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5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红色文化视角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
1
作者
赵一璇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23期105-107,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网络政治参与不仅体现了公民的政治热情,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直接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然而,伴随这些优势,网络政治参与同样面临着参与不均衡、行为非...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网络政治参与不仅体现了公民的政治热情,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直接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然而,伴随这些优势,网络政治参与同样面临着参与不均衡、行为非理性等诸多挑战。本研究依托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分析了当前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旨在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拓展参与渠道等方式,提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效率,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网络政治参与
爱国主义
民主
政治
政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探究——基于有序性兼有效性二维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
10
2
作者
戴均
徐文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在程序正义的有序性和实质正义的有效性二维结构下,当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可细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实质无序性且实质无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消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积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为了...
在程序正义的有序性和实质正义的有效性二维结构下,当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可细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实质无序性且实质无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消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积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为了引导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尽可能达到有序性兼有效性双高的状态,需要培养多元治理的社会文化,形成协同治理的理念认同;强化多元主体的组织建构,形成明确的政治参与路径;推进网络参与的制度进程,形成稳定有效的行为预期,以期达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政治参与
有序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被引量:
12
3
作者
俞怀宁
俞秋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79,共4页
公民网路政治参与,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现象已经影响到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进程。公民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政治,表达诉求,以此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网络政治参与既不同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又与其交织。它建构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新景观。
关键词
政治
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
参与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正式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面效应及其应对
被引量:
2
4
作者
常泓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非正式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扩散性和互动性交汇、理性和非理性交织、潜伏性和爆发性交替等特性,其正面效应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推进政治参与的深度,增强政治参与的效度,而负面效应则会弱化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任,造成信息不对称,危害公...
非正式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扩散性和互动性交汇、理性和非理性交织、潜伏性和爆发性交替等特性,其正面效应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推进政治参与的深度,增强政治参与的效度,而负面效应则会弱化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任,造成信息不对称,危害公共利益以及侵害公民权利等。为此,需要采取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保持畅通的网络民意表达渠道;科学引导,确立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合理规范,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加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素质培养等措施,保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非正式
网络政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2
5
作者
金博
葛峰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760-765,共6页
针对我国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着非法参与行为多、政务信息不公开致使公众政治参与缺乏信息基础、政府对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与观点缺乏回应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采取完善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法治化机制,建立健全网络参政相关法...
针对我国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着非法参与行为多、政务信息不公开致使公众政治参与缺乏信息基础、政府对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与观点缺乏回应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采取完善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法治化机制,建立健全网络参政相关法规,保障公民网络参政议政权益,规范和打击非法政治参与行为;修改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与规范网络监督机制;建立政府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回应制度,以解决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问题,推动法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法治化机制
信息公开
政府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丽
吴秋兵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参与主体的平等性、自由的参与空间、低成本的特性,日益成为我国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它是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表达政治观点、监督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另...
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参与主体的平等性、自由的参与空间、低成本的特性,日益成为我国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它是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表达政治观点、监督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信息的不可靠可能引发政治体系合法性危机",数字鸿沟"导致政治参与的社会不平等。为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构建网络政治参与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
数字鸿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婷
何祥林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2期107-109,125,共4页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参政议政的新渠道,也为政府了解民意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同时,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负面因素,如虚假政治言论、情绪化参与、非法参与等也对政...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参政议政的新渠道,也为政府了解民意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同时,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负面因素,如虚假政治言论、情绪化参与、非法参与等也对政治的稳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有必要通过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道德建设,健全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机制,深化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等措施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而理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民主
政治
政治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政治参与的限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
6
8
作者
庞金友
殷翠婷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5-92,共8页
随着信息化的应用,网络技术的普及,再加之权利意识的觉醒,民主化趋势的加强,公民借助网络表达政治主张,诉求政治利益,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现象。这一参政渠道既具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网民身份的虚名化和模糊化,网民政治表达的非理性...
随着信息化的应用,网络技术的普及,再加之权利意识的觉醒,民主化趋势的加强,公民借助网络表达政治主张,诉求政治利益,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现象。这一参政渠道既具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网民身份的虚名化和模糊化,网民政治表达的非理性和极端化,网民政治情感的情绪化和民粹化,使得网络政治参与的限度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拓宽参政渠道,推进制度化建设,树立信息权威,规范网络秩序,培育公民文化,提高网民素质,是破解这一时代课题的必由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参与
危机理论
公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素芳
徐华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1,共4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文章认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是公民基于政治主体性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它以基于网络的政治态度作为内生基础,以网络表达作为外在表现,以网络公共空间作为展现场域,以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作为展开逻...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文章认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是公民基于政治主体性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它以基于网络的政治态度作为内生基础,以网络表达作为外在表现,以网络公共空间作为展现场域,以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作为展开逻辑,以集体行动作为拓展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公民
网络政治参与
能力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政治参与视角下民主执政的新探索
被引量:
3
10
作者
汪旻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4Z期9-12,共4页
网络政治参与是互联网时代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新形式,必须全面考量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多维价值及作用机理:网络以信息平等自由的互动方式弥补了间接民主的设计原则与实行效果的不足,网络的自由度与竞争度使协商民...
网络政治参与是互联网时代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新形式,必须全面考量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多维价值及作用机理:网络以信息平等自由的互动方式弥补了间接民主的设计原则与实行效果的不足,网络的自由度与竞争度使协商民主的形式更加多样、功用的发挥更加充分,网络表达方式引致的超强动员能力扩大了参与的外延,高效推进了公民政治社会化;与此同时,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网络参与主体的实际能力差异和行为的非组织性、复杂性导致其必然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必须从认识、环境、制度等多个层面对其予以引导规范,不断拓宽民主执政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民主执政
新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困境与引导路径
被引量:
4
11
作者
赵岳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6-30,共5页
网络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新形式。大学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群体,日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准确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现状,深刻解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通过政治理论教育、政治实践活...
网络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新形式。大学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群体,日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准确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现状,深刻解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通过政治理论教育、政治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熏陶、网络素养培育等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参与度、伦理性和效能感,推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化,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群体
网络政治参与
引导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政治参与:社区治理向度的澄明
被引量:
1
12
作者
张伟
陈付龙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66-70,共5页
网络政治参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公民政治参与新方式,已经成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新途径。厘清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分析网络政治参与给社区治理带来的影响,引导居民借助网络有序参与社区治理,为推动社区民主政治建...
网络政治参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公民政治参与新方式,已经成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新途径。厘清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分析网络政治参与给社区治理带来的影响,引导居民借助网络有序参与社区治理,为推动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社区最大公共利益,构建和谐幸福居民社区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社区治理
向度
澄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治理视域下执政党与网络政治参与互动研究
被引量:
2
13
作者
付文科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9Z期15-17,共3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以惊人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抨击时弊、批评官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重要场域与工具,成为民众行使表达、知情、监督等权利的重要渠道与力量。网络政...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以惊人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抨击时弊、批评官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重要场域与工具,成为民众行使表达、知情、监督等权利的重要渠道与力量。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也加剧了局部问题全局化、个体问题公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互动研究
互联网管理
全局化
虚拟空间
社会生活
新媒体时代
政治
舆论
执政成本
政治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浅析
被引量:
1
14
作者
李永洪
赵小春
《现代农业》
2013年第11期103-104,共2页
与传统政治参与和一般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相比,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不同的特点。理智性和非理智性交织、务实性与理想性同在、责任性与功利性并存、个体性与群体性相伴、高关注度与低参与度背离、整体有序性和个别无序性共存,是当前...
与传统政治参与和一般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相比,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不同的特点。理智性和非理智性交织、务实性与理想性同在、责任性与功利性并存、个体性与群体性相伴、高关注度与低参与度背离、整体有序性和个别无序性共存,是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点的基本体现。在当前,需要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才可能提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进行科学引导和有效规范的可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
基本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探微
被引量:
1
15
作者
沈素珍
笪文秀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5-119,共5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新形式与新途径。通过对安徽省5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关心国家政治,愿意参政议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新形式与新途径。通过对安徽省5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关心国家政治,愿意参政议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受网络监管措施不力、自身政治素质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容易被网络上错误舆论诱导,导致盲从行为和群体极化现象。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网络监管,提高政府有关部门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反馈效率,以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感,激发大学生更高的网络政治参与热情,使其积极发挥"正能量",为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
民主
政治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6
作者
赵振江
李宁
《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25-27,56,共4页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中国公民方便快捷地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推动了政府信息透明化、政务电子化,缩小了"数字鸿沟",提高了网络民主的广度和深度。但网络科技...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中国公民方便快捷地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推动了政府信息透明化、政务电子化,缩小了"数字鸿沟",提高了网络民主的广度和深度。但网络科技又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网民进行政治参与带来自由和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分析研究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
技术
数字鸿沟
网络
舆情
民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机制的构建
17
作者
李鑫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148-149,共2页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会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网络参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多数人的暴政,群体极化等现象的发生,更加强调...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会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网络参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多数人的暴政,群体极化等现象的发生,更加强调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的机制的构建,对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进行约束,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有序性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对待网络政治参与需要树立“三种意识”
18
作者
高宏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Z期47-48,共2页
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际上是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网络政治参与指的是公民将自己的意见、信息及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形成社会关注点,引起政府的重视,并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直接产生影响。网络...
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际上是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网络政治参与指的是公民将自己的意见、信息及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形成社会关注点,引起政府的重视,并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直接产生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党在信息化条件下与时俱进地提高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该高度重视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科学对待这一新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
技术手段
中国
政治
体制
社会关注
网络
民主
中国特色
新型民主
治理理念
正面作用
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元治理视阈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路径探析
19
作者
叶芬梅
景莹
《改革与开放》
2015年第3期73-75,共3页
本文在基于当前社会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下,阐述了网络政治参与理论的内涵。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朝着积极、健康方向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尚存在政治态度冷漠、网络行为娱乐化、网络政治参与层次浅、参与非理性等问...
本文在基于当前社会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下,阐述了网络政治参与理论的内涵。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朝着积极、健康方向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尚存在政治态度冷漠、网络行为娱乐化、网络政治参与层次浅、参与非理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多元治理的视角分析和提出了大学生有效网络政治参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多元治理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对策研究
20
作者
李金华
赵文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3-94,共2页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环境较为复杂,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出发,通过文献查找等方法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源,并从个人、政府、网络等...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环境较为复杂,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出发,通过文献查找等方法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源,并从个人、政府、网络等不同角度探寻适合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为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
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色文化视角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
1
作者
赵一璇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23期105-107,共3页
文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网络政治参与不仅体现了公民的政治热情,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直接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然而,伴随这些优势,网络政治参与同样面临着参与不均衡、行为非理性等诸多挑战。本研究依托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分析了当前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旨在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拓展参与渠道等方式,提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效率,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网络政治参与
爱国主义
民主
政治
政策优化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探究——基于有序性兼有效性二维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
10
2
作者
戴均
徐文强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基金
2013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背景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13E007)
2011年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农民工政治认同与职业流动的相关性研究"(11SZY1339)
文摘
在程序正义的有序性和实质正义的有效性二维结构下,当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可细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实质无序性且实质无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消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实质有序性且积极有效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为了引导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尽可能达到有序性兼有效性双高的状态,需要培养多元治理的社会文化,形成协同治理的理念认同;强化多元主体的组织建构,形成明确的政治参与路径;推进网络参与的制度进程,形成稳定有效的行为预期,以期达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
公民
网络政治参与
有序性
有效性
Keywords
Citizen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rderliness
Validity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被引量:
12
3
作者
俞怀宁
俞秋阳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江汉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79,共4页
文摘
公民网路政治参与,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现象已经影响到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进程。公民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政治,表达诉求,以此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网络政治参与既不同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又与其交织。它建构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新景观。
关键词
政治
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
参与
模式
分类号
D6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正式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面效应及其应对
被引量:
2
4
作者
常泓
机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11ZD07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于湖北
+1 种基金
浙江等地的调研"(09BKS020)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111501020004&201111501020005)
文摘
非正式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扩散性和互动性交汇、理性和非理性交织、潜伏性和爆发性交替等特性,其正面效应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推进政治参与的深度,增强政治参与的效度,而负面效应则会弱化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任,造成信息不对称,危害公共利益以及侵害公民权利等。为此,需要采取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保持畅通的网络民意表达渠道;科学引导,确立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合理规范,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加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素质培养等措施,保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关键词
政治
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非正式
网络政治参与
分类号
D6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2
5
作者
金博
葛峰
机构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760-765,共6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1Jk0200)
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XAGDXJJ0928)
文摘
针对我国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着非法参与行为多、政务信息不公开致使公众政治参与缺乏信息基础、政府对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与观点缺乏回应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采取完善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法治化机制,建立健全网络参政相关法规,保障公民网络参政议政权益,规范和打击非法政治参与行为;修改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与规范网络监督机制;建立政府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回应制度,以解决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问题,推动法治文明.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法治化机制
信息公开
政府回应
Keywords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legalization mechanism
information disclosure
government’s response
分类号
D63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丽
吴秋兵
机构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35-238,共4页
文摘
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参与主体的平等性、自由的参与空间、低成本的特性,日益成为我国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它是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表达政治观点、监督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信息的不可靠可能引发政治体系合法性危机",数字鸿沟"导致政治参与的社会不平等。为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构建网络政治参与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
数字鸿沟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婷
何祥林
机构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社科教研室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
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2期107-109,125,共4页
文摘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参政议政的新渠道,也为政府了解民意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同时,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负面因素,如虚假政治言论、情绪化参与、非法参与等也对政治的稳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有必要通过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道德建设,健全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机制,深化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等措施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而理性的发展。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民主
政治
政治
稳定
分类号
D6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参与的限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
6
8
作者
庞金友
殷翠婷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5-92,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国家理论跟踪研究"(14BZZ00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随着信息化的应用,网络技术的普及,再加之权利意识的觉醒,民主化趋势的加强,公民借助网络表达政治主张,诉求政治利益,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现象。这一参政渠道既具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网民身份的虚名化和模糊化,网民政治表达的非理性和极端化,网民政治情感的情绪化和民粹化,使得网络政治参与的限度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拓宽参政渠道,推进制度化建设,树立信息权威,规范网络秩序,培育公民文化,提高网民素质,是破解这一时代课题的必由路径。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参与
危机理论
公民文化
Keywords
the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ivic culture
participation crisis theory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素芳
徐华伟
机构
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团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1,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CXZZ11--0188)的阶段成果
文摘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文章认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是公民基于政治主体性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它以基于网络的政治态度作为内生基础,以网络表达作为外在表现,以网络公共空间作为展现场域,以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作为展开逻辑,以集体行动作为拓展力量。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公民
网络政治参与
能力
特征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参与视角下民主执政的新探索
被引量:
3
10
作者
汪旻艳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4Z期9-12,共4页
基金
2011年教育部委托课题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1 种基金
南京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的系列成果之一
文摘
网络政治参与是互联网时代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新形式,必须全面考量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多维价值及作用机理:网络以信息平等自由的互动方式弥补了间接民主的设计原则与实行效果的不足,网络的自由度与竞争度使协商民主的形式更加多样、功用的发挥更加充分,网络表达方式引致的超强动员能力扩大了参与的外延,高效推进了公民政治社会化;与此同时,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网络参与主体的实际能力差异和行为的非组织性、复杂性导致其必然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必须从认识、环境、制度等多个层面对其予以引导规范,不断拓宽民主执政的新路径。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民主执政
新探索
分类号
D62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困境与引导路径
被引量:
4
11
作者
赵岳娜
机构
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出处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6-30,共5页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MKS1549)
文摘
网络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新形式。大学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群体,日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准确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现状,深刻解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通过政治理论教育、政治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熏陶、网络素养培育等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参与度、伦理性和效能感,推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化,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群体
网络政治参与
引导路径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guiding path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参与:社区治理向度的澄明
被引量:
1
12
作者
张伟
陈付龙
机构
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66-70,共5页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H14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BKS039)
文摘
网络政治参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公民政治参与新方式,已经成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新途径。厘清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分析网络政治参与给社区治理带来的影响,引导居民借助网络有序参与社区治理,为推动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社区最大公共利益,构建和谐幸福居民社区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社区治理
向度
澄明
Keywords
cyberpolitics participation
community governance
dimension
clarification
分类号
C912.8 [经济管理]
D034.5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治理视域下执政党与网络政治参与互动研究
被引量:
2
13
作者
付文科
机构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9Z期15-17,共3页
基金
浙江省委党校系统规划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门阶条件"(项目编号:ZX16008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以惊人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抨击时弊、批评官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重要场域与工具,成为民众行使表达、知情、监督等权利的重要渠道与力量。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也加剧了局部问题全局化、个体问题公众化。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互动研究
互联网管理
全局化
虚拟空间
社会生活
新媒体时代
政治
舆论
执政成本
政治
安全
分类号
D2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62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浅析
被引量:
1
14
作者
李永洪
赵小春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现代农业》
2013年第11期103-104,共2页
文摘
与传统政治参与和一般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相比,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不同的特点。理智性和非理智性交织、务实性与理想性同在、责任性与功利性并存、个体性与群体性相伴、高关注度与低参与度背离、整体有序性和个别无序性共存,是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点的基本体现。在当前,需要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才可能提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进行科学引导和有效规范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
基本特点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探微
被引量:
1
15
作者
沈素珍
笪文秀
机构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5-119,共5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网络政治生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研究"
编号:No.SK2012B550
文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新形式与新途径。通过对安徽省5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关心国家政治,愿意参政议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受网络监管措施不力、自身政治素质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容易被网络上错误舆论诱导,导致盲从行为和群体极化现象。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网络监管,提高政府有关部门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反馈效率,以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感,激发大学生更高的网络政治参与热情,使其积极发挥"正能量",为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
民主
政治
建设
Keywords
internet age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s
democratic political construction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6
作者
赵振江
李宁
机构
保定学院政法系
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25-27,56,共4页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当代网络技术发展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201103378)
文摘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中国公民方便快捷地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推动了政府信息透明化、政务电子化,缩小了"数字鸿沟",提高了网络民主的广度和深度。但网络科技又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网民进行政治参与带来自由和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分析研究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
技术
数字鸿沟
网络
舆情
民意表达
Keywords
interne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ternet techonology
digital gap
internet opinion
public opinion
分类号
D0-05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机制的构建
17
作者
李鑫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148-149,共2页
文摘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会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网络参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多数人的暴政,群体极化等现象的发生,更加强调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的机制的构建,对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进行约束,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有序性
机制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对待网络政治参与需要树立“三种意识”
18
作者
高宏星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Z期47-48,共2页
文摘
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际上是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网络政治参与指的是公民将自己的意见、信息及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形成社会关注点,引起政府的重视,并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直接产生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党在信息化条件下与时俱进地提高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该高度重视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科学对待这一新事物。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
技术手段
中国
政治
体制
社会关注
网络
民主
中国特色
新型民主
治理理念
正面作用
人民民主
分类号
D630.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元治理视阈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路径探析
19
作者
叶芬梅
景莹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改革与开放》
2015年第3期73-75,共3页
基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类项目)"网络使用习惯对大学生网络政治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若干高校为例景莹等"课题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1410300062
文摘
本文在基于当前社会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下,阐述了网络政治参与理论的内涵。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朝着积极、健康方向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尚存在政治态度冷漠、网络行为娱乐化、网络政治参与层次浅、参与非理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多元治理的视角分析和提出了大学生有效网络政治参与路径。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多元治理
大学生
分类号
G645.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对策研究
20
作者
李金华
赵文超
机构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出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3-94,共2页
文摘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环境较为复杂,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出发,通过文献查找等方法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源,并从个人、政府、网络等不同角度探寻适合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为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保障。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
因素
对策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actor
Countermeasure
分类号
D66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红色文化视角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
赵一璇
《中国军转民》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探究——基于有序性兼有效性二维结构的视角
戴均
徐文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俞怀宁
俞秋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非正式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面效应及其应对
常泓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金博
葛峰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李丽
吴秋兵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陈婷
何祥林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网络政治参与的限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庞金友
殷翠婷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特征研究
李素芳
徐华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网络政治参与视角下民主执政的新探索
汪旻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困境与引导路径
赵岳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网络政治参与:社区治理向度的澄明
张伟
陈付龙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治理视域下执政党与网络政治参与互动研究
付文科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浅析
李永洪
赵小春
《现代农业》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探微
沈素珍
笪文秀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赵振江
李宁
《保定学院学报》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机制的构建
李鑫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科学对待网络政治参与需要树立“三种意识”
高宏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多元治理视阈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路径探析
叶芬梅
景莹
《改革与开放》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对策研究
李金华
赵文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