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罗斯海陆架区冰川-海洋-海底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探测研究现状
1
作者 高金耀 陈焱琨 +6 位作者 董超 李锐祥 刘同木 蔡晓仙 岳梅 李娜 王琦森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37,共17页
罗斯海陆架位于全球最大冰架——罗斯冰架与南太平洋之间,有着南极最为活跃的冰川-海洋相互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海底构造岩浆活动,对其进行冰川-海洋-海底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多学科探测研究可为南极,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及其趋势的... 罗斯海陆架位于全球最大冰架——罗斯冰架与南太平洋之间,有着南极最为活跃的冰川-海洋相互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海底构造岩浆活动,对其进行冰川-海洋-海底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多学科探测研究可为南极,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及其趋势的模拟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围绕罗斯海冰盖历史和罗斯冰架现状,分析总结了相关方面的探测研究现状和认识:(1)已有科学计划开展了陆架裂谷构造、火山岩浆活动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以及冰盖及冰架进退历史的探测研究,但冰川进退与海底构造活动之间关系还鲜有研究;(2)陆架沉积层序、向外生长、内倾超深和三大冰蚀槽显示了强大的冰川地质作用,但这种地形地貌的重塑作用模式还没有构建,尤其是冰盖接地线控制陆架生长的机理有待解剖;(3)在陆架和海槽两个不同尺度上,模拟显示存在西部冰融水净输出、东部绕极流暖水净输入的特点,但这种流系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冰架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缺少观测研究;(4)已有冰架上地震仪和近岸水听器监测显示,来自太平洋方向的地震、火山、海啸和风暴的机械作用不利于罗斯冰架的稳定性,但缺乏展示动力传递和衰减规律的沿冰蚀槽、乃至陆架范围的声景监测。为此,建议布设地学和海洋学综合观测断面,开展宽频带地震和水听器的监测以深刻把握冰盖/冰架进退与裂谷构造活动、海气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并力求在底栖生物群落的发现和哺乳动物活动的监测上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海 大陆 罗斯冰架 冰蚀槽 水听器 海底地震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CryoSat-2数据估算南极冰架厚度的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志勇 张爽爽 +1 位作者 孙培蕾 李路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0,共5页
针对传统利用流体静力平衡原理估算的冰厚方法在冰架上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利用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进行冰架厚度估算的方法。以南极洲罗斯冰架、龙尼-菲尔希纳冰架、埃默里冰架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1月位于实验区内的全部Cry... 针对传统利用流体静力平衡原理估算的冰厚方法在冰架上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利用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进行冰架厚度估算的方法。以南极洲罗斯冰架、龙尼-菲尔希纳冰架、埃默里冰架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1月位于实验区内的全部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分析得到冰架的外边缘线和范围,然后提取冰架干舷高和冰架体积,计算每个足印的冰架厚度,最后通过插值得到冰架厚度的二维栅格图,通过估计得到3座冰架的冰储量分别为1.78×10^5km^3、0.97×10^5km^3、1.92×10^4km^3。将冰架厚度反演结果与冰桥计划冰厚数据对比,相关系数约为0.96,中误差约为20.96m,说明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另外,本方法结果比传统方法的中误差减小约3.76m,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冰架厚度估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 CryoSat-2 罗斯冰架 龙尼-菲尔希纳冰 埃默里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极考察队完成地球最南端海域调查
3
《海洋与渔业》 2017年第3期14-14,共1页
近日,随着500米长的线缆设备成功回收至“雪龙”船艉甲板,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罗斯海海域海洋地质和海洋地球物理调查作业圆满完成。其间,考察队首次在罗斯海东部和罗斯冰架前缘开展海洋地质调查,这是我国在南大洋海域完成的最高纬... 近日,随着500米长的线缆设备成功回收至“雪龙”船艉甲板,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罗斯海海域海洋地质和海洋地球物理调查作业圆满完成。其间,考察队首次在罗斯海东部和罗斯冰架前缘开展海洋地质调查,这是我国在南大洋海域完成的最高纬度的综合调查作业,获取了大量宝贵的样品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调查 南极考察队 海域 中国 海洋地质调查 线缆设备 罗斯冰架 综合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