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绍荣 游敏惠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54,共3页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是一种新型大学生组织。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绿色上网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唱响网上主旋律的现实需要。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于要提高群体对网上信息的鉴别力,增强网...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是一种新型大学生组织。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绿色上网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唱响网上主旋律的现实需要。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于要提高群体对网上信息的鉴别力,增强网络群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努力构建起教育的职责分工、信息反馈和科学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意义 内容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天平 张绍荣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2-94,共3页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具有新颖性与虚实性、内容具有针对性与隐育性、方法具有综合性与互动性、价值具有共享性与目标性;教育的环境构建主要包括专题网站和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两个方面;工作队伍建设主要是要把好素质关、...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具有新颖性与虚实性、内容具有针对性与隐育性、方法具有综合性与互动性、价值具有共享性与目标性;教育的环境构建主要包括专题网站和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两个方面;工作队伍建设主要是要把好素质关、结构关、能力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虚拟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绍荣 刘显忠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103,共4页
通过对重庆地区6所高校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状况的调研,笔者认为,一方面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群体的形成已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双刃剑。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呈现出的个体行为具有自组织性、快捷性... 通过对重庆地区6所高校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状况的调研,笔者认为,一方面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群体的形成已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双刃剑。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呈现出的个体行为具有自组织性、快捷性、复杂性等特征,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教育管理应采用师生换位、心理咨询、网语说教、舆论引导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 现状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形成及其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显忠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7,共3页
文章从互联网的特点、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形成根源,并将其形成分为初步萌芽、逐步完善、发展壮大等三个阶段,指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的数字化群体,具有人员构成复杂性、个体关... 文章从互联网的特点、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形成根源,并将其形成分为初步萌芽、逐步完善、发展壮大等三个阶段,指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的数字化群体,具有人员构成复杂性、个体关系松散性、结构功能共存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虚拟群体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引导与管理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卫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9-120,共2页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是相对于现实群体而言的非正式群体,具备一般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同时又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教育、引导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虚拟群体 特点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负效应及对策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昭喜 陈平平 +1 位作者 龚建文 曾艳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年第2期46-47,共2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我们应该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我们应该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正负效应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虚拟群体 中共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