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NPR模型的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治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多 刘岩芳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研究目的]网络时代不仅便利了信息交互,也为谣言肆虐创造了条件,探索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对政府相关部门有效治理谣言传播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和经典传染病模型,考虑多主体间的交叉影响,构建了政府部门、主... [研究目的]网络时代不仅便利了信息交互,也为谣言肆虐创造了条件,探索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对政府相关部门有效治理谣言传播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和经典传染病模型,考虑多主体间的交叉影响,构建了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和网民三方主体参与的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模型。该模型包括易感者(S)、消极信息传播者(N)、积极信息传播者(P)以及免疫者(R)。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并应用MATLAB仿真模拟不同条件下的谣言传播演化趋势。[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初始阶段增加积极信息传播者的数量有助于引导和控制后续谣言的传播。政府干预和媒体引导在将消极信息传播者转变为积极信息传播者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影响了网络谣言的传播动态。此外,网民的自身素质,尤其是其科学文化素养和理性判断力,也会对网络谣言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事件 网络谣言 谣言传播治理 传染病模型 SNP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时代网络谣言的治理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精武 陈翊瑄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52,共15页
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创新,网络谣言治理这类老问题开始出现“新情况”:算法推荐促使网络谣言信息的误导性加强;深度合成技术提升了网络谣言“无中生有”的能力;网络黑灰产的链条化加剧了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这些“新情况”使... 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创新,网络谣言治理这类老问题开始出现“新情况”:算法推荐促使网络谣言信息的误导性加强;深度合成技术提升了网络谣言“无中生有”的能力;网络黑灰产的链条化加剧了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这些“新情况”使得传统的网络谣言治理机制开始失效,故而需要动态调整网络谣言治理逻辑和治理框架。在治理逻辑层面,网络谣言的治理并非意在彻底根除网络谣言,而是最大化地削弱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故而相应的治理机制应当围绕限制网络谣言的传播能力予以展开,亦即“以真相倾轧假象”。这种基于信息传播规律的治理逻辑也延伸出三种分别面向“信息传播节点”“信息受众”和“信息传播全过程”的治理方向,分别对应刑事责任追究、平台算法推荐优化、网络软法动态调整等具体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网络谣言 信息受众 传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模型的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高卫国 蔡永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针对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将高校人群分为无知者、传谣者和管理者(高校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宣传员)3类,建立了具有饱和接触率的谣言传播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并运用分支理论给出了Hopf... 针对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将高校人群分为无知者、传谣者和管理者(高校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宣传员)3类,建立了具有饱和接触率的谣言传播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并运用分支理论给出了Hopf分支存在的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值模拟进一步讨论了谣言传播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只有当管理强度足够大使得阈值条件满足时,谣言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且管理强度越大,谣言控制时间越短.这为人们制定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传播 稳定性 HOPF分支 管理强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境感知的网络谣言早期检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杨玉珍 王坤 +1 位作者 王晓阳 刘文锋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0,50,共10页
[研究目的]现有网络谣言检测方法多依靠情感特征、语法特征、外部知识等信号来验证信息的真伪,具有滞后性,提出一种基于情境感知的网络谣言检测方法,以应对网络谣言早期检测的需要。[研究方法]该方法利用拉谱拉斯谱聚类完成领域内和领... [研究目的]现有网络谣言检测方法多依靠情感特征、语法特征、外部知识等信号来验证信息的真伪,具有滞后性,提出一种基于情境感知的网络谣言检测方法,以应对网络谣言早期检测的需要。[研究方法]该方法利用拉谱拉斯谱聚类完成领域内和领域间的话题情境聚类,依据领域内和领域间的话题分布,构建四个话题情境,用于捕捉话题的热度和新颖度;并融合新闻文本、风格特征、情感等特征设计一个谣言情境感知模型。[研究结果/结论]通过在中文数据集Ch-9和英文数据集En-3的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均高于基础模型,验证了话题情境可以增强证据,有利于谣言的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谣言检测 情境感知 谱聚类 领域内 领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推文传播模式与跨模态特征的网络谣言检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竞杰 顾益军 张岚泽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4,58,共12页
[研究目的]为了有效治理网络谣言,减少网络谣言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威胁,提出充分整合帖子的多模态信息和传播模式信息对谣言进行精准识别。[研究方法]提出融合推文传播模式信息与跨模态特征的网络谣言检测模型(PPCMRD)。在推文传播特征挖... [研究目的]为了有效治理网络谣言,减少网络谣言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威胁,提出充分整合帖子的多模态信息和传播模式信息对谣言进行精准识别。[研究方法]提出融合推文传播模式信息与跨模态特征的网络谣言检测模型(PPCMRD)。在推文传播特征挖掘方面,首先通过推断潜在连接补全推文传播图,接着采用双向标签图注意力模块编码推文的多个传播模式,然后通过传播模式信息融合模块捕获模式特征间的互补信息,得到帖子的传播特征;在整合多模态特征方面,该模型将帖子的文本、图像和推文传播特征集成在一起,采用跨模态共同注意力机制捕捉不同模态信息间的互补关系,得到帖子的最终嵌入表示,判断是否是谣言。[研究结论]在两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PPCMRD模型能够有效地检测谣言,并优于当前的基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谣言检测 网络谣言检测模型 推文传播模式信息 跨模态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领域信息和自定义门控网络的网络谣言实时检测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安全 徐国天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3,175,共8页
[研究目的]近年来网络谣言乱象频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提高网络谣言实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可以帮助公安机关有效治理网络谣言,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领域信息和自定义门控网络的网络谣言实时检... [研究目的]近年来网络谣言乱象频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提高网络谣言实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可以帮助公安机关有效治理网络谣言,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领域信息和自定义门控网络的网络谣言实时检测模型CGCRD。模型将多个领域谣言的检测工作视为不同任务,以谣言的内容特征作为主要输入,并补充其领域信息;使用共享专家和独有专家集中学习个性化信息,同时利用多个领域的泛化信息获得更多的信息增益,最终将网络谣言的领域、共有和独有特征加权融合得到嵌入表示,判断是否为谣言。[研究结论]该研究构建了适用于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中文多领域谣言数据集RUM-PC23,在该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CGCRD模型能够满足公安机关对网络谣言检测工作实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且优于当前的基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谣言检测 领域信息 多任务学习 自定义门控网络 CGCRD RUM-PC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分析的网络谣言辟谣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于煊荷 李宗敏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网络谣言辟谣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整合国内外独立研究样本,挖掘对辟谣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能够为网络平台开展有效辟谣行动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基于传播说服理论建立理论框架,通过系...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网络谣言辟谣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整合国内外独立研究样本,挖掘对辟谣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能够为网络平台开展有效辟谣行动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基于传播说服理论建立理论框架,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筛选获得38篇标靶文献,获取90个效应量29718个样本量和16个变量,进行元分析。[研究结论]结果表明,12个变量对网络谣言辟谣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辟谣信息发布者身份的影响强度最高,是否原创的影响强度最低;研究时间、谣言类型、受访者类型具有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异质性;国内外样本对比研究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网络谣言辟谣效果的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谣言治理 辟谣效果 元分析 传播说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信息对抗及混合特征表示的社交网络谣言检测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贺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研究目的]针对现实社交网络中广泛存在的不实评论对谣言检测的负面影响问题,提出对抗学习框架下的谣言检测方法,从而在提升谣言检测准确率的同时,增强模型对噪声信息的容抗性。[研究方法]以信息对抗机制为基础,搭建具有融合结构及时序... [研究目的]针对现实社交网络中广泛存在的不实评论对谣言检测的负面影响问题,提出对抗学习框架下的谣言检测方法,从而在提升谣言检测准确率的同时,增强模型对噪声信息的容抗性。[研究方法]以信息对抗机制为基础,搭建具有融合结构及时序特征表示的生成网络,利用部分网络结构的共享及加强具有自注意力机制的二次鉴别网络,实现将非监督的对抗生成网络向有监督学习任务上的成功拓展。[研究结论]在PHEMEv5和新浪微博两个数据集上,该研究提出的模型在谣言检测的准确率上,相较于9种较为先进的基准模型至少提升了3.1%和4.1%;同时,实验显示,该研究提出的模型对于噪声信息并不敏感。充分证明了该模型在跨平台不同语言环境数据集上较高的谣言检测效果及较强的噪声容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谣言检测 信息对抗 对抗生成网络 特征融合 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中关系圈层与主流模糊对网络谣言的偏差认知驯化影响研究
9
作者 阳长征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研究目的]探索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偏差认知驯化影响机理,以便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谣言进行监控及治理。[研究方法]以关系圈层化与主流模糊化为自变量,偏差认知驯化为因变量,投射性认同与选择性共鸣为中介变量,场依存性为调节变量构建理论... [研究目的]探索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偏差认知驯化影响机理,以便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谣言进行监控及治理。[研究方法]以关系圈层化与主流模糊化为自变量,偏差认知驯化为因变量,投射性认同与选择性共鸣为中介变量,场依存性为调节变量构建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结论]研究发现:①关系圈层化与主流模糊化,通过投射性认同与选择性共鸣对偏差认知驯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关系圈层化的影响效应大于主流模糊化的影响效应。②关系圈层化对投射性认同与选择性共鸣的影响效应均大于主流模糊化的影响效应,投射性认同对偏差认知驯化的影响效应大于选择性共鸣对其产生的影响效应。③关系圈层化与主流模糊化通过投射性认同对偏差认知驯化产生的影响效应,大于通过选择性共鸣产生的影响效应。④场依存性在关系圈层化与主流模糊化对投射性认同与选择性共鸣的影响路径中,存在显著正向调节效应。最后,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指出了该研究价值及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谣言 偏差认知驯化 关系圈层化 主流模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谣言法治化治理的法理诠释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振超 张梁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机制具有特殊性、复杂性,网络谣言具有的显著社会危害使其治理成为网络社会的必然选择。网络谣言法治化治理是网络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法治命题。网络谣言法治化治理不仅蕴含着人民监督与国家监督有机协同、相...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机制具有特殊性、复杂性,网络谣言具有的显著社会危害使其治理成为网络社会的必然选择。网络谣言法治化治理是网络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法治命题。网络谣言法治化治理不仅蕴含着人民监督与国家监督有机协同、相互协调的法理逻辑,也因内含多层次法理原则而具有丰富的法治精神内涵。网络谣言法治化治理需秉持法理型治理思维,在尊重法律规范、法治秩序的基础上围绕基本法理实行综合治理。网络谣言法治化治理坚持以法治思维方式统筹、融贯整个治理体系,确保由治理体系到治理能力全面、系统的法治化。当前,网络谣言法治化治理可围绕信息公开、网络监管、行政执法、民事措施、刑事司法等领域的法治化拓展治理路径,并通过激励型机制、专业型机制、重点人机制及新技术运用促进实践中的治理效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治理 网络谣言法治化治理 法理型治理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及其应对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立荣 芦苇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94,共5页
环境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特征表现为: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网络造势赢取声援,其内容主要是对政府、警察、解放军、官员的妖魔化,其后果多表现为加剧社会对抗。谣言产生的心理动机是争取舆论支持,其发酵与传播基于刻板印象的"强弱"情... 环境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特征表现为: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网络造势赢取声援,其内容主要是对政府、警察、解放军、官员的妖魔化,其后果多表现为加剧社会对抗。谣言产生的心理动机是争取舆论支持,其发酵与传播基于刻板印象的"强弱"情景构建,其扩散基于从众心理下的集体行动。着眼于谣言的发生机制对其进行治理,要从源头上预防网络谣言,为公众提供可供查询的环境信息,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长效机制和环境补偿机制;在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及时进行阻截,要建立官方"第一发声"反应机制,依靠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净化网络谣言;还需提升公共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事件 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发生机制 情景构建 从众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网络谣言与焦点网络谣言的传播逻辑异同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华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6-120,共5页
[目的/意义]当前学界对网络谣言传播多采取一元化的研究路径,忽视了网络谣言的类型化区分,因此需要基于不同的网络谣言类型去揭示不同的传播逻辑,并采取差异化的治理策略。[方法/过程]文章结合网络谣言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以类型化为视角... [目的/意义]当前学界对网络谣言传播多采取一元化的研究路径,忽视了网络谣言的类型化区分,因此需要基于不同的网络谣言类型去揭示不同的传播逻辑,并采取差异化的治理策略。[方法/过程]文章结合网络谣言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以类型化为视角分析不同网络谣言传播的逻辑异同,包括普通网络谣言的传播逻辑和焦点网络谣言的传播逻辑。[结果/结论]并非所有的网络谣言都需要政府的直接规制,普通网络谣言宜由言论市场自我调节,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虚假的焦点网络谣言宜由政府直接规制,政府应建立涵盖针对传播信息、传播载体和传播者的由弱到强的规制措施梯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普通网络谣言 焦点网络谣言 政府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谣言传导:过程、动因与根源——以地震谣言为例 被引量:90
13
作者 王国华 方付建 陈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12-116,共5页
从谣言传导路径、主体和载体角度阐释了网络谣言传导过程;以谣言传导中发布者、传播者、行动者和模仿者等为视角分析了谣言传导的动因;并认为信息不对称、安全感缺乏、从众心理、公信力危机、社会记忆等是网络谣言传导的内在根源。
关键词 网络谣言 传导机制 地震谣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谣言传播模式与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兰月新 何永红 +1 位作者 王慧 郑楠 《现代情报》 CSSCI 2014年第10期15-19,共5页
网络谣言的传播,严重损害公民权益,影响社会秩序,破坏政府公信力,治理网络谣言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事件衍生"型和"无中生有"型两种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研究制定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防谣策略和辟谣策略,为... 网络谣言的传播,严重损害公民权益,影响社会秩序,破坏政府公信力,治理网络谣言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事件衍生"型和"无中生有"型两种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研究制定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防谣策略和辟谣策略,为政府应对网络谣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网络舆情 传播模式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谣言的认知与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呼雨 苏国强 +1 位作者 兰月新 陈新杰 《现代情报》 CSSCI 2012年第11期23-27,33,共6页
政府在网络谣言的防范与治理中,肩负着网络谣言监测、预警、疏导和管理的职能。当网络谣言产生时,政府能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利用自身权威的优势,多渠道、迅速高效的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符合逻辑的,态度诚恳的辟谣,直接决定着网... 政府在网络谣言的防范与治理中,肩负着网络谣言监测、预警、疏导和管理的职能。当网络谣言产生时,政府能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利用自身权威的优势,多渠道、迅速高效的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符合逻辑的,态度诚恳的辟谣,直接决定着网络谣言的影响广度和深度。本文结合不同阶段网络谣言的传播规律,从政府行动、网络谣言受众和传播媒介3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的辟谣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政府辟谣 谣言受众 阻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谣言传播效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靖元 张鹏 +1 位作者 刘立文 兰月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09,195,共6页
[目的/意义]在对网络谣言传播效能内涵和传播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以谣言传播过程为主线,构建了基于谣言自身特征的网络谣言传播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计算出各层次相对于上一层的单排序结果以及目标总排序权... [目的/意义]在对网络谣言传播效能内涵和传播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以谣言传播过程为主线,构建了基于谣言自身特征的网络谣言传播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计算出各层次相对于上一层的单排序结果以及目标总排序权重值。[结果/结论]通过分析研究建立起来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网络谣言传播效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为政府网络信息管理部门根据网络谣言传播效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传播过程 传播效能 指标体系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过程的网络谣言综合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鹏 兰月新 +1 位作者 李昊青 瞿志凯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5,共8页
对网络谣言进行合理综合分类是科学管理网络谣言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从人们对网络谣言认知过程出发,采用Hayashi数量化理论III,对49种网络谣言的7种属性给以评分,通过对得到的属性矩阵进行计算,最终得到不同网络谣言的相对位置图,通过... 对网络谣言进行合理综合分类是科学管理网络谣言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从人们对网络谣言认知过程出发,采用Hayashi数量化理论III,对49种网络谣言的7种属性给以评分,通过对得到的属性矩阵进行计算,最终得到不同网络谣言的相对位置图,通过聚类发现49种网络谣言可根据阈值的调节,调整网络谣言的类型数量,从认知的角度可分为简单谣言、复杂谣言、不明确谣言(模糊谣言)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谣言认知 舆情管理 Hayashi数量化理论I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谣言的信息接收反应机制及其风险治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桂华 王亚男 朱一凡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2,共8页
网络谣言是当今社会重要风险源,围绕这一特殊信息的风险治理有必要在洞悉网民的网络谣言接收过程基础上展开。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对各类网络谣言传播期间的网民回应性文本展开内容分析,通过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过程形成网... 网络谣言是当今社会重要风险源,围绕这一特殊信息的风险治理有必要在洞悉网民的网络谣言接收过程基础上展开。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对各类网络谣言传播期间的网民回应性文本展开内容分析,通过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过程形成网络谣言信息接收和反应机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饱和度检验。基于该反应机制模型,研究提出由谣言发现系统、谣言风险评估系统、谣言风险控制系统三部分构成的基于信息管理的风险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信息接收 社会风险 反应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谣言治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10
19
作者 薛恒 管莹 许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1-176,共6页
治理网络谣言是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安全、彰显正义和谐的社会管理新课题,也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欧美等国尽管奉保护言论和信息传播自由为圭臬,但对网络谣言也进行整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 治理网络谣言是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安全、彰显正义和谐的社会管理新课题,也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欧美等国尽管奉保护言论和信息传播自由为圭臬,但对网络谣言也进行整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在治理网络谣言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特别在依法进行治理、推行行业自律、大道消息透明、倡导网络伦理和利用科技管理等方面见长。考察和梳理这些国家在保证言论自由的同时管理和净化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经验,将为我国治理网络谣言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网络谣言 国际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情绪性对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1
20
作者 赖胜强 唐雪梅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意义]信息内容本身是影响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因素,过去研究忽视信息的情绪表达对谣言传播的影响,以情绪感染理论为基础,对网络谣言情绪化内容对受众的传谣行为展开研究。[方法/过程]研究通过2(网络谣言的态度:正向网络谣言、负向... [目的/意义]信息内容本身是影响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因素,过去研究忽视信息的情绪表达对谣言传播的影响,以情绪感染理论为基础,对网络谣言情绪化内容对受众的传谣行为展开研究。[方法/过程]研究通过2(网络谣言的态度:正向网络谣言、负向网络谣言)×2(网络谣言情绪:有情绪、无情绪)双因子实验,以方差分析法比较各受测组对网络谣言的传播意愿差异。[结果/结论]发现情绪化谣言是能通过情绪感染使谣言受众产生相类似的正负情绪,在情绪的影响下受众缺乏对信息的理性分析,从而加大了对谣言的转发,谣言受众的情绪在谣言转发中起着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信息情绪性 网络信息 谣言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