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5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 被引量:2
1
作者 邢国忠 赖希然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推动未来人类技术颠覆性发展的新兴技术形态,在以强大的内容生成力赋能各种行业领域的同时,也给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风险挑战。不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推动未来人类技术颠覆性发展的新兴技术形态,在以强大的内容生成力赋能各种行业领域的同时,也给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风险挑战。不良社会思潮内嵌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隐蔽渗透、算法偏见导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容偏向性、数据失真导致网络意识形态的偏差、算法反噬削弱网民的意识形态鉴别力等风险叠变致使生成式人工智能超越单纯技术属性的内容生成功能,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我们可以从加强价值引领、加强大数据检测与管理、掌控数据管理权力、重塑人机关系等多重路径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给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风险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风险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发展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从玉 辛向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4-76,共3页
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助推了网络媒体的发展,形成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全媒体格局,深刻影响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深入探析全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诸多风险,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管控,对... 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助推了网络媒体的发展,形成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全媒体格局,深刻影响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深入探析全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诸多风险,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管控,对于维护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可以通过夯实政治引领、丰富话语内容、加快技术研发,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坚守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网络意识形态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策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本青 李红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0,共3页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敌对意识形态对我国网络议程设置的重要靶向,它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对其进行有效防范和化解重要且紧迫,这就需要以“三结合”实现安全风险监测科学化,以“三注重”提高安全风险预警精准度,以“三统...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敌对意识形态对我国网络议程设置的重要靶向,它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对其进行有效防范和化解重要且紧迫,这就需要以“三结合”实现安全风险监测科学化,以“三注重”提高安全风险预警精准度,以“三统一”增强安全风险处置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防范化解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被引量:13
4
作者 汪寅 张慧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即西方意识形态向高校大学生“渗透”的风险、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价值引导功能弱化风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难度加剧风险、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阻的“信息茧房”效应风险。从...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即西方意识形态向高校大学生“渗透”的风险、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价值引导功能弱化风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难度加剧风险、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阻的“信息茧房”效应风险。从话语维度、价值维度、能力维度和技术维度分析引发风险的原因。需要从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创新、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技术保障等方面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研判及对策
5
作者 王淑荣 崔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6,共8页
数智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出现了很多新特征、新趋势和新规律。这些新变化也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研判带来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更好地应对数智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需要明确意识形态风险的概念内涵,掌握意识形态风险的... 数智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出现了很多新特征、新趋势和新规律。这些新变化也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研判带来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更好地应对数智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需要明确意识形态风险的概念内涵,掌握意识形态风险的类型,明确意识形态风险的产生动因。同时,要在掌握数智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产生根源及其传播机制和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对大学生群体“群情”掌握的精准度、提升对大学生网络发声“语义分析”的精准度、提升对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制造和传播动因评判的精准度,从而才能更好地规避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风险研判 主流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实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6
作者 李从玉 辛向阳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67,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给我国意识形态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应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坚持依法依规治网,有效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推进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安全 网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样态、诱因与纾解
7
作者 路坤皓 郝文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6,共12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深刻影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新兴技术样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内嵌渗透到高校网络场域当中,呈现出异化、操纵、解构和缺位等多重现实样态。在此前提下,资本失序、技术失控、内容失真和把关... 生成式人工智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深刻影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新兴技术样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内嵌渗透到高校网络场域当中,呈现出异化、操纵、解构和缺位等多重现实样态。在此前提下,资本失序、技术失控、内容失真和把关失灵等因素容易诱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须以价值赋魂、技术向善、内容规范、制度供给为纾解策略,力求在防范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过程中,规训发展方向、扎紧伦理藩篱、筑牢防控屏障和完善约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研究
8
作者 孙一仰 高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3-75,共3页
数字化转型重塑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受众的认知结构和舆情生成机制,使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认知操控风险、价值侵蚀风险和情绪驱动风险,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和隐蔽的风险态势。鉴于此,高校需从内容建设、机制协同与技术治理等多个层面... 数字化转型重塑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受众的认知结构和舆情生成机制,使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认知操控风险、价值侵蚀风险和情绪驱动风险,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和隐蔽的风险态势。鉴于此,高校需从内容建设、机制协同与技术治理等多个层面精准发力,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控体系,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高校 意识形态安全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呈现的新态势及其应对
9
作者 郭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3-75,共3页
防范化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和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主要表现为国际敌对势力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风险,社会局部矛盾经网络异化传播的扩散风险,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分析的滞后风险,网络环... 防范化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和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主要表现为国际敌对势力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风险,社会局部矛盾经网络异化传播的扩散风险,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分析的滞后风险,网络环境下师生价值观念塑造的偏差风险。这种风险的生成源于世界格局演变所催生的意识形态斗争新态势,以及师生网络行为特征呈现出的新趋势。对此,应加强算法推荐治理,保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强化网络舆论疏导,营造清朗的高校网络生态;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增强意识形态风险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 风险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议题设置影响网络意识形态的系统变化、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
10
作者 李迎霞 卢黎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1,共7页
数智时代人的“数智化生存”转向使议题设置影响网络意识形态的格局发生系统变化,议题设置主体从权威主导向多主体协同交互拓展、议题内容呈现从理性逻辑演绎向感性视听转型、议题传播过程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推荐升级。但与此同时,泛在化... 数智时代人的“数智化生存”转向使议题设置影响网络意识形态的格局发生系统变化,议题设置主体从权威主导向多主体协同交互拓展、议题内容呈现从理性逻辑演绎向感性视听转型、议题传播过程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推荐升级。但与此同时,泛在化的议题设置主体、具象化的议题内容呈现、圈层化的议题传播方式也逐渐显现,可能使在网络空间中坚守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议题面临多重风险。为有效应对这些风险,需要以党的领导驾驭议题设置主体,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议题的显要性;以刚柔并济规制议题内容,坚守主流意识形态议题承载的价值追求;以弥合圈层促进议题扩散,实现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议题的共识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议题设置 网络意识形态 风险挑战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逻辑理路与治理实践
11
作者 付安玲 张书铭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3,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社会的融合,在网络空间容易引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旁落、价值认同危机、价值传播失序以及舆论生态操控的风险。作为科技“双刃剑”,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大数据、大算法、大算力“三大”核心技术以及意识形态载体功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社会的融合,在网络空间容易引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旁落、价值认同危机、价值传播失序以及舆论生态操控的风险。作为科技“双刃剑”,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大数据、大算法、大算力“三大”核心技术以及意识形态载体功能,衍生出新的治理范式,为助力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提供了实践基础。为此,应从站稳价值立场、筑牢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根基,发展“向善”算法、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坚守人本原则、规范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秩序,强化舆论引导、维护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安全四个方面,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网络意识形态 风险治理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文化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治理
12
作者 张国启 段港回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9,共7页
流量文化是以信息的筛选量化和注意力的捕获为表征的一种文化景观。在其运行过程中,流量文化通过内容生产的“关注争夺”、关系缔结的“快适链接”、景观呈现的“数字律动”以及价值导向的“变现追求”,重构了人们的认知、情感、经验和... 流量文化是以信息的筛选量化和注意力的捕获为表征的一种文化景观。在其运行过程中,流量文化通过内容生产的“关注争夺”、关系缔结的“快适链接”、景观呈现的“数字律动”以及价值导向的“变现追求”,重构了人们的认知、情感、经验和信仰图式,成为社会价值秩序的建构者。作为一种认同符号,流量文化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议题设置、情感链接、传播推动以及量化评价等方面提供了正向图式。但资本与算法“合谋”下的流量文化也诱发了相应的意识形态风险,“流量权威”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流量审美”掏空主流意识形态创造力,“流量战争”离散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流量鸿沟”阻抗主流意识形态传导力。因此,需理性审思流量文化对意识形态的双重影响,从加强网络统战、遵循美的规律、筑牢监管体系、坚持价值引领等角度综合施策,促进流量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文化 意识形态风险 网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意识形态风险预警的优化策略
13
作者 郝文斌 任雅媛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18,共7页
风险预警是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环节。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意识形态风险,重塑了风险的传播样态,同时也给风险预警工作带来了新考验。当前,意识形态风险预警工作面临理论建构滞后影响预警深度、队伍建设不强迟滞预警速... 风险预警是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环节。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意识形态风险,重塑了风险的传播样态,同时也给风险预警工作带来了新考验。当前,意识形态风险预警工作面临理论建构滞后影响预警深度、队伍建设不强迟滞预警速度、技术赋能不足弱化预警精度、机制优化不力制约预警效度等挑战。人工智能背景下,做好意识形态风险预警工作应当加强预警理论研究以提升预警科学性,加强预警队伍建设以增强预警主动性,强化预警技术治理以增强预警精准性,优化预警管理机制以提升预警时效性,从而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意识形态 国家安全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真相”网络传播视域下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治理探赜 被引量:6
14
作者 邢海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主流意识形态只有通过有效传播转化为大众的自觉认同,才能发挥凝聚社会共识,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然而,伴随“后真相”的到来,网络媒介为大众传播铺垫了全新的现实情境,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其中则面临着认同逻辑失效、认同主体基础弥散... 主流意识形态只有通过有效传播转化为大众的自觉认同,才能发挥凝聚社会共识,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然而,伴随“后真相”的到来,网络媒介为大众传播铺垫了全新的现实情境,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其中则面临着认同逻辑失效、认同主体基础弥散、认同安全感缺失、多元社会思潮冲击等诸多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而在培育大众开放理性思维中铸牢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基础,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整体性中转变其传播范式,在网络传播场域秩序治理中重塑大众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信心,就成为“后真相”网络传播视域下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治理的破题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网络传播 意识形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变化与应对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3,141,共8页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在蕴含着“技术规制”与“价值引领”双重逻辑。当前,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社会各个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正在...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在蕴含着“技术规制”与“价值引领”双重逻辑。当前,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社会各个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意义世界。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界域深刻变革,应科学认识二者“智治互构”的耦合关系,深刻把握建设主体“人机共融”的发展趋向,理性审视“技术利维坦”的风险挑战。在此基础上,强化系统规划,风险防控,综合应对,科学保障,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革命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算法推荐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点及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逸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2-74,共3页
作为描述将输入转化为所要求的输出的过程,计算机算法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智能算法推荐一定程度上个性化地预置了人们在互联网学习、浏览的内容,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观点。随着智能算法推荐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其价值引导功能越来越不容忽... 作为描述将输入转化为所要求的输出的过程,计算机算法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智能算法推荐一定程度上个性化地预置了人们在互联网学习、浏览的内容,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观点。随着智能算法推荐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其价值引导功能越来越不容忽视,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了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抵御非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化渗透与传播,强化法学、新闻学、经济学等学科价值导向,防范计算机信息安全相关专业技术滥用等成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新重点。需要从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体系、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建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增强校园网络智能算法推荐的应用发展等方面,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算法推荐 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 安全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探赜
17
作者 张雷 许玉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74-77,共4页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嵌入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需要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既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嵌入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需要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既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与此同时,需审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想认识、话语体系、网络管控和治理能力等方面的风险,并通过强化阵地意识、优化话语体系、加强技术创新等路径,切实筑牢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理论模型与逻辑进路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博 徐浩铭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3,124,共11页
新媒介时代网络日益发达,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和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现代机器学习技术特别是那些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模型,能够从大量非结构化文本数据中提取意义,应用范围已经从简单的图像识别扩展到了复杂的视频内容分析,从而为理解... 新媒介时代网络日益发达,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和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现代机器学习技术特别是那些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模型,能够从大量非结构化文本数据中提取意义,应用范围已经从简单的图像识别扩展到了复杂的视频内容分析,从而为理解和预测公众行为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更为深入的视角。由于网络传播路径预测依赖信息转发预测,后者体现了用户的个体行为差异,因而我们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识别的行为传播模型。该系统由信息采集层、数据分析层、预警发布层构成,可以提高对网络意识形态发展演变状况的实时感知能力,使相关主体能及时完成对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评估和决策,推动解决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智能化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网络空间 意识形态 数据分析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论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志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9,共8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在传播场域、传播逻辑、传播媒介、传播功效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全媒体时代由此到来。从传播时空、传播方式、传播主体和传播效能等维度来看,全媒体时代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着一系列...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在传播场域、传播逻辑、传播媒介、传播功效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全媒体时代由此到来。从传播时空、传播方式、传播主体和传播效能等维度来看,全媒体时代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要从增强主流舆论引导、加强规范体系建设、推动主体功能整合、推进传播方式转型等方面入手,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和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网络意识形态 安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识与应对:网络圈群化的意识形态风险审视 被引量:11
20
作者 阎国华 韩硕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依托新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在追求个性化网络生存的同时,又在不断建构风格与功能各异的网络社群,形成了以个体群体化和群体个性化复杂耦合为典型标志的网络圈群化现象。网络圈群化源于主动构筑和被动构筑的综合作用,正在不断构建... 依托新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在追求个性化网络生存的同时,又在不断建构风格与功能各异的网络社群,形成了以个体群体化和群体个性化复杂耦合为典型标志的网络圈群化现象。网络圈群化源于主动构筑和被动构筑的综合作用,正在不断构建公众网络集体生活的新样态、新图景,也在持续为各种社会交往营造新载体、新空间。网络圈群有利于全社会的关系聚合、信息交流和情感传递,给公众带来了高效、便利的交流机制,但其内蕴的封闭性、同质化、排外性等特征也暗含着诱发不良社会舆论乃至意识形态风险的潜在威胁。相关风险主要表现为因圈内意识形态倾向难以准确把控而造成的对外遮蔽风险、因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深度融入壁垒而造成的交互区隔风险、因圈内不良思想动向难以及时化解而造成隐性传播风险和因圈内观点极化进程难以有效避免而造成的同质共振风险等多种样态,亟须通过立足网络圈群生成与演化规律推进科学引导,统筹法律、制度和道德等维度综合治理作用,协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深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双向赋能等举措加以辩证施策、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网络意识形态 网络圈群 主流意识形态 主导意识形态 风险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