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网络民俗研究的理论逻辑和“概念性框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徐国源
曹志伟
-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4-201,I0005,共9页
-
基金
苏州大学“网络民俗研究团队”项目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民谣的网络传播研究”(2020SJA024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数字化传播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环境被互联网影响和重塑。互联网中勃勃新生的大量新型民俗事象,反映出传统民俗在现代社会生活语境中发生了深刻衍变。这类在网上生产、传播的新民俗,虽保留了传统民俗的“种”的基因,但也反映出因社会生活内容更新、数字化传播所带来的诸多衍变,且已蜕变为栖居网络空间的“新民俗”。基于数字化时代“民俗”出现的变化,民俗学研究既要关注数字化时代社会正经历的“再习俗化”过程,聚焦网络民俗的“元问题”并作出整体性观照,展开网络民俗的多学科、系统性研究;同时也要积极跟进互联网时代生活数字化带来的民俗学概念性框架的新议题,拓展原有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推动民俗研究理论范式创新和现代民俗学学科建设。
-
关键词
网络民俗
数字传播
民俗学
-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乡村俗治传统及其当代实践
- 2
-
-
作者
李国江
张红
-
机构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
济南大学图书馆
-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150,共9页
-
基金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创新工程科研支撑项目“‘三治结合’视域下民俗文化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CX07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乡村治理是多种治理力量交汇融通的场域,既有体现政府层面意志力的法治力量,也有反映民间层面软控力的俗治力量。两种力量在乡村治理场域构建了大小两个治理传统,其中作为治理小传统的乡村俗治,以乡村民众创造、享用、传承的生活文化为基础性规范力,在对乡村民众行为的规范约束中维持乡村社会的运行和维护乡村秩序的稳定。在我国传统乡村治理进程中,乡村俗治建构了乡村治理的民俗文化网络这一传统治理模式。在现代性日益凸显的新时代乡村社会,乡村俗治传统的当代实践需注重从俗治模式重构、俗治思维表达、俗治问题规避三方面与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相融通,助力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民俗网络
俗治传统
当代实践
-
分类号
D63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C912.82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