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浆-水置换效应下含水砂层渗透注浆扩散机制
1
作者 朱先祥 张琦 +2 位作者 马俊鹏 王永军 孟凡贞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57-1966,共10页
目前针对含水砂层工矿企业大多采用注浆手段进行改造加固,而针对砂层层位准确注浆、固结改造松散含水层,是目前深井厚松散层注浆改造的关键难点。基于此,提出了浆-水置换概念,推导了考虑浆-水置换效应的幂律流体渗流扩散方程,结合试验... 目前针对含水砂层工矿企业大多采用注浆手段进行改造加固,而针对砂层层位准确注浆、固结改造松散含水层,是目前深井厚松散层注浆改造的关键难点。基于此,提出了浆-水置换概念,推导了考虑浆-水置换效应的幂律流体渗流扩散方程,结合试验建立并验证了浆水置换效应下的幂律流体球形渗透注浆扩散机制;通过COMSOL建立了浆-水置换效应下的幂律流体渗透注浆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幂律浆液在含水砂层中的渗流扩散特征,通过分析孔隙率、浆水孔间距、注浆压力对含水砂层体积的影响,得出了影响含水砂层体积的关键因素:注浆压力>浆水孔间距>砂层孔隙率。浆-水置换注浆可以解决高承压水下含水砂层中注浆扩散范围较小、注浆效果差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砂层 幂律流体 浆-水置换效应 渗透扩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村房地产的村镇置换效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牛军让 侯军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106-2107,共2页
分析我国农村房地产与村落现状,提出通过农村房地产产权界定,形成农村房地产流通交易市场,市场通过对村落资源与农村房地产进行重组配置与利用,产生村镇置换积聚效应、重组效应、内生效应和外部效应,促进建立新的村镇体系形成。再通过... 分析我国农村房地产与村落现状,提出通过农村房地产产权界定,形成农村房地产流通交易市场,市场通过对村落资源与农村房地产进行重组配置与利用,产生村镇置换积聚效应、重组效应、内生效应和外部效应,促进建立新的村镇体系形成。再通过多方面实质性的扶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房地产 村镇置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注氮模拟实验中的置换-驱替效应及其转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宏民 冯朝阳 陈立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46-2250,共5页
为了研究注N2促排煤层瓦斯过程中驱替和置换效应及其主导作用,利用自研的煤层注气实验装置,进行了单轴应力、分层预压成型条件下煤层注N2促排瓦斯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驱替和置换效应始终贯穿整个注气过程,共同作用将煤体中瓦斯... 为了研究注N2促排煤层瓦斯过程中驱替和置换效应及其主导作用,利用自研的煤层注气实验装置,进行了单轴应力、分层预压成型条件下煤层注N2促排瓦斯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驱替和置换效应始终贯穿整个注气过程,共同作用将煤体中瓦斯排出。在注气初期14 min内,置换解吸效应起主导作用,注入的N2由于被吸附或充填于煤层孔裂隙等自由空间而被全部滞留煤中,表现为出口并无N2排出,而煤体中的CH4则大量解吸排出。在14~200 min注气实验时间内,置换作用的主导地位将逐渐丧失,开始进入置换作用减弱和驱替作用增强的转换阶段;在注气时间大于400 min的后期,处于置换和驱替相互作用、彼此平衡的时期,但置驱总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根据注气400 min(6.67 h)后注气促排效率较低的实验结果,建议井下煤层注气时间控制在8 h工作制的一个小班以内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氮气 置换效应 驱替效应 主导作用 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_2置换/驱替煤中甲烷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宏民 许东亮 陈立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42,共5页
煤层注CO_2促排瓦斯主要包含气体置换和流动驱替两种作用机理,但在注气过程中哪种机理占主导地位,能否将这两种机理剥离开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研究注CO_2促排煤中甲烷的机理及其主导地位,进行了低应力载荷条件下分层预压成型煤样注C... 煤层注CO_2促排瓦斯主要包含气体置换和流动驱替两种作用机理,但在注气过程中哪种机理占主导地位,能否将这两种机理剥离开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研究注CO_2促排煤中甲烷的机理及其主导地位,进行了低应力载荷条件下分层预压成型煤样注CO_2置换/驱替煤层甲烷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置换和驱替最初246 min内,出气口没有检测到CO_2气体,注入的CO_2气体全部驻留在煤体中,没有随气流排出,宏观表现为仅有置换作用而没有驱替作用。在之后的1 180 min内,注入的CO_2气体一部分继续驻留在煤体中,另一部分随气体流出,宏观表现为既有置换作用又有驱替作用,置换作用减弱,驱替作用增加的过程。在注气实验后期,随着注气时间的增加,煤体中CO_2逐渐吸附平衡,驱替作用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截止到实验结束时,整个阶段过程中,置换作用累计贡献率为53.32%,驱替作用累计贡献率为46.68%,置换作用累计贡献率大于驱替作用累计贡献率,随着注气不断进行驱替作用累计贡献率会逐渐上升,会出现超过置换作用累计贡献率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气 置换效应 驱替效应 定量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注源气体置换-驱替煤层甲烷突破时间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宏民 鲁小凯 陈立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2,共7页
煤层注气促抽瓦斯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强化抽采技术,注气突破时间是该技术的重要参数之一。突破时间是指注源气体从煤层一端注入到另一端检测出该组分所需的时间,它与注源气体的吸附性、渗透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研究渗透和吸附对... 煤层注气促抽瓦斯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强化抽采技术,注气突破时间是该技术的重要参数之一。突破时间是指注源气体从煤层一端注入到另一端检测出该组分所需的时间,它与注源气体的吸附性、渗透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研究渗透和吸附对注气突破时间的影响规律,利用含瓦斯煤层注气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煤层注He,N_2和CO_2置换-驱替CH_4的实验室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考虑煤对气体吸附性的纯渗流条件下,N_2和CO_2纯渗流突破时间极短,仅为总突破时间的5.93%和0.28%,表明气体吸附性能是引起总突破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另外,随着注源气体吸附性增强,其总突破时间大幅度增加,He,N_2和CO_2的总突破时间分别为0.92,14,246 min。实验结果结合理论模型计算分析得出:注源气体吸附性越强,总突破时间越长,注气初期的置换效应越明显,但随着注源气体的吸附不断趋于饱和,其驱替效应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气 注源气体 置换-驱替效应 突破时间 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ly Stable,Antiferromagnetic MnN Films Grown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6
作者 JI Zhuang XIAO Dongdong +2 位作者 GU Minghui MENG Meng GUO Jiandong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4-672,共9页
High-quality antiferromagnetic(AFM)θ-phase manganese nitride(MnN)films were successfully grown on MgO(001)substrates by plasma-assisted molecular beam epitaxy.Structural analysis confirms the high-quality MnN film ha... High-quality antiferromagnetic(AFM)θ-phase manganese nitride(MnN)films were successfully grown on MgO(001)substrates by plasma-assisted molecular beam epitaxy.Structural analysis confirms the high-quality MnN film has a tetragonal distortion with a c/a ratio of~0.98.The film exhibits exceptional stability in both aqueous and ambient conditions,which is a crucial factor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Electrical transport reveals its metallic behavior with an upturn at low temperatures,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Kondo effect originated from nitrogen vacancy-induced magnetic impurities.Room temperature exchange bias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a MnN/CoFeB heterostructure,verifying the AFM ordering of MnN.Considering its high Néel temperature~650 K,superior stability,and low-cost,this work highlights the epitaxial MnN films a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AFM spintroni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beam epitaxy Antiferromagnetic MnN thin film Stability Kondo effect Exchange bi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吸水分对煤中瓦斯解吸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家浩 王兆丰 +1 位作者 苏伟伟 陈金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研究自吸水分对煤中瓦斯解吸的影响,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装置,实现了水分在煤中的自发渗吸,单独研究了水分对瓦斯的置换效应,并对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煤中瓦斯的置换解吸量、卸压解吸量以及残余瓦斯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分能够促... 为研究自吸水分对煤中瓦斯解吸的影响,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装置,实现了水分在煤中的自发渗吸,单独研究了水分对瓦斯的置换效应,并对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煤中瓦斯的置换解吸量、卸压解吸量以及残余瓦斯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分能够促进煤中吸附态瓦斯发生置换解吸,且含水率越大,置换解吸量越大;卸压解吸过程中,相同时间内含水煤样瓦斯解吸量小于干燥煤,且随着含水率升高,解吸量逐渐减小;充分解吸后含水煤样的残余瓦斯含量小于干燥煤,在4%~10%含水率,随着含水率升高,残余瓦斯含量逐渐降低;针对晋城矿区永红煤矿的无烟煤,自吸水分对瓦斯解吸整体上表现为促进作用,水分对瓦斯解吸的影响是置换效应与水锁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吸 置换效应 瓦斯解吸 残余瓦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二氧化碳促排煤层瓦斯机制转化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天鸿 陈立伟 +1 位作者 杨宏民 裴蓓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3-628,共6页
为了厘清注CO2促排煤层瓦斯机制及主导作用,采集了豫西荥巩煤田二煤层构造软煤煤样,利用大尺度煤层注气促排瓦斯模拟实验平台,进行了注CO2促排瓦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注CO2促排煤层瓦斯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结合国内外专家对煤层注气驱... 为了厘清注CO2促排煤层瓦斯机制及主导作用,采集了豫西荥巩煤田二煤层构造软煤煤样,利用大尺度煤层注气促排瓦斯模拟实验平台,进行了注CO2促排瓦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注CO2促排煤层瓦斯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结合国内外专家对煤层注气驱替瓦斯机理的认识,给出了置换效应和驱替效应定义.以出气口CH 4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将注气过程分为3个阶段对煤层注CO2驱替瓦斯机制转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在CO2突破腔体以前,主要表现为置换效应,注入CO2的置换效应占主导地位;CO2突破腔体之后,注入的CO2一部分与CH 4发生置换吸附,另一部分与CH 4流出腔体,此时置换和驱替效应共存.针对整个实验过程,CO2置换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ECBM 促排煤层瓦斯机制 时效性 驱替效应 置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moval of tin and extraction of indium from acid-dissolved solution of waste indium-tin targets
9
作者 李瑞迪 袁铁锤 +3 位作者 范文博 周立波 吴浩波 李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741-1746,共6页
The recovery of indium from waste indium tin oxide (ITO) targe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Based on our previous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acid leaching technique,the present study foc... The recovery of indium from waste indium tin oxide (ITO) targe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Based on our previous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acid leaching technique,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in removal via zinc substitution and indium recovery from a tin-free leach solu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amount of added zinc powder and reaction time increase,the tin removal effect can be improved.The optimal conditions obtained are as follows:additional content of zinc powder from 20 g/L to 25 g/L,reaction temperature of 60 ℃,and reaction time from 3 h to 4 h.Under this condition,the tin removal rate exceeds 98%,and the tin content in the tin removal solution is lower than 0.05 g/L.After tin removal,the substitution time could be reduced from 3-5 d to 1-2 d by neutralizing the residual acid by using alkaline residue and maintaining the pH value less than 2.The indium recovery rate is also improved when this condition is used.The indium content in the tin residue is reduced to lower than 0.1% and the acid-insoluble β-SnO2 could be obtained via the strong nitric acid leaching of the indium-containing tin residue.Indium could be recovered from ITO with a high purity of 99.995% via electroref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 removal leaching ITO waste targets recovery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