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化与技术社会的“管道”性质
1
作者 邹诗鹏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9,共9页
管道化已成为网络化与技术社会中网络者个体的生存方式。有别于海德格尔机械技术语境下的“座架”,“管道”概念以其独创性隐喻并描述了网络化与技术社会的生存性质。自由连通与交流是网络化管道的技术前提,网络化管道实现了网络化与技... 管道化已成为网络化与技术社会中网络者个体的生存方式。有别于海德格尔机械技术语境下的“座架”,“管道”概念以其独创性隐喻并描述了网络化与技术社会的生存性质。自由连通与交流是网络化管道的技术前提,网络化管道实现了网络化与技术社会的组织与重组,并使网络化成为技术上开放但制序上封闭的管道性结构。技术支撑的网络化管道成就了技术个性化,并使网络者个体沉湎其间,但技术个性化也伴随着拟个性化,并走向个体的奇异化,且伴随相应的伪整体性。管道式生存特别显现为区隔——管道与管道的区隔以及管道与外部世界的区隔成为网络世界的常态,并衍生为网络生活中的宅、内卷、信息茧房、社恐以及饭圈化等现象。网络化管道以及智能化,使康德提出的“非社会的社会”获得了自身的社会现实性,并赋予上述区隔现象以合法性。非对象性的交往活动成为网络化管道真实而有意义的存在方式,但只有在其自觉通向对象性的社会生活时,管道方有理由成为技术社会的本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与技术社会 管道 网络者个体 技术个性化 区隔 非社会的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