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昙花再现:唐代溵州置废的政治地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达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36,共15页
溵州之名,仅见于唐代。在爬梳地志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对历史进程的考察与政治地理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前后两次置立与罢废均出现在朝廷用兵淮西的特定时空背景之中。德宗朝为防淮西与河朔三镇连结而出兵征讨,李希烈先以郾城县建置溵州,又省... 溵州之名,仅见于唐代。在爬梳地志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对历史进程的考察与政治地理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前后两次置立与罢废均出现在朝廷用兵淮西的特定时空背景之中。德宗朝为防淮西与河朔三镇连结而出兵征讨,李希烈先以郾城县建置溵州,又省沔州入黄州,从而北占汴州,一度僭越称帝。李希烈败亡后,溵州旋即被废,淮西仅余蔡、申、光三州。宪宗朝再讨淮西,于最前线置行郾城县与行吴房县(遂平县)以归降人户。后裴度亲临郾城督战并最终平定吴元济,即以郾城县置溵州。为绝后患,朝廷最终彻底废除淮西节镇,而溵州也再度被废,可见其置废的战时特殊性与常规性地方行政建制调整有所不同。德、宪二朝先后用兵淮西,分割其"支郡",弱化其实力,对于震慑河朔三镇、重建中央权威,均大有助益,安史乱后朝廷对地方控制力大为削弱的局面亦有所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郾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河北道州县析置及原因 被引量:1
2
作者 耿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州县析置是政区变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唐代河北道政区的州县析置不仅十分常见,而且涉及数量颇大,这其中既包括入唐后权置的州县,也包括唐复置的前代省废的州县以及入唐后新置的州县。影响河北道州的析置因素主要有:安置初附"群盗&qu... 州县析置是政区变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唐代河北道政区的州县析置不仅十分常见,而且涉及数量颇大,这其中既包括入唐后权置的州县,也包括唐复置的前代省废的州县以及入唐后新置的州县。影响河北道州的析置因素主要有:安置初附"群盗"、领县领户过多、境界阔远交通不便、防范少数民族侵扰、特殊政治变局等。影响河北道县的析置因素主要有:随州而设、人口等基本经济条件具备、交通需要、地区管理需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河北道 县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后期行州行县问题考论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达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43,共9页
唐代后期的行州行县集中出现在抵御外族的边境与讨伐叛藩的前线两种特定的时空之中,通过个案考察与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其与正州县之间存在的地方行政建制常规性与特殊性的复杂关系,以及区分交战双方空间距离的"界线"对于行州... 唐代后期的行州行县集中出现在抵御外族的边境与讨伐叛藩的前线两种特定的时空之中,通过个案考察与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其与正州县之间存在的地方行政建制常规性与特殊性的复杂关系,以及区分交战双方空间距离的"界线"对于行州行县存续的重要意义。因权置故州县而设的行州行县与权置新州县以及权废州县,共同构成了唐代后期临时性州县置废运行实态的整体面貌,在中国古代政区演变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后期 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