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实网络信息的中介者式法律规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锦波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109,共12页
散播不实网络信息,是指行为人误导公众去将未经证实的事项当成事实,或者误导公众去质疑已经经过验证的事实之情形。对于不实网络信息散播行为的治理,学界当前主要存在“管制论”和“反管制论”两种规制模式的主张。在数字时代,这两种规... 散播不实网络信息,是指行为人误导公众去将未经证实的事项当成事实,或者误导公众去质疑已经经过验证的事实之情形。对于不实网络信息散播行为的治理,学界当前主要存在“管制论”和“反管制论”两种规制模式的主张。在数字时代,这两种规制模式实际上都已呈现出不足之处。应当转向提倡“经销商式”网络平台规制这一中介者式的法律规制模式,并在条件成熟时通过制定专门的《网络信息使用与保护法》来确认该种新型规制模式。具体而言,“经销商式”网络平台规制模式要求以对网络平台这一中介者的规制为主,同时以行政机关的外部管制、独立第三方机构的核查机制以及网络用户的自我规制相配合,从而最终实现对不实网络信息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实网络信息 谣言 虚假信息 网络平台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陷性隐私泥沼的“门事件”报道——基于三个门事件标本的新闻侵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慕明春 何弘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3,共4页
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下,"门事件"报道在法律上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将私人领域公共化,私密信息公开化,私德评价社会化,严重侵犯公民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利。发布者的匿名化加上信息的病毒式传播和舆论的核裂变效应,致使新媒体新... 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下,"门事件"报道在法律上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将私人领域公共化,私密信息公开化,私德评价社会化,严重侵犯公民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利。发布者的匿名化加上信息的病毒式传播和舆论的核裂变效应,致使新媒体新闻侵权对侵权行为的加害人难以认定或举证不易,导致被侵权人难以启动民事诉讼程序请求法律救济,因而侵权后果相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侵权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事件” 性隐私 隐私权 新闻侵权 网络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