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曼·罗兰评《阿Q正传》相关问题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廖久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9-114,共6页
罗曼·罗兰致敬隐渔评《阿Q正传》的信写作时间当为1926年1月22日。其主要内容一是评价《阿Q正传》,二是评价敬隐渔的翻译。敬译《阿Q正传》实际上同时凝聚着罗曼·罗兰和《欧洲》主编之一巴萨尔耶特的心血。此外,根据相关资料... 罗曼·罗兰致敬隐渔评《阿Q正传》的信写作时间当为1926年1月22日。其主要内容一是评价《阿Q正传》,二是评价敬隐渔的翻译。敬译《阿Q正传》实际上同时凝聚着罗曼·罗兰和《欧洲》主编之一巴萨尔耶特的心血。此外,根据相关资料,还可以梳理出《阿Q正传》在《欧洲》得以发表的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敬隐渔 巴萨尔耶特 《阿Q正传》 写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曼·罗兰音乐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风格
2
作者 段忠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X期58-59,共2页
法国文学巨匠罗曼·罗兰的音乐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以独特的写作风格,风靡全球。这本史体小说主要讲述了音乐天才克里斯多夫,为了实现自身的音乐梦,摆脱世俗品位限制,特立独行,奋斗一生,但是,最终仍被生活现实打败的故... 法国文学巨匠罗曼·罗兰的音乐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以独特的写作风格,风靡全球。这本史体小说主要讲述了音乐天才克里斯多夫,为了实现自身的音乐梦,摆脱世俗品位限制,特立独行,奋斗一生,但是,最终仍被生活现实打败的故事。该书的人物性格与小说情节,具有交响乐般的宏伟气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约翰·克里斯多夫》这部小说结构的安排,探讨期独有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多夫》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尔斯泰与罗曼·罗兰心理描写风格比较
3
作者 郭竞芳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2-83,共2页
托尔斯泰是表现人类内心生活的大师,在创作实践中,他创立了卓越的心理分析方法——"心灵辩证法"。罗曼·罗兰创立了揭示创造精神发展全过程的抒情性的心灵辩证法,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心理描绘开拓了新的领域。
关键词 托尔斯泰 罗曼·罗兰 心理描写风格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民性的讽刺性暴露——鲁迅的国际声誉、罗曼·罗兰对《阿Q正传》的评论及诺贝尔文学奖 被引量:9
4
作者 保罗·福斯特 任文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9-48,共10页
关键词 《阿Q正传》 鲁迅 罗曼·罗兰 国民性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曼·罗兰与《阿Q正传》及其他 被引量:5
5
作者 马为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6期39-40,共2页
罗曼·罗兰与《阿Q正传》及其他马为民1986年秋天,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50周年前夕,作为人民日报常驻巴黎记者,笔者采访了法国研究鲁迅的专家、巴黎第8大学教授米歇尔·鲁阿。其后又应约到她的书房叙谈,话题自然是鲁... 罗曼·罗兰与《阿Q正传》及其他马为民1986年秋天,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50周年前夕,作为人民日报常驻巴黎记者,笔者采访了法国研究鲁迅的专家、巴黎第8大学教授米歇尔·鲁阿。其后又应约到她的书房叙谈,话题自然是鲁迅作品在法国的传播。当时,鲁阿夫人给我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阿Q正传》 中国当代文学 郭沫若 鲁迅著作 鲁迅研究 鲁迅先生 鲁迅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言说音乐——兼论罗曼·罗兰对音乐的现象学言说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勇健 《艺苑》 2005年第1期16-22,共7页
音乐历来被公认为最不可言说的一种艺术。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和音乐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言说音乐”看起来就是一个生造的词组,一个把互不相干的东西强行捆绑在一起的“狮头羊妖”。因此,“如何言说音乐”似乎可以看作是一个... 音乐历来被公认为最不可言说的一种艺术。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和音乐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言说音乐”看起来就是一个生造的词组,一个把互不相干的东西强行捆绑在一起的“狮头羊妖”。因此,“如何言说音乐”似乎可以看作是一个关于音乐美学和音乐理论的“伪问题”。然而另一方面,人们却几乎从未放弃言说音乐的需求和努力。音乐史和音乐批评就是这种需求和努力的现实印证。如果我们还承认,那些音乐史和音乐批评毕竟不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它们就足以说明,音乐不但具有言说的必要性,而且具有某种言说的可能性。只是这种“言说音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尚未引起以往音乐理论应有的关注罢了。但是假如我们以现象学和美学的观点审视音乐艺术,则“如何言说音乐”的问题自然便会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以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为例,初步探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为何说?说什么?如何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音乐理论 现象学还原 语言 音乐家 海德格尔 胡塞尔 音乐艺术 事物 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欣悦的灵魂》看罗曼·罗兰的灵魂嬗变
7
作者 张庆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Z期38-39,共2页
《欣悦的灵魂》是罗曼·罗兰的两部宏篇巨著之一。小说以灵魂为主线,描写追求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女主人公安乃德一生几经挫折,其灵魂在困惑与矛盾中苦苦挣扎,上下求索,最后终于找到了其灵魂归宿。作者罗曼·罗兰也通过这部小... 《欣悦的灵魂》是罗曼·罗兰的两部宏篇巨著之一。小说以灵魂为主线,描写追求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女主人公安乃德一生几经挫折,其灵魂在困惑与矛盾中苦苦挣扎,上下求索,最后终于找到了其灵魂归宿。作者罗曼·罗兰也通过这部小说向读者描绘了自己经过一生的艰苦探索,最终转向无产阶级,转向社会主义的灵魂嬗变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欣悦的灵魂》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曼·罗兰的又一个精神遗嘱
8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6-66,共1页
1935年6月至7月,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到莫斯科访问,他每天都记日记.当时的苏联,在罗兰的心目中是世界人民的未来,是反法西斯的强大堡垒.出于对苏联的拥戴和爱护的良苦用心,他在《莫斯科日记》的扉页写下了遗嘱:“这本东西在5O... 1935年6月至7月,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到莫斯科访问,他每天都记日记.当时的苏联,在罗兰的心目中是世界人民的未来,是反法西斯的强大堡垒.出于对苏联的拥戴和爱护的良苦用心,他在《莫斯科日记》的扉页写下了遗嘱:“这本东西在5O年内不得发表.”198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遗嘱 高尔基 反法西斯 莫斯科 斯大林 记日记 苏联 对立面转化 邀请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德烈·维克托致罗曼·罗兰信
9
作者 黄乔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5期37-37,共1页
安德烈·维克托致罗曼·罗兰信亲爱的罗曼·罗兰同志:谨向您转交这封我们刚刚收到的中国的来信,它由中国全国学生联合会转来。我们同时寄一份给瓦扬·古久列先生。如果您有回信,我们很乐意为您转寄给中国学联,由他... 安德烈·维克托致罗曼·罗兰信亲爱的罗曼·罗兰同志:谨向您转交这封我们刚刚收到的中国的来信,它由中国全国学生联合会转来。我们同时寄一份给瓦扬·古久列先生。如果您有回信,我们很乐意为您转寄给中国学联,由他们负责交给收信人。亲爱的同志,请接受我们深深的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维克托 学生联合会 中国学 收信人 秘书 转寄 巴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雷毕纳致罗曼·罗兰信
10
作者 袁树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5期37-39,共3页
让·雷毕纳致罗曼·罗兰信让·雷毕纳致罗曼·罗兰函(据原件重打)此处手写字迹为:"此件由罗曼·罗兰夫人转交露阿夫人,亦曾交戈宝权"。本页左侧空白处手写字迹为:"原件可能在国立图书馆罗曼·罗兰遗赠... 让·雷毕纳致罗曼·罗兰信让·雷毕纳致罗曼·罗兰函(据原件重打)此处手写字迹为:"此件由罗曼·罗兰夫人转交露阿夫人,亦曾交戈宝权"。本页左侧空白处手写字迹为:"原件可能在国立图书馆罗曼·罗兰遗赠部分找到,但目前无法入库。──米歇尔·露阿199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解决办法 健康状况 迫害妄想 学校校长 优越性 人的生活方式 高等研究院 神经精神病 神经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曼·罗兰的贝多芬缘
11
作者 陈新坤 《剧影月报》 2000年第6期45-46,共2页
作为法国的文学巨匠,罗兰向来“扬法抑德”。他借英国旅行家伯尼之日,贬损德国音乐品位笨拙、枯燥,说莱比锡的歌唱家们只是发出令人不舒服的噪音,唱高音时变成大叫,而曼哈姆的管弦乐队中,巴松与双簧管音调不准。他说在德国听管风... 作为法国的文学巨匠,罗兰向来“扬法抑德”。他借英国旅行家伯尼之日,贬损德国音乐品位笨拙、枯燥,说莱比锡的歌唱家们只是发出令人不舒服的噪音,唱高音时变成大叫,而曼哈姆的管弦乐队中,巴松与双簧管音调不准。他说在德国听管风琴是在受折磨,因为管风琴的走调令人恐怖。他还小瞧勃拉姆斯,说瓦格纳的音乐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J·S巴赫的赋格繁琐沉闷。然而,罗兰却毕生崇敬德国的乐圣贝多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风琴 贝多芬 勃拉姆斯 赋格 双簧管 瓦格纳 音乐 罗曼·罗兰 文学 旅行家
全文增补中
一个执着的反叛者:约翰·克利斯朵夫
12
作者 刘春智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优秀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真诚、愤世嫉俗、努力奋斗,具有反抗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执着的反叛者。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的成功塑...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优秀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真诚、愤世嫉俗、努力奋斗,具有反抗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执着的反叛者。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的成功塑造,既丰富了读者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诠释,又加深了对文学审美的感知,也提升了对生命意义的体验,使之具有典型意义、现实意义、教育意义和时代意义的美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 反叛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奋斗、内卷之力,拒躺平之温床
13
作者 李安慧 《作文(高中版)》 2024年第7期13-13,共1页
陈独秀曾言:“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春,因内卷而磨砺,因奋斗而璀璨。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广大青年应当汇聚奋斗与内卷之力,拒绝躺平的安逸,书写属于青年人自己的青春华章。以奋... 陈独秀曾言:“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春,因内卷而磨砺,因奋斗而璀璨。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广大青年应当汇聚奋斗与内卷之力,拒绝躺平的安逸,书写属于青年人自己的青春华章。以奋斗为剑,斩破困境之锁青年奋斗者,以信念为剑,斩破困境之锁。罗曼·罗兰曾言:“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在工地上,青年奋斗者心怀梦想,他们盘算着每一块砖的重量,积累着每一分钱的希望,只为在老家建起一栋漂亮的大房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 罗曼·罗兰 陈独秀 奋斗 青年人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不见”敬隐渔原因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久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86,共13页
1930年2月24日鲁迅日记记载:“敬隐渔来,不见。”据相关资料可知,鲁迅“不见”敬隐渔的原因除“对敬隐渔在国外的行为不检已有所闻”、“知道敬隐渔神经失常了”等外,还应该有以下四个:一是看了《读了〈罗曼罗兰评鲁迅〉以后》后,敬隐... 1930年2月24日鲁迅日记记载:“敬隐渔来,不见。”据相关资料可知,鲁迅“不见”敬隐渔的原因除“对敬隐渔在国外的行为不检已有所闻”、“知道敬隐渔神经失常了”等外,还应该有以下四个:一是看了《读了〈罗曼罗兰评鲁迅〉以后》后,敬隐渔给鲁迅留下的印象:霸道、不诚实、是郭沫若的“铁心斗伴”、意图垄断对自己的介绍;二是敬隐渔1926年3月29日致鲁迅信坦露的缺点;三是鲁迅非常重视罗曼·罗兰对《阿Q正传》的高度评价,敬隐渔将罗兰写给自己的这封信寄给创造社却“永无下落”;四是敬隐渔不但在翻译《阿Q正传》时进行了删改,并且未寄赠刊载后一半译文的《欧洲》第42期,及收录了鲁迅三篇小说的法译本《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家作品选》,为了后者,鲁迅曾应敬隐渔之请花15元买了33本书托李小峰寄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敬隐渔 罗曼·罗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钟敬文文学评论的学术品格
15
作者 蔡清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9-53,共5页
论钟敬文文学评论的学术品格蔡清富1996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一部钟敬文先生的文艺评论集,书名为《芸香楼文艺论集》(杨占升编)。它搜集了钟老从20年代到90年代的文艺评论106篇(关于民间文学的文章因另有专集,故... 论钟敬文文学评论的学术品格蔡清富1996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一部钟敬文先生的文艺评论集,书名为《芸香楼文艺论集》(杨占升编)。它搜集了钟老从20年代到90年代的文艺评论106篇(关于民间文学的文章因另有专集,故基本未收),全书53万余字,内容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民间文艺学 钟敬文 学术品格 鲁迅 周作人 李金发 罗曼·罗兰 象征派诗歌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性格表现的随机性
16
作者 刘振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8-27,共10页
人物的性格,往往兼具对立的两极,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分别表现出来或者在相同的时空条件下一起表现出来,对此,哲学上称为对立的统一,文艺理论中则称为双向逆反运动。有关这方面的著述已经很多,略嫌不足的是,对双向逆反运动的形态论述甚少... 人物的性格,往往兼具对立的两极,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分别表现出来或者在相同的时空条件下一起表现出来,对此,哲学上称为对立的统一,文艺理论中则称为双向逆反运动。有关这方面的著述已经很多,略嫌不足的是,对双向逆反运动的形态论述甚少,以至于一些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皆有模糊不清之处,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其性格一直作单向的运动,这是否与双向逆反运动的规律相悖呢?探讨这样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性格表现 海明威 罗曼·罗兰 肖洛霍夫 朱丽叶 莎士比亚 爱与恨 爱情 桑提亚哥 弗洛伊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个别人”思想转化工作的艺术
17
作者 邓永东 《政工学刊》 2012年第8期64-65,共2页
所谓"个别人"是指思想、行为和性格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人。他们的思想比较特殊,要想把正确思想装进"个别人"的脑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讲究技巧和艺术。一、富有弹性,留有余地。... 所谓"个别人"是指思想、行为和性格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人。他们的思想比较特殊,要想把正确思想装进"个别人"的脑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讲究技巧和艺术。一、富有弹性,留有余地。世上没有一棵树不长枝丫,也没有一条河不走弯道。青春岁月里的官兵,思想上有起伏和波折是正常的事情,这就要求做"个别人"的工作必须有弹性和灵活性。《菜根谭》有言:"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隙,便算一大经纶。"实践中,对"个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转化工作 罗曼·罗兰 官兵 虚荣心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美在硝烟中闪耀
18
作者 罗绮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5,共2页
波兰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钢琴师》荣获7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和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罗曼·罗兰斯基被称为电影历史上的“罪恶大师”。他的电影大多涉及暴力、战争、恐怖... 波兰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钢琴师》荣获7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和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罗曼·罗兰斯基被称为电影历史上的“罪恶大师”。他的电影大多涉及暴力、战争、恐怖、孤独、血腥和死亡。《钢琴师》更是真实地再现了二次世界大战的无聊和残暴,同时也反映了在战争年代,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状态和意识行为,这种影片不仅表达了战争这个层面和战争这个永不衰退的主题,也挖掘了那些人类何时何地都共同和共通的东西,自然地表现了在残酷的战争中,人性的至真、至美和至善。绝望中的希望《钢琴师》是以残酷的二次世界大战为大背景,讲述一个优秀的波兰钢琴家斯皮泽尔曼(阿德里安·布罗迪饰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戛纳电影节 人性美 最佳男主角 最佳改编剧本 罗曼·罗兰 意识行为 自然地表 波兰人 生存状态 一寸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中的莫扎特与贝多芬
19
作者 石青 《民族音乐》 2007年第6期20-21,共2页
莫扎特和贝多芬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在于他们独特的个性、身世和大量经典之作,以及充满古典浪漫气质和艺术哲学精神的跨时代性。他们的崇拜者可分别列很长一串名单。
关键词 莫扎特 贝多芬音乐 文化视野 古典音乐 浪漫主义 萧伯纳 罗曼·罗兰 爱因斯坦 柴可夫斯基 自然天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美丽有时只要换个视角
20
作者 贾宪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9期1-1,共1页
郭盼五岁时,父亲在院子边栽了一株酸枣树,对郭盼说:"等上两年,你就能吃上枣子了。"两年过去了,郭盼长高了,枣树也长高了些,但却没有开花结果。又过了两年,枣树歪斜着倒向一边,两个枝杈麻花似地向两边耷拉着,长满尖刺的枝条上挂着稀... 郭盼五岁时,父亲在院子边栽了一株酸枣树,对郭盼说:"等上两年,你就能吃上枣子了。"两年过去了,郭盼长高了,枣树也长高了些,但却没有开花结果。又过了两年,枣树歪斜着倒向一边,两个枝杈麻花似地向两边耷拉着,长满尖刺的枝条上挂着稀稀疏疏的叶子,仍然没有开花,更找不到一颗小酸枣。有一次家里想换擀面杖,父亲绕着枣树转了三圈,"唉!粗细倒还够,可就是不直溜!"后来,一个朋友来家里玩,说要买它。"它有啥用?不怕扎手你就挖走。"春节时,郭盼在路上碰见了这位朋友,他开着皮卡去给客户送一件根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边 尖刺 在路上 转了 教育过程 等上 育人者 酸酸甜甜 罗曼·罗兰 成长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