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罗汉果采后后熟处理试验报告
- 1
-
-
作者
卢珍珍
彭斌
张良涛
毛振文
韦忠训
-
机构
永福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永福县罗汉果研究所
永福县科教站
永福县经济作物站
永福县水产畜牧服务中心
-
出处
《中国果业信息》
2025年第7期63-65,共3页
-
基金
广西永福罗汉果试验站项目(桂TS202107)资助。
-
文摘
2024年3月(反季栽培)、9月(常规栽培)、10月(常规栽培)分别采摘“青皮果”罗汉果果实,观察比较不同室内后熟时间的温湿度、果面颜色变化和坏果情况,测定比较甜甙V含量变化,并比较室内外后熟的果实外观变化,为罗汉果后熟处理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3月采摘鲜果在平均温度21.5~24.1℃下,平均相对湿度82.1%~87.3%下静放,甜甙V含量在后熟14天达到最高,之后不再增加;9月采摘鲜果在平均温度24.0~30.0℃,平均相对湿度57.0%~84.0%下,甜甙V含量在后熟10天最高,之后不再增加;10月鲜果在平均温度22.0~26.5℃,平均相对湿度41.0%~80.3%下,甜甙V含量在后熟10天时最高,之后不再增加。随着后熟时间延长,坏果率上升,合理控制后熟时间,在提高甜甙V含量同时,减少烂果率。当甜甙V含量最高时,坏果率较低,大部分果实果面黄绿色或淡黄色,室外静置后熟易晒伤,出现果实霉烂。结合生产实际,建议根据罗汉果果实色泽初步判断后熟程度,即大部分果实果面黄绿色至黄色时,果实达到较佳后熟状态,后熟结束。
-
关键词
罗汉果后熟
室内温湿度
果面颜色
坏果率
甜甙V含量
室内外对比
-
分类号
S667.9
[农业科学—果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