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徐晓东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11,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的相互启发原理和多样性学习理论研究"(课题批准号:BCA100021)
-
文摘
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环境是该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赖以持续学习的资源总称,包括连接校际成员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工具资源、作为协作同伴的人际网络资源、维系同伴关系和整合技术工具的学习活动及任务情境的内容资源。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是对这些资源的系统化设计,设计原则是多样性原则,包括共同性、差异性、共建性或创造性原则;设计内容包括组织层面的设计、活动层面的设计及工具层面的设计;活动层面的设计包括设计学习过程的六步骤和设计"基于差异学习策略"。根据一些学者的预测,未来的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注重组织层面的设计,即作为学习资源的人际网络的设计,目标是在连接我们的网络世界里的共同学习。
-
关键词
网络校际协作学习
学习环境
设计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模式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张青
何丽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66,共5页
-
文摘
最近几年在国内外兴起的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是一种混合式学习,它将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化学习方式结合、本地探究活动和远程协作学习结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学校之间互助互长的协作研究精神,为建立一套系统的适合中小学新课标理念的网络课程、为利用因特网进行综合学习与协作学习探索新的思路。为此,本文对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方式兴起的原因、理论基础进行了探究,在总结国内该课题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设计策略与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
关键词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模式
原因
理论基础
现状
设计策略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建构学习的多样性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徐晓东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81,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的相互启发原理和多样性学习理论研究"(课题批准号:BCA100021)核心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教育目的之一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并推动个体累加真理。累加另一个,意味着产生了差异。各种观念或真理并存时,合而不同是其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构成了一个以复调为基础的意识世界,多样性是这些差异的连接方式。学习的多样性理论主张,应该从个体意识的角度来看待世界,这样就会有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和思想。为此,在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中所观察到的学生以主体意识重构学习活动这一事实说明,不是我们认为学生应该如何学和学什么,而是他们决定应该如何学和学什么。对话是推动观念累加的有效途径,对话将多样性从抽象目标转变为教育实践。
-
关键词
网络校际协作学习
多样性学习理论
差异
多样性
-
Keywords
Web-Based Interscholastic Collaborative Learning
Diversity of Learning Theory
Difference
Diversity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