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机理:“传播属性”与“事件属性”双重建模研究——基于195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QCA) 被引量:74
1
作者 李良荣 郑雯 张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4,共10页
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度、烈度、参与人数都日渐上升,社会舆论也呈现了新特点,这些问题都亟待回应。本文通过对2010至2011年间发生的195个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大样本案例量化分析,探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机理。本文结论认为"... 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度、烈度、参与人数都日渐上升,社会舆论也呈现了新特点,这些问题都亟待回应。本文通过对2010至2011年间发生的195个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大样本案例量化分析,探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机理。本文结论认为"公众共同的利益诉求""事件发生地""首发媒体""首发位置""中央媒体参与报道"5大因素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关键成因,其他因素同样参与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爆发机理 传播属性 事件属性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回应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多案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杨立华 程诚 刘宏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24,共15页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和公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攀升,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威胁。通过对发生在2006-2013年间的50个典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比较分析发现:1.政府回应显著影响网络群体性事...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和公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攀升,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威胁。通过对发生在2006-2013年间的50个典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比较分析发现:1.政府回应显著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效果;2.政府回应的主动性、速度、透明度、公正性、方式的现代性与多样性以及政府与其他主体的互动性等要素与事件的有效解决密切相关,其中政府回应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度和回应的主动性最为重要;3.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热度作为调节变量影响了政府回应对事件解决的效果。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部门不仅要树立起"回应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坦率、公正地直面问题,主动发布事态发展的真实情况,及时、有效地获取网民的利益诉求,做出妥善答复;而且要根据事件的类型和特征,做到回应的适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回应 网络群体性事件 利益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演化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润莲 兰月新 +1 位作者 王彩华 高秋菊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0,共7页
网络群体性事件对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其网络信息传播过程分为潜伏期、爆发期、消亡期三个阶段。文章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普通网民-意见领袖之间的博弈模型,根据不同阶段博弈主体的期望收益,分析各参与主体的演化... 网络群体性事件对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其网络信息传播过程分为潜伏期、爆发期、消亡期三个阶段。文章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普通网民-意见领袖之间的博弈模型,根据不同阶段博弈主体的期望收益,分析各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为政府有效防范和科学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络舆情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进路、议题与视角 被引量:33
4
作者 董天策 王君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28,共6页
本文在追溯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历史进路的基础上,试图厘清该研究领域的学术渊源、研究视阈和研究焦点。本文认为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进路呈现出多方面的转向。一方面,研究立场由相对单一的官方立场逐步走向官方、学界等多种立场,对... 本文在追溯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历史进路的基础上,试图厘清该研究领域的学术渊源、研究视阈和研究焦点。本文认为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进路呈现出多方面的转向。一方面,研究立场由相对单一的官方立场逐步走向官方、学界等多种立场,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开始摆脱意识形态的判断而走向科学;另一方面,研究心态由刺激-反应式的紧张趋于缓和,客观的学术研究态度得到广泛认可。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领域的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诱因和形成要素、涵义与特性、心理研究等四个方面。从现有研究来看,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存在着部分研究过度价值评判、研究方法过于单一、核心问题亟待深入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研究 议题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S模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传播及防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邓春林 何振 杨柳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84,90,共7页
[目的/意义]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性强,社会影响大,是近年来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规律,对政府进一步完善网络治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利用SIS传染病模型中的动力学原理,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和... [目的/意义]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性强,社会影响大,是近年来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规律,对政府进一步完善网络治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利用SIS传染病模型中的动力学原理,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和各种影响因素,构建网络群体性事件传播的数学模型。模型可转化为一个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利MATLAB求解出网络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的变化轨迹。[结果/结论]模型表明,在促进函数和阻止函数的作用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和未参与者可以相互转换;根据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前、爆发时、爆发后模型的仿真研究结果,认为在事件传播过程中存在着阈值;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参照阈值采取不同干预措施,有效控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SIS传染病模型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现状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姜健 张宏 高袅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93,共3页
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如下:一是网络突发性强;二是局部放大性明显;三是集散快捷;四是连锁性发生较大;五是不可预见性强;六是持续性短暂。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为:一是国内、外反华势力对我国的渗透;二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 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如下:一是网络突发性强;二是局部放大性明显;三是集散快捷;四是连锁性发生较大;五是不可预见性强;六是持续性短暂。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为:一是国内、外反华势力对我国的渗透;二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三是缺乏合理健全的诉求机制;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在特点;五是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相对单一封闭;六是网络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七是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存在不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络监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转型时期社会危机的新形态 被引量:31
7
作者 罗亮 黄毅峰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的增加,使网络充分社会化,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社会中也得以充分呈现和有效复制。大致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一般会经过诱发、酝酿、发展、激化和高潮五个阶段。针对其发生机理和演化规律,政府应从建立舆情预... 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的增加,使网络充分社会化,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社会中也得以充分呈现和有效复制。大致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一般会经过诱发、酝酿、发展、激化和高潮五个阶段。针对其发生机理和演化规律,政府应从建立舆情预警系统、主动设置公众议程、争夺网络话语权、搭建网络对话平台四个方面来正确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发生机理 演化规律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从众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天梅 范峥 +1 位作者 孙宝文 马燕林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08-1717,共10页
将合理行为理论引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采用实证方法探究网络环境下从众意向的影响因素。通过增加网络环境变量修正Fishbein模型,针对正负两类情境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社区的可信程度在正向和负向两类情境下,都是通过规... 将合理行为理论引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采用实证方法探究网络环境下从众意向的影响因素。通过增加网络环境变量修正Fishbein模型,针对正负两类情境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社区的可信程度在正向和负向两类情境下,都是通过规范性社会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和个体态度来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从众意向,而意见领袖影响力仅在正向情境中对这些中介变量有正向影响,在负向情境中只对信息性社会影响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从众行为意向 Fishbein模型 从众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辨析及指标设定 被引量:29
9
作者 郭小安 王国华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1,共6页
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基础上,以活动空间、诱发平台、社会影响指数为变量,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并设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衡量指标、诱因敏感度等级以及舆情的演化模型和数据库,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概念辨析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网络热点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转化机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小君 张丽 龚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矛盾凸显,涌现出多个网络热点话题,由此而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本文希望通过研究网络热点转化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转化机制,从影响舆论变化的主体、舆论转化的条件和舆论转化过程进行... 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矛盾凸显,涌现出多个网络热点话题,由此而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本文希望通过研究网络热点转化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转化机制,从影响舆论变化的主体、舆论转化的条件和舆论转化过程进行阐述。最后对网民、媒体、政府提出策略参考意见,尽量避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热点 网络群体性事件 舆论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体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斌 赵国洪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49,89,共5页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主体在我国十余年的网络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总体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传播主体中心城市聚集,年龄结构青年化并呈现出青少年化的态势,传播主体社会地位处于相对弱势状态等社会结构特征。在我国目前所处的改革开...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主体在我国十余年的网络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总体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传播主体中心城市聚集,年龄结构青年化并呈现出青少年化的态势,传播主体社会地位处于相对弱势状态等社会结构特征。在我国目前所处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些网络传播主体特征和我国日益显现、集中突发的群体性事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关联,从而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期间传播主体的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民 主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执政公信力的流失及其防范——基于社会动员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35
12
作者 孙晓晖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6,共6页
通过对网络舆论动员过程及其特征的分析,可以窥见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的主要模式是:个人问题社会化、社会矛盾网络化、网络舆论扩大化、舆情蔓延危机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不断扩散引发结构不良的政治不信任的产生,突出表现... 通过对网络舆论动员过程及其特征的分析,可以窥见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的主要模式是:个人问题社会化、社会矛盾网络化、网络舆论扩大化、舆情蔓延危机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不断扩散引发结构不良的政治不信任的产生,突出表现是执政公信力的流失。基于社会动员的分析视角,这一执政公信力的流失有其各方面的深层原因;防范的路径与举措仍然要回归社会动员的视野,通过构建预控动员机制、抢占舆论动员制高点、凝聚公众的价值认同、满足公众的责任期待以及推进现代化的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执政公信力 舆论动员 社会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生成与政府决策 被引量:24
13
作者 汪建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4-248,共5页
网络群体性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梳理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生成过程:公共话题聚合→舆论场出现→意见领袖出现→网络与传统媒体间互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危机... 网络群体性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梳理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生成过程:公共话题聚合→舆论场出现→意见领袖出现→网络与传统媒体间互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危机设计、理性设计、渐进设计和社会设计等四种公共行政领域行动的模式,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设计出不同的处理方案,从而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决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舆论生成 政府决策 社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解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郝其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0,共5页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定数量的网民为了特定目的围绕热点问题,在网络公共领域大规模汇聚意见进而影响现实生活的群体性事件。在历史沿革上,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之一,具有规模性、冲突性、集群性、制度外行动、人民内部矛盾...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定数量的网民为了特定目的围绕热点问题,在网络公共领域大规模汇聚意见进而影响现实生活的群体性事件。在历史沿革上,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之一,具有规模性、冲突性、集群性、制度外行动、人民内部矛盾等特征;在要素构成上,具有鲜明的网络属性:发生空间在网络公共领域、主体是网民、客体是适合网络传播的热点事件、形式是意见的网络汇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现实体性事件 概念界定 历史分析 要素归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心理学视阈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黄蜺 郝亚芬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9-43,共5页
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民心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全面把握网民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前、发生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进而为建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预防及疏导机制提供一定的思路。本文认为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预... 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民心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全面把握网民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前、发生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进而为建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预防及疏导机制提供一定的思路。本文认为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预警机制、完备的社会心理发泄机制以及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对于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民心理 预防机制 疏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对政府管理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17
16
作者 廖芳玲 顾金喜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6-219,共4页
近些年来发生的诸多重大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往往是导致事件扩大化的"导火索"并推动其恶性化发展,实质上也成为了阻碍事件有效解决的"绊脚石"。当前,汹涌的民意表达构成了政府网络治理的民意挑战,迅捷多变复杂的... 近些年来发生的诸多重大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往往是导致事件扩大化的"导火索"并推动其恶性化发展,实质上也成为了阻碍事件有效解决的"绊脚石"。当前,汹涌的民意表达构成了政府网络治理的民意挑战,迅捷多变复杂的网络对政府引导与管控提出了多方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治理的挑战。最后,从战略认识、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完善官员问责制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联系 挑战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疏导与媒体责任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月琴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9-112,共4页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基于新媒介技术的特殊类型的社会事件,具有复杂的性质特征和社会动因。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规律性以及过程性,因此应重视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舆论机制以及疏导策略,探讨传统大众媒体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展...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基于新媒介技术的特殊类型的社会事件,具有复杂的性质特征和社会动因。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规律性以及过程性,因此应重视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舆论机制以及疏导策略,探讨传统大众媒体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责任问题。主流大众传媒一方面应密切联系舆情,发挥社会管理、社会控制和矛盾协调功能,彰显其社会舆论主导权,另一方面应加强与新媒体之间的整合互动,把握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和理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舆论疏导 网络传播 媒体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与应对策略研究——基于社会燃烧理论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其原 胡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Z期30-32,共3页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矛盾或社会利益冲突的一种反映形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愈来愈频繁。从社会燃烧理论的视角,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演化机理,从社会燃烧物质(社会矛盾)、社会助燃剂(社会舆论)、社会点火温度(突发性事件...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矛盾或社会利益冲突的一种反映形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愈来愈频繁。从社会燃烧理论的视角,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演化机理,从社会燃烧物质(社会矛盾)、社会助燃剂(社会舆论)、社会点火温度(突发性事件)三个方面,提出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相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燃烧理论 网络群体性事件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路径、视角与方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许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4,共4页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一个新挑战。近年来经由网络传播不断放大、演变而来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视点。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此类事件有学术渊源的研究路径包括:...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一个新挑战。近年来经由网络传播不断放大、演变而来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视点。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此类事件有学术渊源的研究路径包括:关于网络民主的政治学研究、关于网络舆情的传播学研究、关于互联网共意性社会运动的社会学研究。在研究视域上,呈现出以风险社会理论、社会冲突理论、集体行动理论为主的三种理论视角。在研究方法上,偏重于文献研究和规范分析,较少采用实证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研究 路径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一种新型危机形态的考量 被引量:52
20
作者 王扩建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9-34,共6页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社会政府面临的一个新挑战。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独特的场域、主体、客体,而且具有瞬间爆发性、虚实交互性、范围广域性和难以控制性。网络特性的外在诱因、求实追责的内在机理和制度供给不足的本质特性引发了网络...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社会政府面临的一个新挑战。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独特的场域、主体、客体,而且具有瞬间爆发性、虚实交互性、范围广域性和难以控制性。网络特性的外在诱因、求实追责的内在机理和制度供给不足的本质特性引发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搭建网络对话平台、争夺网络话语权及加强制度供给是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络社会 网络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