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采空区积水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超凡 刘盛东 +1 位作者 邱占林 杨胜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95,67,共4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空区积水成为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其积水区边界的划定是有效防治采空区突水的关键。在建立采空区积水区边界模型基础上,运用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对7130工作面采空区放水前及放水过程进行连续动态监测...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空区积水成为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其积水区边界的划定是有效防治采空区突水的关键。在建立采空区积水区边界模型基础上,运用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对7130工作面采空区放水前及放水过程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获取含水异常体与渗流场、地电场之间的响应特征,以此建立积水区边界与视电阻率之间变化关系,可圈定矿井采空区积水范围。结果表明:有效富水系数为0.1226的积水区边界与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测量得到的电阻率参数所划定的积水区边界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可在动态监测中形成不同时段的电阻率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积水 阻率 网络并行电法 积水区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并行电法在新集二矿1煤底板灰岩富水性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丁后稳 杜少能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28,57,共4页
新集二矿1煤层组距下伏太原组1灰平均间距仅约18m,该区域太原组灰岩具有"高水压、低存储、非均质"的特点,1煤层开采受底板灰岩水威胁。通过利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对1煤首采面底板灰岩富水性进行探查,有效地掌握了底板灰岩水赋... 新集二矿1煤层组距下伏太原组1灰平均间距仅约18m,该区域太原组灰岩具有"高水压、低存储、非均质"的特点,1煤层开采受底板灰岩水威胁。通过利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对1煤首采面底板灰岩富水性进行探查,有效地掌握了底板灰岩水赋存情况,为该面底板注浆加固钻孔布置及水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并行电法 底板灰岩 富水性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并行电法在煤矿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许福美 陈振翔 +2 位作者 王闽恒 杜进权 黄瑞璋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25,共3页
针对福建煤矿地质构造复杂及其对煤矿开采和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的特点,为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安全生产,对断裂构造进行超前探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收集翠屏山煤矿各种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并行电法对该煤矿南集运巷进行断裂构... 针对福建煤矿地质构造复杂及其对煤矿开采和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的特点,为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安全生产,对断裂构造进行超前探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收集翠屏山煤矿各种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并行电法对该煤矿南集运巷进行断裂构造的超前探测,通过实验数据进行解译和现场揭露对比,结果表明:网络并行电法得到的电阻率参数所划定的断层破碎带边界与井巷掘进揭露的边界基本一致,说明网络并行电法在煤矿超前探测断裂构造的运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并行电法 断裂构造 超前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网络电法在煤层覆岩破坏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建楼 刘盛东 +2 位作者 张平松 高荣斌 姜玉海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4,共4页
并行网络电法勘探现场观测数据表明,随着开采煤层上覆岩体破坏程度的加剧,其电阻率值呈上升趋势:当煤层上覆岩层视电阻率值相对于背景电阻率值增大1~2倍时为裂隙发育带;当增大3倍以上时为离层冒落带。对于全空间电阻率观测,其视电阻率... 并行网络电法勘探现场观测数据表明,随着开采煤层上覆岩体破坏程度的加剧,其电阻率值呈上升趋势:当煤层上覆岩层视电阻率值相对于背景电阻率值增大1~2倍时为裂隙发育带;当增大3倍以上时为离层冒落带。对于全空间电阻率观测,其视电阻率值的变化主要是以突出异常为主。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并行网络电法进行煤层顶板视电阻率动态监测,可以直观反映"三带"的发育形态以及开采产生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为矿井安全提供有效的探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破坏 阻率 并行网络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并行电法勘探技术与矿井水害探查 被引量:93
5
作者 刘盛东 吴荣新 +1 位作者 张平松 曹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27-932,共6页
应用自主开发的网络并行电法仪及其三维采集系统,对布置在矿井工作面不同巷道内的所有电极进行电流、电压数据同步实时采集,实现了地下空间的三维电法同步测量.然后运用三维电阻率反演技术,得到矿井工作面内三维空间的电阻率分布特征,... 应用自主开发的网络并行电法仪及其三维采集系统,对布置在矿井工作面不同巷道内的所有电极进行电流、电压数据同步实时采集,实现了地下空间的三维电法同步测量.然后运用三维电阻率反演技术,得到矿井工作面内三维空间的电阻率分布特征,为工作面非巷道揭露区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探查提供了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查手段.该技术突破了目前矿井直流电法勘探的局限性,首次取得了煤矿工作面底板完整三维电场参数与视电阻率数据体.通过多个矿井工作面的探采对比,三维反演解释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工作面内底板的隐伏水源空间位置,为矿井防治水工程提供了准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 矿井水害 网络并行电法 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直流电阻率法在水源井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向红 张平松 +1 位作者 孙林华 陈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21-1426,共6页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也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研究区域的主要供水层为灰岩裂隙水,利用直流电阻率法寻找地下水资源,布置了2个测站,共长610 m,借助网络并行电法仪器设备WBD-GD采集数据,运用三维反演软件立体成像,根据...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也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研究区域的主要供水层为灰岩裂隙水,利用直流电阻率法寻找地下水资源,布置了2个测站,共长610 m,借助网络并行电法仪器设备WBD-GD采集数据,运用三维反演软件立体成像,根据实际需求选取了6个不同深度的水平切片,立体确定了水源井的大体位置,即既确定了水源井的平面位置,还确定了水源井的合理深度,后经验证效果显著,为山区石料厂的生产及生活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并行电法 阻率 三维反演 拟断面图 含水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层渗流突变过程地电场响应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盛东 杨彩 赵立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2-777,共6页
根据渗流地电场原理,建立砂质含水层渗流电测物理模型,并采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对模型注水和放水过程中的电性参数进行实时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向含水层注水时,含水层的自然电位先期出现一极小值,随后表现为上升趋势并达到极大值,含水... 根据渗流地电场原理,建立砂质含水层渗流电测物理模型,并采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对模型注水和放水过程中的电性参数进行实时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向含水层注水时,含水层的自然电位先期出现一极小值,随后表现为上升趋势并达到极大值,含水层激励电流和激励电位呈上升趋势。含水层放水突变时,N极在自由空间,自然电位下降;N极在水源空间,自然电位上升;B、N极在同一空间,激励电位下降;B、N极处于不同空间,激励电位上升;激励电流不受B、N极所在空间影响,保持稳定。放水结束后,自然电位和激励电位呈下降趋势,激励电流明显下降,对不饱和水量敏感性好。视电阻率值可以表征含水层的注水、放水过程,其值的高低与砂层含水量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渗流 突变 场响应 物理模拟实验 网络并行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电场响应的地裂缝模拟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梅芹芹 邓舒 +1 位作者 张卫强 唐鑫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2-657,共6页
在应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基底潜山的物理模型,对注水条件下模型土体开裂过程中的地电场响应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土体中电位、电流和电阻率的变化与土体含水量密切相关,随着土体中含水量的改变,自然电位、一次场电位... 在应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基底潜山的物理模型,对注水条件下模型土体开裂过程中的地电场响应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土体中电位、电流和电阻率的变化与土体含水量密切相关,随着土体中含水量的改变,自然电位、一次场电位、激励电流和视电阻率发生急剧变化;网络分布式并行电法反演信息表明在视电阻率曲率值较大位置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裂缝,不均匀沉降的程度越大,地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网络并行电法 场响应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集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白林杨 李迎富 孔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8,共9页
板集煤矿110504工作面平均煤层厚度6.1m,属于厚煤层开采,上覆平均厚度约1.6m和75m处存在含水层,矿井安全生产受顶板含水层威胁严重,亟需开展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本文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了覆岩裂隙演化规律,通过运用UDEC 7.0软件建立... 板集煤矿110504工作面平均煤层厚度6.1m,属于厚煤层开采,上覆平均厚度约1.6m和75m处存在含水层,矿井安全生产受顶板含水层威胁严重,亟需开展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本文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了覆岩裂隙演化规律,通过运用UDEC 7.0软件建立开采模型描述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导水裂隙带演化规律,得出工作面推进至50m时直接顶开始垮落,推进至70m时直接顶完全垮落、基本顶部分垮落,推进至140m时形成了明显的垮落带和裂缝带区域,推进至190 m时导水裂隙带高度达到最大值66 m,垮落带高度23 m,裂缝带高度43 m;开展了电法测试,运用网络并行电法在110504工作面轨道顺槽内进行现场实测,得出工作面应力超前影响距最大为58 m,裂缝角为69.62°,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73 m,垮落带高度27m,裂缝带高度46m。数值模拟结果与电法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对相似地质条件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开采 含水层 UDEC7.0软件 网络并行电法 导水裂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物探技术联合探测矿井水害 被引量:20
10
作者 邱占林 陈万煌 +3 位作者 鲍道亮 刘耀华 冯金炜 黄聪明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3,67,共5页
为了获取受水害威胁较严重的闽西南地区煤矿探水效果及物探技术有效参数,采用矿井直流电法、网络并行电法和矿井瞬变电磁法,对福建某煤矿+40 m水平巷道掘进工作面前方进行了联合探测,并对含水低阻异常体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经后期... 为了获取受水害威胁较严重的闽西南地区煤矿探水效果及物探技术有效参数,采用矿井直流电法、网络并行电法和矿井瞬变电磁法,对福建某煤矿+40 m水平巷道掘进工作面前方进行了联合探测,并对含水低阻异常体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经后期掘进验证,超前探测结果较为准确。实践表明:网络并行电法比传统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效果更好;矿井瞬变电磁法对低阻含水体响应灵敏,且对高阻体(层)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多种物探技术联合探测,可以相互补充验证,探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直流 网络并行电法 矿井瞬变 联合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覆岩破坏参数动态监测系统
11
作者 郑晓亮 郭立全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28,135,共4页
钻孔冲洗液简易水文观测分析法和钻孔压、注水实验法等传统覆岩破坏参数检测方法难度大、成本高、精度不高。介绍一种利用网络并行电法仪、矿井以太网、地面远程终端组成工作面覆岩破坏参数动态监测系统。给出了详细的系统组成结构和井... 钻孔冲洗液简易水文观测分析法和钻孔压、注水实验法等传统覆岩破坏参数检测方法难度大、成本高、精度不高。介绍一种利用网络并行电法仪、矿井以太网、地面远程终端组成工作面覆岩破坏参数动态监测系统。给出了详细的系统组成结构和井下采集部分的布设方式。系统可随采掘工作推进记录覆岩破坏的动态发育过程。以应用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给出了覆岩破坏参数,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 覆岩破坏参数 动态监测 网络并行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线-区域”结合观测顶板“三带”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磊 李希建 +4 位作者 田波 周栓柱 丁飞飞 马占国 汪子鸿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3-107,共5页
根据顶板"三带"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五轮山煤矿1805工作面实际情况,提出了"点线-区域"结合观测顶板"三带"技术。采用经验计算法、钻孔摄像法、网络并行电法及关键层综合分析法对1805工作面顶板"... 根据顶板"三带"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五轮山煤矿1805工作面实际情况,提出了"点线-区域"结合观测顶板"三带"技术。采用经验计算法、钻孔摄像法、网络并行电法及关键层综合分析法对1805工作面顶板"三带"发育规律进行观测与分析,利用YTJ-20型岩层探测记录仪进行静态点线观测,及WBD-I型网络并行电法仪进行动态区域观测,并相互验证观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805工作面8煤顶板冒落带发育高度为7~9m,裂隙带发育高度为30~37m,弯曲下沉带发育高度为37m以上。现场观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点线观测与区域观测相结合,提高了观测结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三带” 点线-区域 钻孔摄像 网络并行电法 冒落带 裂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