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张绍荣
游敏惠
-
机构
重庆邮电大学校办公室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54,共3页
-
基金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编号:05jwsk065)
重庆邮电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A2006-39)
重庆邮电大学教改项目"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编号:JG0613)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是一种新型大学生组织。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绿色上网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唱响网上主旋律的现实需要。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于要提高群体对网上信息的鉴别力,增强网络群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努力构建起教育的职责分工、信息反馈和科学评估机制。
-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意义
内容
机制
-
Keywords
cyber virtual community of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ignificance
the content
the system
-
分类号
G5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郭天平
张绍荣
-
机构
重庆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副研究员
重庆邮电大学团委书记、讲师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2-94,共3页
-
基金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No.05jwsk065)
重庆邮电大学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网络舆情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No.A2008-3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具有新颖性与虚实性、内容具有针对性与隐育性、方法具有综合性与互动性、价值具有共享性与目标性;教育的环境构建主要包括专题网站和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两个方面;工作队伍建设主要是要把好素质关、结构关、能力关。
-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虚拟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重庆地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张绍荣
刘显忠
-
机构
重庆邮电大学团委书记、讲师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103,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文化建设的导向研究(No.07BKS044)
重庆邮电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No.A2006-3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通过对重庆地区6所高校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状况的调研,笔者认为,一方面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群体的形成已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双刃剑。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呈现出的个体行为具有自组织性、快捷性、复杂性等特征,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教育管理应采用师生换位、心理咨询、网语说教、舆论引导等方法。
-
关键词
重庆地区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
现状
教育
-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试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形成及其特征
被引量:12
- 4
-
-
作者
刘显忠
-
机构
重庆邮电大学
-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7,共3页
-
基金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05jwsk065)
-
文摘
文章从互联网的特点、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形成根源,并将其形成分为初步萌芽、逐步完善、发展壮大等三个阶段,指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的数字化群体,具有人员构成复杂性、个体关系松散性、结构功能共存性等特征。
-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虚拟群体
特征
-
分类号
G123
[文化科学]
-
-
题名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引导与管理
被引量:3
- 5
-
-
作者
李卫星
-
机构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9-120,共2页
-
文摘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是相对于现实群体而言的非正式群体,具备一般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同时又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教育、引导对策。
-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虚拟群体
特点
问题
对策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负效应及对策
被引量:5
- 6
-
-
作者
陈昭喜
陈平平
龚建文
曾艳
-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年第2期46-47,共2页
-
文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我们应该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正负效应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虚拟群体
中共中央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0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