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延庆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5-49,共5页
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融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于,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能,加快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 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融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于,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能,加快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科学引导,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守好阵地,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内容建设;适应形势,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注重安全,以法治思维维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培外引,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引导 守好阵地 内培外引 教育环境 教育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为、难为与何为
2
作者 陈海萍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数字化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结构性转向,其本质在于技术中介化过程中教育主客体关系的重构。通过革新之“可为”到异化之“难为”,最终指向治理之“何为”,这一辩证逻辑框架不仅映射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数字化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结构性转向,其本质在于技术中介化过程中教育主客体关系的重构。通过革新之“可为”到异化之“难为”,最终指向治理之“何为”,这一辩证逻辑框架不仅映射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轨迹,更昭示着教育本质的复归需求。具体来说:在技术可供性层面揭示其重塑意识形态传播范式的可为性,在实践异化层面剖析算法权力规训与教育主体性消解的难为性,在价值重构层面探索人机协同教育生态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当前数字化转型面临工具理性僭越导致的三大悖论:算法推荐机制与价值引领效度之间的精准化悖论、数据全景监控与主体道德自觉之间的监控化悖论、技术迭代速率与教育规律遵循之间的加速化悖论。为此,研究提出建构“技术—人文—制度”三维融合的创新路径:通过开发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智能思政教育资源图谱实现精准赋能,借助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重构师生数字交往共同体达成价值共生,运用制度性事实理论构建跨部门数据治理框架完成制度调适,从而立足于技术具身认知、教育关系拓扑和数字治理哲学三重维度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化赋能 技术哲学 教育生态学 算法治理 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探赜 被引量:6
3
作者 华敏 魏浩天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6,共8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具有强大技术优势,能够有效助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从价值逻辑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可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把握、内容丰富以及交互创新提供技术赋能。但同时,生成式人...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具有强大技术优势,能够有效助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从价值逻辑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可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把握、内容丰富以及交互创新提供技术赋能。但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际介入也可能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主体失语、客体失聪、内容失真,甚至意识形态失控的风险挑战。鉴于此,必须着力强化教育主客体技术素养,以摆脱“技术依赖”,打破“信息茧房”;打造基于自主数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变“数据未知”为“数据已知”;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透明“算法黑箱”,使之“为我所用”;建立人机一体化教育平台,打造“网络思政”的“智能空间”,从而真正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主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探赜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海娜 李红亮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101,共7页
跨媒介叙事是智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故事、话语、符号等三要素共同建构了智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的逻辑框架。其中,“故事”赋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临场感”,“话语”增强高校... 跨媒介叙事是智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故事、话语、符号等三要素共同建构了智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的逻辑框架。其中,“故事”赋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临场感”,“话语”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带入感”,“符号”塑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融合感”。从实然层面分析,智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面临“故事空间流溢”“话语权流散”“符号情感价值流放”等风险挑战。为此,应强化“故事”的次生传播与创作、“话语”的平视表达与赋能、“符号”的情感叙事与交融,通过故事共鸣、话语共通和符号共情,使大学生在故事“临场”中“身临其境”,在话语“带入”中“感同身受”,在符号“融合”中“内化于心”,全面提升智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跨媒介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介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风险审视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9
5
作者 马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6,共9页
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性产品,ChatGPT的问世给网络空间带来了生态性变革和结构性影响,其技术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将带来教育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深刻重构,引发网络思想政治话语传播的链条重组。在深度介入高校网络思想政... 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性产品,ChatGPT的问世给网络空间带来了生态性变革和结构性影响,其技术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将带来教育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深刻重构,引发网络思想政治话语传播的链条重组。在深度介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ChatGPT的技术短板会增加教育实效性被削弱的风险,其对教育主体的取代会带来主体权威性缺失、情感主体缺失和主体主导性缺失等主体性遮蔽风险,内嵌于技术中的话语偏见和技术偏见会为错误价值观渗透开辟通路,而在数字赋能的表象下潜藏着技术对教育伦理的僭越风险。面对这些风险挑战,在制度界面要持续完善适用于ChatGPT技术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推动构建全面监管体系,探索建立风险防范制度;在技术界面要着力补齐ChatGPT的“技术短板”、化解“技术偏见”、防范“技术宰制”;在教育界面要稳固人类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提高教育对象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人机协同的关系链接促进教育本质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之困、发展之维与实践之策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楷芹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2,共7页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驱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多重考验。从现实困境看,私人定制分发削弱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度、感性认知偏好制约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度、圈层封闭...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驱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多重考验。从现实困境看,私人定制分发削弱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度、感性认知偏好制约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度、圈层封闭区隔阻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广度、数字环境紊乱增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控难度。从发展维度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精准化、动态化、泛在化和智能化发展为牵引,锚定“深入人心”的新目标、探索“立体交互”的新模式、实现“全时全域”的新要求和塑造“科学高效”的新优势。从实践策略看,要强化数字理念,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理路;联动数字技术,释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动力;提升数字素养,夯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智力支撑;规范数字应用,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三维考量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万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5-88,共4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延伸,是网络信息化与共同体理念相结合的产物。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应立足于网络与媒体技术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共同体”的宏观视角进行学理拓展,从理论维度、...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延伸,是网络信息化与共同体理念相结合的产物。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应立足于网络与媒体技术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共同体”的宏观视角进行学理拓展,从理论维度、现实维度和实践维度为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奠定学理基础和实践依据,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共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共同体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丁科 吴满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68,共6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特定场域,是具有自身特定的主体属性。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研究的深化,也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是基于网络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特定场域,是具有自身特定的主体属性。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研究的深化,也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是基于网络技术互动本质基础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的主体性按照空间逻辑结构彼此相互叠加而生成的新型主体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主体性基于网络技术生存的实践活动的具体展现,是技术主体性与人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此内涵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表现出驾控性、伸缩性、塑造性的鲜明特征。在其特征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根据其自身要素建构起其内在结构。并在其结构基础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主体性彰显其现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空间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提升的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尹凡 周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2-75,共4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其吸引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形态通过满足教育对象的兴趣、利益和情感需要,使教育对象产生认同感、共鸣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其吸引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形态通过满足教育对象的兴趣、利益和情感需要,使教育对象产生认同感、共鸣感、获得感和体验感,从而引导教育对象主动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性力量。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主体感召力有待提升、议题设置引导力有待加强、教育内容说服力有待增强、网络载体呈现力有待提高等现实问题。为此,需从加强队伍建设、把稳议题设置、深耕内容生产、优化载体呈现等方面着手,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吸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重塑、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产的空间逻辑理路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产的本质是各结构要素在拟态话语空间之内,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载体的言语互动与交往,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知识与价值的传递以及权力关系的塑造。当前,该话语生产活动面临着来自主体、内容和环境三个维度的解构风险...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产的本质是各结构要素在拟态话语空间之内,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载体的言语互动与交往,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知识与价值的传递以及权力关系的塑造。当前,该话语生产活动面临着来自主体、内容和环境三个维度的解构风险,将主体交往关系培育、场景转换内容创新、传播生态环境优化作为话语重塑的着力点,继而搭建起全方位关系建构、场景化议程设置以及体系化空间生产的思维图式和实践框架,以期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产力、浸润力与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生产 空间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优化的系统审视
11
作者 黄莺莺 刘迟 薛玉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9-92,共4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优化呈现出鲜明的系统性,涵盖了要素关系、时间序列、实践图式和结果形态等系统组分,并具有整体性、过程性、动态性和协同性的理论特质。以这四个特质为基础,推动语境的优化发展有必要引入系统论的... 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优化呈现出鲜明的系统性,涵盖了要素关系、时间序列、实践图式和结果形态等系统组分,并具有整体性、过程性、动态性和协同性的理论特质。以这四个特质为基础,推动语境的优化发展有必要引入系统论的观点理念和思维方法,应着力于要素协调与联动发展的整体优化、历时与共时辩证统一的过程优化、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的动态优化、话语主客体语境契合的协同优化。在此基础上,方能发挥出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优化的总体效应,揭示语境优化的价值意义,进而明晰其具体方向和现实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语境 优化 系统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12
作者 赵慧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5-I0005,共1页
在科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发展,需要探索符合科技信息化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可以构建一个开放、... 在科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发展,需要探索符合科技信息化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可以构建一个开放、互动和多元的教育环境。具体而言,应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教育内容的个性化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同时,还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引导,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以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通过深入研究科技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具备高度思想政治觉悟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科技信息化 思想政治觉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深度融合 网络舆情 大数据 云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探析与界定 被引量:54
13
作者 陈坤 曹良韬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9-121,共3页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网络世界。我国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知识体系还没有健全和完善;专家学者多不具备较为深厚的网络技术知识,探索这一领域的问题相对进展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厘清...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网络世界。我国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知识体系还没有健全和完善;专家学者多不具备较为深厚的网络技术知识,探索这一领域的问题相对进展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厘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有助于学界进一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助于加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进展,有助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应用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35
14
作者 杨立淮 徐百成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大学生的"微行为"对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微博"网络生态下的网络思政的"危"与"机",探索... 大学生的"微行为"对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微博"网络生态下的网络思政的"危"与"机",探索网络思政的新方式、新视角和新理念,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 被引量:25
15
作者 卢岚 徐志远 曾蔚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8-181,共4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融合性、互动性、超时空性、虚拟性和隐匿性等主要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它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融合性、互动性、超时空性、虚拟性和隐匿性等主要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它能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某些规律,能为完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一定条件。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范畴 理论界定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征、类型及其优化 被引量:32
16
作者 宋元林 唐佳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技术性、互动性、多样性和便捷性等鲜明特征,包含信息库法、信息隐匿法、主体交互法、虚拟现实法和网上与网下结合法等五种基本类型。其优化路径主要有: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技术含量,整合网络思想政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技术性、互动性、多样性和便捷性等鲜明特征,包含信息库法、信息隐匿法、主体交互法、虚拟现实法和网上与网下结合法等五种基本类型。其优化路径主要有: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技术含量,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势,建立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特征 类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基于网络语言视角 被引量:41
17
作者 谢群 徐建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8-153,共6页
话语是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媒介,掌握话语权就是掌握主动权,话语权由不可放弃的话语权利、主流意识形态代言人的话语权力、体现个人魅力的话语权威构成,三者共同指向话语权思想引导的本质。网络语言的流行成为... 话语是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媒介,掌握话语权就是掌握主动权,话语权由不可放弃的话语权利、主流意识形态代言人的话语权力、体现个人魅力的话语权威构成,三者共同指向话语权思想引导的本质。网络语言的流行成为窥析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窗口,随着网络语言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差异性逐渐扩大,其以解构属性存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中,并映征了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破解困境,高校辅导员要应网络语言之势而为,从权利维护好——话语有方、权力运用好——守土有责、权威树立好——信师亲道三条路径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 高校辅导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显忠 代金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由于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远远滞后于互联网自身的快速发展,致使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迫切需要结合构建和谐校园实际,在网络虚拟群体、网络舆情监控、网络手段与传统手段结合以及网络心理咨询与教育等方面寻求突破,促进网络思想... 由于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远远滞后于互联网自身的快速发展,致使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迫切需要结合构建和谐校园实际,在网络虚拟群体、网络舆情监控、网络手段与传统手段结合以及网络心理咨询与教育等方面寻求突破,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探析 被引量:39
19
作者 唐亚阳 杨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各教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深刻把握各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其中,教育主客体关系具有交互主体性特征,教育内容传播具有技术性特征,教育环境具有耗散结构特征,教育...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各教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深刻把握各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其中,教育主客体关系具有交互主体性特征,教育内容传播具有技术性特征,教育环境具有耗散结构特征,教育方法具有连续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 被引量:28
20
作者 蒋春燕 孙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9-61,共3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络话语权、彰显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和有力载体,是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举措。然而,内容分散引致的深度欠缺、需求错位导致的理念偏差、主体语言差异导致的形式亮度受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络话语权、彰显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和有力载体,是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举措。然而,内容分散引致的深度欠缺、需求错位导致的理念偏差、主体语言差异导致的形式亮度受限、虚化交互场景导致的情感温度不足等都是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困境。聚焦社会主流思想,开发设计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教育内容;整合师生主体需求,牢固确立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的理念体系;推动师生网络主体语言转换,优化创新以服务受众为基本目标的形式体系;重视融入真情实感,加强线上线下互补融合的交互体系建设,应是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破除当前实际困境的必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现实困境 路径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