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戴云山罗浮栲群落维管植物组成及其地理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金福 黄志森 +4 位作者 付达靓 洪伟 郑世群 陈金英 吴则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3,共7页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群落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104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4属4种,裸子植物有2科3属3种,被子植物有33科54属97种。群落植物组成上,包含物种多的科和属数量少,而包含物种少的科和属数量多。该群落维管...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群落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104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4属4种,裸子植物有2科3属3种,被子植物有33科54属97种。群落植物组成上,包含物种多的科和属数量少,而包含物种少的科和属数量多。该群落维管植物在科、属级上以热带成分为主;此外,该群落维管植物是华东植物区系的组成部分,在地理成分上与华南、华中地区联系紧密。可见,戴云山罗浮栲群落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罗浮栲 维管植物组成 地理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云山罗浮栲林主要乔木树种营养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世群 刘金福 +5 位作者 黄志森 郑新娟 洪伟 徐道炜 吴则焰 何中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通过生态位空间分割,应用多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分析戴云山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群落主要乔木树种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营养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各物种在不同资源空间的营养利用情况存在差异。同一物种不同龄级生态位宽度不同,... 通过生态位空间分割,应用多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分析戴云山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群落主要乔木树种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营养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各物种在不同资源空间的营养利用情况存在差异。同一物种不同龄级生态位宽度不同,同一龄级不同物种生态位宽度也存在差异。罗浮栲天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值介于0.2~0.3的有33对,占27.5%;大于0.3的有51对,占42.5%,群落中优势种种群生态位具有较大程度重叠,对资源的利用能力相似且竞争格局明显。乔木层中,个体多度分布较大的罗浮栲与其它树种生态位重叠在0.042~0.424,罗浮栲与其它物种在资源利用上所受到的竞争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种群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按照经典的分层频度分析,罗浮栲种群属于典型的衰退种,与群落演替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罗浮栲 营养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多维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群落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付达靓 刘金福 +3 位作者 黄志森 洪伟 郑世群 代立春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采用样方法,对分布在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罗浮栲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群落总计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104种,群落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优势,叶片以革质的中小型全缘单叶为主。罗浮栲是... 采用样方法,对分布在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罗浮栲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群落总计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104种,群落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优势,叶片以革质的中小型全缘单叶为主。罗浮栲是该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但林下幼树幼苗较少。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栲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活型 叶性质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珊 刘金福 +3 位作者 付达靓 徐道炜 黄志森 何中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采用样方法对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罗浮栲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中,小径阶(胸径≤10cm)林木占总株数的56.9%,其中云山青冈、树参呈随机分布,其它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与林分... 采用样方法对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罗浮栲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中,小径阶(胸径≤10cm)林木占总株数的56.9%,其中云山青冈、树参呈随机分布,其它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与林分总体分布格局一致;中径阶(10cm<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35.7%,其聚集程度降低;大径阶(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7.4%,除罗浮栲呈集群分布,其余树种趋于随机分布,其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且与物种的生境有密切联系。灌木层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栲群落 空间分布格局 戴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受干扰罗浮栲林群丛的分类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宏伟 王献溥 于顺利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9-175,共7页
为了探索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林的结构和组成的演替动态,采用群落样方法调查了在广西广泛分布的以罗浮栲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依据样方数据计算了群丛各植物的重要值,根据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对广西受干扰的罗浮栲林进行... 为了探索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林的结构和组成的演替动态,采用群落样方法调查了在广西广泛分布的以罗浮栲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依据样方数据计算了群丛各植物的重要值,根据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对广西受干扰的罗浮栲林进行了群丛分类,共有以下6个群丛:即罗浮栲-厚叶鼠刺Itea coriacea-杜茎山Maesa japonica-镰叶瘤足蕨Plagiogyria distinctissima群丛、罗浮栲-朱砂根Ardisia crenata-尖叶楼梯草Elatostema acuminata群丛、罗浮栲-长尾粗叶木Lasianthus longicauda-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群丛、罗浮栲-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金狗毛Cibotium barometz群丛、罗浮栲-九节木Psychotria rubra-金狗毛+东方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群丛和罗浮栲-杜茎山-狗脊群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罗浮栲 群丛分类 物种组成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罗浮栲群落种群生态数量场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仁林 王琅 杜天真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以江西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天然罗浮栲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植物生态场理论,对罗浮栲种群生态数量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罗浮栲优势种群的生态数量场主要有如下特征:1)数量场的作用范围为半径为60m的圆;2)β“驼峰”值的时间延续长度... 以江西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天然罗浮栲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植物生态场理论,对罗浮栲种群生态数量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罗浮栲优势种群的生态数量场主要有如下特征:1)数量场的作用范围为半径为60m的圆;2)β“驼峰”值的时间延续长度为100年;3)罗浮栲种群生态数量场的梯度在规范距离(r为0-28.8m)表现为:在3.6-14.4m场势增强,在18.8-28.8m场势减弱;4)罗浮栲种群生态数量场具有周期震荡的特征,震荡的周期为2个世代,时间长度为50年;振幅处于较大值的时间较长,即250年,说明现在的罗浮栲群落并未进入衰退阶段;罗浮栲种群数量场具有阻尼震荡的特点,表明罗浮栲群落在325年以后将进入衰退期,到那时罗浮栲群落的优势树种地位将被其他树种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栲群落 优势种群 生态数量场 井冈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猴欢喜+罗浮栲群落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安强 胡明锋 +2 位作者 刘宗君 邢福武 王发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0-164,共5页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秤架管理处辖区内海拔500 m左右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 0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85科152属202种(含变种),以热带成分为主;群落中猴欢喜和罗浮栲为...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秤架管理处辖区内海拔500 m左右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 0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85科152属202种(含变种),以热带成分为主;群落中猴欢喜和罗浮栲为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为26.16和24.51,因此将该群落命名为猴欢喜+罗浮栲群落(Sloanea sinensis+Castanopsis fabri Community)。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叶型以中型革质单叶为主;乔木径级以小径级为主。按Raunkiaer标准,种群频度分布规律为A>B>C>D>E。群落内的种群频度为1%~20%的种类占优势,占总种数的6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南岭 猴欢喜+罗浮栲 群落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生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春生 舒春节 +2 位作者 刘苑秋 魏晓华 莫其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61,共4页
以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罗浮栲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样地选择、每木检尺及树干解析等方法,对罗浮栲的生长过程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罗浮栲胸径连年生长量为0~10、30~40 a,胸径生长迅速,连... 以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罗浮栲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样地选择、每木检尺及树干解析等方法,对罗浮栲的生长过程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罗浮栲胸径连年生长量为0~10、30~40 a,胸径生长迅速,连年生长量高峰达0.585 cm,60 a 胸径达到27.2 cm;罗浮栲高生长量在30 a 达到9.80 m,成为优势木;罗浮栲材积生长量在0~20 a 生长缓慢,20~60 a 一直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连年生长量60 a 达到0.0226 m3;罗浮栲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没有相交,说明罗浮栲到60 a 还未达到数量成熟龄。罗浮栲的生长发育分3个时期,0~20 a 为幼龄期,20~50 a 为速生期,50~60 a 为壮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栲 树干解析 生长规律 生物量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种群生命表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志森 刘金福 +3 位作者 洪伟 付达靓 吴则焰 代立春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6-230,共5页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亏损率曲线、死亡率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分析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罗浮栲种群存活曲线趋...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亏损率曲线、死亡率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分析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罗浮栲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存活数随龄级增加呈现递减趋势,Ⅵ龄级后变化幅度较大;亏损率、死亡率和危险率随龄级增加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在Ⅴ龄级前的变化幅度较小,Ⅴ龄级之后增长迅速;种群生存率函数值随龄级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生命表 存活曲线 罗浮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腹柄天牛危害对罗浮栲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玉连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3,46,共5页
对受红腹柄天牛不同危害程度的罗浮栲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可溶性糖含量与红腹柄天牛危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牛取食活动期,不同受害程度罗浮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尤其韧皮部的变化比木... 对受红腹柄天牛不同危害程度的罗浮栲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可溶性糖含量与红腹柄天牛危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牛取食活动期,不同受害程度罗浮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尤其韧皮部的变化比木质部更加强烈;受害初期的植株,可溶性糖含量与未受害相比显著减少,冬季当幼虫和成虫进入休眠期后,不同受害程度罗浮栲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未受害植株相比差异程度趋向缓和。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监测罗浮栲植株受红腹柄天牛为害程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柄天牛 罗浮栲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浮栲受红腹柄天牛为害后黄酮含量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思孟 《生物安全学报》 2008年第4期293-296,共4页
应用乙醇浸提法采集受红腹柄天牛不同程度危害的罗浮栲韧皮部和叶片,测定其中黄酮的含量,并分析黄酮含量的变化与红腹柄天牛虫害为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害虫危害季节罗浮栲的韧皮部和叶部中黄酮含量随不同受害程度而不同。与未受... 应用乙醇浸提法采集受红腹柄天牛不同程度危害的罗浮栲韧皮部和叶片,测定其中黄酮的含量,并分析黄酮含量的变化与红腹柄天牛虫害为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害虫危害季节罗浮栲的韧皮部和叶部中黄酮含量随不同受害程度而不同。与未受害的相比,受轻、中度害的植株黄酮含量显著增加;在害虫休眠季节,罗浮栲黄酮的含量在不同受害程度及未受害植株间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天牛取食为害是刺激罗浮栲产生黄酮应激反应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栲 红腹柄天牛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的蛀干天牛种类及为害特征
12
作者 陈正浩 唐缙涵 +3 位作者 徐建国 赖钟俊 陈斌 梁光红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2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明确为害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罗浮栲林分的蛀干害虫种类及为害特征,为准确识别害虫与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辅以无人机观测,并结合不定期枯死木套笼观察,记录罗浮栲林分蛀干害虫的为害特征,并对采集的蛀干害虫进行... [目的]明确为害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罗浮栲林分的蛀干害虫种类及为害特征,为准确识别害虫与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辅以无人机观测,并结合不定期枯死木套笼观察,记录罗浮栲林分蛀干害虫的为害特征,并对采集的蛀干害虫进行鉴定。[结果]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罗浮栲林分存在4种蛀干害虫,分别为后刺拟棘天牛(Neacanista retrospinosa)、紫缘长绿天牛(Chloridolum lameeri)、红腹柄天牛(Aphrodisium faldermannii rufiventris)和皱绿柄天牛(A.gibbicolle)。其中,后刺拟棘天牛占采集天牛总数的81.1%,为优势种群;4种天牛在形态学上差异明显,易于区分;4种天牛幼虫均蛀食韧皮部和木质部,但蛀干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也可作为初步鉴别害虫种类的参考依据。[结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罗浮栲林分目前遭受多种蛀干天牛的危害。其中,红腹柄天牛的危害相较本世纪初明显减弱;新发现了紫缘长绿天牛和皱绿柄天牛;后刺拟棘天牛种群数量较高,已造成严重损失,是当前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栲 后刺拟棘天牛 紫缘长绿天牛 红腹柄天牛 皱绿柄天牛 为害特征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天然米槠林优势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68
13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2 位作者 吴承祯 毕晓丽 蓝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21,共7页
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米槠、杨梅叶蚊母树、罗浮栲和黄瑞木为优势的群落内,应用相邻格子法设置3600m2样地获得野外调查资料,进行优势种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1)米槠、杨梅叶蚊母树、罗浮栲和黄瑞木种群结构呈金字... 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米槠、杨梅叶蚊母树、罗浮栲和黄瑞木为优势的群落内,应用相邻格子法设置3600m2样地获得野外调查资料,进行优势种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1)米槠、杨梅叶蚊母树、罗浮栲和黄瑞木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2)在分布格局上,四种优势种群都呈集群分布,但聚集强度不同,K值为0.2661-1.2877;在不同发育阶段米槠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都呈集群分布;杨梅叶蚊母树、罗浮栲种群,大树呈随机分布,幼树、中树均为集群分布;黄瑞木种群幼树为集群分布,中树则为随机分布;这种差异与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及与物种的竞争排斥作用有密切联系。3)不同区组对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结构 空间格局 米槠林 杨梅叶蚊母树 罗浮栲 黄瑞木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肖欣 丁松 欧阳勋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3-140,共8页
【目的】分析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为其恢复及次生林改造过程中的树种配置、人工抚育与综合定量评价林分空间结构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0年6月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于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具代... 【目的】分析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为其恢复及次生林改造过程中的树种配置、人工抚育与综合定量评价林分空间结构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0年6月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于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具代表性的地段,分别对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3种典型常绿阔叶林群落设置标准地,每种群落类型各设置3块,对标准地进行调查,获取数据,计算群落的大小比数、混交度、角尺度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各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丝栗栲、罗浮栲和红楠群落的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91,0.483和0.495,各群落平均处于中庸状态,林木大小分化程度不大;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820,0.847和0.876,各群落中同一树种聚集在一起分布的情况较少;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35,0.519和0.531,林木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经K-S检验,丝栗栲、罗浮栲和红楠群落间的大小比数、混交度和角尺度差异均不显著;平均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别为72.9,74.4和74.7,也表明了各群落的空间结构差异不明显。【结论】研究区3种典型群落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优势种的特征;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将不同参数进行综合,与采用单一结构参数定量描述林分空间结构状态相比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为综合评价林分空间结构及制定合理经营措施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空间结构 井冈山 丝栗栲 罗浮栲 红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栲类林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阳 乔秀娟 +1 位作者 黄汉东 江明喜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3-785,共13页
通过设置样方,在全面调查湖北省内各栲类林的基础上,对湖北省栲类林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结构及类型,以及影响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所调查的湖北省栲类林中共记录维管植物88科210属376种,其中乔木层中常绿... 通过设置样方,在全面调查湖北省内各栲类林的基础上,对湖北省栲类林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结构及类型,以及影响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所调查的湖北省栲类林中共记录维管植物88科210属376种,其中乔木层中常绿树种有73种、落叶树种有48种,构成了以常绿树种为主的典型常绿阔叶林;(2)从科的区系组成来看,热带成分多于温带成分;从属的区系组成来看,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大体相当;(3)湖北栲类林生物多样性有显著的经度和海拔格局,但受纬度影响不大。土壤因子中仅氮含量对物种多样性格局影响显著;(4)湖北省栲类林可分为5个群系,即: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林、钩栲(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林、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林、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Tutch.)林和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 Hance)林。在各环境因子中,海拔、经度、坡度和土壤磷含量对群落组成的影响最大,地理因子和土壤因子对栲类林群落组成影响的总解释率为68.94%;(5)在5个群系中大部分乔木及栲属植物的径级分布呈单峰形,种-多度分布表现为典型的具有少数常见种、多个偶见种的倒“J”形曲线。研究表明湖北省栲类林物种多样性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区系热带成分明显,主要包含5个群系,地理因子和土壤因子可以解释大部分的群落物种组成变异。该研究可为湖北省常绿阔叶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群落分类 苦槠 钩栲 甜槠 罗浮栲 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腹柄天牛危害与寄主树种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艳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4,共4页
探讨红腹柄天牛危害与罗浮栲、甜槠、细柄阿丁枫3种树种的树皮形态特征、木材含水量、容积重、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红腹柄天牛的危害与寄主树皮的粗糙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罗浮栲和甜槠树皮粗糙,适宜于红腹柄天牛成虫产卵,其中罗浮栲有... 探讨红腹柄天牛危害与罗浮栲、甜槠、细柄阿丁枫3种树种的树皮形态特征、木材含水量、容积重、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红腹柄天牛的危害与寄主树皮的粗糙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罗浮栲和甜槠树皮粗糙,适宜于红腹柄天牛成虫产卵,其中罗浮栲有虫株率高达90%,甜槠有虫株率为70%,重度危害;而细柄阿丁枫树皮光滑,有虫株率只有10%,轻度危害。寄主树种的木材基本容积重和含水率均与红腹柄天牛的危害没有直接相关。鲜材、干材硬度高的树种不易受红腹柄天牛的危害,甜槠、罗浮栲材质硬度明显低于细柄阿丁枫,受害较重;同一树种中材质较硬的植株被害程度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柄天牛 罗浮栲 甜槠 细柄阿丁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腹柄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志森 《华东昆虫学报》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红腹柄天牛是阔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福建戴云山2 a发生1代,当年以幼虫、次年以成虫在被害木虫道内越冬。雌成虫产卵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是产卵末期。卵期7-17 d。幼虫共8龄,历期约为481 d。成虫出孔后即可交配,每雌... 红腹柄天牛是阔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福建戴云山2 a发生1代,当年以幼虫、次年以成虫在被害木虫道内越冬。雌成虫产卵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是产卵末期。卵期7-17 d。幼虫共8龄,历期约为481 d。成虫出孔后即可交配,每雌虫最大产卵量69粒,最少为20粒,在1株树上产卵量4-46粒不等。雌雄性比约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柄天牛 生物学特性 罗浮栲 甜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