGD的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140例,PTGD后随访至少2个月,其中新发胆总管结石26例(新发组)、无新发胆总管结石114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PTGD的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140例,PTGD后随访至少2个月,其中新发胆总管结石26例(新发组)、无新发胆总管结石11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饮酒史、身体质量指数(BMI)、胆囊炎病史、术前抗炎治疗及发热、寒战情况、基础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胆囊壁厚度、胆总管直径、胆囊结石单/多发、胆囊结石性状、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胰胆管合流异常、Mirizzi综合征、胆周积液)以及带管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行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影响。结果两组一般情况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LT、AST、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新发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新发组胆囊结石多发、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的比例及胆总管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胆囊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组和对照组带管时间分别为(24.69±2.32)、(16.75±4.79)d,新发组带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结石多发(OR=9.429,95%CI:1.904~46.694)、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OR=11.282,95%CI:2.698~47.186)、胆总管直径升高(OR=1.590,95%CI:1.246~2.030)和带管时间延长(OR=1.677,95%CI:1.267~2.220)均是影响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小板计数降低不是影响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发性胆囊结石、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胆总管扩张及带管时间长均与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急性胆囊炎 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胆总管结石 多发性胆囊结石 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 胆总管扩张 带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一期与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春生 孙光明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二期LC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PTGD后行LC手术的92例急性胆囊炎患... 目的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二期LC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PTGD后行LC手术的9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资料,根据LC手术的时机分为PTGD后一期组(n=45,拔除引流管后72h内行LC手术,简称一期组)和PTCD后二期组(n=47,拔除引流管后2~4周行LC手术,简称二期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胆囊壁厚度、LC手术难度评分、中转开腹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一期组(P<0.05)。一期组LC后24hTBiL、AST、ALP、ALT、GCT水平均低于二期组(P<0.05)。LC后24h一期组hs-CRP、PCT、TNF-α、IL-6水平均低于二期组(P<0.05)。LC后24h两组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二期组(P<0.05)。结论仑PTCD后一期行LC可减轻炎性反应程度,有效保护肝功能,缩短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一期腹腔镜手术 二期腹腔镜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伴局限性腹膜炎效果分析
3
作者 郑皓文 韩美伊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病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病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PTGD序贯LC治疗,n=43)和对照组(急诊LC治疗,n=103),对两组LC手术时间、住院总天数、术后排气时间、LC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总花费、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TGD至LC时间为(38.74±18.30)d。观察组LC手术时间[(53.95±17.75)min]低于对照组[(66.34±24.61)min],观察组住院总天数[(9.23±3.62)d]高于对照组[(7.34±3.80)d],观察组LC术后带管时间[(4.33±2.42)d]低于对照组[(7.21±4.30)d],观察组住院总花费[(32306.29±11551.70)元]高于对照组[(21588.82±5338.03)元](P<0.05)。观察组LC术后排气时间[(1.88±0.79)d]与对照组[(1.73±0.7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急诊LC相比,PTGD序贯LC可降低急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患者的手术难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PTGD序贯LC存在总体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局限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及内置管引流术—一种胆总管探查术后引流的新方法 被引量:49
4
作者 周汉新 彭毅 +5 位作者 叶建宇 周晓初 钟立明 张风涛 尹耀新 熊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既能一期缝合胆总管又能有效引流的新方法。 方法 随机对 2 5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及分别以T管或内置管引流并观察疗...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既能一期缝合胆总管又能有效引流的新方法。 方法 随机对 2 5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及分别以T管或内置管引流并观察疗效。 结果 除 1例因Mirizzi综合征中转开腹外 ,2 4例均获成功。其中 1例胆总管未置任何引流而一期缝合 ;4例置T管引流 ;19例采用自制带单向倒勾的 (3~ 5 )mm直径硅胶管内置管引流并一期缝合胆总管。手术时间 (90~ 42 0 )分钟 ,平均 145分钟。胆总管内取出结石 1- 5颗。患者平均住院 7.5天。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内置管引流术 ,是一种安全实用、简便易行且符合人体生理的胆总管探查术后引流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置管引流术 胆总管探查 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置管引流术后迟缓埃格特菌血流感染的诊断及治疗(附1例报告)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舒明 王登朝 +1 位作者 鄂建飞 陈宗耀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88-90,共3页
目的总结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置管引流术后迟缓埃格特菌血流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置管引流术后迟缓埃格特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80岁,以右下腹疼痛伴发热入院,经实验室... 目的总结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置管引流术后迟缓埃格特菌血流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置管引流术后迟缓埃格特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80岁,以右下腹疼痛伴发热入院,经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检查诊断为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接受经皮穿刺阑尾周围脓肿造影及置管引流术治疗,术后以头孢唑肟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4 h患者突发持续性寒战、体温升高、降钙素原升高,判断患者有血流感染表现,更换抗菌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血培养结果提示患者为革兰阳性杆菌,血培养分离菌株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仪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均鉴定为迟缓埃格特菌。患者经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9 d后康复出院。结论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置管引流术后迟缓埃格特菌血流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均可用于迟缓埃格特菌菌种鉴定,但鉴定时间较长,提前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十分必要,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置管引流术后迟缓埃格特菌血流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埃格特菌 血流感染 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 置管引流术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全脑室出血7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成勇 管键 +2 位作者 赵文卿 吕希玉 杨智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36-37,共2页
全脑室出血是神经外科较凶险疾病,病死率高。我们对2002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全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双侧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腰大池置管引流术 双侧脑室穿刺引流 全脑室出血 疗效观察 治疗 神经外科 出血患者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孟庆欣 杨斌 李元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在病情危重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53例危重患者,男33例,女20例,年龄为13~84岁,平均(57±5)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针经1.5—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在病情危重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53例危重患者,男33例,女20例,年龄为13~84岁,平均(57±5)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针经1.5—2.5cm的肝组织后穿过胆囊床进入胆囊腔内,退出针芯,放人导丝,拔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抽出导丝,抽尽胆汁,用甲硝唑液冲洗胆囊至抽出液变清。结果:53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手术后右上腹疼痛症状立即缓解。手术后24h体温及白细胞明显下降,5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7例胰头癌或胆管癌患者术后3d,巩膜及皮肤黄染基本消退,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PTGD,对于危重不能耐受手术或难以施行手术的患者,是一项安全、经济、易于操作、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危重 急性胆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3例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郭献庭 徐增辉 高延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2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电视腹腔镜 置管引流术 肝脓肿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置管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 被引量:17
9
作者 廖健敏 吴敏秀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2-753,共2页
关键词 置管引流术 胸腔积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志宏 李国杰 隋秀芳 《安徽医学》 2009年第7期776-777,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2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2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成功,然后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微创、靶向精确,并可有效缓解症状,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 阻塞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阻塞性黄疸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置管引流术的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感华 邢健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8期42-43,共2页
恶性阻塞性黄疸多是由肝胆及胰头恶性肿瘤阻塞胆道而导致的黄疽,而肝源性糖尿病是指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肝损害的基础上继发的糖尿病,亦称糖尿病综合征。当两种疾病并存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期生存时间... 恶性阻塞性黄疸多是由肝胆及胰头恶性肿瘤阻塞胆道而导致的黄疽,而肝源性糖尿病是指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肝损害的基础上继发的糖尿病,亦称糖尿病综合征。当两种疾病并存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期生存时间[1]。目前,临床上对恶性阻塞性黄疸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常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aldrainage。PTCD)进行治疗,但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影响疗效。因此,加强对恶性阻塞性黄疸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PTCD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2009年4月至2011年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恶性阻塞性黄疸伴肝源性糖尿病行PTCD术患者16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阻塞性黄疸 肝源性糖尿病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置管引流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立体定向双靶点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椭圆形脑出血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英志 曹惠芳 +2 位作者 张兴春 孙宇男 于守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比较2种立体定向双靶点置管引流术的优缺点。方法在基底节区椭圆形脑出血的治疗中,经椭圆形的前上1/4和后下1/4(或前下1/4和后上1/4)单管置管引流40例;分别以椭圆形的前上1/3和后下1/3(或前下1/3和后上1/3)为靶点,双管置管引流40例... 目的比较2种立体定向双靶点置管引流术的优缺点。方法在基底节区椭圆形脑出血的治疗中,经椭圆形的前上1/4和后下1/4(或前下1/4和后上1/4)单管置管引流40例;分别以椭圆形的前上1/3和后下1/3(或前下1/3和后上1/3)为靶点,双管置管引流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3个月ADL评分。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双管组手术时间(110±18)min显著长于单管组(70±21)min(t=-9.147,P=0.000),双管组术中出血量(8±3)ml显著多于单管组(4±2)ml(t=-7.017,P=0.000),双管组拔管时间(4.5±1.5)d显著长于单管组(3.0±1.5)d(t=-4.472,P=0.000)。术后3个月ADL评分2组差异无显著性(Z=0.005,P=0.500)。结论治疗基底节区椭圆形脑出血,与双管双靶点置管引流手术相比,单管双靶点置管引流手术近期疗效相同,但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血肿清除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置管引流术 基底节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吕镔 孔冬梅 李雪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在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观察胆汁引流情况,有无并发症,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在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观察胆汁引流情况,有无并发症,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97.4%(37/38),二次置管成功率2.6%(1/38);术后引流通畅,胆红素明显降低,未出现大出血、胆漏、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具有安全、可靠、实时、准确的特点,能够明显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超声引导 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何永恒 赵鹏飞 +1 位作者 谭正洋 胡响当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评价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方法:按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100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用"分段开窗旷置、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式,对照... 目的:评价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方法:按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100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用"分段开窗旷置、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式,对照组50例用切开挂线术。选定症状体征作为观察指标,观察统计记录其积分,并记录愈合时间,伤口瘢痕大小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一次手术治愈49例,显效1例(经术后修正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平均疗程(27.2±5.7)d。对照组一次手术治愈44例,显效5例,有效1例,治愈率88%,随访期内6例复发,复发率12%,平均疗程(35.5±8.7)d。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该术式具有治愈率高、伤口愈合时间短、瘢痕面积小、痛苦小、操作简单、手术微创等优点,为治疗复杂性肛瘘的较好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分段开窗旷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 有效性 伤口愈合时间 瘢痕面积 盆底肌电图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抗生素在小儿阑尾脓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玉帆 苏鸿辉 《现代医院》 2017年第4期584-586,589,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抗生素与单纯抗生素保守疗法在小儿阑尾脓肿中的疗效。方法选自我科2013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小儿阑尾脓肿住院患儿40例,按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一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抗...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抗生素与单纯抗生素保守疗法在小儿阑尾脓肿中的疗效。方法选自我科2013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小儿阑尾脓肿住院患儿40例,按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一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抗生素治疗(置管组,n=20),一组行单纯抗生素保守疗法(对照组,n=20),对比观察其疗效指标。观察患儿自觉腹痛消退时间、监测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时间、腹部触诊压痛消失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等,观察置管引流患儿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置管组,患儿自觉腹痛消退平均3.5±0.8天,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平均5.0±1.3天,腹部触诊压痛时间平均10.5±2.9天,总住院天数平均12.4±3.1天;对照组,患儿自觉腹痛消退天数平均7.7±1.2天,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时间平均9.5±1.7天,腹部触诊压痛时间平均15.6±2.9天,住院总天数平均19.7±3.7天。置管组患儿自觉腹痛平均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4.2天,置管组监测体温降到正常水平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4.5天,置管组腹部触诊压痛消失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5.1天,置管组平均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7.3天。所有置管引流的患儿无1例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阑尾脓肿较单纯抗生素保守疗法具有康复快、疗程短、安全、微创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超声引导 穿刺置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浩 方茂勇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BM、Embase、SCI、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BM、Embase、SCI、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所有文献,搜索岀PCD治疗SAP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个RCT临床研究,共计981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PCD+常规治疗在以下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1)血淀粉酶恢复时间:MD=-2.68,95%CI:(-3.47,-1.88),(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MD=-6.55,95%CI:(-10.71,-2.39);(3)肠功能恢复时间:MD=-2.68,95%CI:(-3.76,-1.60);(4)并发症发生率:RR=0.28,95%CI:(0.20,0.40);(5)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RR=0.39,95%CI:(0.25,0.59);(6)中转手术率:RR=0.23,95%CI:(0.09,0.59);(7)有效率:RR=1.40,95%CI:(1.23,1.59);(8)住院时间:MD=-11.51,95%CI:(-13.90,-9.12)。结论目前研究表明PCD+常规治疗SAP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但均为国内文献.且纳入样本质量相对不高,为充分证实其疗效,今后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RCT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重症急性胰腺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实时引导下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冠豪 华春华 +3 位作者 李奕秋 朱道平 卢智 李怀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CT实时引导下对脑出血患者实施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2例幕上出血(出血量15~30 ml)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保守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于CT实时引导下行血... 目的探究CT实时引导下对脑出血患者实施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2例幕上出血(出血量15~30 ml)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保守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于CT实时引导下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意识状态、肌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观察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11.81±1.01)分高于对照组的(10.24±1.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力评分(3.50±1.12)分高于对照组的(3.02±1.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幕上出血量较小(15~30 ml)患者行CT实时引导下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显著改善其昏迷状态与肌力,安全性较高,建议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实时引导 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 脑出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孔钻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8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春兰 苏万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细孔钻颅置管引流术 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时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麦晓 陈纪光 +2 位作者 梁春华 欧海荣 覃木秀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6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并探究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治疗时机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9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在发病7 h内对其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 目的分析并探究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治疗时机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9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在发病7 h内对其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发病7 h后对其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9.74±0.22)分低于对照组的(15.38±0.28)分,Barthel指数(90.39±2.72)分、GCS评分(14.08±0.31)分高于对照组的(82.11±2.81)、(11.37±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后的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时机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有较大的影响,于患者发病7 h内给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 治疗时机 重症脑出血 神经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穿刺管胸腔置管引流术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被引量:5
20
作者 樊谋花 宋清莲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6期454-455,共2页
大量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问题之一,多采取胸腔穿刺引流缓解症状。传统胸穿抽液需反复进行多次穿刺,患者多不易耐受,常因并发症发生而最终放弃治疗。为了减少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自2006年2月-2008年8月,采用中... 大量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问题之一,多采取胸腔穿刺引流缓解症状。传统胸穿抽液需反复进行多次穿刺,患者多不易耐受,常因并发症发生而最终放弃治疗。为了减少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自2006年2月-2008年8月,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管留置治疗患者2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穿刺管 胸腔置管引流术 护理 大量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引流 胸穿抽液 放弃治疗 医疗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