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及内置管引流术—一种胆总管探查术后引流的新方法 被引量:49
1
作者 周汉新 彭毅 +5 位作者 叶建宇 周晓初 钟立明 张风涛 尹耀新 熊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既能一期缝合胆总管又能有效引流的新方法。 方法 随机对 2 5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及分别以T管或内置管引流并观察疗...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既能一期缝合胆总管又能有效引流的新方法。 方法 随机对 2 5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及分别以T管或内置管引流并观察疗效。 结果 除 1例因Mirizzi综合征中转开腹外 ,2 4例均获成功。其中 1例胆总管未置任何引流而一期缝合 ;4例置T管引流 ;19例采用自制带单向倒勾的 (3~ 5 )mm直径硅胶管内置管引流并一期缝合胆总管。手术时间 (90~ 42 0 )分钟 ,平均 145分钟。胆总管内取出结石 1- 5颗。患者平均住院 7.5天。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内置管引流术 ,是一种安全实用、简便易行且符合人体生理的胆总管探查术后引流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置管引流术 胆总管探查 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老年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贺声 冀振华 +5 位作者 夏念信 邱保安 张云山 朱世华 白钢 白宏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PGCD)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超声引导下PGCD在 1组 16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的临床资料 ,并与同期 18例接受了胆囊切除术和 8例手术胆囊造瘘术的急性胆...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PGCD)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超声引导下PGCD在 1组 16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的临床资料 ,并与同期 18例接受了胆囊切除术和 8例手术胆囊造瘘术的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的资料相比较。结果 胆囊切除术组和胆囊造瘘术组的手术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 38.9%、12 .5 %和 11.1%、12 .5 %以及 2 2 .4天与 32 .0天 ,而PGCD组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均为 0 ,平均住院 16 .3天 ,其中胆囊切除术组和胆囊造瘘术组的手术并发症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高于PGCD组 ,P <0 .0 5。结论 超声引导下PGCD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胆囊炎 超声引导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手术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13
3
作者 魏炜 艾红 +5 位作者 阮骊韬 赵巧玲 杨锦茹 尹益民 任晓萍 潘文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11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包括胆管癌23例,胰头癌9例,化脓性胆管炎伴胆管结石4例,壶腹部肿瘤3例。结果行右肝管穿刺24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包括胆管癌23例,胰头癌9例,化脓性胆管炎伴胆管结石4例,壶腹部肿瘤3例。结果行右肝管穿刺24例,左肝管穿刺10例,同时行左右肝管穿刺5例。所有患者均一针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在短期内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对于肝功能的恢复及后续治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孟庆欣 杨斌 李元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在病情危重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53例危重患者,男33例,女20例,年龄为13~84岁,平均(57±5)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针经1.5—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在病情危重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53例危重患者,男33例,女20例,年龄为13~84岁,平均(57±5)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针经1.5—2.5cm的肝组织后穿过胆囊床进入胆囊腔内,退出针芯,放人导丝,拔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抽出导丝,抽尽胆汁,用甲硝唑液冲洗胆囊至抽出液变清。结果:53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手术后右上腹疼痛症状立即缓解。手术后24h体温及白细胞明显下降,5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7例胰头癌或胆管癌患者术后3d,巩膜及皮肤黄染基本消退,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PTGD,对于危重不能耐受手术或难以施行手术的患者,是一项安全、经济、易于操作、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危重 急性胆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阻塞性黄疸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置管引流术的护理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感华 邢健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8期42-43,共2页
恶性阻塞性黄疸多是由肝胆及胰头恶性肿瘤阻塞胆道而导致的黄疽,而肝源性糖尿病是指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肝损害的基础上继发的糖尿病,亦称糖尿病综合征。当两种疾病并存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期生存时间... 恶性阻塞性黄疸多是由肝胆及胰头恶性肿瘤阻塞胆道而导致的黄疽,而肝源性糖尿病是指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肝损害的基础上继发的糖尿病,亦称糖尿病综合征。当两种疾病并存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期生存时间[1]。目前,临床上对恶性阻塞性黄疸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常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aldrainage。PTCD)进行治疗,但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影响疗效。因此,加强对恶性阻塞性黄疸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PTCD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2009年4月至2011年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恶性阻塞性黄疸伴肝源性糖尿病行PTCD术患者16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阻塞性黄疸 肝源性糖尿病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置管引流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立体定向双靶点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椭圆形脑出血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英志 曹惠芳 +2 位作者 张兴春 孙宇男 于守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比较2种立体定向双靶点置管引流术的优缺点。方法在基底节区椭圆形脑出血的治疗中,经椭圆形的前上1/4和后下1/4(或前下1/4和后上1/4)单管置管引流40例;分别以椭圆形的前上1/3和后下1/3(或前下1/3和后上1/3)为靶点,双管置管引流40例... 目的比较2种立体定向双靶点置管引流术的优缺点。方法在基底节区椭圆形脑出血的治疗中,经椭圆形的前上1/4和后下1/4(或前下1/4和后上1/4)单管置管引流40例;分别以椭圆形的前上1/3和后下1/3(或前下1/3和后上1/3)为靶点,双管置管引流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3个月ADL评分。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双管组手术时间(110±18)min显著长于单管组(70±21)min(t=-9.147,P=0.000),双管组术中出血量(8±3)ml显著多于单管组(4±2)ml(t=-7.017,P=0.000),双管组拔管时间(4.5±1.5)d显著长于单管组(3.0±1.5)d(t=-4.472,P=0.000)。术后3个月ADL评分2组差异无显著性(Z=0.005,P=0.500)。结论治疗基底节区椭圆形脑出血,与双管双靶点置管引流手术相比,单管双靶点置管引流手术近期疗效相同,但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血肿清除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置管引流术 基底节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被引量:10
7
作者 姜兆鹏 周显礼 +4 位作者 纪巧 王晓蕾 侯秀娟 王霄 段丽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PTGD)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自身条件不允许或主观不接受手术治疗的AB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药物联合PTGD治疗(置管组)及单纯常规药物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PTGD)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自身条件不允许或主观不接受手术治疗的AB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药物联合PTGD治疗(置管组)及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的差异。并观察PTGD治疗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及修正Ranson评分≥3分的患者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置管组腹痛缓解时间[(55.10±8.25)h]、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65.20±12.00)h]、平均住院时间[(18.70±2.80)天]均较对照组[(72.50±17.40)h、(100.60±25.00)h、(23.60±3.20)天]明显减少(P均<0.01)。置管组20例中,2例术后出现胆瘘,余18例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TGD可对胆道进行有效的减压,明显缩短ABP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超声检查 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叶成 辛颖 +1 位作者 张宪亮 王晓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3-737,共5页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随着医学的进步、设备的升级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近年来,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PTGBD)不断发展,为急性胆囊炎的微创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PTGBD为高风险、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提供了疗效好、安全...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随着医学的进步、设备的升级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近年来,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PTGBD)不断发展,为急性胆囊炎的微创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PTGBD为高风险、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提供了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手段。但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PTGBD的优点和缺点、PTGBD的术前准备、引导方式和操作方法、穿刺路径的选择、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式已经由传统创伤大的腹腔镜下胆囊外科切除向PTGBD等微创的介入治疗转变。相关指南将急性胆囊炎分为轻、中、重3型,对于中重度的急性胆囊炎推荐先行PTGBD。本文介绍了急性胆囊炎的介入诊疗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 急性胆囊炎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右肝上前间隙脓肿60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海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01-602,共2页
目的:探讨右肝上前间隙脓肿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右肝上前间隙脓肿60例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该手术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进行讨论。结果:全组60例患者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简单方便,引流快速干净,恢复迅速,平... 目的:探讨右肝上前间隙脓肿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右肝上前间隙脓肿60例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该手术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进行讨论。结果:全组60例患者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简单方便,引流快速干净,恢复迅速,平均2.5d引流干净,平均5d切口愈合,疗效显著,无后遗症。治愈57例,占95.0%;显效2例,占3.3%;有效1例,占1.7%;总显效率为98.3%。随访59例未见复发。结论: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是右肝上前间隙脓肿一项更加符合机体生理,更强调功能恢复的治疗技术,是最合理术式,手术创伤小,简单快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置管引流术 脓肿 治疗 回顾性 手术创伤 切口愈合 后遗症 结论 合理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道聪 赵锦阳 韩华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两组均采用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传统的单纯锥颅置管引流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两组均采用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传统的单纯锥颅置管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时,可以采用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联合尿激酶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 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 联合尿激酶 慢性硬膜下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肝脓肿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圣 石宝琪 +2 位作者 朝鲁孟 谭永胜 张学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50-554,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水平糖尿病(DM)伴肝脓肿(PLA)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的预后,探讨影响术后总恢复时间(ORT)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CD治疗的33例DM伴PLA患者,根据HbA 1c 水平分为A组(HbA 1c <7%, n... 目的 比较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水平糖尿病(DM)伴肝脓肿(PLA)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的预后,探讨影响术后总恢复时间(ORT)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CD治疗的33例DM伴PLA患者,根据HbA 1c 水平分为A组(HbA 1c <7%, n =11)、B组(7%≤HbA 1c <9%, n =9)及C组(HbA 1c ≥9%, n =13),比较3组治疗有效率、ORT及复发率。采用 Log-rank 检验及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ORT的因素。结果 PCD治疗有效率为100%(33/33),平均ORT为(24.30±11.60)天,平均拔管时间(27.76±12.03)天;平均随访时间(11.02±6.51)个月。3组PLA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140),O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风险比( HR )=0.320,95%CI(0.131,0.777), P =0.012]和HbA 1c ≥7%[ HR =0.249,95%CI(0.104,0.594), P =0.002]是影响ORT的因素。结论 对于DM伴PLA患者,HbA 1c 水平越高,经PCD治疗后ORT越长。感染性休克及HbA 1c 是影响ORT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肝脓肿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糖化血红蛋白 休克 脓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肿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12
作者 王兴盘 罗家红 +1 位作者 毛贤智 简永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51-552,共2页
我院自2000年8月-2006年12月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血肿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手术后配合溶栓药物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置管引流术 穿刺抽吸 药物治疗 血肿 术后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置管引流灌注高聚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被引量:83
13
作者 孙红文 周华 +3 位作者 奎宏 杨学庆 肖正清 晁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微创 置管引流术 灌注疗法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常用的四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吉文 丘宇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075-4077,共3页
目的:评估急诊治疗原发性气胸(PSP)的常用的4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急诊采用经典胸腔闭式切开引流术(经典组)、带细管的穿刺针穿刺置管术(细管组)、微创胸腔置管引流术(微创组)及微创... 目的:评估急诊治疗原发性气胸(PSP)的常用的4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急诊采用经典胸腔闭式切开引流术(经典组)、带细管的穿刺针穿刺置管术(细管组)、微创胸腔置管引流术(微创组)及微创胸腔置管接负压引流术(微创负压组)治疗PSP患者资料,比较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4种方法的总有效率、治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术式并发症总发生率微创组、微创负压组较细管组和经典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PSP急诊行微创胸腔置管引流术、微创胸腔置管接负压引流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微创胸腔置管接负压引流术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 微创胸腔置管引流术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全身麻醉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敏 蒋天鹏 +3 位作者 宋杰 安天志 吴晓萍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5-788,共4页
目的通过局部麻醉与静脉全麻比较,探讨静脉全麻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125例行PTB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77例采用静脉全麻。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 目的通过局部麻醉与静脉全麻比较,探讨静脉全麻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125例行PTB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77例采用静脉全麻。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情况、心率及血压,随访观察手术操作时间,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静脉全麻组术中仅5例(6.5%)出现轻度疼痛,术后8例(10.4%)轻度疼痛,明显低于局部麻醉组(P<0.01),疼痛评分亦低于局部麻醉组(P<0.05)。局部麻醉组术中患者心率、血压较术前、术后明显升高且波动较大,静脉全麻组术中患者心率、血压较术前、术后降低,但波动较小。局部麻醉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静脉全麻组(P<0.05)。静脉全麻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局部麻醉组(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局麻组3例患者发生肝动脉损伤,2例出现胆心反射综合征,2例出现胸膜损伤,静脉全麻组仅2例出现肝动脉损伤,无患者出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2组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结论 PTBD术中应用静脉全麻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并减轻手术痛苦,增加舒适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全麻 局部麻醉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置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腹部脓肿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敏 马宽生 +2 位作者 黄小兰 陈平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1-271,275,共2页
关键词 腹部脓肿 B超引导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脑内小血肿钻孔置管引流临床观察
17
作者 麻伟兴 王保平 +4 位作者 何士科 叶锦平 梅袆民 张翼 林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脑内小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观察 钻孔 2004年3月 微侵袭技术 置管引流术 1999年 保守治疗 推广应用 手术治疗 治疗患者 生存率 幕上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17例报告
18
作者 曲政海 石秀兰 +1 位作者 张玉英 吴文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3-253,255,共2页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包积液需紧急处理的首先是心包填塞,但由于病因不同,采用何种方法能够最为有效的解除填塞症状同时又有利于治疗有时难以确定。作者采用改良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17例,取得满意效果,兹报告如下。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儿童 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米巴肝脓肿的置管负压引流治疗(附12例临床观察)
19
作者 李巍 王宏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阿米巴肝脓肿 置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液器在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红英 周景红 +1 位作者 海雄英 杨岩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1期80-80,共1页
恶性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进展所致,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多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及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与引流袋的连接成为护理的重点。我科将一次性输液器螺口及硅胶管部分用于胸腔积液引流中... 恶性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进展所致,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多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及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与引流袋的连接成为护理的重点。我科将一次性输液器螺口及硅胶管部分用于胸腔积液引流中中心静脉导管与引流袋的连接,效果好,无管路脱开、胸腔内感染及气胸发生,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34~80岁,平均61.4岁。其中腺癌17例,小细胞癌3例,鳞癌3例,待确诊5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患者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期间均需多次行胸腔积液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内置管引流术 引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