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在水稻进化上的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云飞 芮国耀 +2 位作者 松井章 宇田津彻朗 藤原宏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1-696,共6页
对距今约 70 0 0年的浙江省罗家角遗址 4个文化层出土的 15块陶片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 ,结果从来自第 2、3、4等 3个文化层的 5块陶片中检出了稻运动细胞硅酸体 .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的纵长、横长较小 ,形状系数较... 对距今约 70 0 0年的浙江省罗家角遗址 4个文化层出土的 15块陶片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 ,结果从来自第 2、3、4等 3个文化层的 5块陶片中检出了稻运动细胞硅酸体 .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的纵长、横长较小 ,形状系数较大 ,是一类小型硅酸体 ;利用硅酸体 4个形状特征参数进行亚种判别的判别值也较小 ,和现代栽培稻籼亚种的硅酸体更相近 .但在硅酸体的分布图上出现多峰现象 .从硅酸体形状分析结果看 ,罗家角遗址及其周围的栽培稻可能是一些以籼亚种为主 ,并混杂粳亚种的多样性群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角遗址 水稻 硅酸体 亚种 形状特征 水稻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马家浜文化罗家角类型的内涵与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梅坤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罗家角遗址 马家浜文化 文化层 亚洲象 梅花鹿 婚姻制度 木构件 试析 第二文化 建筑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家浜文化罗家角时期的交往网络和信息传递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梅坤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罗家角遗址 马家浜文化 文化层 拔牙风俗 河姆渡文化 高邮龙虬庄遗址 氧化镁 新桥遗址 水稻生长 植物硅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乡新桥遗址试掘报告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梅坤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77-87,共11页
关键词 新桥遗址 文化层 罗家角遗址 自下而上 陶器 第三文化 南京农业大学 锰结块 桐乡 发掘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嘉兴地区史前文化──纪念马家浜遗址发掘四十周年 被引量:1
5
作者 陆耀华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64-69,共6页
关键词 史前文化 遗址 罗家角遗址 文化类型 墓葬 嘉兴 长江下游 原始文化 陶器 层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忆·认识和建议──在纪念马家浜遗址发掘四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即席发言
6
作者 姚仲源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罗家角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认识和建议 文化层 河姆渡文化 跨湖桥遗址 座谈会 加工技术 考古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农业的起源及其特征 被引量:27
7
作者 童恩正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57-71,共15页
世界学术界对于中国农业起源的认识,是经历了一段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的。在本世纪的前半期,西方学术界一般都认为近东的农业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而中国的农业,则是在近东的影响下产生的(Reed 1977:902)。自从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研... 世界学术界对于中国农业起源的认识,是经历了一段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的。在本世纪的前半期,西方学术界一般都认为近东的农业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而中国的农业,则是在近东的影响下产生的(Reed 1977:902)。自从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研究的深入和考古资料的新发现,中国的主要作物“本土起源论”已经为大多数学者所承认(Ho 1969)。但是不论是中国学者或是西方学者,在讨论中国农业起源的问题时,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文献记载最丰富,考古发现最集中的华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南部,即何炳棣所称的“核心地区”(nuclear area)。中国有影响的农业史著作,其内容均是如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1959;唐启宇 1985)。不过近二十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起源 华南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 罗家角遗址 中国南方 南方农业 生态环境 新石器时代文化 东南亚 栽培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文化区的史前农业 被引量:9
8
作者 吴汝祚 《农业考古》 1987年第2期103-111,共9页
太湖地区的史前文化,有它自身的发展序列,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中层文化类型。马家浜文化发展为崧泽文化,崧泽文化发展为良渚文化,这是为考古工作者所公认,至于良渚文化与马桥中层文化类型的关系,目前虽有一些... 太湖地区的史前文化,有它自身的发展序列,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中层文化类型。马家浜文化发展为崧泽文化,崧泽文化发展为良渚文化,这是为考古工作者所公认,至于良渚文化与马桥中层文化类型的关系,目前虽有一些线索可循,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太湖地区的史前文化,与西邻的宁镇地区、北邻的江淮地区和南邻的钱塘江南岸的宁绍地区的诸史前文化的关系,据目前的分析研究表明,它们之间没有发展上的继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农业生产 文化区 文化类型 罗家角遗址 马家浜文化 史前文化 草鞋山遗址 分析研究 稻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家浜文化的社会生产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汝祚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31-38,共8页
关键词 罗家角遗址 马家浜文化 草鞋山遗址 河姆渡遗址 太湖地区 文化遗址 水稻田 社会生产 随葬品 巫术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畜牧发展史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群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297-305,312,共10页
关键词 太湖地区 畜牧业 发展史 《全唐诗》 太湖猪 罗家角遗址 家畜家禽 新石器时代遗址 农牧业经济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良渚、马家浜考古的若干回忆──纪念马家浜文化发现四十周年 被引量:5
11
作者 牟永抗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5-20,共16页
关键词 马家浜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 河姆渡 文化层 考古发掘 新石器时代考古 罗家角遗址 时代文化 文物保护 长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家浜文化时期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金龙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马家浜文化 草鞋山遗址 环境与人 东山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罗家角遗址 河姆渡遗址 自然环境 发掘简报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绍地区史前时期的文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汝祚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2期89-95,共7页
宁绍地区史前时期的文化吴汝祚宁绍地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从史前遗址发掘出土的兽骨、鱼骨和采集的抱粉分析,在平原的低洼处是土地肥沃的沼泽地带,对居住在这样优厚条件的自然环境中的史前人们,又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因势利导的开... 宁绍地区史前时期的文化吴汝祚宁绍地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从史前遗址发掘出土的兽骨、鱼骨和采集的抱粉分析,在平原的低洼处是土地肥沃的沼泽地带,对居住在这样优厚条件的自然环境中的史前人们,又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因势利导的开辟沼泽地带,种植水稻;又利用山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宁绍地区 史前时期 河姆渡文化 农业生产 太湖地区 手工业生产 史前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罗家角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年表(一)(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000年)
14
作者 闵宗殿 《农业考古》 1984年第1期294-301,153,共9页
说明一、本表始于公元前6000年,止于公元1911年,即起自有据可考的时期,止于封建王朝结束,共约8000年历史。二、本表编辑的方法是: 1.以历史朝代分阶段(新石器时代划为一个阶段)。每段分气象(附历法)、土地利用、水利、农具、肥料、作物... 说明一、本表始于公元前6000年,止于公元1911年,即起自有据可考的时期,止于封建王朝结束,共约8000年历史。二、本表编辑的方法是: 1.以历史朝代分阶段(新石器时代划为一个阶段)。每段分气象(附历法)、土地利用、水利、农具、肥料、作物(附育种)、耕作栽培、植保、贮藏加工、园艺、茶叶、畜牧、兽医,蚕桑、养蜂与经济昆虫、渔业等十六项,编排也按此顺序。每项再按年代先后编排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前 考古学 河姆渡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罗家角遗址 发掘报告 贮藏加工 耕作栽培 出土 文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背溪·彭头山文化和中国早期稻作农业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春 胡鸿保 《农业考古》 1993年第1期116-122,274,共8页
近年在长江中游的城背溪·彭头山文化中发现了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稻作遗存,这是农业考古中极有意义的事件。为了让各方行家对这一古老文化遗存的年代、经济发展水平及含稻壳的陶片等情况有更具体的了解,我们写就此文介绍所掌握的... 近年在长江中游的城背溪·彭头山文化中发现了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稻作遗存,这是农业考古中极有意义的事件。为了让各方行家对这一古老文化遗存的年代、经济发展水平及含稻壳的陶片等情况有更具体的了解,我们写就此文介绍所掌握的有关材料并阐述对一些相关问题的初步看法。鉴于这一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方始起步,加之笔者功力有限,不当之处尚祈识者不吝指正。一、文化面貌及年代为了使读者对城背溪·彭头山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当先简要介绍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诸文化、文化类型、文化序列及年代,特别是城背溪·彭头山文化、皂市下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稻作农业 考古学文化 华南地区 大溪文化 下层文化 罗家角遗址 文化序列 长江三峡 文化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养猪史初探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仲葛 《农业考古》 1993年第1期210-213,209,共5页
我国养猪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四层)和桐乡罗家角遗址,发现许多动物骨骼,其中家猪骨骼占很大一部分,并有出土陶猪,证实饲养家猪约在公元前5,000——前4,000... 我国养猪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四层)和桐乡罗家角遗址,发现许多动物骨骼,其中家猪骨骼占很大一部分,并有出土陶猪,证实饲养家猪约在公元前5,000——前4,000年,距今约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在中原地区的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同属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都发现有很多猪骨,说明约公元前6,000年左右,中原地区养猪已经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业 中原地区 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 农业生产 河姆渡遗址 猪骨骼 历史悠久 罗家角遗址 猪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家浜文化玉质装饰品考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正瑾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马家浜文化 装饰品 罗家角遗址 新桥遗址 北阴阳营 圩墩遗址 玉饰 长江下游 新石器时代遗址 随葬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新石器时代研究概述
18
作者 李信 何春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浙江新石器时代研究概述李信,何春慰翻开古代文献,浙江的历史最早只能追溯到越国的建立,而在此之前的浙江,则往往被斥为“荒服之地”。随着近代考古学的传入中国,才使湮没不彰的浙江史前文化重见天日。尤其是建国后野外考古的蓬勃... 浙江新石器时代研究概述李信,何春慰翻开古代文献,浙江的历史最早只能追溯到越国的建立,而在此之前的浙江,则往往被斥为“荒服之地”。随着近代考古学的传入中国,才使湮没不彰的浙江史前文化重见天日。尤其是建国后野外考古的蓬勃开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揭示出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研究概述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 浙江 考古发掘 太湖流域 玉器时代 稻作农业 罗家角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话马家浜文化的发现和命名
19
作者 汪济英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马家浜文化 青莲岗文化 罗家角遗址 文化层 文化内涵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文化 穿孔石 时代文化 太湖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水之源 嘉禾之本──《马家浜考古标本展》巡礼
20
作者 行一 设平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98-105,共8页
关键词 省博物馆 罗家角遗址 文物考古 浙江省 新桥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陶器 嘉兴市 文物局 文化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