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的生成及其认定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爱鲜 蔡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3,共12页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是网络犯罪与黑恶势力犯罪日益交融的结果。在司法机关的高压打击和网络便捷等因素影响下,信息网络的工具属性日渐被黑恶势力组织利用。伴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借助网络空间作为犯罪“场所”的新型黑恶势力犯罪悄然而...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是网络犯罪与黑恶势力犯罪日益交融的结果。在司法机关的高压打击和网络便捷等因素影响下,信息网络的工具属性日渐被黑恶势力组织利用。伴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借助网络空间作为犯罪“场所”的新型黑恶势力犯罪悄然而生。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具有“进化”的特点和“异化”的表现。“进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黑恶势力犯罪的组织特征进一步弱化,二是黑恶势力犯罪的行为特征出现软化;“异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黑恶势力犯罪的组织形态“无形化”,二是黑恶势力犯罪活动的“产业链化”和“节点化”,三是黑恶势力犯罪活动实施空间的“虚拟化”。当前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的认定仍套用传统黑恶势力犯罪的认定标准,在组织特征、行为特征、危害性特征等认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司法机关无法精准应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为此,有必要立足于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的新特点和新变化,确立“形式+实质”的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 进化 异化 认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规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闫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95,共13页
传统社会全面"数字化"引发网络犯罪的全面爆发。黑恶势力犯罪借助网络的发展出现网络化和网络异化,由此形成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确定性的特点决定了法教义学应成为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规制问题研究的基点。在法教义学类... 传统社会全面"数字化"引发网络犯罪的全面爆发。黑恶势力犯罪借助网络的发展出现网络化和网络异化,由此形成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确定性的特点决定了法教义学应成为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规制问题研究的基点。在法教义学类型化思维的视域下,网络黑社会与网络恶势力仅在非法控制特征方面存在区别。鉴于网络因素导致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在组织形式、行为手段等方面与传统黑恶势力犯罪存在诸多差异,司法解释及时作出了相应调整,但这种象征性立法存在执法不足的功能不彰加之司法机关机械性释法,导致实践中处理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方面存在芜乱。基于法教义学的立场,刑法理论应以规范的客观解释论重新检视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条文的关键词,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组织特征的认定宜采取实质判断。在网络黑恶势力犯罪非法控制特征认定方面,应以该组织是否对网络秩序形成控制作为标准。鉴于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手段多采取滋扰型软暴力的现实,针对软暴力的认定,宜作体系化思考,在结合主观特征、客观特征与心理强制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判断,并坚守滋扰型软暴力只有在黑恶势力实施的情况下,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可罚性的政策调控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 法教义学 类型化思维 规范的客观解释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技术帮助行为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闫雨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125,共7页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技术帮助行为承载着全新的特性与地位,成为网络黑恶势力犯罪能否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已经异于传统犯罪中的犯罪帮助行为而对共犯理论造成了冲击,表现为传统共犯理论面临片面共犯理论的冲突,传统共犯与正犯理论的冲突以及...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技术帮助行为承载着全新的特性与地位,成为网络黑恶势力犯罪能否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已经异于传统犯罪中的犯罪帮助行为而对共犯理论造成了冲击,表现为传统共犯理论面临片面共犯理论的冲突,传统共犯与正犯理论的冲突以及共犯处罚根据论面临反思等问题。针对网络犯罪的"单向双轨三核"的制裁思路在应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技术帮助行为方面存在忽视主犯化特征,罪名体系适用盲区以及帮助行为评价错位等不足,应正视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技术帮助行为主犯化的现实,严密刑事制裁的法网,构建技术帮助行为刑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来实现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技术帮助行为的有效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 技术帮助行为 主犯化 独立化 片面共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