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险扰动视角下中欧班列运输网络韧性评估
1
作者 冯芬玲 方源 +1 位作者 张泽 董开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51,共14页
中欧班列涉及多地区跨国运输,安全管理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提升中欧班列运输网络的风险防控能力,本文结合网络流理论与韧性理论,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TOPSIS)法评估节点风险,并将其融入网络加权扰动过程;引入虚拟弧表示扰动下... 中欧班列涉及多地区跨国运输,安全管理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提升中欧班列运输网络的风险防控能力,本文结合网络流理论与韧性理论,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TOPSIS)法评估节点风险,并将其融入网络加权扰动过程;引入虚拟弧表示扰动下的未满足运输需求,构建风险扰动下的货流分配模型;以全局网络效率为结构指标,以货流保留比为功能指标,从结构与功能双视角量化不同扰动节点与扰动规模下中欧班列运输网络的韧性表现,并提出相应的韧性优化策略。结果表明:中欧班列运输网络自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化解能力,单节点发生扰动时,74.36%的节点给网络带来的结构损失小于1%,53.45%的节点功能损失小于1%,网络中的低韧性节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出境通道、集结中心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中欧班列运输网络的功能韧性比结构韧性更容易受到风险扰动影响,且其恢复过程呈现出非线性特征;韧性提升方面,本文提出的基于风险和韧性聚类的综合保护策略可以使网络在应对大规模扰动时韧性表现同比提升38.24%,效果优于基于节点风险大小的传统节点保护策略。研究成果可为中欧班列网络韧性评估与抗风险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网络韧性 韧性三角理论 中欧班列 风险扰动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创新网络韧性的影响机制与效应检验
2
作者 叶堂林 于欣平 郑里云 《经济研究参考》 2025年第2期126-143,共18页
创新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创新网络作为解决创新资源配置失衡、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本文运用熵值法对创新网络韧性进行测度,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创新网络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 创新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创新网络作为解决创新资源配置失衡、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本文运用熵值法对创新网络韧性进行测度,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创新网络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及其细分行业对创新网络韧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细分行业的影响程度略有不同;(2)数字经济对创新网络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累积效应;(3)技术集聚是数字经济影响创新网络韧性的重要渠道;(4)数字经济对创新网络韧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创新网络韧性的提升效果呈现边际递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网络韧性 技术集聚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扰动下原油海运供应链网络韧性提升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钟铭 郇蒙蒙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为提高原油海运供应链网络的抗扰动能力,考虑扰动事件及其影响的不确定性,以韧性水平为约束条件,建立一个以最小化网络总成本为目标的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为增强网络韧性,提出4种韧性策略,包括长期供应合同签订、接卸港设施加固、原油... 为提高原油海运供应链网络的抗扰动能力,考虑扰动事件及其影响的不确定性,以韧性水平为约束条件,建立一个以最小化网络总成本为目标的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为增强网络韧性,提出4种韧性策略,包括长期供应合同签订、接卸港设施加固、原油战略库存储备和原油供应比例优化。采用基于蒙特卡洛抽样理论的样本均值近似方法求解模型,并进行数值实验以验证模型和韧性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更高的韧性水平会增加网络成本,综合运用多种韧性策略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网络的抗扰动能力并降低网络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海运供应链 网络韧性 不确定扰动 随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长三角和粤港澳航运网络韧性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直欢 胡炜琴 王逸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4-193,共10页
新冠疫情等全球重大突发事件凸显了航运网络韧性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复杂网络和韧性三角理论构建一种定量评估港口群航运网络韧性的方法。该方法将航运网络韧性评估过程分为初始、破坏、恢复和稳定这4个阶段,采用节点度值、中间性、强度... 新冠疫情等全球重大突发事件凸显了航运网络韧性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复杂网络和韧性三角理论构建一种定量评估港口群航运网络韧性的方法。该方法将航运网络韧性评估过程分为初始、破坏、恢复和稳定这4个阶段,采用节点度值、中间性、强度和随机排序这4种不同的攻击和恢复模式,并以网络独立路径数、网络效率和网络连通度这3个特征作为衡量港口群航运网络韧性的关键指标。本文以长三角和粤港澳港口群为例,利用2023年上半年的船舶靠港数据构建两个港口群内部航运网络,并对比分析两个航运网络在4种不同攻击和恢复模式下韧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长三角航运网络规模远高于粤港澳航运网络但较均衡,而粤港澳航运网络枢纽作用更加明显。长三角航运网络的网络独立路径韧性和网络效率韧性优于粤港澳内部航运网络,前者为8.4和11.8,后者为7.9和10.2,而长三角航运网络的连通度韧性为8.3劣于粤港澳航运网络的9.5,并且两个网络在度攻击模式下韧性最差。长三角航运网络应重点加强港口之间的连通性,以及如皋港等中间性较高港口的中转能力,粤港澳港口群需强化维多利亚港等强度较大港口的枢纽能力和通道冗余性,以提升港口群航运网络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航运网络韧性 复杂网络 长三角航运网络 粤港澳航运网络 韧性三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网络中断下韧性评估及修复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玉萍 侯明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206,214,共10页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发展,地铁系统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扰动事件时所表现出的韧性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为评估和优化地铁网络韧性,首先,深入分析拓扑结构,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网络连通水平和冗余水平的网络性能函数,并构建网络韧性...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发展,地铁系统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扰动事件时所表现出的韧性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为评估和优化地铁网络韧性,首先,深入分析拓扑结构,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网络连通水平和冗余水平的网络性能函数,并构建网络韧性评价指标;然后,在中断场景下,研究以韧性最优为目标的车站修复调度问题,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明确各施工队的施工方案;最后,以台北捷运为例进行实例研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多车站失效后,网络连通水平和冗余水平均有所下降,网络性能随之降低;在工期等约束下,最佳修复策略模型能够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铁网络韧性;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延长工期有助于进一步地提升最佳网络韧性。案例研究为城市地铁线网规划及提高地铁网络韧性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韧性 连通水平 冗余水平 韧性评估 修复策略 韧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MOP模型构建韧性城市生态网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雨泽 袁静远 +1 位作者 吴冰 刘晓光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3期89-96,共8页
城市化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城市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加强生态网络的韧性有利于提高生态效益。为使生态网络更好地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以哈尔滨为例,基于PLUS-MOP模型,从土地利用演进的角度出发,构建2030年哈尔滨市生态网络的3种模... 城市化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城市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加强生态网络的韧性有利于提高生态效益。为使生态网络更好地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以哈尔滨为例,基于PLUS-MOP模型,从土地利用演进的角度出发,构建2030年哈尔滨市生态网络的3种模拟情景,并从结构韧性和功能韧性两个维度对其进行韧性评估。结果表明:1)生态网络结构韧性的提升与源地破碎程度、生态廊道长度及网络传递性有关;2)生态网络的功能韧性与重要节点数量和节点删除方式密切相关,比较去除重要节点前后生态网络韧性的变化,有助于精细化识别关键生态节点。最后,针对哈尔滨市生态空间开发和未来发展规划提出相关建议,即保护关键节点的完整性、提升关键节点间的连通性、加强对踏脚石的保护和规划,以期为探索适应长期外部变化的城市生态网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模拟 城市生态网络 网络韧性 PLUS-MO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演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关键站点识别
7
作者 赵千 陈湘生 +2 位作者 胡明伟 韩凯航 苏栋 《市政技术》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韧性,识别复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动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复杂网络模型,结合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和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从网络演化的角度识别不同发展阶段下的网络关键节点。通过对深圳市轨道交通... 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韧性,识别复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动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复杂网络模型,结合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和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从网络演化的角度识别不同发展阶段下的网络关键节点。通过对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网络的起步建设阶段(2004-2013年),中介中心性高的节点对网络连通性影响显著;而在快速发展阶段(2014-2022年)和网络成熟阶段(2023年以后),度中心性高的换乘节点则对网络韧性更为关键。该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提供了理论支持,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在实际客流加权和灾害扰动下的韧性评估与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演化 复杂网络 关键节点 网络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图驱动网络服务韧性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鹏程 宋延博 +1 位作者 杨春刚 李富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1,共12页
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和意图驱动网络等新技术的出现,促使网络朝着服务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快速发展。然而,规模巨大且复杂的网络形态导致网络管理存在失效,同时网络攻击事件频繁发生。因此,提高网络服务韧性,确保网络服... 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和意图驱动网络等新技术的出现,促使网络朝着服务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快速发展。然而,规模巨大且复杂的网络形态导致网络管理存在失效,同时网络攻击事件频繁发生。因此,提高网络服务韧性,确保网络服务能够持续保障,变得非常重要。意图驱动网络能实现从用户意图到网络韧性策略生成及其下发的全过程的自动部署,为网络有效应对各类挑战提供更加灵活的手段,极大地改善了网络管理效率,并提高了网络服务韧性。基于此,提出一种意图驱动网络服务韧性控制环路架构及其实现架构。首先,通过将信念-愿望-意图推理逻辑引入韧性推理机制,使网络具有预防功能、防御功能、恢复功能以及适应功能,能够在网络攻击发生前期及时地作出响应,并根据具体环境灵活调整韧性策略,以应对突发的网络攻击,持续保障网络服务。最后,以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作为用例,验证所述的意图驱动网络服务韧性机制在保障网络服务韧性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图驱动网络 网络服务韧性 信念-愿望-意图推理 服务持续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网络空间格局及其结构韧性评估
9
作者 高鑫 丁晨浩 +1 位作者 巫昊燕 余鑫鑫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4,共8页
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主体,其内部表现为各节点相互联系的复杂网络,分析其在急性冲击与慢性压力下的韧性表现对区域安全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20年成渝城市群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交通、经济、信息和综合联系网络,... 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主体,其内部表现为各节点相互联系的复杂网络,分析其在急性冲击与慢性压力下的韧性表现对区域安全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20年成渝城市群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交通、经济、信息和综合联系网络,从层级性、匹配性、传输性、集聚性四方面评估其网络结构韧性,模拟分析中断环境下网络结构的吸收能力和容错能力。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网络空间格局“双核”为引领,层级差异鲜明。拓扑结构绝对极化与相对均衡化并存。网络层级性非均质化与立体化特征显著;异配性强且同质抱团现象不显著;传输效率偏高,可达性与扩散性较强;头部城市强集聚与非核心城市单向联系。在中断环境下,吸收能力与容错能力表现为信息网络>经济网络>综合网络>交通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城市网络 网络结构韧性 韧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优化指标的韧性网络结构设计
10
作者 黄志威 栾天娇 +2 位作者 姚娜 踪华 朱先强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为提高网络的韧性,提出网格均匀度,并将其与自然连通度和最大连通子图联合进行网络优化设计。生成随机分布的节点,在路径总长约束下,以混合指标作为优化目标进行边连接,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网络结构优化。随机打击试验中,该算法的平均最大... 为提高网络的韧性,提出网格均匀度,并将其与自然连通度和最大连通子图联合进行网络优化设计。生成随机分布的节点,在路径总长约束下,以混合指标作为优化目标进行边连接,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网络结构优化。随机打击试验中,该算法的平均最大连通子图节点数为自然连通度算法和最大连通子图算法的2.06倍和1.34倍;蓄意打击试验中,该算法的最大连通子图节点数为自然连通度算法和最大连通子图算法的8倍和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网络 混合优化指标 网格均匀度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域扇区网络结构特性分析及韧性评估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兴隆 苗尚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4-911,共8页
为保障扇区内航空器运行安全,提高扇区网络在外界干扰下的韧性,从而有效减轻航班延误和空域拥堵。首先,依据中国空域扇区划分规则,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中国空域扇区网络模型;然后,定义网络基本特征参数,对中国空域扇区网络结构特性进... 为保障扇区内航空器运行安全,提高扇区网络在外界干扰下的韧性,从而有效减轻航班延误和空域拥堵。首先,依据中国空域扇区划分规则,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中国空域扇区网络模型;然后,定义网络基本特征参数,对中国空域扇区网络结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扇区网络韧性的概念,并采用一种定量评估方法对其进行度量;最后,对比分析不同恢复策略下的韧性指标,以此制定空域扇区网络在外界干扰下的最佳恢复策略,提高网络韧性。结果表明:中国空域扇区网络具有较大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和较小的聚类系数,度分布服从双段幂律分布,介数和强度服从指数分布。介数是影响空域扇区网络韧性最大的指标,采用介数恢复策略可显著提高外界干扰下空域扇区网络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域扇区 复杂网络 介数 网络效率 扇区网络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路段恢复差异的道路网络恢复决策优化
12
作者 路庆昌 刘鹏 +1 位作者 秦汉 徐鹏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8-1129,共12页
现有路网恢复决策研究忽略了不同路段恢复速度和恢复程度差异对于路网恢复效果的影响.针对该问题,首先构建基于路段阻抗容忍度的路网连通性指标,以开展路段通行能力部分恢复情况下的路网性能评价;然后,以加权路网性能韧性和恢复速度韧... 现有路网恢复决策研究忽略了不同路段恢复速度和恢复程度差异对于路网恢复效果的影响.针对该问题,首先构建基于路段阻抗容忍度的路网连通性指标,以开展路段通行能力部分恢复情况下的路网性能评价;然后,以加权路网性能韧性和恢复速度韧性为优化目标,构建应急恢复决策双层优化模型,在确定待恢复路段的最优集合及恢复时序的同时,通过路段层面的资源分配与预算分配获得待恢复路段的恢复程度和恢复速度;最后,基于传统并行机调度问题遗传算法,构建新型编译码方法求解上层模型,基于Frank-Wolfe算法求解下层模型.基于贵州省区域高速公路网数据,对上述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资源和预算约束下,考虑路段恢复程度差异可提高32.62%的路网性能韧性,考虑路段恢复速度差异可提高10.17%的路网性能韧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考虑路段恢复速度差异可以提高增加恢复资源数量对于路网性能韧性、恢复速度韧性和加权韧性提升的边际效益,分别为12.69%、5.47%和22.93%.考虑路段恢复程度差异有助于平衡恢复预算增加导致的路网性能韧性的提高和恢复速度韧性的降低,保障路网恢复效果.因此考虑不同路段恢复差异对于路网恢复决策制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网络 恢复决策优化 双层规划模型 网络韧性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轨道交通网络演化及对综合交通复杂网络特性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丁锐 彭丽娜 +3 位作者 杜琳钰 朱宇琦 傅俊 邹建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53,共10页
为探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轨道交通的作用,构建成渝地区道路与轨道双层交通网络模型,分析轨道交通网络演化及对综合交通复杂网络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1年,综合交通网络节点与连边不断增加,节点平均... 为探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轨道交通的作用,构建成渝地区道路与轨道双层交通网络模型,分析轨道交通网络演化及对综合交通复杂网络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1年,综合交通网络节点与连边不断增加,节点平均度逐年提升,孤立节点逐渐减少,网络复杂度逐步提升并向均衡化发展;轨道交通网络的加入增强了原有道路关联,并使得站点重要性顺序发生变化,轨道交通站点在网络中重要性显著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和线路的增加引发社区数产生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简化网络显示社区数由5降为4,局部地区社区归属发生变化;不同承载能力下,网络性能受动态的网络介数中心性破坏策略损害较大,基于节点度值的破坏策略在干扰前期破坏性更为明显且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轨道交通 复杂网络 社区划分 网络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突发灾害应急响应合作者关系网络分析——以“6·24”叠溪滑坡灾害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汤敏 刘斌 +1 位作者 李仕明 李璞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08,共6页
突发灾害应急管理实践表明,响应主体间的合作关系网络可靠性将影响应急响应的效率。本文以“6.24”新磨滑坡作为研究案例,采用文献分析、访谈、关系挖掘等研究方法构建灾害响应过程中主体间的合作者关系网络,重点从社会网络视角对该合... 突发灾害应急管理实践表明,响应主体间的合作关系网络可靠性将影响应急响应的效率。本文以“6.24”新磨滑坡作为研究案例,采用文献分析、访谈、关系挖掘等研究方法构建灾害响应过程中主体间的合作者关系网络,重点从社会网络视角对该合作者关系的网络韧性进行量化分析,并对比随机生成的合作网络以及国外类似案例。研究发现,应急响应网络中的关键行动主体履行了救灾响应所要求的责任角色;在应急救援的效率方面,我国的应急救援体制具有制度优越性;指挥部等关键行动者会影响整个合作网络的效率和韧性。因此,在灾后应急救援时需进一步提升整体网络成员中协同救灾的水平,以在救援效率和效果上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灾害 应急响应 社会网络 合作者关系 网络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加权中心特征的高速公路网韧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培群 刘子豪 闫明月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131,共10页
为量化交通封闭对高速公路网连通性的影响,充分评估网络韧性,基于P空间映射方法,融入客货车流量建立高速公路加权网络,结合多元特征引力模型设计了加权网络的中心性指标。考虑车辆通行流量,进而构建适用于加权网络的韧性评估指标。以广... 为量化交通封闭对高速公路网连通性的影响,充分评估网络韧性,基于P空间映射方法,融入客货车流量建立高速公路加权网络,结合多元特征引力模型设计了加权网络的中心性指标。考虑车辆通行流量,进而构建适用于加权网络的韧性评估指标。以广东省高速公路网为例,分析了不同封闭管控情景下高速公路网络韧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无权中心指标,基于多元特征引力模型的多元加权中心指标能更有效识别高速路网中核心节点,不同领域半径对识别效果有一定影响;融合区域间车流量的韧性评估指标能有效量化核心运输网络对高速路网的重要性;广东省高速公路网以大湾区为核心,广、深、莞、佛4个城市高速公路流量聚集效应显著;东莞市、宝安区、白云区封闭后对高速公路网的连通性影响最大,以这3个区域为代表的前20%核心区域进行交通封闭管控后,高速公路网络最大连通子图比例与全局效率累积损失分别达93.31%和91.74%。因此,保证核心区域节点顺畅通行至关重要,也需进一步完善非发达及边缘地区的高速公路网规划,提升高速公路网整体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公路运输 网络韧性 加权网络中心性 多元特征引力模型 复杂网络 交通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城市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6
作者 陈宣先 王培茗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84,共7页
研究从韧性城市的概念和其主要研究领域两个方面来梳理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发现国外已形成社区韧性、城市网络韧性、城市灾害恢复力和城市灾害风险评估四个研究方面.而国内研究因起步晚,其研究深度和国外相比差距显著,基本处于概念及综述... 研究从韧性城市的概念和其主要研究领域两个方面来梳理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发现国外已形成社区韧性、城市网络韧性、城市灾害恢复力和城市灾害风险评估四个研究方面.而国内研究因起步晚,其研究深度和国外相比差距显著,基本处于概念及综述研究阶段。整体来看,韧性城市研究在区域宏观层面已初见成效,在城市中观和微观层面略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社区韧性 城市网络韧性 灾害恢复力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与公平双视角下公路网灾后修复决策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雪婷 贾鹏 +1 位作者 杨彦博 匡海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74,共13页
针对灾后公路网络修复决策问题,考虑大型自然灾害波及范围广泛的特点,将大型受灾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从局部视角优化受损路网的修复时序,从全局视角对多区域间紧急救助资源进行统筹分配。为此,基于交通运输网络拓扑结构及路段可靠度建... 针对灾后公路网络修复决策问题,考虑大型自然灾害波及范围广泛的特点,将大型受灾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从局部视角优化受损路网的修复时序,从全局视角对多区域间紧急救助资源进行统筹分配。为此,基于交通运输网络拓扑结构及路段可靠度建立韧性值指标测度网络整体性能,考虑子区内部路网的韧性和救助过程中子区间的公平性,提出韧性与公平双视角下的灾后公路网修复优化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研究发现:通过8种救援场景对比,相比于仅考虑交通网总韧性值的情况,韧性与公平双视角下的分配方案可保证韧性值偏小子区的救援公平性;相较于随机修复方案,优化后的修复方案对网络整体性能的恢复效果可提升57.92%;快速恢复网络整体性能需优先修复网络密度较大,且位于网络中央的受损路段,提升维修速度比增加救助资源更有利。结果表明,“划区而治”的路网修复方案更能兼顾受灾地区所有子区的救援公平性,提升其内部网络性能的恢复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网络韧性 启发式算法 公路网 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陆军面向战场物联网的边缘智能发展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琨 姜典辰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0-306,共7页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军事态势感知能力极大增强,日趋成为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的关键使能因素。然而,由于战场边缘环境的受限特性,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战场物联网应用中面临新的挑战。针对战场边缘特性及其智能化应用需求,总结了美陆军面...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军事态势感知能力极大增强,日趋成为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的关键使能因素。然而,由于战场边缘环境的受限特性,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战场物联网应用中面临新的挑战。针对战场边缘特性及其智能化应用需求,总结了美陆军面向战场物联网的边缘智能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在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其在加速边缘智能处理异构智能资源融合方面的典型解决方案,最后得出提升分布式智能处理效率、增强网络韧性、优化异构资源融合是增强战场边缘智能的发展思路的结论,以期为战场边缘智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场物联网 边缘智能 联合全域指挥控制 韧性网络 分布式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