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网络平台犯罪的政策调适与刑法应对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悦洋
魏东
-
机构
四川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95,共8页
-
文摘
网络平台商业模式在重塑全球商业格局的同时也催生出病毒式增长的平台犯罪,网络平台第三方责任犯罪的治理成为重要命题。域内外治理模式殊途同归,以政府的综合管制为主导力量,通过对平台的强力管控,挥舞起网络空间的权力之旗,同时寻求更为广泛的非法律解决模式。在我国法律解决模式的最后一道屏障--刑法中,刑法理念的冲突亟待调适,网络风险刑法在立法模式、功能体系、规范构造等方面的教义化进程也跟进不足。网络平台犯罪未来的刑法应对应当能动、理性和多元,对于典型犯罪,传统的刑法观念依然有效;对于个性显著的新型风险,应正确认识风险社会中"再造制度"的正当性和必要性;探索前置处罚、犯罪链条切断、非实行行为实行化、义务设置等关键问题的科学性,内在协调预防性刑法观与刑法的谦抑精神。以预防性刑法观为规制理念,我国刑法的立法模式还需作出重大调整,才能兼顾刑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回应社会发展要求。
-
关键词
网络平台犯罪
预防性刑法观
修正保证人义务
-
Keywords
Network platform crime
Preventive criminal law concept
Amended guarantor obligation
-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网络平台犯罪的刑事制裁思维与路径
被引量:33
- 2
-
-
作者
孙道萃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实证研究中心
-
出处
《东方法学》
CSSCI
2017年第3期83-93,共11页
-
基金
作者主持的司法部中青年课题"网络犯罪的立法回应与刑法知识转型"(项目批准号:16SFB3020)
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课题"检察机关保障网络安全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GJ2016D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网络平台是极其活跃的新型网络主体,网络平台犯罪形势严峻。但司法应对呈现出整体疲软的特征,暴露出立法规范供给与理论跟进失衡的制度瓶颈。立足刑法教义学,应当确认网络平台作为新型网络犯罪主体的理论地位,以技术+功能标准明确网络平台类型,实现刑事责任法定化。今后,要着力增加网络平台作为新型犯罪主体,设定具体的网络安全管理义务,为追究网络平台的刑事责任提供充足的规范依据与理论指导。要对网络平台进行类型化分析,使网络平台刑事责任形态更具体,并便于相互划清界限。充分重视网络平台法定义务的地位,在准确厘定平台义务的基础上,应坚持实质必要原则,设定具体义务以优化归责原理。
-
关键词
网络平台犯罪
平台主体化
平台类型
网络安全管理义务
-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