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驱动的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数字画像构建与应用--基于“浙江名师网”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永固 陈俊文 +2 位作者 丁继红 王会军 莫世荣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83,共10页
数字画像是大数据助力精准教研的决策工具。目前,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经典评价方法存在可靠性、效用性和导向性偏弱等问题。对此,首先采用基于数据科学的大数据驱动研究范式,基于“浙江名师网”235个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样本数据集,采用... 数字画像是大数据助力精准教研的决策工具。目前,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经典评价方法存在可靠性、效用性和导向性偏弱等问题。对此,首先采用基于数据科学的大数据驱动研究范式,基于“浙江名师网”235个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样本数据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研修社区的研修资源和研修活动的主特征,包括交互生成类资源、名师精品类资源、教学实践类活动和教学反思类活动。然后,基于教师研修社区的数字画像模型,选择“浙江名师网”中的100个研修社区作为应用测试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研修社区存在三种特征类型及其运行模式,包括潜能成长型、特长发展型和全能突出型;再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三种类型研修社区的研修成效影响因素,并生成相应干预策略。最后,设计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数字画像原型,验证其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态度。最终研究结果有助于发挥数字画像的评价决策功能,帮助网络研修社区负责人精准施策,以提高研修社区的研修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研修社区 数字画像 大数据分析 数据驱动 研修社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研修社区的U-S伙伴合作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滕光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2-55,共4页
基于U-S伙伴合作的教师教育能够弥补中小学校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和理论指导的缺陷,但其固有的结构性矛盾却不断困扰着合作主体并阻碍模式的大范围推广。网络研修社区的应用为U-S伙伴合作提供了技术性路径选择空间,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 基于U-S伙伴合作的教师教育能够弥补中小学校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和理论指导的缺陷,但其固有的结构性矛盾却不断困扰着合作主体并阻碍模式的大范围推广。网络研修社区的应用为U-S伙伴合作提供了技术性路径选择空间,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模式是大中小学和政府共同参与、以网络研修社区为重要支撑、以应用型课题研究为主要依托、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在职教师校本研修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U-S伙伴合作模式不但能够促进中小学教师个体专业情意的发展,还能够促进教研团队组织学习力的增强,有利于中小学校的整体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伙伴合作 网络研修社区 课题研究 课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的动机信念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思 何晶铭 +2 位作者 邓露 吴林静 杨玉芹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117,共9页
网络研修作为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面临教师学习投入不足、研修质量不佳等问题,探索教师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升网络研修的实施效果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该文以参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514名... 网络研修作为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面临教师学习投入不足、研修质量不佳等问题,探索教师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升网络研修的实施效果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该文以参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514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探索了教师的感知任务价值、感知研修胜任力等动机信念和动机调节等因素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感知任务价值和动机调节可以正向预测教师的学习投入;动机调节在感知任务价值影响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感知研修胜任力的调节作用出现在"感知任务价值→动机调节→学习投入"的前半段,而且与感知研修胜任力较低的教师相比,感知研修胜任力较高的教师的动机调节中介作用更强。因此,在网络研修活动中发布有价值的学习任务、重视对不同感知研修胜任力教师的动机调节策略的培养,有助于提升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的学习投入。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培训 网络研修社区 动机信念 学习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对话反思的认知网络分析--以语文“齐心协力教师工作坊”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思 邓露 +2 位作者 邓伟 夏丹 上超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2-47,共6页
在网络研修社区的对话反思数据中,蕴含着教师对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丰富、客观和协同的认知。依据TPACK框架,对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的对话反思数据进行结构化编码,并应用认知网络分析法(ENA)探索教师的认知框架模式,可以... 在网络研修社区的对话反思数据中,蕴含着教师对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丰富、客观和协同的认知。依据TPACK框架,对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的对话反思数据进行结构化编码,并应用认知网络分析法(ENA)探索教师的认知框架模式,可以得到教师TPACK特征的最自然的评判。采集网络研修社区"齐心协力工作坊"中的教师对话数据,依据TPACK框架对数据进行编码,探索了教师认知行为的分布特征。再采用认知网络分析,探索了高低分组、不同年龄组、评论和回帖组教师的认知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教师对话的知识类型主要是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高分组教师的PK-PCK、PK-TPACK、CK-PCK连线系数较高,TPACK更加灵活,低分组教师则更关注技术知识与学科教学法知识的结合。低年龄组教师的PK-PCK、PCK-TPACK连线系数较高,而高年龄组教师的PK-TPACK、CK-PCK、TPK-PCK连线系数较高。回帖组教师的认知网络中各元素的连线系数均较高。认知网络分析法为大数据支持的学习分析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研修社区 对话反思 认知网络分析 教师工作坊 TP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