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时代的统计观念重构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明忠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网络时代 统计观念 网络系统观念 随机观念 国民财富观念 时空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的网络德育 被引量:2
2
作者 沈爱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2-123,共2页
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许许多多的网络犯罪行为频频将矛头指向当代的大学生,使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网络德育”走进了大学校园,它将指引着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观念,充分认识网络的利弊,... 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许许多多的网络犯罪行为频频将矛头指向当代的大学生,使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网络德育”走进了大学校园,它将指引着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观念,充分认识网络的利弊,以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网络犯罪 冲击挑战 网络德育 网络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2015传播学研究:网络社会的建构及其可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杜骏飞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2,共4页
文章聚焦网络社会的建构逻辑,与三位学者展开思想对话。作者认为,网络社会正在从"空间的生产"转向"时间的生产",以时间-交往逻辑取代空间实践逻辑;网络社会共同体比专业知识共同体有更大的知识价值,而文明共同体的... 文章聚焦网络社会的建构逻辑,与三位学者展开思想对话。作者认为,网络社会正在从"空间的生产"转向"时间的生产",以时间-交往逻辑取代空间实践逻辑;网络社会共同体比专业知识共同体有更大的知识价值,而文明共同体的普世知识启蒙,则比一切知识议题都更具反思性;"宏观理性的人"可超越个体化的理性,但面对观念市场的理论可能,仍应保持审慎和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交往逻辑 文明共同体 网络观念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文化”现象调查报告 被引量:26
4
作者 曾坚朋 杨长征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3年第2期44-55,共12页
●问题的提出:“网络文化”与青少年●调查与发现:青少年“上网”的基本状况●对“网吧热”及其有关问题的分析●对“网络聊天”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对“网恋”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对“网络游戏”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关于“网络色情文化”... ●问题的提出:“网络文化”与青少年●调查与发现:青少年“上网”的基本状况●对“网吧热”及其有关问题的分析●对“网络聊天”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对“网恋”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对“网络游戏”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关于“网络色情文化”问题的探讨●结语与反思:建构“网络文明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文化 网络观念 创新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校生网络心理现状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沙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14期112-114,共3页
调查显示,上网对职校生的情绪、交际和心理的影响不明显;由于上网时问过长,学生的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一部分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不全面,自我约束力弱化,道德意识淡薄。职业学校必须理性、客观地对待学生上网,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 调查显示,上网对职校生的情绪、交际和心理的影响不明显;由于上网时问过长,学生的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一部分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不全面,自我约束力弱化,道德意识淡薄。职业学校必须理性、客观地对待学生上网,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以及情感需要;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上网,并通过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减少学生上网频率,同时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心理 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观念 职校生 信息需求 自我约束力 道德意识 道德教育 课余文化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的观念结构:一个数字人文的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钮亮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6,共10页
为了测度《论语》中的核心观念结构,文章以结构主义和关键词方法为理论依托构建观念网络,通过自然语言分词技术对《论语》进行分词处理并构建观念词典,依照正向最大匹配法筛选出《论语》语句中与词典匹配的词项,并进行两两相连构建加权... 为了测度《论语》中的核心观念结构,文章以结构主义和关键词方法为理论依托构建观念网络,通过自然语言分词技术对《论语》进行分词处理并构建观念词典,依照正向最大匹配法筛选出《论语》语句中与词典匹配的词项,并进行两两相连构建加权无向网络,以边权重的离群点为过滤门槛,筛选《论语》中的核心观念结构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论语》首先出现的是"人-君子"二元结构,接着逐渐出现"知-仁"二元结构,进而出现"人-知-仁""人-道-邦"的三角形强闭合结构。这说明孔子倡导"仁"为德性科目,"邦"为事功科目的内圣外王之学,其中"人""知"在《论语》观念结构中起着枢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观念网络 结构主义 人-知-仁 人-道-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