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群体事件政府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41
1
作者 刘人境 孙滨 刘德海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1-919,共9页
利用演化博弈模型预测舆论的发展趋势,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事件采取的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在一般化复制动态模型基础上建立网络群体事件舆论的传播方程,将地方政府部门与弱势群体的策略互动和行为演化融入到传染病传播模型中,用以模拟... 利用演化博弈模型预测舆论的发展趋势,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事件采取的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在一般化复制动态模型基础上建立网络群体事件舆论的传播方程,将地方政府部门与弱势群体的策略互动和行为演化融入到传染病传播模型中,用以模拟舆论的扩散和收敛过程。结果表明:在网络群体事件初期,如果弱势群体通过抗争获得政府补偿的概率不断增大,将造成事态的扩大。此时,地方政府应控制信息的交流程度与初始抗争人数,减缓舆论的扩散;在网络群体事件舆论大范围扩散阶段,上级政府介入并采取惩罚措施,及时披露信息,促使网络舆论的收敛平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博弈 网络群体事件 传染病模型 信息交流 社会福利最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框架 被引量:23
2
作者 隋岩 苗伟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34,共9页
本文基于十多年的研究和案例,对中国网络群体事件进行了系统的学术梳理。文章首先总结了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的五种概念取向(行政管理、媒介构建、舆论场域、公共领域和集体行动),接着指出其主体是网民的情绪宣泄和价值表达,议题多为政治... 本文基于十多年的研究和案例,对中国网络群体事件进行了系统的学术梳理。文章首先总结了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的五种概念取向(行政管理、媒介构建、舆论场域、公共领域和集体行动),接着指出其主体是网民的情绪宣泄和价值表达,议题多为政治性官民冲突和社会性公共事件,且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互联网显著性、互动性和极化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分析网络群体事件的三对核心维度,认为网络群体事件的前提是从私人性转化为公共性,在发展过程中情感性和理性相互影响,事件的发展变化则由具体的组织行动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概念 公共性 显著性 互动性 极化 组织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事件信息传播的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肖人彬 张耀峰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以政府部门处理网络群体事件信息传播为背景,建立了政府部门和网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演化博弈模型,对不同规模网络群体事件下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复制动态分析和仿真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参与网络信息传播的人数较多、爆... 以政府部门处理网络群体事件信息传播为背景,建立了政府部门和网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演化博弈模型,对不同规模网络群体事件下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复制动态分析和仿真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参与网络信息传播的人数较多、爆发时间已经较长的大规模网络群体事件,政府部门应及时、公开、透明地予以处理;对参与人数较少、距离爆发时间较短的小规模群体事件可以适当地采取屏蔽手段。政府部门要实现对有害社会秩序的网络群体事件的有效控制,应该建立有效的网络群体事件预警机制,把握处理信息传播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信息传播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事件的形成模式与舆论传播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斌成 何芝莹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8-172,共5页
网络群体事件是近年出现并频发的网络现象,它是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问题在网络上的反映。网络群体事件主要有四种形成模式:现实基层矛盾在网络中的放大模式;网络公关公司不规范的网络公关行为模式;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煽动民众情绪模式... 网络群体事件是近年出现并频发的网络现象,它是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问题在网络上的反映。网络群体事件主要有四种形成模式:现实基层矛盾在网络中的放大模式;网络公关公司不规范的网络公关行为模式;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煽动民众情绪模式;民族利益冲突引发模式。网络群体事件的舆论传播机制主要表现为一连串不可分割的前后延续过程,有潜伏期、扩散期、爆发期、蔓延期、终结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舆论特点和引导策略都不相同。深入研究网络群体事件的形成模式和舆论传播机制,能够为相关管理部门更好地进行舆情引导和治理提供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形成模式 舆论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智慧下的网络群体事件预警机制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孙玲芳 李烁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3期78-82,共5页
针对网络群体事件的爆发与集体智慧工具的特点,提出利用自下而上的网络元数据建立本体信息库,构建网络群体事件的预警机制模型。采用高阶奇异值分解(HOSVD)实现对预警信息和可信度本体库中数据的过滤与处理,解决依据数据库中的海量信息... 针对网络群体事件的爆发与集体智慧工具的特点,提出利用自下而上的网络元数据建立本体信息库,构建网络群体事件的预警机制模型。采用高阶奇异值分解(HOSVD)实现对预警信息和可信度本体库中数据的过滤与处理,解决依据数据库中的海量信息进行情报预判的问题。以集体智慧中结合用户反馈信息的特点直接构成本体库,能够解决原有预警机制被动式信息检索的问题,有效提高机制的预警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网络舆情 集体智慧 本体库 高阶奇异值分解(HOS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Petri网的网络群体事件演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金楼 高宏玉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40-1047,共8页
网络群体事件能够影响公众舆论的走向,而且可以发展成影响社会和谐安全的群体事件。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和扎根理论对网络群体事件的演化过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Petri网建模方法对网络群体事件演化过程进行建模,根据随机Pe... 网络群体事件能够影响公众舆论的走向,而且可以发展成影响社会和谐安全的群体事件。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和扎根理论对网络群体事件的演化过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Petri网建模方法对网络群体事件演化过程进行建模,根据随机Petri网和马尔可夫链同构的关系,构建了网络群体事件演化过程的SPN模型和马尔可夫链模型。通过仿真分析模型的均衡状态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群体事件中社交平台管理者、谣言传播速度和官方回应速度对事件的演化过程有着显著影响。结合仿真情景推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有效控制网络群体事件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扎根理论 随机PETRI网 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事件特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亮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58,共7页
目前针对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多以思辨性为主,科学研究论文较少,不足以支持对网络群体事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天涯论坛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回帖量的分布、最多十人所回帖量占比、回帖密集度以及情绪分布等指标,比较网络群体事件典... 目前针对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多以思辨性为主,科学研究论文较少,不足以支持对网络群体事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天涯论坛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回帖量的分布、最多十人所回帖量占比、回帖密集度以及情绪分布等指标,比较网络群体事件典型帖子和非网络群体事件帖子,发现参与网络群体事件的网民,其网络活动具有正常作息规律,网络群体事件的网络特征表现为具有阶跃特性,其指标"回帖密集度"值会远远高于非网络群体事件;最后,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的负面情绪,如愤怒、厌恶,明显高于非网络群体事件。本研究进一步指出,指标"回帖密集度"和网民负面情绪能够有效地区分网络群体事件和非网络群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网民情绪 回帖密集度回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社会正义感培育 被引量:1
8
作者 廖运生 胡晓加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83,共3页
目前,网络群体事件处于高发阶段。网民攫取社会生活中某一偶然事件,籍维护社会正义之名进行网络动员,从而发展成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社会正义感具有真实性与不真实性、理智性与非理智性并存的特点,因此处理网络群体事件同... 目前,网络群体事件处于高发阶段。网民攫取社会生活中某一偶然事件,籍维护社会正义之名进行网络动员,从而发展成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社会正义感具有真实性与不真实性、理智性与非理智性并存的特点,因此处理网络群体事件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网民社会正义感密切相关。培育网民正确表达社会正义感,首先要正视网民的正义诉求,其次是积极引导网民正确表达正义意愿,最后是社会管理部门要保障制度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群体事件 网民社会正义感 正义感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网络群体事件参与者的主客体角色:转换与疏导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勇 黄杨森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3-60,共8页
当前网络群体事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事件参与者的主客体角色在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时时进行着角色的转换。在网络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作为信息受众者的参与客体,在接受事件信息发布者的源出信息后,以自己的判断对信息二次加工后... 当前网络群体事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事件参与者的主客体角色在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时时进行着角色的转换。在网络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作为信息受众者的参与客体,在接受事件信息发布者的源出信息后,以自己的判断对信息二次加工后以信息发布主体的角色,在网络中进一步推进信息的传播。作为信息源出主体的信息发布者,在接受二次加工的信息之后又以信息接受者的客体身份,再次通过网络传播被多次加工过的信息。这种网络参与主体与客体角色之间的多次交互转换,使得信息的传播已基本背离了事情的真相,这种已经谣言化的信息在网络的飞速推动下,往往会在以讹传讹中引发重大群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参与者 主客体角色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从“维稳”到“维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夏燕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5-117,共3页
基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可能失范而导致社会混乱,当前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通常采取"维稳"模式,结果常常陷入危机应对的窘境中。在转型期间的中国,唯有树立维护权利才能维持稳定的理念,认真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权利诉求、... 基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可能失范而导致社会混乱,当前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通常采取"维稳"模式,结果常常陷入危机应对的窘境中。在转型期间的中国,唯有树立维护权利才能维持稳定的理念,认真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权利诉求、界定权利的边界并建立满足其诉求的稳定机制,达成"维稳"到"维权"的观念转变,才能真正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促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互联网的正常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权利诉求 政府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治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多元化治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玉婷 蒋秋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36,共5页
近几年来,虽然网络群体事件在反腐败、权力的社会监督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层出不穷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已经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和谐并可能危害社会稳定。网络治理过程涉及到网民、政府和网络媒体三方面的责任。因此,必须在善治视角下对三者... 近几年来,虽然网络群体事件在反腐败、权力的社会监督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层出不穷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已经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和谐并可能危害社会稳定。网络治理过程涉及到网民、政府和网络媒体三方面的责任。因此,必须在善治视角下对三者进行责任划分,形成多元化的治理方案,实现合作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类别 危害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公共议题管理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申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2-56,共5页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如何正确看待、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媒介技术环境下如何处理好公共关系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探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如何有效实施对网络群体...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如何正确看待、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媒介技术环境下如何处理好公共关系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探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如何有效实施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共议题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公共议题 议题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网络突发性群体事件该如何治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頔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62-63,共2页
当发现学生面对一些网络事件,乃至网络骂战情绪不佳时,学校管理者可以运用一些情绪管理方法及时调节学生不良情绪,及时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及时地中止网络不良刺激源对学生的继续影响,阻止不良情绪的蔓... 当发现学生面对一些网络事件,乃至网络骂战情绪不佳时,学校管理者可以运用一些情绪管理方法及时调节学生不良情绪,及时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及时地中止网络不良刺激源对学生的继续影响,阻止不良情绪的蔓延、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网络突发性群体事件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集群行为的负面信息传播收敛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兰娟丽 雷宏振 杨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137,共6页
网络集群行为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形态的集群行为,本文基于SNS社交网络,对网络热点事件中的网络集群行为进行分解与刻画。本文首先利用Gephi可视化分析不同社群网络中负面信息的传播路径,得出同一信息在不同社群网络间的... 网络集群行为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形态的集群行为,本文基于SNS社交网络,对网络热点事件中的网络集群行为进行分解与刻画。本文首先利用Gephi可视化分析不同社群网络中负面信息的传播路径,得出同一信息在不同社群网络间的传播情况;接下来借助文本挖掘对网络突发事件中的舆情进行大致分类;最后通过时间轴分析发现网络突发事件随时间变化趋势具有不可预测、爆发性强、延展性高、时效短的特点,为日后网络突发事件向群体性事件过渡中政府舆情控制、虚假信息揭露、正能量传播等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集群行为 网络群体事件 社会网络分析 数据挖掘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网络舆情研究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苏楠 张璇 +1 位作者 杨红岗 李睿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2-47,58,共7页
以2002-2011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994篇国内网络舆情研究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引文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和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得出2002-2011年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基本情况,挖掘出五大热点主... 以2002-2011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994篇国内网络舆情研究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引文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和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得出2002-2011年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基本情况,挖掘出五大热点主题,并根据时区视图讨论了研究的前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知识图谱热点主题群体事件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