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置换块弹模对溪洛渡拱坝工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志刚 李火坤 +1 位作者 陈为民 邓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溪洛渡拱坝,分析仅在自重作用下不同的基础置换块弹模对坝体位移和应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软弱结构面的存在对坝体的应力、应变影响较大,经过开挖混凝土置换处理后,能够满足地基与大坝的强度稳定要求。对... 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溪洛渡拱坝,分析仅在自重作用下不同的基础置换块弹模对坝体位移和应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软弱结构面的存在对坝体的应力、应变影响较大,经过开挖混凝土置换处理后,能够满足地基与大坝的强度稳定要求。对不同置换块弹模变化方案的分析表明,置换块弹模的变化引起坝体的拱梁应力重分布,即坝体的拱作用与梁作用对自重荷载进行重新分配,随着弹模增大,地基变形减小,嵌固能力加强,约束能力加大,拱作用减弱,梁作用加强。结合溪洛渡工程,得到了适合的基础置换块的弹模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 置换块弹模 有限元 溪洛渡拱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基混凝土置换块温控仿真及约束面开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会芳 范洪浩 李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112,115,共3页
溪洛渡拱坝坝基存在大量强风化带,需要开挖回填大体积混凝土。对坝基大体积混凝土置换块的温度场、应力场及约束面开裂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对通冷却水和掺MgO时置换块的应力状态和约束面的开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却水和掺MgO膨... 溪洛渡拱坝坝基存在大量强风化带,需要开挖回填大体积混凝土。对坝基大体积混凝土置换块的温度场、应力场及约束面开裂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对通冷却水和掺MgO时置换块的应力状态和约束面的开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却水和掺MgO膨胀剂等温控措施可有效补偿温降收缩,改善应力状态,减少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开裂,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减少配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水管 MGO膨胀剂 仿真分析 开裂模拟 置换块 expansion of MAGNESIUM oxide(M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MgO坝基混凝土置换块约束区防裂模拟分析
3
作者 范洪浩 袁勇 +1 位作者 张保俊 陈会芳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4-66,共3页
通过对混凝土置换块的温度应力场模拟计算,考虑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增长、徐变度随龄期的变化和MgO膨胀量的影响,分析了MgO掺量不同时置换块的应力状态和与基础接触的开裂情况。结果表明:适当掺量的MgO后期膨胀对于补偿温降收缩较为有效,... 通过对混凝土置换块的温度应力场模拟计算,考虑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增长、徐变度随龄期的变化和MgO膨胀量的影响,分析了MgO掺量不同时置换块的应力状态和与基础接触的开裂情况。结果表明:适当掺量的MgO后期膨胀对于补偿温降收缩较为有效,在约束区MgO的膨胀可有效补偿温降收缩,改善应力状态,从而防止约束区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块 温度应力场 模拟分析 MGO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岗山水电站拱坝建基面开挖与基础处理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超 黎满林 刘翔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2-46,共5页
大岗山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有多条断层及岩脉穿过,确定合理的坝基建基面尤为重要。在明确拱坝对坝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阐述了确定大岗山水电站建基面的基本原则,对5处置换块及垫座给出了施工范围及处理方案。重点研究了拱坝基础固... 大岗山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有多条断层及岩脉穿过,确定合理的坝基建基面尤为重要。在明确拱坝对坝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阐述了确定大岗山水电站建基面的基本原则,对5处置换块及垫座给出了施工范围及处理方案。重点研究了拱坝基础固结灌浆的分区原则与施工参数。分别采用拱梁分载法和有限元法对坝体静、动应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应力满足规范要求,从而证实了建基面开挖和固结灌浆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基面 岩脉 置换块 大岗山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实用且经济的处理大面积软土地基方法
5
作者 郑建伟 《山西建筑》 2014年第2期69-70,共2页
结合工程实际,从设计和施工角度,对大能级强夯置换块石墩地基处理方法在原料堆场基础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原料堆场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采用此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关键词 地基处理 大能级强夯置换块石墩 地基承载力 标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hieve Personalized Anonymity Through Query Blocks Exchanging 被引量:13
6
作者 Chunguang Ma Lei Zhang +2 位作者 Songtao Yang Xiaodong Zheng Pinhui Ke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6年第11期106-118,共13页
In cyberspace security,the privacy in location-based services(LBSs) becomes more critical. In previous solutions,a trusted third party(TTP) was usually employed to provide disturbance or obfuscation,but it may become ... In cyberspace security,the privacy in location-based services(LBSs) becomes more critical. In previous solutions,a trusted third party(TTP) was usually employed to provide disturbance or obfuscation,but it may become the single point of failure or service bottleneck.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is drawback,we focus on another important class,establishing anonymous group through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to achieve k-anonymity with collaborative users. Along with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algorithms,we found users in the group must share the same maximum anonymity degree,and they could not ease the process of preservation in a lower one. To cope with this problem,we proposed a random-QBE algorithm to put up with personalized anonymity in user collaboration algorithms,and this algorithm could preserve both query privacy and location privacy. Then we studied the attacks from passive and active adversaries and used entropy to measure user's privacy level. Finally,experimental evaluations further verify its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berspace security location-based services collaborative users personalized anonymity query and location priv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