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不同分娩镇痛方式的半数有效初始容量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斐 魏晓永 +2 位作者 郝佩佩 姬乐婷 常梦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4-838,共5页
目的测定并比较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用于硬膜外阻滞(EA)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两种分娩镇痛方式的半数有效初始容量(EIV_(50))。方法选择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头位、单胎、初次妊娠产妇51例,年龄20~36岁,BMI 21~35 k... 目的测定并比较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用于硬膜外阻滞(EA)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两种分娩镇痛方式的半数有效初始容量(EIV_(50))。方法选择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头位、单胎、初次妊娠产妇51例,年龄20~36岁,BMI 21~35 kg/m^(2),ASAⅡ级,宫颈扩张≤3 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EA组(n=21)和DPE组(n=30)。采用Dixon序贯法,EA组和DPE组首例初始容量分别为18 ml和14 ml,若给药20 min内NRS疼痛评分≤3分,下一例初始容量减少2 ml,反之则增加2 ml。采用Isotonic回归计算EIV_(50)、95%有效初始容量(EIV_(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EA组和DPE组初始EIV_(50)分别为16.21 ml(95%CI 13.84~17.74 ml)和11.53 ml(95%CI 10.57~14.38 ml),EIV_(95)分别为19.50 ml(95%CI 18.80~22.19 ml)和15.45 ml(95%CI 14.80~18.31 ml),DPE组EIV_(50)和EIV_(95)明显低于EA组(P<0.05)。结论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用于EA与DPE两种分娩镇痛方式的EIV_(50)分别为16.21 ml(95%CI 13.84~17.74ml)和11.53 ml(95%CI 10.57~14.38 ml)。DPE用于分娩镇痛时的EIV_(50)比EA减少了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镇痛 产科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李洪琼 陈昌林 +1 位作者 赵漾 林菁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02,共6页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地塞米松组(DM组)、右美托咪定组(D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患者入室后局麻下行患侧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药液均为20 ml,其中DM组为地塞米松0.1 mg/kg+0.25%罗哌卡因,DX组为右美托咪定0.5μg/kg+0.25%罗哌卡因,C组为0.25%罗哌卡因。PENG阻滞后15 min,三组行相同方案的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记录术后0~12、>12~24、>24~48 h三个时间段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术后12、24 h评估股四头肌肌力。结果与C组比较,DM组和DX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术后0~12、>12~24、>24~48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DX组比较,DM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术后>12~24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三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12、24 h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和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用于PENG阻滞,均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其中地塞米松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脂质体与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宇杰 李格 +1 位作者 刘文铜 卢锡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脂质体与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男60例,女36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脂质体与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男60例,女36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布比卡因脂质体组(L组,n=48)和罗哌卡因组(R组,n=48)。手术结束后麻醉苏醒前,在超声引导下行TAPB,L组使用0.665%布比卡因脂质体,R组使用0.2%罗哌卡因,每侧均为20 ml。术毕连接镇痛泵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及PACU停留时间;术后0~24、24~48、0~48、48~72和0~72 h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1、6、24、48、72 h冷试验感觉阻滞阳性结果和术后1、6、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补救镇痛例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恶心呕吐、头晕和嗜睡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L组术后24~48、0~48、48~72和0~72 h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24、48、72 h冷试验感觉阻滞阳性率明显升高;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瑞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术后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补救镇痛例数、首次排便时间及头晕和嗜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比卡因脂质体行TAPB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可以在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脂质体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结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
4
作者 张艳萍 张亮 张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97-999,共3页
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常伴有剧烈疼痛,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及提升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Hebbard等^([1])在2011年定义了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upra-inguinal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S-FICB),可... 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常伴有剧烈疼痛,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及提升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Hebbard等^([1])在2011年定义了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upra-inguinal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S-FICB),可实现局麻药在髂筋膜间隙更多地向颅侧扩散,提供更广泛的阻滞效果,目前常用于髋关节手术的围术期镇痛。S-FICB是一种筋膜间隙阻滞技术,为获得理想的阻滞效果,通常使用较大容量的局麻药^([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隆盛 蓝金辛 +4 位作者 林耿彬 李春然 林旭林 张欢楷 杨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两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B组注射药物为加入复方倍他米松05 ml的04%罗哌卡因25 ml,R组注射药物为04%罗哌卡因25 ml。两组均采用标准化的支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方案,术后行PCA。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咳嗽)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B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B组术后8、12和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罗哌卡因比较,复方倍他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能增强阻滞及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倍他米松 罗哌卡因 胸椎旁阻滞 胸腔镜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无气腹单孔腔镜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中的应用
6
作者 朱诚程 罗永红 +2 位作者 丁锦 程慧娴 倪观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1-568,共8页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应用经脐无气腹单孔腔镜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8例妊娠患者合并卵巢肿瘤行经脐无气腹单孔腔镜手术,按随机数字表分2组,观察组16例采用腰麻联合缝皮前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照...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应用经脐无气腹单孔腔镜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8例妊娠患者合并卵巢肿瘤行经脐无气腹单孔腔镜手术,按随机数字表分2组,观察组16例采用腰麻联合缝皮前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照组12例采用腰麻,比较两组孕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6 h无创血压、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术后6、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评分,SAS焦虑评分、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恢复质量表QoR15。结果:两组比较,术后住院天数、Ramsay评分、RR、SpO2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通气时间缩短,无创血压、HR、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QoR15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应用经脐无气腹单孔腔镜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孕妇焦虑,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无气腹手术 罗哌卡因 妊娠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臂丛上干阻滞对肩关节镜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曾彪 林全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2-92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臂丛上干阻滞对肩关节镜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肩关节镜下治疗的患者90例,男35例,女55例,年龄18~60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E1组、E...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臂丛上干阻滞对肩关节镜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肩关节镜下治疗的患者90例,男35例,女55例,年龄18~60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E1组、E2组和R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神经阻滞局麻药物分别按照以下方案配置,E1组予0.2%罗哌卡因、艾司氯胺酮0.25 mg/kg和生理盐水共10 ml;E2组予0.2%罗哌卡因、艾司氯胺酮0.5 mg/kg和生理盐水共10 ml;R组予0.2%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共10 ml。所有患者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后行全身麻醉。记录神经阻滞前(T_(1))、阻滞后30 min(T_(2))、置入喉罩(T_(3))、术中30 min(T_(4))时HR、MAP、手术体积描计指数(SPI)。记录术后6、8、12、24、48 h时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反弹性疼痛的发生情况。记录神经阻滞麻醉后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时间、阻滞前后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睡眠情况、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不同时点HR、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E1、E2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12~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R组比较,E2组反弹性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神经阻滞后镇静评分明显升高,术后1 d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睡眠效率明显升高(P<0.05)。与R组比较,E1、E2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三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出现运动神经阻滞。结论艾司氯胺酮0.5 mg/kg复合罗哌卡因能降低臂丛上干神经阻滞肩关节镜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但不能缩短臂丛上干神经阻滞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增加阻滞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罗哌卡因 臂丛上干阻滞 反弹性疼痛 肩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75%罗哌卡因胸腰筋膜阻滞用于腰椎融合术镇痛的半数有效容量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玉英 金学磊 +3 位作者 闫庆阳 王亚琴 石翊飒 刘余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0-442,共3页
后入路腰椎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由于手术过程中组织损伤及术后体位压迫切口常导致严重术后疼痛,胸腰筋膜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TLIP)阻滞是近年来提出用于腰椎手术围术期镇痛的一种新型筋... 后入路腰椎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由于手术过程中组织损伤及术后体位压迫切口常导致严重术后疼痛,胸腰筋膜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TLIP)阻滞是近年来提出用于腰椎手术围术期镇痛的一种新型筋膜平面阻滞方法^([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腰椎手术 阻滞方法 术后疼痛 围术期镇痛 组织损伤 后入路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复合罗哌卡因隐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智慧 王晶 +5 位作者 白香花 王丽斯 白雨甜 通拉嘎 王馨婉 夏中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亚甲蓝复合罗哌卡因隐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60~75岁,BMI 18.5~30.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应用亚甲蓝复合罗哌卡因隐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60~75岁,BMI 18.5~30.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亚甲蓝复合罗哌卡因组(MR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腰-硬联合麻醉前,MR组采用0.10%亚甲蓝+0.25%罗哌卡因复合液20 ml行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R组采用0.25%罗哌卡因20 ml行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记录术后6、12、24、48、72 h患肢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48、72 h患肢膝关节最大活动度(ROM)和股四头肌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和补救镇痛药首次追加时间。记录穿刺部位出血、感染、局部麻醉药物中毒、神经损伤、周围组织损伤等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MR组术后12、24、48、72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72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72 h患肢膝关节ROM明显增大(P<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均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亚甲蓝复合罗哌卡因隐神经阻滞可增强TKA术后镇痛效果,延长镇痛作用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有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的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罗哌卡因 隐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0.375%罗哌卡因前路髂腰肌间隙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半数有效容量
10
作者 曾芮 蒋鹏 +2 位作者 朱娟 张庆 马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0-1112,共3页
在全球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发生率不断升高[1-2]。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长及生理机能衰退,常伴随多种基础疾病[3],为避免髋部骨折加重原有基础疾病及骨折后疼痛增加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超声引导下区域... 在全球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发生率不断升高[1-2]。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长及生理机能衰退,常伴随多种基础疾病[3],为避免髋部骨折加重原有基础疾病及骨折后疼痛增加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在临床实践中常被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多模式镇痛[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机能衰退 多模式镇痛 髂腰肌 老年患者 全球老龄化 罗哌卡因 有效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联合针刺下髎、长强穴治疗混合痔患者术后肛门坠胀及并发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艳 魏大明 +1 位作者 戴红 杨永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与针刺下髎穴、长强穴用于混合痔术后对患者肛门坠胀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观察者在此基础上针刺下髎穴和长强...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与针刺下髎穴、长强穴用于混合痔术后对患者肛门坠胀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观察者在此基础上针刺下髎穴和长强穴,观察者术后两组患者症状消退时间、肛门坠胀程度、炎性因子和疼痛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肛门坠胀及水肿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的肛门坠胀评分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肛门坠胀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肛门坠胀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P物质(SP)、5-羟色胺(5-H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低浓度罗哌卡因麻醉术后采用与针刺下髎穴、长强穴联合治疗能有效调节机体炎性因子和疼痛因子水平,缓解肛门坠胀,缩短症状消退时间,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罗哌卡因 针刺治疗 肛门坠胀 长强穴 下髎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TPVB对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建强 钟昭迎 +1 位作者 袁磊 彭冬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27-3533,共7页
目的探讨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0.5、1.0、2.0μg/kg)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生命体征、应激反应等指标的影响,为临床优化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探讨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0.5、1.0、2.0μg/kg)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生命体征、应激反应等指标的影响,为临床优化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各为33例。麻醉诱导结束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5、1.0、2.0μg/kg复合0.37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TPVB,三组均观察至术后3 d。比较各组围手术期指标,苏醒质量,术后2、6、12、24 h的疼痛程度,麻醉前(T1)、气管拔管时(T2)、气管拔管5 min时(T3)的生命体征,术前、术后3 d的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及观察时间内的不良反应。结果较低剂量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在中、高剂量组中更低,术后自控镇痛次数更少(P<0.05)。苏醒、气管拔管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在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延长(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三组术后2、6、12、24 h逐渐降低(P<0.05),较低剂量组,中、高剂量组VAS评分在术后2、6、12 h更低(P<0.05)。较T1时,三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T2、T3时均升高,T2、T3时的HR、MAP在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升高(P<0.05);与T2时比较,三组T3时的HR、MAP均降低(P<0.05)。较术前,三组全血CD8^(+)、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在术后3 d升高,术后3 d上述指标在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升高(P<0.05);三组全血CD3^(+)、CD4^(+)、CD4^(+)/CD8^(+)水平在术后3 d降低,术后3 d上述指标在低、中、高剂量组之间降低(P<0.05)。三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TPVB在减轻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减少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及术后自控镇痛次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0.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TPVB在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减轻免疫抑制、应激反应及促进麻醉后苏醒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全麻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超声 胸椎旁神经阻滞 生命体征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斌 胡海涛 +2 位作者 邓伦童 刘云洁 梅海翔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中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NGB)的临床效果。方法经样本量估算,最小样本量为153。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53例,通过计...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中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NGB)的临床效果。方法经样本量估算,最小样本量为153。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53例,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表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51例,分别采用0.375%罗哌卡因复合0.5、1、1.5μg/kg右美托咪定行PNGB,20 min后行麻醉诱导。比较三组主要指标[T0(入室前)、T1(麻醉诱导开始时)、T2(气管插管时)、T3(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效果],次要指标(神经阻滞效果、麻醉苏醒时间),安全指标(麻醉不良反应)。结果1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研究,无脱落。T1时低、中、高剂量组的MAP分别为(86.37±9.69)mmHg、(86.15±9.47)mmHg、(81.43±9.84)mmHg,T2时分别为(96.03±9.01)mmHg、(96.30±8.97)mmHg、(100.57±9.54)mmHg,T3时分别为(90.68±10.77)mmHg、(91.53±10.69)mmHg、(96.79±9.19)mmHg,T1时低、中、高剂量组的HR分别为(73.06±8.97)次/min、(72.78±8.13)次/min、(68.02±7.98)次/min,T2时分别为(84.86±9.18)次/min、(83.57±9.35)次/min、(89.17±9.24)次/min,T3时分别为(79.19±8.15)次/min、(79.12±8.74)次/min、(83.52±8.29)次/min;低、中、高剂量组的麻醉效果I级构成比分别为66.67%、90.20%、84.31%;低、中、高剂量组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5.85±4.19)min、(11.21±3.01)min、(10.47±3.19)min,麻醉苏醒时间分别为(10.24±2.21)min、(10.47±2.54)min、(13.59±2.37)min;低、中、高剂量组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1.96%、3.92%、13.73%。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T1时高剂量组MAP、HR均降低,T2、T3时高剂量组MAP、HR均升高(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麻醉效果I级构成比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高剂量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中罗哌卡因复合1μg/kg右美托咪定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用于亚高原地区脊麻剖宫产的剂量研究
14
作者 张乐 马孟召 +4 位作者 董王军 路耀军 高也悦 黄绍强 杨晨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783,共6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亚高原地区脊麻剖宫产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方法选择一直生活在亚高原地区,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单胎产妇30例,采用上下序贯法,脊麻罗哌卡因初始剂量14 mg(1.4 mL),有效定义...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亚高原地区脊麻剖宫产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方法选择一直生活在亚高原地区,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单胎产妇30例,采用上下序贯法,脊麻罗哌卡因初始剂量14 mg(1.4 mL),有效定义为脊麻注药后15 min内针刺双侧感觉阻滞平面T6或以上,胎儿娩出前不需额外硬膜外麻醉。根据前一例是否有效决定下一例产妇的剂量递增或递减1 mg。分别用Dixon上下序贯法和保序回归,计算罗哌卡因的ED50和95%CI,记录研究期间产妇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共30名产妇参与研究,平均年龄(30.88±5.56)岁,孕周(40±1.41)周,身高(156.69±5.80)cm,体重(67.44±10.48)kg。Dixon上下序贯法计算等比重罗哌卡因的ED50为10.68 mg(95%CI:9.65~12.58 mg)。保序回归计算ED50为10.33 mg(95%CI:9.41~12.07 mg),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术中产妇出现低血压8例,心动过缓1例,恶心呕吐7例,未出现高血压、寒颤。结论罗哌卡因用于亚高原地区脊麻剖宫产的ED50为10.68 mg,高于目前已知的平原地区患者所需的ED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原 罗哌卡因 剖宫产 半数有效剂量(ED50) 脊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麻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6
15
作者 李西宽 焦亚奇 +2 位作者 刘俊田 苟伟 胡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 阻滞麻醉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比较 被引量:77
16
作者 王娴 夏凡 +2 位作者 冯善武 徐世琴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1-764,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481例,年龄18~45岁,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分别给予0.125%罗哌卡因(R组,n=241)或0.125%罗哌卡因复合0.3μg... 目的比较单纯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481例,年龄18~45岁,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分别给予0.125%罗哌卡因(R组,n=241)或0.125%罗哌卡因复合0.3μg/ml舒芬太尼(RS组,n=240)。记录产程中NRS疼痛评分及VAS镇痛满意度评分,产妇Bromage运动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带血气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产妇346例,R组164例,RS组182例。第一产程NRS评分RS组2.2分(IQR 1.8~2.7分),明显低于R组2.4分(IQR 2~2.8分)(P〈0.001),第二产程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VAS镇痛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RS组47.2%,R组3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组1 min的Apgar评分≤7分的比例为5.5%,明显高于R组1.2%(P〈0.05)。结论单纯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效果相似,但产妇不良反应更少,新生儿1 min的Apgar评分≤7分的比例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建青 朱波 +8 位作者 叶铁虎 吴新民 秦翔 王庚 许幸 于布为 李一亮 周静芳 王玉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72-875,共4页
目的 :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Ⅱ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个中心 12 4例择期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等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 2组 :A组注入 0 .75 %盐酸罗哌卡因 15ml,B组注入0 .... 目的 :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Ⅱ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个中心 12 4例择期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等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 2组 :A组注入 0 .75 %盐酸罗哌卡因 15ml,B组注入0 .894 %甲磺酸罗哌卡因 15ml。结果 :不论是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点分布、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长方面 ,还是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循环、呼吸、肝肾功能等方面 ,甲磺酸罗哌卡因均表现出良好的作用 ,与盐酸罗哌卡因无明显差异 ,二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局部麻醉药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少华 艾登斌 +4 位作者 刘振胜 孙立新 石学银 梁伟民 张媛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3-694,共2页
目的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下腹部或下肢手术受试者142例,随机均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取L1~2或L2~3穿刺点行硬膜外穿刺,向... 目的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下腹部或下肢手术受试者142例,随机均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取L1~2或L2~3穿刺点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cm,注入首次剂量罗哌卡因15ml。观察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范围及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及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术前及术后24h内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变化和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平稳;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1%,明显低于B组的33.80%(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安全有效,与盐酸罗哌卡因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隙甲磺酸罗哌卡因的麻醉和术后镇痛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19
作者 徐建青 朱波 叶铁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4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盐酸罗哌卡因组用7.5mg/ml盐酸罗哌卡因15ml麻醉,用2mg/ml盐酸罗哌卡因术后镇痛...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4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盐酸罗哌卡因组用7.5mg/ml盐酸罗哌卡因15ml麻醉,用2mg/ml盐酸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甲磺酸罗哌卡因组用8.94mg/ml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麻醉,用2.374mg/ml甲磺酸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结果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点分布、效果、效果维持时长及维持相对稳定的循环、呼吸、肝肾功能等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的差异均无显著性,二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隙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麻醉和术后镇痛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术后镇痛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伟 薛荣亮 +2 位作者 张瑛 李有才 何家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布比卡因 术后镇痛效果 术后应激反应 硬膜外麻醉 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盐酸罗哌卡因 硬膜外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