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讽”的狂欢──中国青年网民“网络造句”现象的文化心理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季欣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3,共5页
"网络造句"是近年来在我国青年网民中出现的特有的、空前的、最热烈的文化现象。本文撷取网络造句的大量语料做微观考察,同时将它们纳入后现代社会、泛娱乐化的宏观视野,以及草根文化狂欢现象的宏大叙事中,运用大众文化理论... "网络造句"是近年来在我国青年网民中出现的特有的、空前的、最热烈的文化现象。本文撷取网络造句的大量语料做微观考察,同时将它们纳入后现代社会、泛娱乐化的宏观视野,以及草根文化狂欢现象的宏大叙事中,运用大众文化理论、特别是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系统地分析当前网络传播中草根狂欢现象背后的各种建构性力量,从而揭示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一个时代的深层图景,并希望对未来文艺走向和文本模式的嬗变具有前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造句 巴赫金 狂欢 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造句:公共议题构造的社会动员与公共修辞艺术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涛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1期186-189,153,共5页
网络造句行为的蔓延见证的是草根阶层构造并设置公共议题的能力和智慧,本质上体现了一种指向公共修辞的草根叙事艺术。公共修辞是一个与个体修辞相对应的概念,核心强调以公共利益为根本诉求的议题构造与话语生产理念。作为一种公共参与... 网络造句行为的蔓延见证的是草根阶层构造并设置公共议题的能力和智慧,本质上体现了一种指向公共修辞的草根叙事艺术。公共修辞是一个与个体修辞相对应的概念,核心强调以公共利益为根本诉求的议题构造与话语生产理念。作为一种公共参与途径,网络造句往往借助"语境再造"、"借巢孵卵"等公共修辞策略达到公共议题构造的政治目的,所体现的是一种间接的、迂回的、赌博式的、偷袭式的政治抵抗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造句 公共议题 社会动员 公共修辞 语境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造句”与狂欢的中国──对当前文化心理、文艺走向和深层社会图景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季欣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9,共6页
"网络造句"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特有的、空前的、最热烈的文化现象。本文撷取网络造句的大量语料做微观考察,同时将它们纳入后现代社会、泛娱乐化的宏观视野,以及草根文化狂欢现象的宏大叙事中,运用大众文化理论、特别是巴赫... "网络造句"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特有的、空前的、最热烈的文化现象。本文撷取网络造句的大量语料做微观考察,同时将它们纳入后现代社会、泛娱乐化的宏观视野,以及草根文化狂欢现象的宏大叙事中,运用大众文化理论、特别是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系统地分析当前网络传播中草根狂欢现象背后的各种建构性力量,以揭示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一个时代的深层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造句 巴赫金 狂欢 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造句:大众文化的狂欢盛宴 被引量:7
4
作者 汪振 军常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6,共4页
网络造句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如今已经从个体走向群体、从单一走向多样、从网络走向现实,形成各种流行语,甚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网络造句的大量出现不仅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对公权... 网络造句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如今已经从个体走向群体、从单一走向多样、从网络走向现实,形成各种流行语,甚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网络造句的大量出现不仅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对公权滥用的质疑讽刺以及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真相的渴求。网络造句是社会文化的"晴雨表",既体现了对权力化社会的颠覆与反抗,又体现出在复杂的社会转型中个人的无力与无奈。它无意间契合了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狂欢因素,上演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颠覆传统的盛大全民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造句 狂欢理论 大众文化 社会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