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模型的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高卫国 蔡永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针对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将高校人群分为无知者、传谣者和管理者(高校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宣传员)3类,建立了具有饱和接触率的谣言传播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并运用分支理论给出了Hopf... 针对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将高校人群分为无知者、传谣者和管理者(高校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宣传员)3类,建立了具有饱和接触率的谣言传播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并运用分支理论给出了Hopf分支存在的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值模拟进一步讨论了谣言传播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只有当管理强度足够大使得阈值条件满足时,谣言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且管理强度越大,谣言控制时间越短.这为人们制定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传播 稳定性 HOPF分支 管理强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支持性评论的网络谣言传播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燕 陈巧萍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8-1135,共8页
针对现有谣言传播模型尚未分析非支持性评论对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提出一个引入带有非支持性评论的谣言传播者的SIICR1R2(Susceptible-Infected-Infected with non-supportive comment-Removed1-Removed2)网络谣言传播模型。首先,对模... 针对现有谣言传播模型尚未分析非支持性评论对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提出一个引入带有非支持性评论的谣言传播者的SIICR1R2(Susceptible-Infected-Infected with non-supportive comment-Removed1-Removed2)网络谣言传播模型。首先,对模型进行稳态分析,以证明无谣言平衡点和谣言传播平衡点的稳定性;其次,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理论成果,并分析非支持性评论率、恢复率、传播率和非支持性评论的说服力对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提高非支持性评论率对网络谣言传播具有抑制效果,但是该效果受到恢复率的影响,而增强非支持性评论的说服力和降低传播率均能有效降低网络谣言的影响范围。基于WS(Watts-Strogatz)小世界网络和BA(Barabási-Albert)无标度网络进行模型仿真,仿真结果证实了非支持性评论能够抑制网络谣言传播;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谣言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传播 非支持性评论 稳态分析 数值仿真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引导大学生涉“疫”网络谣言传播行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国权 任佳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72,共5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涉“疫”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多种多样。加大大学生网络谣言传播行为研究,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规范引导大学生网络谣言传播行为研究,既事关大学生个体的不信谣、不传谣,更事关青年群体的举旗帜、展形象和广大人民群...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涉“疫”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多种多样。加大大学生网络谣言传播行为研究,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规范引导大学生网络谣言传播行为研究,既事关大学生个体的不信谣、不传谣,更事关青年群体的举旗帜、展形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信心、聚民心。立足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规范引导大学生涉“疫”网络谣言传播行为之间存在的目标耦合、对象耦合和方式耦合,在核心价值观“践行”层面提升信息公开力度和时效,“培育”层面提升网络引导水平和效果,“融入”层面提升学生防谣定力和能力,是有效阻止涉“疫”网络谣言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与传播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疫”网络谣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网络谣言传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