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虚假信息中政府、企业和公民三者的进化博弈行为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魏芳芳 陈福集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5-230,共6页
本文打破了传统的两两博弈模型,在进化博弈复制动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络虚假信息中"政府-企业-公民"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在分析三者在不同策略组合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研究了三者的博弈关系,给出了各参与主... 本文打破了传统的两两博弈模型,在进化博弈复制动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络虚假信息中"政府-企业-公民"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在分析三者在不同策略组合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研究了三者的博弈关系,给出了各参与主体不同情况下的稳定性策略,同时用三维立体图演示了不同策略组合的渐进趋势。博弈分析结果显示:降低监控辟谣成本、增大惩罚力度有利于推动政府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并遏制企业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公民对于散布虚假信息的企业最终的进化博弈策略为不购买企业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博弈论 复制动态 网络舆情 三方参与主体 网络虚假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信息生态中Web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爱菊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6年第6期41-46,共6页
面对网络媒体混乱不堪的信息生态状况,互联网信息管理受到各国政府及相关网络组织密切注意,网络信息生态治理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着重对Web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目的是为网络生态治理策略的选择提供支持。
关键词 网络信息生态 WEB 网络虚假信息 传播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虚假信息治理的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6
3
作者 韩娜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1-34,共4页
网络虚假信息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网络虚假信息治理是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网络虚假信息治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在人类行动者中,治理存在协同治理能力不足、网民媒介素养不高、平台自律规范不到位等问题;在非... 网络虚假信息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网络虚假信息治理是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网络虚假信息治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在人类行动者中,治理存在协同治理能力不足、网民媒介素养不高、平台自律规范不到位等问题;在非人类行动者中,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治理识别技术滞后等问题。政府在虚假信息治理中,应发挥各行动者在信息传播过程治理中的主动性,通过健全治理协同机制、完善法治机制、推进沟通机制、构建技术保障机制开展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虚假信息 行动者网络 协同治理 舆情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寻衅滋事罪“口袋效应”之实证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姜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在最高司法机关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为寻衅滋事罪适用于网络虚假信息确立了规范依据之后,"网络虚假信息型寻衅滋事"成为寻衅滋事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另一样态。通过对相关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可以窥探并反思寻衅滋事罪适用于网... 在最高司法机关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为寻衅滋事罪适用于网络虚假信息确立了规范依据之后,"网络虚假信息型寻衅滋事"成为寻衅滋事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另一样态。通过对相关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可以窥探并反思寻衅滋事罪适用于网络虚假信息的"口袋效应"。在实践适用中,网络虚假信息型寻衅滋事罪表现出"规制网络信息类型泛化""信息虚假性认定弱化""起哄闹事要件缺失"以及"网络公共秩序严重混乱难以证成"等问题,以上均是寻衅滋事罪"口袋效应"辐射网络空间的印证。应对上述"口袋效应",应当从逻辑上明确《刑法修正案(九)》所增设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对网络虚假信息型寻衅滋事罪的否定效果;同时,为了确保刑法在净化网络环境时的机能,该罪中"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信息的解释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衅滋事罪 网络虚假信息 口袋效应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