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作者之死”到“文本之生”——罗兰·巴特“作者之死”观念的理论呼唤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啟泽 《阴山学刊》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作者之死”是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中极具破坏力和感召力的一个理论观点,“文本之生”是罗兰·巴特通过对参与文学活动的读者的呼唤所期冀的新的文学氛围和文论环境。对写作本身的讨论表现了罗兰·巴特对写作者和作者这两... “作者之死”是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中极具破坏力和感召力的一个理论观点,“文本之生”是罗兰·巴特通过对参与文学活动的读者的呼唤所期冀的新的文学氛围和文论环境。对写作本身的讨论表现了罗兰·巴特对写作者和作者这两种身份的理论认识,进而也为其连接写作实践与接受实践的文本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作者之死”理论在今天的文论构建过程中具有理论层和实践层的意义,不同于作品的文本概念不仅能够将“作者之死”和“文本之生”统一在整体的文学活动中,也实证了作者和读者围绕文本展开的文学实践的延续性与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作者之死” “文本之生” 写作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兰·巴特对索绪尔能指所指理论的重构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烁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9期29-32,共4页
索绪尔在语言学层面上定义了能指与所指,带动了西方哲学思潮的语言学转向,罗兰·巴特重新诠释了这一理论,对能指所指理论进行了系统化再构建。不仅如此,巴特还吸取了斯多葛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克里斯蒂娃等人的部分理论,以纯功... 索绪尔在语言学层面上定义了能指与所指,带动了西方哲学思潮的语言学转向,罗兰·巴特重新诠释了这一理论,对能指所指理论进行了系统化再构建。不仅如此,巴特还吸取了斯多葛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克里斯蒂娃等人的部分理论,以纯功能性的定义界定能指与所指,并通过意指作用发展了自身的涵指作用和元语言理论。他进一步将涵指作用拓展到符号学领域,构成批评实践,建立了对大众文化符码进行解析的神话修辞术。其能指所指理论在其结构主义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也为大众文化批评提供了新的理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语言学 能指所指理论 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兰·巴特文艺符号学浅析——解读其《文艺批评文集》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智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81,共9页
本文从解读罗兰·巴特的《文艺批评文集》一书入手,介绍了他有关符号和文学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并就其涉及的某些相关概念做了详细阐述。本文作者尤其就文学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议题,根据罗兰... 本文从解读罗兰·巴特的《文艺批评文集》一书入手,介绍了他有关符号和文学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并就其涉及的某些相关概念做了详细阐述。本文作者尤其就文学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议题,根据罗兰·巴特的提示并结合普通符号学原理做了初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文艺批评文集》 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自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织形象的神话:罗兰·巴特符号学中的形象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晋晋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1期58-67,共10页
罗兰·巴特把语言学作为研究形象的唯一方式,其结果是研究的对象并非形象而是形象的描述或语言。无编码形象貌似触及了纯形象,实则只是语言参与较少而已。当遭遇无意义的创伤性形象或刺点以及多义性形象之时,符号学变得无能为力,也... 罗兰·巴特把语言学作为研究形象的唯一方式,其结果是研究的对象并非形象而是形象的描述或语言。无编码形象貌似触及了纯形象,实则只是语言参与较少而已。当遭遇无意义的创伤性形象或刺点以及多义性形象之时,符号学变得无能为力,也无法找到类似语言结构那样的形象句法,最后只能承认每个形象都是新的编码规则或是把指涉身体动作作为形象的所指。另一方面,形象对于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理论又是不可或缺的出发点。总之,其形象的符号学是用语言学绑架形象,无视形象特质,从而编造出形象的神话。这充分说明形象与语言在结构和意指方式上有着根本差异,形象符号学需研究形象的特质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的符号学 形象修辞学 神话学 罗兰·巴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兰·巴特与法国新批评之争 被引量:1
5
作者 秦海鹰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11期47-53,共7页
新批评之争是法国批评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论战,也是一次颇具媒体效应的历史事件,因为论战不是在大学专业圈里进行的,而是直接见诸报端。这次论战把法国20世纪文学批评明显分成了前后两个大的阶段和两大阵营,成为法国批评从传统模... 新批评之争是法国批评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论战,也是一次颇具媒体效应的历史事件,因为论战不是在大学专业圈里进行的,而是直接见诸报端。这次论战把法国20世纪文学批评明显分成了前后两个大的阶段和两大阵营,成为法国批评从传统模式转向各种新模式的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新批评 皮卡尔 元语言 拉辛 文学作品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下的《恋人絮语》 被引量:1
6
作者 俞航 《艺苑》 2014年第2期66-68,共3页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是法国当代著名的理论家和思想家,他毕身致力于文本理论研究与文本写作实践。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他充分体现了多变与创新的特质。在《从作品到文本》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解构主义文本观,而《恋人絮语》...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是法国当代著名的理论家和思想家,他毕身致力于文本理论研究与文本写作实践。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他充分体现了多变与创新的特质。在《从作品到文本》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解构主义文本观,而《恋人絮语》则是这一文本观指导下的极具实践意义的解构主义文本。本文试图通过巴特的文本理论来分析其晚期著作《恋人絮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文本理论 《恋人絮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兰·巴特的音乐文本观念 被引量:1
7
作者 金松林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8,共4页
罗兰·巴特对于音乐的思考是其文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清除音乐批评领域形容词和谓语式解释的意识形态功能,他大力推崇歌唱家的嗓音,认为它是与语言符号的沟通、再现和表达无关的意指过程,充分体现了身体的物质性。对嗓音的倾... 罗兰·巴特对于音乐的思考是其文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清除音乐批评领域形容词和谓语式解释的意识形态功能,他大力推崇歌唱家的嗓音,认为它是与语言符号的沟通、再现和表达无关的意指过程,充分体现了身体的物质性。对嗓音的倾听,是对人们潜意识中所存在的欲望的辨认。歌唱家的嗓音明显属于生成文本,属于罗兰·巴特所划分的生成-歌曲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音乐 文本 意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罗兰·巴特符号学分析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意味作用
8
作者 边青山 《今古文创》 2020年第6期76-78,共3页
符号学作为一切传播学科研究的方法论,无论是自身理论的剖析还是跨学科的研究,都已经走上了一条逐步成熟的道路。本文着重分析罗兰·巴特在批判地传承了传统符号理论后形成的符号学“意味作用”理论,研究金基德导演《春夏秋冬又一... 符号学作为一切传播学科研究的方法论,无论是自身理论的剖析还是跨学科的研究,都已经走上了一条逐步成熟的道路。本文着重分析罗兰·巴特在批判地传承了传统符号理论后形成的符号学“意味作用”理论,研究金基德导演《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的符号学意味作用。证明通过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意味作用”研究方法可以有效解释电影的符号意味作用产生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符号学 意味作用 金基德 《春夏秋冬又一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话语的城市——罗兰·巴特的城市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金欣 郑炘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1期192-195,共4页
罗兰·巴特的城市符号学将城市作为一种话语解读,其本质是对城市功能的拓展。本文以罗兰·巴特的城市符号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城市中"实"的能指与"虚"的所指进行研究,将城市符号学系统剖析为理性的物质空... 罗兰·巴特的城市符号学将城市作为一种话语解读,其本质是对城市功能的拓展。本文以罗兰·巴特的城市符号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城市中"实"的能指与"虚"的所指进行研究,将城市符号学系统剖析为理性的物质空间符号系统与感性的情感空间符号系统,并对两者及其关系进行分析阐述,诠释了城市符号学的哲学与建筑学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符号学 罗兰·巴特 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影艺术的哲学思考——读罗兰·巴特的《明室》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欣园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76-77,99,共3页
摄影的意义不在于影像本身,影像只是一个触点,用于激活已成过去的潜藏于灵魂深处的爱以及追忆那段往事的痛苦。在人类所有领域到达一定的高度时,人们关注的问题则是心灵的回归,回归到最原始最本质的爱,摄影亦是如此。然而爱可以永恒,与... 摄影的意义不在于影像本身,影像只是一个触点,用于激活已成过去的潜藏于灵魂深处的爱以及追忆那段往事的痛苦。在人类所有领域到达一定的高度时,人们关注的问题则是心灵的回归,回归到最原始最本质的爱,摄影亦是如此。然而爱可以永恒,与爱伴随的痛苦可以穿越一切。摄影师就是在这样一个悖论中追问并无限逼近真理,同样,这样的追问也刺痛着所有看过这些影像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 罗兰·巴特 哲学思考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兰·巴特的时装符号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朝阳 《美育学刊》 2019年第6期112-117,共6页
罗兰·巴特将各种社会现象包括服装都纳入符号学的分析范围内。在《流行体系》中,巴特区分了真实服装、意象服装、书写服装三种服装类型,他绕开现实层面,从时装杂志的语言入手分析书写服装。这种由书写服装建构出的时装修辞系统,赋... 罗兰·巴特将各种社会现象包括服装都纳入符号学的分析范围内。在《流行体系》中,巴特区分了真实服装、意象服装、书写服装三种服装类型,他绕开现实层面,从时装杂志的语言入手分析书写服装。这种由书写服装建构出的时装修辞系统,赋予了时尚活动以意义。巴特发现时装杂志利用语言修辞将服装说得天花乱坠,除了使时尚主体产生某种幻想外,最主要的目的是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赢取经济利益。巴特将时装讨论置于一个“封闭”结构,不关注事实上的时装变化,这或许有失偏颇,但这种研究方法为时装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对之后的时装与时尚研究产生了影响深远,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时装 能指 所指 符号 修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座解构主义的迷宫——读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 被引量:2
12
作者 苗强 《艺术广角》 1997年第4期29-32,共4页
罗兰·巴特也许是本世纪最具魅力的思想家。这种魅力的根源在于他那走马灯似的头脑。终其一生,巴特不断地变换其思想,提出一种思想后又必然将其抛弃。对此,托多洛夫解释说:“巴特所关心的就是给每一种思想找到最完美的表述,但这并... 罗兰·巴特也许是本世纪最具魅力的思想家。这种魅力的根源在于他那走马灯似的头脑。终其一生,巴特不断地变换其思想,提出一种思想后又必然将其抛弃。对此,托多洛夫解释说:“巴特所关心的就是给每一种思想找到最完美的表述,但这并不一定使他接受这种思想。”我以为,巴特之所以经常的改弦易辙,完全是出于对于思想的贪婪——不是某种思想,而是所有的思想。借助他所崇尚的布莱希特的话,巴特希望在自己的头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解构主义 多元性 迷宫 文本 独白 思想家 尼采 哲学 布莱希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视角下文学与建筑的互文性探析——基于罗兰·巴特文本理论的启示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璐筠 《美与时代(城市)》 2021年第2期19-20,共2页
文学与建筑虽为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的异质文本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内在的共通。罗兰·巴特提出的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源于文本理论的艺术哲思,为文学与建筑的互动建立了桥梁。文章通过讨论罗兰·巴特所提出的... 文学与建筑虽为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的异质文本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内在的共通。罗兰·巴特提出的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源于文本理论的艺术哲思,为文学与建筑的互动建立了桥梁。文章通过讨论罗兰·巴特所提出的文本理论,解析文学与建筑之间的共通性,分析现有的文学与建筑的互文案例,为跨学科视角下文学与建筑的互文性提供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建筑 互文性 罗兰·巴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罗兰·巴特的文本自由
14
作者 康晓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1-43,共3页
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相对于传统观念的文本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他认为文本是自由的,这种自由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文章结合罗兰·巴特对写作和文本的独到理解来更好地把握其文本自由观,指出这种独特的文本自由观对认识文本... 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相对于传统观念的文本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他认为文本是自由的,这种自由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文章结合罗兰·巴特对写作和文本的独到理解来更好地把握其文本自由观,指出这种独特的文本自由观对认识文本、探求文学研究方法均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文本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的镜头——摄影在罗兰·巴特自我书写中的“介入”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一琛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0-66,共7页
文章探讨了罗兰·巴特两部自传色彩浓厚的作品《罗兰·巴特自述》和《明室》中摄影的"介入"现象,通过对于文本对照片的直接引用(在场)和以描述的手段引入视觉信息的文字等同物而使读者通过阅读其描写来"看"... 文章探讨了罗兰·巴特两部自传色彩浓厚的作品《罗兰·巴特自述》和《明室》中摄影的"介入"现象,通过对于文本对照片的直接引用(在场)和以描述的手段引入视觉信息的文字等同物而使读者通过阅读其描写来"看"照片(缺场)两种"介入"方式的阐释和分析,扣"显"开"隐",揭示巴特如何利用图像媒介和文字媒介之杂合来实现自我表达立体化的文学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书写 摄影介入 罗兰·巴特 纪实影像 虚构的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兰·巴特文化意指视角下的摇滚乐符号翻译
16
作者 陈彬彬 傅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28期3-6,共4页
罗兰·巴特在叶尔姆斯列夫ERC意指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二级意指系统,并将之运用于文学、文化批评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剖析和修辞学分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意指分析模式。本文借助罗兰·巴特文化意指相关理论,包括二级... 罗兰·巴特在叶尔姆斯列夫ERC意指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二级意指系统,并将之运用于文学、文化批评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剖析和修辞学分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意指分析模式。本文借助罗兰·巴特文化意指相关理论,包括二级意指系统、直指和涵指等理论,并着眼于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分析摇滚乐符号翻译,试图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识形态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文化意指 摇滚乐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兰·巴特《明室》中的摄影意义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珊 《艺术家》 2022年第11期17-19,共3页
一、摄影艺术的语言罗兰·巴特总是将照片当作真实事物的复制品。在1961年摄影讯息(The Photographicmessage)中,他谈道:“照片讯息的内容是什么呢?照片传递的是什么呢?从定义上讲,它传递的是场面,是严格的真实。”后来在图像修辞学... 一、摄影艺术的语言罗兰·巴特总是将照片当作真实事物的复制品。在1961年摄影讯息(The Photographicmessage)中,他谈道:“照片讯息的内容是什么呢?照片传递的是什么呢?从定义上讲,它传递的是场面,是严格的真实。”后来在图像修辞学(Rhetoric ofthe Image)中他说:“在照片的情况里,在文字讯息的层次上--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关系并不属于转换关系,而是属于记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摄影艺术 转换关系 修辞学 复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兰·巴特中性美学于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世杰 王丽凤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7期101-106,共6页
服装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受到时尚潮流与文化观念的影响。文章分别对罗兰·巴特中性思想的嬗变与服装设计中的美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概述,并阐述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性别化元素演变及嬗变的深入探讨,使中性美学与设计... 服装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受到时尚潮流与文化观念的影响。文章分别对罗兰·巴特中性思想的嬗变与服装设计中的美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概述,并阐述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性别化元素演变及嬗变的深入探讨,使中性美学与设计本质形成互文,以求对服装设计的当代意义进行再度发掘。而包含着中性思想美学的中性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出现与应用,既是对传统性别角色与定位的挑战,也是对性别认知的多元化与广泛性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中性美学 服装设计 性别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罗兰·巴特神话学中的语言批判
19
作者 沈祖新 《阴山学刊》 2022年第2期31-38,共8页
在罗兰·巴特的神话学中,语言是神话的基础,语言批判延伸出对神话的情境化现实与意识形态的批判。通过诗化与意识形态化的并置,语言成为对神话的抵抗。对语言的执着与钟情是罗兰·巴特神话学的独创之处,也是其大众文化研究的特... 在罗兰·巴特的神话学中,语言是神话的基础,语言批判延伸出对神话的情境化现实与意识形态的批判。通过诗化与意识形态化的并置,语言成为对神话的抵抗。对语言的执着与钟情是罗兰·巴特神话学的独创之处,也是其大众文化研究的特点所在。在批判精神与知识分子责任感方面,他与法兰克福学派又是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神话学 语言 符号 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看现代神话的建构--以征兵海报为例
20
作者 宋二春 殷莉 朱娜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12期15-17,共3页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文学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前者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意义;而后者以大众文化为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及意义的本质。本文以罗兰·巴特《神话学》中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对于一战、...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文学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前者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意义;而后者以大众文化为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及意义的本质。本文以罗兰·巴特《神话学》中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对于一战、二战期间的征兵海报进行了分析解读,揭示出海报中缔造的现代神话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和政府用以伪装和愚弄大众的工具,旨在将人们从这种虚伪的意识形态当中解脱出来,还人们以精神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现代神话 征兵海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