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机游走技术在网络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敏 王晓桐 +2 位作者 罗慧敏 孟祥茂 王建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35-2048,共14页
网络生物学是近年来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学术前沿领域,在疾病研究和药物预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随机游走(Random Walk)又称随机游动或随机漫步,是一种数学统计模型,在金融、物理和社会网络分析中都有广泛应用.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到网... 网络生物学是近年来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学术前沿领域,在疾病研究和药物预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随机游走(Random Walk)又称随机游动或随机漫步,是一种数学统计模型,在金融、物理和社会网络分析中都有广泛应用.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到网络生物学,并在技术上得到了新的发展.本文以生物网络为基础,介绍了随机游走技术及其基本理论,并详细阐述了随机游走技术在网络生物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蛋白质功能预测、关键蛋白质识别、疾病基因预测、疾病相关非编码RNA预测、药物相关预测等.最后讨论了随机游走技术在网络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游走 生物网络 网络生物 生物信息学 系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生物学的中风证候基础研究问题及新趋势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靖 韩树 +4 位作者 刘晓庆 何玉瑶 赵赫 杨艳平 钟利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952-3958,共7页
随着中医群体化研究的不断开展,传统辨证方法的不足日益显现,因此有学者提出"群体辨证"的概念。但是,由于尚未找到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中风病的群体辨证陷入困境。而复杂科学特别是网络生物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状态,使我们能... 随着中医群体化研究的不断开展,传统辨证方法的不足日益显现,因此有学者提出"群体辨证"的概念。但是,由于尚未找到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中风病的群体辨证陷入困境。而复杂科学特别是网络生物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状态,使我们能够利用多种网络生物学技术,结合数据挖掘、真实世界研究等手段,探究中风证候的本质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生物 中风病 群体辨证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技术文化与网络生物的身份确认
3
作者 肖礼华 王宁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37,共3页
在网络科幻(cyberpunk)作品中,网络生物(cyborg)的身份确认问题一直备受学者热议。本文基于德勒兹(Deleuze)的"类卵身体"(egg body)理论以及迪内罗(Dinello)的"技术浪漫主义"(technoromanticism)与"网络哥特主... 在网络科幻(cyberpunk)作品中,网络生物(cyborg)的身份确认问题一直备受学者热议。本文基于德勒兹(Deleuze)的"类卵身体"(egg body)理论以及迪内罗(Dinello)的"技术浪漫主义"(technoromanticism)与"网络哥特主义"(cybergothic),对网络生物身份进行本体探索,进而指出:网络生物是有机体与计算机终端的结合,虽非由固定器官所构建,但却隐藏着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科幻 网络生物 身份确认 身体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体神经网络的生物智能计算:关键技术与研究现状(特邀)
4
作者 杜金帅 邓寅 +7 位作者 曹世阳 陆泽营 李杰 韩卓 周晋民 王棵 桂丽丽 徐坤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13,I0001,共22页
随着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其高能耗、低解释性和灵活性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生物神经网络(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s,BNN)因其基于真实生物神经元的动态可塑性和自适应性,成为突破AI瓶颈的重要研究方向。离体培养的BNN通过精确的... 随着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其高能耗、低解释性和灵活性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生物神经网络(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s,BNN)因其基于真实生物神经元的动态可塑性和自适应性,成为突破AI瓶颈的重要研究方向。离体培养的BNN通过精确的培养技术和先进的调控手段,为理解生物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以及开发新型智能系统提供了实验平台。文中系统地综述了离体BNN的培养方法及功能优化技术,包括二维和三维培养方式,以及模块化网络构建与连接调控方法。详细探讨了电学刺激、光学刺激和化学刺激等信号输入技术,以及细胞内外动作电位记录、钙荧光成像等信号输出技术。此外,还分析了BNN在静态任务(如语音识别)和实时交互任务(如神经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其在动态学习、复杂模式识别和实时任务适应中的潜力。最后,总结了当前基于BNN的生物智能计算研究的主要挑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希望为未来生物智能计算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神经网络 离体培养 双向通信技术 生物智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异构生物网络候选疾病基因识别 被引量:1
5
作者 丁苍峰 王君 张紫芸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6-1260,共15页
现有大多数用于识别候选疾病基因的随机游走方法通常优先访问高度连接的基因,而可能与已知疾病有关的不知名或连接性差的基因易被忽略或难以识别.此外,这些方法仅访问单个基因网络或各种基因数据的聚合网络,导致偏差和不完整性.因此,设... 现有大多数用于识别候选疾病基因的随机游走方法通常优先访问高度连接的基因,而可能与已知疾病有关的不知名或连接性差的基因易被忽略或难以识别.此外,这些方法仅访问单个基因网络或各种基因数据的聚合网络,导致偏差和不完整性.因此,设计一种能控制随机游走运动方向和整合多种数据源的候选疾病基因识别方法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构建多层网络和多层异构基因网络.然后,提出一种游走于多层网络和多层异构网络的拓扑偏置重启随机游走(Biased random walk with restart,BRWR)算法来识别疾病基因.实验结果表明,游走于不同类型网络上的识别候选疾病基因的BRWR算法优于现有的算法.最后,应用于多层异构网络上的BRWR算法能预测未诊断的新生儿类早衰综合征中涉及的疾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异构网络 生物网络 偏置随机游走 候选基因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和组学方法的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德武 张鵾 +1 位作者 何小青 谢建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介绍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细胞色素c、菌毛蛋白、电子介体等多种分子在EET过程中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利用网络方法和组学方法研究产电微生物EET过程的相关工作。从蛋白网络... 介绍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细胞色素c、菌毛蛋白、电子介体等多种分子在EET过程中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利用网络方法和组学方法研究产电微生物EET过程的相关工作。从蛋白网络、调控网络与整合网络等方面总结网络分析方法在关键电子传递分子识别、电子传递模块挖掘、电子传递途径推断等方面的应用;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多组学与宏组学等方面总结使用组学方法识别电子传递基因及其功能分析方面的研究;介绍整合生物网络与组学数据在产电微生物EET过程生物分子协调利用、关键基因与基因簇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整合多种生物网络和组学数据开展产电微生物EET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生物网络 组学方法 胞外电子传递 产电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网络在高草酸诱导大鼠肾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演 潘铁军 +4 位作者 刘振宇 孙进波 周宇 李超圣 高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71-1777,共7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移植(FMT)对高草酸饮食大鼠草酸代谢的影响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C组、SC+FMT组、OD+PBS组及OD+FMT组。其中,SC组为对照组,正常大鼠饲料喂养;OD+PBS组及OD+FMT组采用5%草酸含量的饲料喂养。第1...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移植(FMT)对高草酸饮食大鼠草酸代谢的影响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C组、SC+FMT组、OD+PBS组及OD+FMT组。其中,SC组为对照组,正常大鼠饲料喂养;OD+PBS组及OD+FMT组采用5%草酸含量的饲料喂养。第14天起,OD+PBS组、OD+FMT组及SC+FMT组分别给予PBS溶液及豚鼠粪便滤液灌胃,连续7 d。收集各组大鼠的24 h尿液、粪便及静脉血清,测定肠道菌群及血清尿液生化指标;取大鼠肾脏进行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检测肾素、ACE及OPN的表达情况。结果肠道菌群移植影响了大鼠的肠道菌群,SC+FMT组大鼠的肠道菌群偏离了SC组大鼠的肠道菌群并与豚鼠肠道菌群的相似度提高;与OD+PBS组比较,OD+FMT组的尿草酸、尿素、尿酸、肌酐、血尿素氮/肌酐以及血尿酸明显降低。此外,经FMT治疗后,与OD+PBS组相比,OD+FMT组上调的肾素mRNA表达的被降低,下调的OPN mRNA表达得到了恢复;免疫组化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结论肠道菌群移植激活了大鼠肠道中以Muribaculaceae等草酸降解菌为代表的微生物网络。高草酸诱导的肾脏损伤因微生物网络对草酸的降解而恢复,肠道菌群移植对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移植 生物网络 草酸钙结石 肾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栽对桉树土壤稀有微生物群落及多功能性的影响
8
作者 陆佳 王华响 陈利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4-1044,共11页
为揭示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稀有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以桉树不同代次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指标,通过平均值法计算土壤多功能性指数,研究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网络复杂性... 为揭示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稀有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以桉树不同代次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指标,通过平均值法计算土壤多功能性指数,研究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网络复杂性及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桉树人工林种植代次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土壤多功能性均显著下降,其中第三代和第四代人工林的降幅最大。与第二代人工林相比,第四代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有效磷含量和蔗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降幅为14.00%~64.29%,土壤多功能性指数下降0.61(P<0.01)。(2)土壤稀有细菌多样性随着代次增加而下降,稀有真菌则相反。丰富细菌、稀有细菌和丰富真菌群落的网络连通性和平均聚类系数随连栽代次增加而减小,稀有真菌则呈相反趋势。(3)相关性分析、随机森林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稀有微生物多样性(r=1.14,P<0.01)以及共现性网络复杂性(r=1.39,P<0.01)是土壤多功能性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多代连栽 稀有微生物 土壤多功能性指数 生物共现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农田包气带氮循环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分子生态网络分析
9
作者 向兰欣 彭潇贤 薛冬梅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土壤包气带硝酸盐累积会造成地下水氮污染,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探究土壤包气带硝酸盐削减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天津农田土壤包气带(0~3 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借助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特征并... 土壤包气带硝酸盐累积会造成地下水氮污染,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探究土壤包气带硝酸盐削减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天津农田土壤包气带(0~3 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借助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特征并构建土壤氮循环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结果显示:天津农田土壤中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最高,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土壤pH值、铵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呈现显著相关性.氮循环分子生态网络中出现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亚硝酸盐氧化菌、反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细菌以及NC10门细菌等.反硝化菌群是硝酸盐削减的主要驱动力,并与以氨氧化古菌、亚硝酸盐氧化菌、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细菌为代表的其他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群落之间形成竞争为主的相互关系,使微生物群落保持稳定性.同时,群落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了氮循环转化,进而保证硝酸盐削减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氮循环 生物群落特征 生物分子生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原灌丛化对土壤碳库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增卓玛 马文明 +1 位作者 马祥丽 母先润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1-272,共12页
在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等的影响下,全球草地灌丛化现象愈发严重。然而,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灌丛化的响应尚不清楚。以青藏高原东缘3种典型灌丛化草地(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 在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等的影响下,全球草地灌丛化现象愈发严重。然而,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灌丛化的响应尚不清楚。以青藏高原东缘3种典型灌丛化草地(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无灌丛生长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群落结构、土壤碳组分、细菌群落结构及菌群互作关系,拟揭示高寒草原灌丛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碳库的影响。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土壤细菌群落及其共生特征,并结合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灌丛化草地(小叶锦鸡儿和金露梅)地上植物群落组成均发生显著改变(P<0.01),而地上植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显著变化(P>0.05)。三种灌丛样地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草地(P<0.05),而地下生物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灌丛化对SOC和全氮(TN)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减小了表层与深层SOC含量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草地表层土壤SOC显著高于其深层(P<0.05),但三种灌丛样地无此趋势。三种灌丛和草地表层和深层土壤SOC组分均以芳香族为主(除小叶锦鸡儿深层土壤外),灌丛和草地样地间芳香族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小叶锦鸡儿样地中芳香族含量呈表聚型分布(P<0.05)。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发现,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分布是表层和深层土壤中灌丛化的最重要预测因子。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表明,灌丛化显著改变了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P<0.05),且植物群落结构和SOC化学组成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通过功能预测分析得到4个生物代谢通路,分别为细胞过程(Cellular processes)、环境信息处理(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代谢(Metabolism)和遗传信息处理(Gene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其中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在灌丛表层和深层土壤中富集(P<0.05)。三种灌丛草地表层和深层土壤细菌共现网络均较未灌丛化草地更为复杂和稳定,并且偏利共生或共生关系在高寒草地细菌群落结构建立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灌丛化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土壤碳库有重要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研究内容,为高寒草地土壤碳源汇效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化 生物群落组成 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 生物共生网络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不同区室细菌微生物组特征与溯源分析
11
作者 刘宏 段爱国 +1 位作者 何彩云 张建国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7,共14页
[目的]沙棘是典型的放线菌结瘤植物,是三北地区主要的造林先锋树种。然而,学界对沙棘整体微生物组的群落结构和结瘤固氮共生模式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物种和区室生态位对沙棘微生物组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系统解析了沙棘微生物组... [目的]沙棘是典型的放线菌结瘤植物,是三北地区主要的造林先锋树种。然而,学界对沙棘整体微生物组的群落结构和结瘤固氮共生模式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物种和区室生态位对沙棘微生物组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系统解析了沙棘微生物组的特性。[方法]采用16S rRNA测序方法,研究了三北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蒙古沙棘和中国沙棘区室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结构的差异。[结果]研究发现蒙古沙棘和中国沙棘不同区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结构主要受区室生态位的影响,其中土壤区室细菌的Alpha多样性(Shannon指数在8.50~8.96之间)显著高于植物内生区室(Shannon指数在4.79~8.32之间),而根瘤内生区室的Alpha多样性最低(Shannon指数在4.79~5.69之间)。不同区室微生物群落的细菌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假黄色单胞菌属和根瘤菌属主要在根内生区室中富集,马赛菌属则主要富集在茎内生和叶内生区室中,而弗兰克氏菌属则在根瘤内生区室中占主导地位,且属于两个沙棘物种根瘤内生区室中共同且唯一的生物标志物。溯源结果表明,沙棘根内生和根瘤内生区室的微生物群落主要来自土壤环境并逐步被过滤和富集,而茎内生和叶内生区室中的微生物群落来源并不是土壤。[结论]区室生态位是影响沙棘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共生模式的主要原因。根瘤作为独特的生态位,Frankia在根瘤中占主导地位,表明沙棘-Frankia的专一性共生关系。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沙棘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沙棘 中国沙棘 区室生态位 生物共生网络 弗兰克氏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启发神经网络的无人水面艇实时避障路径规划 被引量:1
12
作者 颜明重 李琛 朱大奇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5,48,共7页
针对无人水面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自主航行过程中的避障与遵守海事交通规则之间潜在的冲突问题,设计基于生物启发神经网络并且遵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 针对无人水面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自主航行过程中的避障与遵守海事交通规则之间潜在的冲突问题,设计基于生物启发神经网络并且遵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1972,COLREGs)的实时避障路径规划方法。运用STM32嵌入式平台搭建包括超声波、红外激光、陀螺仪和GPS传感器的小型USV水面环境感知硬件架构,将多传感器输出的动态环境信息通过栅格地图映射到二维神经网络中。USV根据神经网络活性势图自动规划通向目标点的无碰撞路径。通过多种船舶航行交汇局面的实验,证明该方法既安全又符合COLREGs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水面艇(USV) 生物启发神经网络 路径规划 避障 海事交通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的风景园林对生物栖息地网络的构建作用
13
作者 蒋子异 《花卉》 2024年第14期19-21,共3页
城市化进程引发的自然栖息地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已成为全球性生态问题。聚焦于风景园林在缓解城市化影响、构建和维护生物栖息地网络中的核心作用。研究表明,通过精心规划和设计,风景园林能够为城市中的生物提供连续的栖息地,促进... 城市化进程引发的自然栖息地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已成为全球性生态问题。聚焦于风景园林在缓解城市化影响、构建和维护生物栖息地网络中的核心作用。研究表明,通过精心规划和设计,风景园林能够为城市中的生物提供连续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通过分析上海辰山植物园和纽约中央公园等案例,展示了风景园林在不同城市化背景下的成功实践,这些案例证明了风景园林在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增强中的积极效果。强调生态规划、精细化设计、生态修复策略和生态补偿机制在风景园林规划与生物栖息地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加强整合风景园林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提高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风景园林 生物栖息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视角下复杂生物神经网络的特性及建模分析
14
作者 咸晶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2-562,共1页
大脑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能够帮助人体处理、解决复杂的外部信息。近年来,从动力学角度对神经网络的建模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个前沿性课题。由罗晓曙、韦笃取、蒋品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复杂神经网络的建模与动力学行为研究》,系统... 大脑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能够帮助人体处理、解决复杂的外部信息。近年来,从动力学角度对神经网络的建模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个前沿性课题。由罗晓曙、韦笃取、蒋品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复杂神经网络的建模与动力学行为研究》,系统介绍了复杂生物神经网络的建模,并对复杂生物神经网络的兴奋特性、随机共振、相干共振及最优同步和混沌涌现特性进行研究,其数值模拟成果可为国内外研究该领域提供有效参考。全书分为8个章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神经网络 随机共振 相干共振 动力学 建模分析 外部信息 前沿性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生物学教材中网络实验的介绍和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晓静 曹志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3,共2页
本文介绍了美国生物学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中的网络生物学实验,并分析了每个实验的特点,对我国中学开展网络生物学实验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生物学教材 网络生物学实验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网络模体发现算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6
作者 覃桂敏 高琳 呼加璐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258-2265,共8页
网络模体发现是生物网络数据分析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首先分析了网络模体发现中相关的基本计算问题:随机网络建模,子图搜索和模体统计意义评价等.其次对生物网络模体发现算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从研究方法上将模体分为精确模体,概率模体和... 网络模体发现是生物网络数据分析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首先分析了网络模体发现中相关的基本计算问题:随机网络建模,子图搜索和模体统计意义评价等.其次对生物网络模体发现算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从研究方法上将模体分为精确模体,概率模体和其它模体三类,并对识别每类模体的典型算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了对网络模体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引入了与模体发现密切相关的生物网络模块发现问题.最后讨论了网络模体发现算法的最新进展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网络 网络模体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网络比对的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杏莉 高琳 陈新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89-2106,共18页
生物网络比对是生物体结构、功能和进化分析的重要研究手段.首先给出了生物网络比对问题的形式化定义;其次重点分析了现有的比对模型和算法,按照比对方法的数学特性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对典型算法结合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对3类比对方法的... 生物网络比对是生物体结构、功能和进化分析的重要研究手段.首先给出了生物网络比对问题的形式化定义;其次重点分析了现有的比对模型和算法,按照比对方法的数学特性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对典型算法结合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对3类比对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与比较;再次,分析归纳了生物网络比对软件,阐述了生物网络比对研究的意义和应用;最后指出了生物网络比对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生物网络比对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网络 比对 图的匹配 约束优化 分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生物网络数据的频繁模式挖掘算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建邦 董安国 高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03-1807,共5页
频繁模式挖掘是生物网络数据分析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研究生物网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子图环分布的概念并构造了子图搜索算法,提高了搜索效率.其次设计了动态抽样算法计算子图频率,用于提高非穷举搜索的精度... 频繁模式挖掘是生物网络数据分析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研究生物网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子图环分布的概念并构造了子图搜索算法,提高了搜索效率.其次设计了动态抽样算法计算子图频率,用于提高非穷举搜索的精度.利用4个真实生物网络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研究,验证了本文算法在效率和精度上相对于现有算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网络 频繁模式 子图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块分解的生物网络分析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冯春来 顾於梅 +1 位作者 秦悦 徐希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27-2232,共6页
介绍生物网络分析中4种典型的分析算法—分子复合体检测算法,派系过滤算法,Girvan-Newman算法和马尔可夫聚类算法,并对它们的原理、特点进行了整理和对比。分子复合体检测算法和派系过滤算法可以识别大规模网络中的重叠模块,但后者对网... 介绍生物网络分析中4种典型的分析算法—分子复合体检测算法,派系过滤算法,Girvan-Newman算法和马尔可夫聚类算法,并对它们的原理、特点进行了整理和对比。分子复合体检测算法和派系过滤算法可以识别大规模网络中的重叠模块,但后者对网络中节点密度要求较为苛刻。Girvan-Newman算法仅适用于中等规模网络,马尔可夫聚类算法应用于有权有向网络效果更好,且能发现星形结构模块。生物网络分析有助于在系统水平上理解疾病、中药和药物靶标之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网络 分子复合体检测算法 派系过滤算法 Girvan-Newma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生物学与生物网络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谭璐 姜璐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5年第4期1-9,共9页
简要介绍了系统生物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特点、内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 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将生物体系统抽象成为复杂网络,通过对生物体复杂网络的研究,可以获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种种新的认识和理解。现阶段,采取的方法主要是结合... 简要介绍了系统生物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特点、内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 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将生物体系统抽象成为复杂网络,通过对生物体复杂网络的研究,可以获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种种新的认识和理解。现阶段,采取的方法主要是结合度分布、小世界效应、聚集性和鲁棒性等四个方面的网络属性,对大多数生物体复杂网络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性质和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普遍的规律。进一步提出今后生物系统理论研究的若干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生物 复杂网络理论 生物网络 网络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