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方案在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伟丽 仇丽霞 +2 位作者 孟效红 赵媛 李育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6-991,共6页
目的:构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7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 目的:构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7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病人知识讲解、基础护理、居家康复指导、微信群咨询和电话随访,给予试验组病人ICBT干预方案。比较两组病人抑郁、焦虑、生活质量。结果: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的焦虑得分、抑郁得分均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且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2个月试验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生活质量中的生理机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均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且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2个月试验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病人ICBT干预方案有利于改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 脑卒中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认同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共情和网络社会责任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赛琦 况志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19,共7页
探讨道德认同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以及共情和网络社会责任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道德认同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大学生网络社会责任感量表对80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评价。结果表明:一是道德认同分... 探讨道德认同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以及共情和网络社会责任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道德认同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大学生网络社会责任感量表对80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评价。结果表明:一是道德认同分别通过共情和网络社会责任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二是道德认同依次通过共情和网络社会责任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网络社会责任 道德认同 网络利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抑郁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实施中护士的角色与功能:一项质性研究
3
作者 潘靖宇 张海娟 +3 位作者 王涌 林嫦梅 肖桂华 陆虹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实施中护士的角色与功能。方法2024年9-10月,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妇产科、心理科以及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开展半结构式访谈...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实施中护士的角色与功能。方法2024年9-10月,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妇产科、心理科以及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开展半结构式访谈,使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和主题提炼。结果产后抑郁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实施中护士的角色与功能共提炼出5个主题:网络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云端心理支持者与赋能者,在线社区心理护理提供者,人智协同心理健康管理者以及护士角色发展的实现条件。结论护士以多维角色参与产后抑郁网络认知行为治疗的全链条实施,通过人智协同以及护理人才的系统规划和有序培养,共同为孕产妇提供数智化时代的高质量产后心理健康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网络认知行为治疗 护士 角色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帮助行为归责路径的反思与重构
4
作者 王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网络帮助行为存在两种归责路径,即正犯路径和共犯路径。正犯路径将网络帮助行为上升为正犯行为,以单独的正犯罪归责;共犯路径坚持帮助行为的从属性,以正犯罪的帮助犯归责。但是正犯路径存在重罪行为刑罚失衡、想象竞合条款虚置等负面效... 网络帮助行为存在两种归责路径,即正犯路径和共犯路径。正犯路径将网络帮助行为上升为正犯行为,以单独的正犯罪归责;共犯路径坚持帮助行为的从属性,以正犯罪的帮助犯归责。但是正犯路径存在重罪行为刑罚失衡、想象竞合条款虚置等负面效果,而帮助行为对正犯行为的加功、促进作用也并不因其发生在网络空间而带来本质性差异。因此,应当构建“以共犯为中心,以正犯为补充”的归责路径,只有被帮助者实施一般违法行为,或者不能查明正犯犯罪行为,或者帮助犯存在认识抽象错误等情形时,才能适用正犯罪归责。否则,宜适用共犯原理归责,从正犯行为、帮助行为、因果关系、帮助故意等方面着手认定帮助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帮助行为 帮助犯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共同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行为成瘾的运动干预效果: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5
作者 叶绿 常晶 凌海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目的系统综述关于运动干预网络行为成瘾效果的系统综述中相关研究证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Scopus、EBSCO、PsycINFO、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国知网,收集2015年1月至2025年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网络行为成瘾运动干预... 目的系统综述关于运动干预网络行为成瘾效果的系统综述中相关研究证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Scopus、EBSCO、PsycINFO、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国知网,收集2015年1月至2025年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网络行为成瘾运动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根据PRISMA指南,报告运动干预应用于网络行为成瘾的干预方案和健康效益的相关证据。结果最终纳入11篇英文文献,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涉及31672例研究对象,年龄10~30岁,涵盖网络成瘾、手机成瘾和游戏成瘾,研究类型均为系统综述,主要来源于心理学、精神病学、公共卫生等领域期刊。干预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功能性训练、技能基础训练和结构化组合运动,方案为每次30~120 min,每周1~6次,持续6~24周。运动干预能改善心理健康、行为健康、生理健康和认知功能。中等强度(每次≥60 min,每周≥3次,≥8周)结构化组合运动干预效果最佳,尤其是对游戏成瘾;联合心理治疗对重度网络行为成瘾更有效。结论运动干预对网络行为成瘾具有积极作用,中等强度结构化组合运动效果最佳。建议针对游戏成瘾采用结构化组合运动干预,重度成瘾采用运动联合心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行为成瘾 网络成瘾 游戏成瘾 手机成瘾 运动干预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关系——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和网络去抑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兴超 史浩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4,206,共13页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和网络去抑制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量表、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1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和网络去抑制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量表、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1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负性生活事件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其二,愤怒反刍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三,网络去抑制在愤怒反刍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青少年的网络去抑制水平越高,愤怒反刍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这一研究结果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生活事件 网络欺凌行为 愤怒反刍 网络去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域网络使用行为对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7
作者 张兰霞 那丽杰 +1 位作者 王乐乐 毛孟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1208,共8页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运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方法,对742名员工的跨域网络使用行为进行了类别划分,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别的跨域网络使用行为对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跨域网络使用行为可分为3种,...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运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方法,对742名员工的跨域网络使用行为进行了类别划分,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别的跨域网络使用行为对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跨域网络使用行为可分为3种,分别命名为回避型跨域网络使用行为、适度型跨域网络使用行为和活跃型跨域网络使用行为.其中,活跃型跨域网络使用行为员工的工作家庭关系水平最高;同时,与工作家庭冲突相比,跨域网络使用行为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网络使用行为 工作连通行为 网络怠工行为 工作家庭关系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网络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单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韩建芳 白延欣 +4 位作者 宝继英 马军 麻钰超 黄悦勤 于东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0-665,共6页
目的:探讨网络团体认知行为治疗(IGCBT)对抑郁症(MDD)患者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的疗效。方法:招募MDD患者80例,随机分为IGCBT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基线、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三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 目的:探讨网络团体认知行为治疗(IGCBT)对抑郁症(MDD)患者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的疗效。方法:招募MDD患者80例,随机分为IGCBT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基线、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三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盲法评估。结果:联合治疗组4周末HAMD、HAMA以及8周末HAMA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对照组在4周末、8周末时HAMD总分、HAMA总分均低于基线得分(均P<0.001),在基线、4周末、8周末,联合治疗组HAMD总分、HAM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得分(均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网络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比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对患者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的缓解效果更好,且对焦虑情绪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抑郁症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如何应对职场摸鱼?职场网络闲逛行为的作用结果及其反馈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崔智淞 贾建锋 +1 位作者 邹纯龙 李瑞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753,共16页
伴随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加剧和数字化办公技术的发展,职场网络闲逛行为日渐普遍,这引起了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研究聚焦职场网络闲逛行为,整合行为者和观察者视角,探讨职场网... 伴随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加剧和数字化办公技术的发展,职场网络闲逛行为日渐普遍,这引起了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研究聚焦职场网络闲逛行为,整合行为者和观察者视角,探讨职场网络闲逛行为的作用结果及其反馈效应,主要内容包括:(1)识别职场网络闲逛行为的核心维度,划分不同类型的职场网络闲逛行为;(2)采取行为者中心视角,验证不同类型的职场网络闲逛行为对工作结果的利弊效应机制及其边界条件;(3)采取观察者中心视角,揭示职场网络闲逛行为对领导和同事的人际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4)采取行为者和观察者互动视角,探索内外部反馈下职场网络闲逛行为的动态变化轨迹。各项研究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闭环系统,完整呈现职场网络闲逛行为从产生作用到反馈调整的全过程。研究预期成果将推动职场网络闲逛行为研究领域的发展与创新,为组织应对职场“摸鱼”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网络闲逛行为 反馈效应 行为者 观察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追踪视域下的融媒体信息推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宇璇 孙秉珍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217,共7页
作为网络用户中最为年轻活跃的群体,“0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其呈现出的特征规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结合“00后”大学生网络用户的信息浏览习惯偏好的内在联系,构建融媒体信息智能混合推送模型。在不同的时间段,从海量的网络资... 作为网络用户中最为年轻活跃的群体,“0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其呈现出的特征规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结合“00后”大学生网络用户的信息浏览习惯偏好的内在联系,构建融媒体信息智能混合推送模型。在不同的时间段,从海量的网络资讯中有效筛选出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信息集合,通过分析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准则层次,提取出信息的内在关联程度,来提取出大学生在不同时间段最为关注的网络信息资讯种类,从而设计出大学生个性化偏好的融媒体网络信息推送模型。通过实证数据仿真,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追踪视域下的融媒体信息推送模型能够很好地针对大数据进行详细的区分计算和分类筛选,可以作为网络监管部门获取、判断和筛选信息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行为追踪 融媒体 网络信息推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隐性自恋人格与网络失范行为的关系:自我意识与人际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启修 马向真 李慧敏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6,共7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采用隐性自恋问卷、自我意识量表、人际关系敏感量表、网络道德行为问卷对8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隐性自恋人格对其网络失范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意识和人际敏感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采用隐性自恋问卷、自我意识量表、人际关系敏感量表、网络道德行为问卷对8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隐性自恋人格对其网络失范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意识和人际敏感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一是隐性自恋人格、自我意识、人际敏感及网络失范行为两两之间均显著相关;二是隐性自恋人格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也分别由自我意识、人际敏感的中介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产生间接效应。具有隐性自恋人格的大学生可通过提高自我意识和降低人际敏感性来减少网络失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自恋人格 网络失范行为 自我意识 人际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概念解析与理论框架构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雨娟 凡圣茗 张玥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4,共11页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普及,互联网中滋生出网络暴力、谣言散播、饭圈失范等一系列非理性群体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空间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转秩序。在理论层面上,系统深入地探讨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有利于对其进行科学...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普及,互联网中滋生出网络暴力、谣言散播、饭圈失范等一系列非理性群体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空间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转秩序。在理论层面上,系统深入地探讨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有利于对其进行科学认知和有效治理。[方法/过程]首先依据社会技术互动网络的观点剖析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的概念内涵,其次梳理国内外的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最后归纳提炼出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的理论基础、研究视角与方法、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形成理论框架。[结果/结论]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的概念包含群体非理性、人—技术互动、社会互动3个核心构件。本研究构建的框架整合了现有成果,可以促进未来的研究实现更多元、更深层次的问题探讨,推动治理实践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 概念解析 理论框架 社会技术互动 人—技术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媒时代青年学生网络行为异化的表征与消解 被引量:4
13
作者 葛佳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6,共6页
在资本逻辑和技术黑箱的影响下,部分青年学生出现网络行为异化。青年学生网络行为异化带来了意识形态威胁、价值迷失和技术奴役等风险。如果不对青年学生的网络行为加以积极的引导,培育正确的网络媒介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其网... 在资本逻辑和技术黑箱的影响下,部分青年学生出现网络行为异化。青年学生网络行为异化带来了意识形态威胁、价值迷失和技术奴役等风险。如果不对青年学生的网络行为加以积极的引导,培育正确的网络媒介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其网络行为异化将不断加剧,这必将背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消解青年学生网络行为异化面临着技术、制度和价值层面的困境,需要从技术层面、制度层面、价值层面共同发力。特别是要坚持价值引领与技术运用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网络行为异化的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青年学生:网络行为异化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在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茹玉云 董海燕 +1 位作者 叶梦园 陆诗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072-4075,共4页
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的概念、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势及在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在我国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ICBT)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青少年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Detector:基于多层网络的异常访问检测方法
15
作者 袁子淇 孙庆赟 +2 位作者 周号益 朱祖坤 李建欣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5-778,共14页
针对频发的网络安全事件,异常访问检测被广泛应用于恶意行为的识别.然而,异常访问通常仅在部分属性字段上体现出显著的异常特性,检测结果易被异常特性不显著的字段所干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MNDetector,将多层网络结构引入异常访问检测领... 针对频发的网络安全事件,异常访问检测被广泛应用于恶意行为的识别.然而,异常访问通常仅在部分属性字段上体现出显著的异常特性,检测结果易被异常特性不显著的字段所干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MNDetector,将多层网络结构引入异常访问检测领域,基于关联紧密的属性字段构建单层网络,并添加层间关联以形成多层网络.随后利用适应多层网络的跨层游走获得同层及跨层节点序列以计算节点表示.最终利用分层生成对抗网络(GAN)融合各层重构损失与判别结果,实现异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MNDetector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的检测效果超过了最优方法,相较于常用方法实现了约8%的F1分数提升.进一步的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异常特性在属性字段上的分布解释了不同场景的检测效果差异,并从网络结构的角度解释了各层检测结果差异,验证了MNDetector能够解决异常特性不显著的属性字段造成的属性干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多层网络 访问检测 网络行为 网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同伴忽视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
16
作者 李森 张双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究中学生同伴忽视与网络欺负行为之间关系。方法:以河北省2所学校1 54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社会排斥问卷中同伴忽视分问卷和网络欺负行为问卷对中学生受到的同伴忽视和网络欺负行为进行间隔7个月两次数据采集(分别为T1... 目的:探究中学生同伴忽视与网络欺负行为之间关系。方法:以河北省2所学校1 54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社会排斥问卷中同伴忽视分问卷和网络欺负行为问卷对中学生受到的同伴忽视和网络欺负行为进行间隔7个月两次数据采集(分别为T1、T2),使用AMOS23.0进行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结果:T1同伴忽视得分为(1.9±0.8),T2同伴忽视得分为(2.1±0.8);T1网络欺负行为得分为(1.3±0.3),T2网络欺负行为得分为(1.3±0.4)。同伴忽视和网络欺负行为得分在T1和T2均呈正相关(r=0.12、0.14,均P<0.01);T1网络欺负行为得分与T2同伴忽视水平得分正向关联(β=0.15,P<0.01),但是T1同伴忽视得分与T2网络欺负行为得分无关联(β=0.01,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中学生受到的网络欺负行为可正向预测同伴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同伴忽视 网络欺负行为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意识引导下的网络安全教育——评《网络信息环境治理与安全的法律保障》
17
作者 廖天滨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4-1644,共1页
在数字化浪潮下,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关键领域。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开放性导致法律约束面临挑战,公民法治意识薄弱、网络行为失范等问题频发。基于法治意识引导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不仅是提升公民数字素养的必然要求,更是... 在数字化浪潮下,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关键领域。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开放性导致法律约束面临挑战,公民法治意识薄弱、网络行为失范等问题频发。基于法治意识引导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不仅是提升公民数字素养的必然要求,更是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国家主权与公民权益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保障 公民权益 网络安全 网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网络法律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宇润 《学术界》 2003年第1期68-77,共10页
确认网络法律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法律行为在主体、客体、行为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网络法律行为的成立、效力是网络法律行为最关键的问题 ,涉及到网络技术和法律的双重规范。涉及网络法律行为的立法主要是针对... 确认网络法律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法律行为在主体、客体、行为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网络法律行为的成立、效力是网络法律行为最关键的问题 ,涉及到网络技术和法律的双重规范。涉及网络法律行为的立法主要是针对网络的技术性特征的技术性规程的确认 ,其目的是确认和保障网络法律行为的效力以及保护网络行为者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行为 网络社会 网络法律行为 技术性特征 网络行为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任的网络群体异常行为发现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乔 何慧 +2 位作者 方滨兴 张宏莉 王雅山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共14页
现今大规模网络群体异常事件往往由多个复杂安全事件融合,且这些安全事件之间隐藏着社会化利益与联系,表现出典型的群体性与控制性.对恶意网络群体事件的感知与响应是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的异常检测机制与基于偶图模型的群... 现今大规模网络群体异常事件往往由多个复杂安全事件融合,且这些安全事件之间隐藏着社会化利益与联系,表现出典型的群体性与控制性.对恶意网络群体事件的感知与响应是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的异常检测机制与基于偶图模型的群体异常行为发现方法均未深入分析这些恶意网络行为潜在的社会化关系,且没有考虑交互过程对节点关系的影响.基于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信任的网络群体异常行为发现模型.该模型首先使用网络交互拓扑信息建立网络节点间的信任矩阵;进而结合直接信任度和相关信任度计算网络节点间的相似度,并通过松弛谱聚类算法中的约束条件,增强类数目的自动识别能力,提高节点聚类准确性.实验表明该模型交互能够有效感知网络中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蠕虫与僵尸网络的异常行为,并对潜伏期内的安全事件行为有较高识别度,同时比基于偶图的行为分类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行为 行为聚类 网络信任 信任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 被引量:146
20
作者 彭文辉 杨宗凯 黄克斌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1-35,共5页
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至今仍然很不充分。本文首先讨论了研究网络学习行为的意义;其次讨论了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界定了网络学习行为的概念;论文提出了网络学习行为的一个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模型,以期反映网络学习行为在行为类型多样性和行... 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至今仍然很不充分。本文首先讨论了研究网络学习行为的意义;其次讨论了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界定了网络学习行为的概念;论文提出了网络学习行为的一个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模型,以期反映网络学习行为在行为类型多样性和行为级别层次性上的特点;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学习平台结构,其中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分析,构成了对学习者的行为评价和学习智能化、个性化调整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学习行为 网络学习行为模型 学习资源 学习平台 个性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