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范围网络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方法与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祝会忠 徐爱功 +2 位作者 高星伟 石昊 高猛 《导航定位学报》 2013年第4期79-83,共5页
目前网络实时动态差分使用的连续运行参考站间的距离多在30-80km,而大范围网络实时动态差分算法可以扩大网络实时动态差分的有效作业距离,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对大范围网络实时动态差分基准站和流动站的整周模糊度实时解算、大范... 目前网络实时动态差分使用的连续运行参考站间的距离多在30-80km,而大范围网络实时动态差分算法可以扩大网络实时动态差分的有效作业距离,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对大范围网络实时动态差分基准站和流动站的整周模糊度实时解算、大范围流动站用户观测值的误差实时改正等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新算法开发了相关的大范围网络实时动态差分软件,最后对实测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大范围网络实时动态差分算法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范围 网络实时动态差分 基准站整周模糊度 流动站误差改正 流动站整周模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系统双模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组合定位性能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成钢 罗小军 +2 位作者 王长委 石晓春 刘文建 《导航定位学报》 2014年第2期66-71,共6页
提出采用数据实时分流和Ntrip并行服务设计进行北斗系统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更新升级的新方法,可用于北斗系统兼容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建设,提供多种北斗系统多模组合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服务.利用惠州市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进... 提出采用数据实时分流和Ntrip并行服务设计进行北斗系统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更新升级的新方法,可用于北斗系统兼容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建设,提供多种北斗系统多模组合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服务.利用惠州市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进行北斗系统双模连续运行参考站更新升级试验,实现了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北斗系统、北斗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双模三种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组合定位服务的区域覆盖.开展野外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定位试验,以全球定位系统为参考目标,对北斗系统双模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组合定位性能进行定量比对分析,通过11个测试样本对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定位精度和初始化时间等指标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与全球定位系统相比,北斗系统及北斗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双模网络连续运行参考站定位初始化时间可减少50%以上,定位精度水平也达到3~4 cm水平,卫星观测条件和环境适应性更好,北斗系统双模网络连续运行参考站已具备很好的应用性能,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连续运行参考站 网络实时动态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GPS定位精度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树新 王永生 陈飞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介绍了两种差分 G PS定位模型 ,它们是码差分定位和 RTK ( real tim e kinem atic)定位 ,讨论了多径效应对码差分定位和 RTK定位精度的影响。利用 Javad G80采集数据 ,最后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的统计特性 ,得到的计算结果表明 :影响差分 GP... 介绍了两种差分 G PS定位模型 ,它们是码差分定位和 RTK ( real tim e kinem atic)定位 ,讨论了多径效应对码差分定位和 RTK定位精度的影响。利用 Javad G80采集数据 ,最后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的统计特性 ,得到的计算结果表明 :影响差分 GPS定位系统精度的主要原因是多径效应和接收机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动态载波相位 定位精度 差分GPS 多径效应 接收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站单频伪距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精度及其可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锴华 刘鸿飞 《导航定位学报》 2014年第2期89-92,共4页
虽然基于伪距的常规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精度稍差,但观测成本低、效率高。对于不同精度需求的用户,若其定位精度能达到分米级,将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利用长江流域某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7个基准站,分别进行了基于单基站的常规实时动态差分... 虽然基于伪距的常规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精度稍差,但观测成本低、效率高。对于不同精度需求的用户,若其定位精度能达到分米级,将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利用长江流域某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7个基准站,分别进行了基于单基站的常规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的精度和空间可用性测试,得到了利用单频接收机的常规实时动态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分米级的结论,为其在内河船舶导航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站 单频 常规动态实时差分定位 精度测试 空间可用性 船舶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D—001型实时差分GPS动态测量定位系统
5
作者 梁开龙 王建文 +1 位作者 常坤生 廖定海 《海洋测绘》 1994年第1期40-43,共4页
HSD—001型实时差分GPS海上动态测量定位系统,于1992年8月通过部级鉴定。该系统首先将GPS实用于海上动态定位,定位精度坐标差分方差为±4m,伪距差分为±2~3m。该系统在海洋测量、海上工程勘察、海洋石油开采、海洋矿藏开发,以... HSD—001型实时差分GPS海上动态测量定位系统,于1992年8月通过部级鉴定。该系统首先将GPS实用于海上动态定位,定位精度坐标差分方差为±4m,伪距差分为±2~3m。该系统在海洋测量、海上工程勘察、海洋石油开采、海洋矿藏开发,以及陆地高精度GPS动态测量诸方面,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993年海军将该系统批量装备海测部队,并将在南沙和黄海大陆架测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动态测量 实时差分 GPS接收机 坐标差分 伪距差分 定位精度 误码率 基准台 差分定位 GPS单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徕卡实时差分GPS动态定位系统在海上的应用探讨
6
作者 应元康 《海洋测绘》 1996年第1期40-41,共2页
瑞士徕卡(Leica)公司及其子公司美国美乐华(Magnavox)公司联合生产的徕卡实时差分GPS动态定位系统,以其性能品质和优良的售后服务,为国内外广大用户所青睐。海洋二所于1994年底,经过多次调研和选型,选择了徕卡实时差分GPS动态定位系统,... 瑞士徕卡(Leica)公司及其子公司美国美乐华(Magnavox)公司联合生产的徕卡实时差分GPS动态定位系统,以其性能品质和优良的售后服务,为国内外广大用户所青睐。海洋二所于1994年底,经过多次调研和选型,选择了徕卡实时差分GPS动态定位系统,并于1995年2月中旬组织了合约双方的联合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动态定位 实时差分 水深测量 差分数据 误差系数 流动台 WGS84坐标 改正数 定位误差 水深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S实时服务的车载动态伪距差分定位精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高靖 史俊波 +3 位作者 李宗华 郭际明 彭明军 高山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4,99,共4页
IGS于2013年4月正式发布针对GPS/GLONASS广播星历的实时改正数产品,进一步扩展了实时精密定位的应用领域。目前对IGS实时改正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密单点定位、GPS气象等方面,还没有动态差分定位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IGS实时轨道... IGS于2013年4月正式发布针对GPS/GLONASS广播星历的实时改正数产品,进一步扩展了实时精密定位的应用领域。目前对IGS实时改正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密单点定位、GPS气象等方面,还没有动态差分定位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IGS实时轨道和时钟改正数的精度,然后对其用于车载动态伪距差分定位的精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IGS实时轨道精度可以达到5 cm,时钟精度在0.5 ns以内;使用IGS实时服务的车载动态伪距差分定位平面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高程精度优于1.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S实时服务 轨道精度 时钟精度 车载动态伪距差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动态差分优化网络的室内分级定位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鄢松 吴飞 +1 位作者 朱海 陆雯霞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1年第2期12-20,53,共10页
针对指纹定位方法中单一指纹信息特征有限,以及在提升定位精度时,因增大指纹库造成指纹匹配复杂度增加,导致定位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差分优化网络的室内分级定位方法:离线阶段,在无线保真(WiFi)指纹中引入三轴地磁强度特... 针对指纹定位方法中单一指纹信息特征有限,以及在提升定位精度时,因增大指纹库造成指纹匹配复杂度增加,导致定位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差分优化网络的室内分级定位方法:离线阶段,在无线保真(WiFi)指纹中引入三轴地磁强度特征,增加定位区域的局部特征信息,并将指纹样本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进行聚类切分,形成区域指纹库,各区域指纹库分别利用改进的动态差分优化埃尔曼神经网络(IDDE-ENN)模型,训练得到每个区域的精细定位模型;在线定位阶段,根据用户的定位数据与区域指纹库的聚类中心匹配,在减少指纹搜索复杂度的同时,实现了区域级定位,然后通过该区域的定位模型对用户进行精细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线定位阶段的平均定位误差为1.67 m,验证了该室内定位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定位 动态差分 埃尔曼神经网络 地磁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与网络实时动态差分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韦延忠 《导航定位学报》 2015年第1期15-18,共4页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已在厘米级精度要求的测量与放样工程中表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载波相位差分定位原理出发,详细地解析了常规实时动态差分、常规实时动态分法任意基准站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已在厘米级精度要求的测量与放样工程中表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载波相位差分定位原理出发,详细地解析了常规实时动态差分、常规实时动态分法任意基准站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网络实时动态差分的工作原理,并比较、分析了常规与网络实时动态差分工作原理的异同之处与相互联系。从应用的角度考虑,给出了常规实时动态差分、常规实时动态差分任意基准站以及网络实时动态差分的作业流程,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作业流程异同点,并通过实例数据说明了各种作业流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实时动态差分 任意基准站 网络实时动态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网络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李浩军 王解先 +2 位作者 陈俊平 胡丛玮 王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2-1307,共6页
基于局域GNSS网络,以历元间、星间差分技术实时估计了GPS卫星相对钟差的历元间差值;针对所估计实时精密钟差的特征,推导了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估计模型.对所估计得到的相对钟差的历元间差值、实时定位结果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局域GNSS网络,以历元间、星间差分技术实时估计了GPS卫星相对钟差的历元间差值;针对所估计实时精密钟差的特征,推导了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估计模型.对所估计得到的相对钟差的历元间差值、实时定位结果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对钟差的历元间差值与IGS的最终星历相比其精度可以达到0.08 ns;每小时观测的实时静态定位结果在N、E、U 三个方向的精度分别为1.47、3.62、4.09 cm.动态模式,实时结果在N、E、U三个方向的精度分别为2.63、3.82、5.20 cm.与采用IGS最终轨道和钟差解算的结果相比较,实时计算结果优于采用精密轨道和精密钟差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精密单点定位 GNSS网络 历元间差分 星间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格网技术对网络RTK动态定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立弘 史俊波 欧阳晨皓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18,共4页
出于面向大并发网络RTK用户的考虑,虚拟格网技术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升级改造中逐步得到推广。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格网技术的原理,以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例,研究了虚拟格网技术的实现流程和细节,并分析了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虚拟格网... 出于面向大并发网络RTK用户的考虑,虚拟格网技术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升级改造中逐步得到推广。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格网技术的原理,以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例,研究了虚拟格网技术的实现流程和细节,并分析了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虚拟格网在2018年4月和2019年6月的规律。然后针对动态定位应用,研究了虚拟格网点切换对动态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虚拟格网点切换对动态定位的影响在厘米级,对于车载动态应用,该影响可忽略。本文对于今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大并发、动态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格网 网络RTK 动态应用 北斗 实时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差分GPS定位精度分析
12
作者 张铁军 《海洋测绘》 1994年第3期22-28,共7页
实时差分GPS在海上动态定位的精度,一直是海道测量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然后介绍了利用两台Ashtech M-Ⅻ型GPS接收机进行实时差分定位精度比对的情况。结果表明,这套仪器海上实时差分GPS定位精度达到了3m以内... 实时差分GPS在海上动态定位的精度,一直是海道测量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然后介绍了利用两台Ashtech M-Ⅻ型GPS接收机进行实时差分定位精度比对的情况。结果表明,这套仪器海上实时差分GPS定位精度达到了3m以内,完全能够满足海道测量的要求。文章的最后还分析了在实时差分GPS作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差分 精度分析 差分GPS GPS定位 定位精度 中误差 流动台 GPS接收机 动态测试 参考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吸收光谱系统监测污染物浓度实时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素文 刘文清 +2 位作者 谢品华 王凤随 杨一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57-3060,共4页
差分吸收光谱(DOAS)法是一种有效的监测大气污染气体浓度的光学遥感方法,不仅有好的时间分辨率,而且测量灵敏度也很高。但是由于遥测系统处于复杂的大气环境中,各种干扰因素以及恶劣的气候条件,都会对系统产生影响。针对现有实时、在线... 差分吸收光谱(DOAS)法是一种有效的监测大气污染气体浓度的光学遥感方法,不仅有好的时间分辨率,而且测量灵敏度也很高。但是由于遥测系统处于复杂的大气环境中,各种干扰因素以及恶劣的气候条件,都会对系统产生影响。针对现有实时、在线监测差分吸收光谱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Elman网络的实时预测模型。利用逐步回归筛选预测因子,不仅降低了预测网络的复杂程度,而且增强了系统的预测实时性。利用带自适应学习率的动态BP算法对改进的Elman网络进行训练,使预测系统能更好地辨识要预测的差分吸收光谱系统,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对DOAS系统监测污染物数据进行实时跟踪监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遥测系统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吸收光谱系统 ELMAN网络 实时预测 动态B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人技能评判的差分定位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美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2-637,共6页
为提高驾驶人技能评判的精准度,对差分定位算法进行了改进。将原差分定位算法进行简化,跳过传统的坐标转换,直接进行坐标比对。探讨了改进后的GPS差分定位技术,通过标识驾驶人考试场地线路,对考试车进行动态实时定位,从而实现自动评判... 为提高驾驶人技能评判的精准度,对差分定位算法进行了改进。将原差分定位算法进行简化,跳过传统的坐标转换,直接进行坐标比对。探讨了改进后的GPS差分定位技术,通过标识驾驶人考试场地线路,对考试车进行动态实时定位,从而实现自动评判。对该算法进行性能测试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运算过程简单化,CPU占有率降低,显著降低运行量,能有效提高评判的效率和准确率。差分定位算法的改进为驾驶人考试实时、精准评判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差分定位 算法的改进 动态实时定位 驾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 伪距动态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智翔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14-118,122,共6页
基于伪距观测量的GPS实时动态定位,对其数学模型、处理方法及软件设计进行了研究;利用实时动态定位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分别针对车载单点动态定位、C/A码伪距差分法动态定位和P码伪距差分法动态定位的处理成果进行了统... 基于伪距观测量的GPS实时动态定位,对其数学模型、处理方法及软件设计进行了研究;利用实时动态定位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分别针对车载单点动态定位、C/A码伪距差分法动态定位和P码伪距差分法动态定位的处理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实时动态定位 伪距差分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环境的BDS/GPS差分及PPP定位性能评估 被引量:10
16
作者 田祥雨 柴洪洲 +2 位作者 尹潇 种洋 田涵雨 《海洋测绘》 CSCD 2020年第2期71-74,78,共5页
基于远海测量试验,利用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和单站差分技术进行事后和实时定位,分别利用单BDS、GPS和BDS/GPS组合进行定位试验,对定位精度和算法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单站差分技术在海上中短基线(≤150 km)的定位中相比PPP技术具... 基于远海测量试验,利用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和单站差分技术进行事后和实时定位,分别利用单BDS、GPS和BDS/GPS组合进行定位试验,对定位精度和算法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单站差分技术在海上中短基线(≤150 km)的定位中相比PPP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技术可靠性,另外相比GPS,BDS更适合国内近海的导航定位作业,双频观测条件下能实现亚分米级的定位精度。该研究对海上定位理论和BDS的推广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定位 单站差分 精密单点定位 实时动态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面特征的LIO增强GNSS RTK定位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之远 李星星 +1 位作者 汪世文 李圣雨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针对应用单一传感器的智能导航定位技术在城市复杂环境下难以满足准确、无缝和稳定性能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面特征的雷达惯性里程计(LIO)增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定位性能的方法:通过滑动窗口构建多帧激... 针对应用单一传感器的智能导航定位技术在城市复杂环境下难以满足准确、无缝和稳定性能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面特征的雷达惯性里程计(LIO)增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定位性能的方法:通过滑动窗口构建多帧激光雷达(LiDAR)平面特征的关联;并将RTK与LIO在位置域层面直接融合;最后在开阔环境和城市环境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RTK/惯性导航系统(INS)/LiDAR组合系统能够在GNSS挑战环境中达到分米级精度;同时,在LiDAR平面特征的约束下,该方法速度和姿态的估计性能也可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融合 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RTK) 激光雷达(LiDAR) 雷达惯性里程计(LIO) 惯性导航系统(I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地区非差非组合PPP-RTK定位性能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海林 张宝成 高睿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为探究非差非组合(UDUC)PPP-RTK模型定位性能,基于香港地区连续运行参考网(CORS)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服务端PPP-RTK模型处理参考网观测数据,得到对应区域的卫星、大气产品;随后用户站基于网端产品进行解算,得到各历元的位置结果... 为探究非差非组合(UDUC)PPP-RTK模型定位性能,基于香港地区连续运行参考网(CORS)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服务端PPP-RTK模型处理参考网观测数据,得到对应区域的卫星、大气产品;随后用户站基于网端产品进行解算,得到各历元的位置结果;最后将PPP-RTK解算结果与单基线电离层加权(IW)RTK模型和电离层浮点(IF)RTK模型处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大气产品约束下,PPP-RTK模型的单历元解算结果能达到99%以上的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固定解的平面精度、垂直精度分别优于1、4 cm;多历元解算(静态仿动态)在任意时间均能实现首历元固定模糊度,固定解的平面精度、垂直精度分别优于1、2 cm。在没有大气约束的条件下,PPP-RTK静态仿动态解算在2~5 min内实现模糊度首次固定。经过比较,UDUC PPP-RTK在定位精度、模糊度固定成功率、模糊度固定速度面均远优于单基线IW RTK和IF RTK模型,可实现全天候、可靠的、实时动态的高精度绝对定位,在国防建设、交通运输、精密农业等领域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差非组合 精密单点定位(PPP)-实时动态差分定位(RTK) 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即北斗二号(BDS-2) 电离层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服务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史俊波 欧阳晨皓 +2 位作者 岳金广 陈明 郭际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2-715,770,共5页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推广高精度“北斗+”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首次研究千寻位置、六分科技及中国移动3家覆盖全国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定位服务性能,通过对2021-07-21~22采集的2次8~9 h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千寻位置和...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推广高精度“北斗+”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首次研究千寻位置、六分科技及中国移动3家覆盖全国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定位服务性能,通过对2021-07-21~22采集的2次8~9 h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千寻位置和中国移动的官方推荐挂载点支持BDS-2三频信号和BDS-3双频信号(B1I、B3I),六分科技支持BDS-2和BDS-3双频信号(B1I、B3I);2)3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都能提供100%的北斗数据完整率;3)静态基线结果表明,3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虚拟基站组成的闭合环相对误差均小于2×10^(-6);4)单历元RTK解算结果表明,3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均能够提供水平向优于3 mm、垂直向优于9 mm的内符合精度,但不同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之间存在cm~dm级的定位结果偏差,因此不建议在RTK作业时使用不同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千寻位置 六分科技 中国移动 网络实时动态差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分模糊度固定技术的RTK定位改进算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熊杰 马勇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3-917,共5页
差分卫导实时动态定位(RTK)的定位精度取决于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固定算法的成功率。LAMBDA(Least-Squares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Adjustment)算法作为最有效的模糊度在航固定算法,其效能易受卫星故障、多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L... 差分卫导实时动态定位(RTK)的定位精度取决于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固定算法的成功率。LAMBDA(Least-Squares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Adjustment)算法作为最有效的模糊度在航固定算法,其效能易受卫星故障、多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LAMBDA算法的成功率,引入部分模糊度固定技术。改进后的RTK定位算法以模糊度方差值为序,逐步剔除具有相对最大方差的模糊度并利用LAMBDA算法固定剩余的模糊度,直至模糊度固定成功。双动运动平台实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RTK定位的模糊度固定成功率达到100%,其中首次固定成功率达到98.3%。与导航领域公认的事后处理软件定位结果相比,改进后的RTK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卫导 实时动态定位 部分模糊度固定 模糊度固定率 首次固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